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5篇)
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第1篇
整体教育规划下的导览义工艺术教育
美术馆主要借助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为平台,开展主题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对艺术作品的赏析是艺术教育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教育活动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导览工作是迈开这一步的重要举措,是展开社会艺术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因为,大部分导览义工来自非美术专业领域的普罗大众,所以,更能从大众的立场换位思考,思其所想、言其所感,是美术馆了解大众诉求的、理想的渠道和重要信息来源,这是成功实施社会艺术教育的前期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义工没有艺术专业背景及缺乏教育专业背景,更需要接受美术馆更为专业化、特殊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才能成为美术馆推广艺术教育的尖兵。
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美术馆的经营与发展的现状,义工日益成为美术馆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尤其是导览义工已成为美术馆教育部门运作的主要生力军。但是美术馆对义工的教育则相对滞后,特别是对导览义工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内容的局限性和教学的随意性等问题,从根本上分析,是因为美术馆缺乏整体而系统的,具有美术馆教育特质的教育规划模式和教学策略。
学者R•Szczypkowski认为不同的成人教育活动因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划过程,但都应包括五个共同的程序:1.评估学习者需要;2.考虑可用资源;3.设定预备达成的明确目标;4.选择和组织确实的学习活动;5.评鉴活动的成效。
笔者在吸收和借鉴他的观点基础上,结合美术馆艺术教育特质,构思适宜导览义工教育的整体规划模式,其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及环节:
1.教育环境和资源的考察
美术馆不仅是一个汇集多元文化信息的艺术资源会所,还是一个环境优雅、现代设施齐备的、可自主学习的场域。美术馆以视觉艺术品为沟通媒介,为学习者提供直接体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的机会;并运用现代科技和媒体设备,将单纯的展示空间拓展为公众教育信息的立体网络。例如在200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策展人采用高新科学技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空间立体的、动态的艺术体验环境。展厅中央设计了一条斜形通道,一眼望去透视感极强,该设计立体的展示“透视”,这一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欧洲人发现并使用的艺术手段,帮助观众直观感受这一人类文明的魅力。而且在展厅现场,美术馆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其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的影音资料,使观众对展览的概况、主旨,及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有一个系统和框架性地了解。美术馆内免费开放的电子浏览室和艺术图书室资源、为观众提供了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美术馆的网站和工坊也是大家汇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人们在这里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交流想法,也增进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2.学习者综合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学习者情况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情况两个部分。了解学习者综合情况有助于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教学策略。教育者可专门开设一堂自由交流课,增进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相互间的了解。还可以通过给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学员的知识背景和水平等基本情况,为之后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置提供参考。综合分析导览义工的角色可发现,他们集受教者和施教者双重角色于一身。
当他们接受美术馆教育培训时,是一个孜孜以求、谦虚好学的学习者;当他们在展厅为观众作导览讲解时,则是一个孜孜不倦、妙语连生的教育者。他们接受美术馆的艺术教育培训,并把所学回馈于观众。因此,对导览员义工的教育具有多米诺效应般的影响力。美术馆应该将义工的导览水平,当作映射美术馆教育综合水准的一面镜子,以提高导览义工专业成长与发展,作为美术馆社会教育不断努力的方向。
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
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具体指导,并提供评量教育活动成效的尺度。开展导览义工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育美术馆导览生力军,因此,他们要具备美术馆教育人员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那么,美术馆教育人员要具备哪些方面的学识和能力呢?早在1987年的丹佛会议以“博物馆教育中的博物馆教育人员”为题展开讨论,对美术馆教育人员所必须具备特质达成以下共识:
(1)具备推动博物馆及艺术教育的热忱;
(2)从事以艺术品为主题的教学;
(3)能够直接回应参观者的兴趣,成为一个好听众;
(4)具有对参观者学习能力与需求的了解与敏感度;
(5)能够示范视觉感受与思考的技巧去领会艺术品精髓;
(6)提供机会给观众去领会这些技巧;
(7)依据观众的理解力选择性地提供资讯;
(8)使观众更易于领会博物馆经验与艺术接触;
(9)以观众的角度欣赏,扮演一个学习者的角色;
(10)懂得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技巧:如发问及提供讯息、引导讨论;
(11)激励观众发现新意。
可从三个方面概括这些特质:即怀有对美术馆事业及其教育推广的热诚;具备在艺术品及艺术相关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具有灵活的导览技巧和一定的教育方法。因此,这些特质的培养是导览义工教学方案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教学方案的设计
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第2篇
(一)艺术素质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艺术素质源于人们对美的原始的冲动和追求,它并非抽象的美学概念,而是集整体性、稳定性和综合性于一身,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能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艺术素质有关。艺术素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的统一体。艺术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植根于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来源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和审美认知中。要从整体上提升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能力,就必须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其它的素质相比,艺术素质涵盖了更高层次的素质修养,它不仅是对美和客观规律的自发性的追求,更是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的必经阶段。
(二)创新能力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助推器。对于个人而言,创新能力是其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推动力。因此,培养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提高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各类学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文艺术教育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不断丰富大学艺术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和内涵性。在设置艺术教学内容时,要实现心理艺术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鉴赏以及艺术美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利用,强化学术交流和指导,将晦涩的艺术美学转变为通俗的白话,方便他们理解和掌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现代教育要求切实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实时共享。由此可见,要让美术与艺术设计生更好地掌握和领悟知识,高校就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类学术资源的交流,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利实现就业。
(二)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沙龙活动,鼓励艺术生外出采风,开阔视野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不断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修养,积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可以组织高水平的文化讲座,因为讲座教师对艺术和美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身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学校要为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外出采风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在采风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课堂以外的风土和人情,从而转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激发创作欲望和热情,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高校在发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
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元代文人;花鸟画;艺术审美取向;艺术精神
元代是一个_十分尖锐的蒙族统治时期,蒙古族依靠强悍的武力征服了中原大地,建立元朝之后害怕汉人的反抗,实行了民族压迫政策,把国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汉人在元代因为地位低下而不被重用,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文人士大夫从此失去了“学而优则仕”的进仕阶梯。很多文人选择了退隐江湖或闹市,从此不问政治,消极避世的思想使得“文人画”在元兴盛发达起来。时代的巨变也改变了两宋以来的审美取向和绘画意趣。元代冷漠了汉族文人,文人也同样冷漠了世事,更加远离与抛弃元统治阶级,他们一反宋代以来的那种工细富丽的花鸟画风格,逐渐形成了简率尚意、轻形重意的艺术风格。元代统治阶级对于汉族文学艺术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不过问汉族文人的志趣和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个宽松的文化艺术环境,使得元代文人画繁荣起来并占据了画坛的主体地位。一大批元代花鸟画家,如赵孟撷、钱选、王渊、柯九思、王冕等人以其尚未麻木迷失的“自我”意识,创作了大量抒发心性的花鸟作品,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怀。元代文人强调“写心”抒发主观情怀的艺术主张,间接地反映了元代社会文人士大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情。元代文人花鸟画之所以取代很高的艺术成就得益于文人画家“观内修心”、“遗物以观物”的理念。
一、元代文人花鸟画题材的拓展
我国宋代花鸟画题材大都是奇花异草,这是因为宋代的花鸟画体现出来的是宋代统治阶级悠闲自得的情趣、富丽堂皇的奢靡宫廷生活风气,宋代画院的工笔花鸟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与统治阶级的喜好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到了元代统治阶级不再看重花花草草的花鸟画艺术,文人画家又得不到统治阶级的重用和社会重视,他们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之下开始淡薄仕途名利,开始转向发泄心中的郁闷,抒写画家那种“威武不能屈”、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在这种艺术精神与品格影响之下,元代花鸟画风自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文人社会审美思想、社会生活与阶级地位的改变,元代文人花鸟画无论是题材、艺术风格、绘画功能,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开始发生多方面的转变。尤其在绘画题材上,开始由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野林池沼转变为枯木怪石、梅、兰、竹、菊、松等。这些能够表达文人画家品藻的题材,被画家赋予了特殊使命。尤其运用墨色表现出来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更能代表画家的志趣和人品。他们创造出一种素朴淡雅、简淡闲和、隐逸超脱的时代人文精神,运用梅、兰、竹、菊这些美好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形式美,营造出一种文人士大夫那种放逸萧散、明洁素雅的审美意境,象征着他们高尚不俗的人格魅力。元代花鸟画题材的转变与拓展,也反映出元代文人艺术精神,他们不再重视画“技”,而是强调“道”,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对艺术本体的自觉性远远超脱于宋代,他们自觉于内心的自我意识,通过梅兰竹菊这些能够托物言志的美好植物,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实现自我的价值和人格追求。因而元代花鸟画题材的进一步拓展,更好地表现文人士大夫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二、元代文人花鸟画审美思想与审美趣味的转变。
元代文人士大夫在元代统治阶级压迫之下,在绘画上只能借物言志、抒感,由于不能直接对抗元统治阶级,只能隐晦地表达画家那种不屈的民族意志与精神,所以他们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趣都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画家社会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从宋代到元代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从而导致他们审美思想和审美趣味上的巨大改变。宋代花鸟画家们因为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地位,就必须参加画院考试得以升迁,因而他们的绘画旨趣需要符合统治者所追求的那种形象逼真、精丽富贵的写实风格。画院里面的画家们因为受其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自然保持着画风的一致性。但是到了元代画家们不在被看重,更不被官府所重用,文人士大夫只能消极避世,大都过着隐逸的生活,绘画成为他们抒感的工具,抒发遭受外族奴役的悲苦和郁闷屈辱的情怀,使得画家们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旨趣发生了重大改变。元代画家们失去了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身心的解放,他们不再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需要体仰皇家鼻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放逸的心性,可以抒写胸中之逸气,抒发个性和情怀。尤其用梅、兰、竹、菊这些具有象征性的题材,可以抒情言志,寄托民族哀思,抒写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思想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审美趣味的转变,由宋代以来的那种富丽堂皇、细腻绚丽的艺术风格,转而追求一种简率淡泊、清新冷寂、素净自然、疏淡秀雅的新风尚。花鸟画新的意境营造,成为元代文人画家抒发心灵的天地,他们的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水墨写意花鸟画成为文人士大夫体现理想、精神追求的最佳天地。如此以来唐代开创的水墨山水画和北宋以来出现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文学因素渗透于水墨写意花鸟画之中,增添了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使得文人花鸟画勃兴起来。文人注重绘画中的笔墨情趣,强调书法用笔在写意花鸟画中的表现,突出花鸟画的文学性,最终将诗、书、画、印进一步融合在统一的画面之中,从而开启了元代花鸟画的新风。
三、元代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旨趣。
元代文人花鸟画在宋人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基础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借用梅、兰、竹、菊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花鸟画素材,来体现一种民族气节,再将诗、书、画、印进一步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抒发着画家内心思绪和情感。元代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情趣转向了重意趣、轻形似;重笔墨、轻色彩;重写意、轻写实;重素朴简淡、轻工细绚丽等,大大推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进程。元代前期花鸟画延续着宋代遗风,但是审美旨趣已经趋于率真典雅,如钱选的《八花图》、任仁发的《水凫图》。首先,元代后期水墨花鸟画开创了墨戏新风尚,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层次。工整中开始带有写意成分,主要以梅兰竹菊作为花鸟画题材,如赵孟的《幽篁戴胜图》、王渊的《竹石集禽图》、陈琳的《溪凫图》等。以水墨为上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元代文人花鸟画追求的艺术境界,文人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其元代特殊社会环境之下的审美旨趣。其次,元代以书入画的文人审美旨趣。元代文人花鸟画更加注重书法与绘画的亲缘关系,书法中的笔法、墨法都被画家们运用于花鸟画的创作之中。例如花鸟画运笔中的顺锋、逆锋、侧锋、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等,都是书法中的笔法的直接运用;丰富多变的墨法:焦墨、浓墨、淡漠、干墨、飞白、湿墨、渴墨、涨墨等;以及书法中水法的运用等都被用于花鸟画绘制当中,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一种“笔情墨趣”的审美意趣。比如赵孟的《疏林秀石图》中的树枝,运用遒劲有力的相互交错的线条,线条自身的表现力和线条之间的关系都明显具有书法的特性。以书入画的艺术理论成熟于元代,元代文人画家实现了书法与绘画水融的艺术境界,形成了中国文人画家追求的一种至高的艺术精神,那就是“逸格”。最后元代文人花鸟画家们在花鸟画上题诗、题款、盖印章等艺术形式,很好地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起来,到达了一种更为雅致的艺术境界。如赵孟、钱选、黄公望、王冕,管道升、郑思肖、李士衍、柯九思、钱选、曹知白、倪瓒等有影响力的名家,他们的作品都彰显了文人花鸟画家的艺术修养、学识与人品。
四、元代文人花鸟画的艺术精神
较之两宋的元代文人花鸟画,其主题思想、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审美取向都发生了重要转变,这都渊源于元代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环境、艺术氛围以及文人的境遇,元代文人画花鸟画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体现了元代绘画的艺术精神,引导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方向。残酷的民族压迫导致了汉族文人士大夫放弃了功名利禄,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他们隐居山林或朝市,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了文学艺术上,把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寄托在写意花鸟画或山水画中。尤其在朝堂之上的那些失意文人,他们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只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情于诗词歌赋和山水花鸟之中,这就赋予了花鸟画的一种借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精神。尤其借用画家们情有独钟的“梅、兰、竹、菊”等题材,更能表达出文人士大夫的坚贞不屈的人格,运用朴素淡雅的墨色更加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文人雅士的清高品格与淡泊情怀。例如宋末元初花鸟画家郑思肖,他画梅花不画根,画兰花不画土,蕴含着画家反对蒙古族统治者的坚贞不屈的品格与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他有一首《墨兰》诗:“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表达了画家那种家国沦丧之愤懑心情。元代文人之所以喜欢画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凌寒傲雪的品格,在艰苦环境之中依然凌雪独放的精神,所以画家们借梅花以抒情言志。例如王冕喜爱画墨梅,他的传世之作《墨梅图》以其墨梅一枝,遒劲有力的枝干上,用水墨点染出来的繁花生机勃勃,极富有坚强的生命力。而且画面上题有一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表达了画家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墨竹代表着画家高风亮节的民族气概和虚怀若谷的品格,元代画竹名家李衍绘有《双钩竹石图》,以粗放的笔法和清新淡雅的水墨表现出疏朗俊逸的竹石和疏野的荆棘。宋代画竹高手文同就曾经赞美过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依,独立不惧”。所以元代文人士大夫及其画家喜欢以墨竹来寄托国故之思,抒发孤苦高傲之情怀。兰花生长在僻远幽静的山谷,不因人的欣赏与否而独自芳香四溢;在众花开败的寒霜深秋依然独放,这些品格都是文人花鸟画家们最为欣赏的,所以元代画家中王冕的墨梅、郑思肖的兰花、柯九思的竹子、钱选的、曹知白的松树、倪瓒的秀石等,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与艺术精神。
元代特殊的社会性质导致了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审美理想与情趣的改变,相应地表现艺术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利用具有一些象征性品格的梅、兰、竹、菊等花鸟题材,进行借物抒情言志,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对元代统治阶级压迫的愤恨。元代文人花鸟画具有民族气节与高洁的品格,代表着画家们的艺术品格和艺术精神,极大影响着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廉夫.花鸟画史话[M].江苏美术出版社,
②宋元花鸟画的演变及其艺术精神拓展
[D].张静.新疆师范大学.2009(6)
③元代花鸟画的写意性手法在创作中的表现[D].贺斐.山东工艺美术学.2013(4)
④宋元花鸟画艺术特色及嬗变论纲[J].侯颖慧.国画家.2007(5)
⑤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J].李晨辉.美术界.2013(10)
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第4篇
当代产生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以着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例,《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影片的画面美感及实景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观众在享受这完美的视觉盛宴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之外,便很难再有其他可以供回味的意蕴了。影片虽具有画面、色彩、造型、音乐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仅仅流于形式,而并不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对意境的营造可谓是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这些影片也并非没有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但是其意境的营造并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仅仅停留在观感的层面,而在影片意境营造方面则是非常欠缺的。当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这些作品中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往往忽略了人性丰富性及复杂性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人性的矛盾之处及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之处。
当代电影审美意境的发展方向
当代电影的意境营造具有唯美的审美倾向。其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电影评论往往将意境归类到一种民族性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由此成为意境创造所尊崇的形态。
影视艺术的意境往往倾向于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于是,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便被简单地等同于优美这一审美形态,优美的艺术形态以完美、和谐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偏见导致了我国当代电影创作追求和谐与静态之美的倾向。但实际上,我国的审美文化并不仅仅具有这样一种阴柔悠远的审美意境。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古有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的阳刚之美。所以,当代影视艺术应表现与营造不同类型的审美意境,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意境之中,创造多层次的不同的审美意境。如果影视艺术不能表现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现状,则远远不能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影片对意境的塑造将是深远而丰富的。影片艺术审美意境的营造应把握大众文化心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审美需求,创作出具有不同审美特征的电影。在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诸如阴柔、阳刚、崇高、悲哀、冷峻,甚至是怪诞、丑陋、阴森等审美特点都应该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
当代影视艺术中,审美意境多是以阴柔恬淡的优美意境为主,展现了与当前时展状况相背离的特征。影片艺术视野没有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而是局限在了狭小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影片《暖春》、《和你在一起》等等,影片中之表现人性中温暖而优美的一面,表现一种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当前我国影视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大大窄化。
艺术与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第5篇
美术与电影的内涵关系
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人类产生开始就有了美术,它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形式,并通过二维空间或者三维空间来还原瞬间的动作、场景、事件。人们以线条、结构、色彩为基本元素,去通过联想、思考来创作主观或者客观的意境。相比较历史悠久的美术,电影可以算是一门崭新的艺术,从产生至今不过百年历史。电影利用人们视觉残留原理将许多运动镜头进行分解,将这些被分解的画面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形成运动状态。从本质上来说,电影就是一门动态的艺术,将运动的画面集合,再引入时间,就形成了电影。我们从美术与电影内涵来看,这两者有差别也有联系。美术可以通过特定的媒介材料,来摆脱现实世界中时间性的约束,由于自身具有二维或者三维空间性属性,可以将观赏者引入到脱离作品的意境之中,让美术作品获得了艺术的自由。而电影具有特殊的四维空间属性,可以展现出空间的造型性,也具有时间的流动性特征。这种特殊属性让电影美术设计师们在进行环境设计与布局时,需要以剧本为基础,并且具有深厚的美术设计与造型功底,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借助摄像机镜头特点,不断变换角度,帮助导演将电影的主题内容具象化。然而这两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它们都具有可视性与相通的造型语言。我们说美术是电影艺术的母体,一切电影创作都要从美术作品中获得营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获得成功的影片就是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偏好于环境形象的美术塑造,他的电影中环境造型经常会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绚烂之极的皇宫建筑、雕栏玉砌等环境造型,对电影的成功起到推动力量。纵观中西方电影史中,美术的造型设计、色彩运用、灯光照明等技法与创作思想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只有遵循美术中的构图原则、色彩运用原则等理念,才能制作出优美的画面,展现出电影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作品都与美术相关联,例如法国早期的电影短片《水浇园丁》、美国电影《超人》、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等都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正是由于两者的亲密关系,使得美术很自然地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对电影的作用分析
(一)美术保证了电影形象的艺术性与典型性对于观众来说,看电影接触到最直观的层面就是形象,其中包括有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景物形象等。从这一方面来说,形象是电影艺术中最核心的元素。美好的艺术形象会给观众们留下美好的感受与深刻印象。当一部优秀影片结束后,总会有一些良好的形象印在观众脑海中。例如《十面埋伏》《冰山上的来客》《让子弹飞》《叶问》《风声》《一个都不能少》等众多优秀电影作品,其中典型的艺术形象都会让观众难以忘怀。而这些经典的形象,是导演与电影演员在剧本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美术化“第二次创作”的结果。我们留恋《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英勇果敢,《天下无贼》中傻根的憨厚老实的形象,虽然这些电影中的经典形象都是让演员扮演的,但是当演员开始扮演角色时,导演与化妆师会按照剧本的要求来对演员进行美术处理。否则即使演员演得再好,也不会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后,都会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功夫巨星甄子丹在电影《叶问》与《锦衣卫》中分别扮演的武术名家叶问与锦衣卫青龙的形象,虽然两个人物形象相差甚远,但是都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就是美术造型的神奇之处。
(三)电影中的光影元素运用虽然光影无形,但是我们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获得非常奇妙的艺术效果。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是电影美术师们巧妙利用人们对于光的敏感度,创设出来的一种意境,渲染出电影整体气氛,调动起观众们不同的情绪感受,进而实现导演的艺术创作目的。尤其在现代电影后期制作中,电影美术师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光源变化,创设不同的意境,让电影作品的风格产生多元化特点。例如电影《英雄》中,导演张艺谋就用不同的颜色基调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起伏,如黑、白、红等颜色基调,并通过灰色作为过渡色来达到画面整体色调的优雅素净,而光影的良好运用将电影的色彩、构图与故事情节融合为一体,展现了角色性格,增加了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也凸显出美术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