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5篇)
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第1篇
一、财会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现状
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已经开设了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执业能力培养不匹配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但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产学结合,可以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即使有实践教学,也大多数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问题,使得实践性教学局限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的效果。
(三)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
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执业能力较低,而且使得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执业资格考试,致使学生的到课率较低,而且课堂效果很差,如何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意义与目标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即: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包含执业考试的科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要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是促进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建设。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二是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改革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势在必行。三是提高教学效果。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训练,使课堂学习效果下降。通过“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轻松地获得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不但节省了学生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提高了大三和大四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的目标 一是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执业能力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能力分析,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模块和教学模块。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能力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轻松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教学培养新模式。新的培养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为主,执业技能鉴定为重要补充。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必须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前提。为了适应就业市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执业资格和获取相应执业能力,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三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运用案例驱动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符合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
三、“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新模式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执业教育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分析后,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综合财务类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课程,使之结合更紧密,内容更紧凑。重点突出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适时更新课程。要使学生吸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财务会计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如下:
(1)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获取。为与执业考试内容匹配以及兼顾专业课程的连续性,可以按照初、中、高级的层次来设置,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课程,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执业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与工商类课程。财务会计属于工商管理这一学科大类,会计也属于管理类岗位,因此,财会类学生还须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该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对其将来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起到知识的补充。这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课程。
(3)金融类相关课程。财务会计工作除了核算之外,要涉及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相关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对金融学应该有较深入的了解,包括对基本金融理论、货币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等,学生通过认识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做好企业的投资、融资工作。
(4)通用类课程。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很多工具才能应付工作和生活。而且现在的教育目标是不仅让学生成为专才,也要成为通才,所以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通用人才。一是经济学课程设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企业是微观经济中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广泛涉及到产品定价、合同纠纷、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作为参与管理这类经济活动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法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二是计算机课程设置。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财务人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仅仅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进行文档处理,更需要精通常用的财务软件,对于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财务分析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做到运用娴熟,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相关软件进行理财决策。三是数理统计学课程设置。现代的财务会计不仅强调核算,更强调管理,即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它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因此,应该设置高等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四是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为跨国公司或者涉及到跨国业务,财务会计人员除了核算国内业务外,还需要对国外业务的处理,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商务英语的学习。
(二)新模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教学、案例驱动教学、模拟实训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课堂,可拓宽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角度,开拓视野,使学习效果更佳。
一是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教学法。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完本课知识可以掌握哪些技术,处理哪些现实问题,从而对于学以致用有深刻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提高学科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种融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是分层教学法。基于学生兴趣以及毕业后就业倾向的不同,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有些学生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学生会注重科研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有些课程应实行分层教学,对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各有所长。
三是开发教学网站。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
四是案例驱动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会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模式能力评价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评价模式跟踪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因此,可以考虑在考试形式、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在一定比例的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外,可增加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考察,如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还可以对上市公司的投融资项目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四)新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 产学结合,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企业合作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或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等方式,使企业成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1)全方位的校内模拟实训。利用ERP 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ERP 实验室包含了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能包容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实验需求,综合性强,且具有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等特点。ERP实验主要由软件、课件、案例以及师资培训等教学服务组成,旨在发挥软件开发企业培训教育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实验室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教学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企业经营管理操作单据、企业经营管理背景资料等整套方案,提供教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机会的顶岗机会,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积累项目经验为目标的学生实践平台。另外,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条件,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教学实训基地协议书,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聘请实习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配合学生实践单位,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会计岗位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与企业会计界的直接沟通和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上岗实践中反映出的会计教育薄弱环节提出的要求及建议。
(4)取得教学实训反馈。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必须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座谈,让学生畅谈在会计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了解用人单位还需学生加强哪些方面的实务能力,并考虑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的指导老师。
通过突出学生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尤其是理论课程和执业资格课程的相关衔接,为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财会类专业“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教学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克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7期。
[2]刘淑华:《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姚正海:《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3期。
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教学基地 实践能力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随后各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纷纷申请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已有530多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20多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普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针、政策,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都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国内目前专家学者大部分从某一个侧面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且大部分是高校教师的所感所悟。还少有人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信息直观可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二、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有3个,即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与近三年吸收财务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根据3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专任教师卷、学生卷与用人单位卷。3个调查问卷之间涉及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可比性,调查问卷发放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对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1000名专任教师,3000多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10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其中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其中,政法类()、语文类()、医药类()、民族类()、其他()五类院校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分析中就忽略不计了。被调查教师与学生所在学校的详细分布情况参见表(1)。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五大类,规模涵盖大、中、小型单位,具体用人单位分布情况参见表(2)。
( 二 )调查内容 教师问卷涉及到研究方向、有无交流经验、有无实践经验、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培养质量、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等十个方面共10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1;学生问卷共涉及个人情况、专业选择、职业意愿、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教授授课、培养质量、个人情况评价、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深造愿望、希望就业单位性质等十多个方面共13道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2;用人单位问卷涉及单位分布、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重视的质量、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评价及教育问题等15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3。
( 三 )调查方法 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然后广泛征求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本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用人单位的意见,编制形成选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闭合式问卷初稿。问卷在正式实施前先经专家审核、后经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试填写,在保证语言表述清晰无误的情况下定稿、实施。
( 四 )调查数据 本次问卷的调查规模较大,回收率较高。有982名专任教师,2898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926个用人单位寄回了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均进行了统一编码,然后聘请专人采用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最后再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审核,保证将录入错误率降低至最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中的百分比之和略大于或略小于100%是由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或者尾数四舍五入造成的。本报告所有图表所使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在文字部分的数据参考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的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问卷调查显示,的专任教师、的本科学生和的用人单位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的专任教师、的本科学生和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是高级专门人才。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和学生分别为和。身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早就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传统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而且要熟悉生产经营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在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详细数据见表(3)。(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认为不太合理;的本科学生认为基本合理,认为不合理;用人单位认为基本合理的有,认为不太合理的有。但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以及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如财经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远高于其他院校,事业单位要比其他用人单位的评价更高。表(3)表明,从整体来看,三方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都相对较高,有的教师和的学生以及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是合理的(包括“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是、和;仅有的教师、的学生和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很不合理”见表(4)。(3)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为了解和把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求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四门课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门课。学生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财务管理()、税务与税制()、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电算化()。而专任教师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与税制()。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实务与案例()、税务与税制()。学生和专任教师对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不同,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结果较为相似。统计结果表明,十四门课中教师更注重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选择比例较高;而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专业课实用性更强,重视的是类似“财务管理”、“税务与税制”和“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而对经济学、管理学选择比例较低;用人单位与学生类似,也比较看重实务见表(5)。
( 二 )培养质量因素分析 (1)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专任教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多为肯定性评价。其中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专任教师选择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达。而非“211院校”的比例只有。学生对自我培养质量的评价也为肯定性评价。其中,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于平均值,为;而非“211院校”的比例仅为。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招收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性评价,有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一般,有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较高。(2)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的评价。详细考察了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在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六个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有2834份问卷正确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知识结构的评价为分,对是学术水平评分为分,都略高于“较好”水平;评价最低的分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分别为分和分,但也接近“较好”。从整体来看,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评价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见表(6)。(6)最被重视的质量因素。为了解和把握学生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14项中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数据统计表明,十四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专业知识”,有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综合素质”,有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交际能力”,排在第三,有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后是“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被选择最少的是“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和“数学知识”,只有和。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一些质量因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而言,他们认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感()是最值得重视的五个质量因素。其他质量因素选项的重视度和比例依次为:合作精神()、知识结构()、数学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交际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素养()、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对用人单位而言,它们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其次是合作精神()和专业知识();最后是交际能力()。而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数学知识()在用人单位看来略显不重要。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具体数据见表(7)。
( 三 )教师和用人单位学生的评价 我们考察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其自己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 ,“3”代表“一般” ,“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教师和学生分别有972份和2863份问卷按照要求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评价最高的是学习能力,达到了分,也就是接近“较好”,而得分最低的是外语水平,只有分,也就是略微高于“一般”。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还是中等偏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专业知识处于最高为,其次是知识结构为,而最低的为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分别为和,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最高的是综合素质,处于一般中的较高水平,但还未达到较好。最低的为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分别为和。整体而言,三方评价结果都处于一般水平见表(8)。
( 四 )学生、专任教师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教育的评价 为了了解和把握学生对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不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数量过多、教学管理水平差、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和缺乏案例教学”等十二项可能存在的问题中选择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五项。共有2884位学生和980位专任教师以及920个用人单位按照问卷要求填写了该题。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十二项问题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教学方法单一”,有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教学计划不合理”,有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忽视个性培养”排在第三;而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实习”和“教学经费不足”;而用人单位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经费不足和缺乏专业实习见表(9)。
( 五 )职业方向愿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的学生“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的学生“很愿意” 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两者合计为;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学生都占。因此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认同的,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详细数据见表(10)。在2898个填写了是否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有828个学生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有2070个学生不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我们考察了学生未来就业希望去的单位性质。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自我创业和其他共八个选项,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项。有2898份问卷按照要求进行了正确填写。总体来看,希望去国有企业工作的学生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其次是政府部门,占被调查总数的;希望去三资企业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自我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都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希望去高等学校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见表(11)。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本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目标转型存在困难。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学生和的专任教师持相同意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和专任教师也完全认识到了这样的需求,那为什么这三方都一致认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原因是虽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的培养还处在专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培养的是高级专用人才,很少有学校去强调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变。而这种目标的转变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师专业结构做出重大改变,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倡导,专任教师很难做出改变。(2)教学计划不合理。的学生和的专任教师和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学计划不合理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院校还是只注重单一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许多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之处,甚至与会计专业课程一致。对于多数院校而言,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而这些部门很少由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负责,而专任教师只关注自己教授的课程,很少关心整体课程体系,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从数据上来看,学生比教师更了解这一问题。(3)教学方法单一。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主要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摘抄记忆为辅助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下,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思考,也没有质疑,有的只是死记硬背,所以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课堂环境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教学方法抹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只是课程中的数量分析,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像具备局部才能的专业型人才,而非企业所需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但是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学方法单一选择的比例分别为、,并不像学生选择比例那么高;而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对教学经费不足选择比例很高,这并非是独立事件。显然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经费不足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种联系对老师而言是想采取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双向互动手段,但是在教学经费上不可能实现;对学生而言就是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单从教师角度考虑,在上课时多加入一些提问、互动还是可能在不改变经费的前提下改善现状。但是对部分年长的教师而言,讲授许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形成一种机械化模式,没有外部的压力,他们就倾向去维持原状;对年轻教师可能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4)案例教学相对缺乏,且效果有待提高。的学生、的专任教师和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案例教学。那为何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都早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原因:一是案例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以哈佛商学院为例,90%的课程为案例教学;在学时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占总学时的7%,其余都用于案例教学。而国内高校案例教学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务处在学时安排上所占学时比例很小,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适合本科生学习的案例与市面上出售的案例书有所不同,它首先应包括对相关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其次才是具体案例;而具体案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应该引入过于复杂的案例,过于复杂的案例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案例的选择还应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案例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耗时也较长,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大困难。三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想要很好的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案例的基本原理、内容结构、实际意义做少而精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人单独发言还是分组发言,如何分配时间;真正的案例教学课是不存在正确答案的,学生的许多问题和想法是教师很难预测到的,上课时教师要马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这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有很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单位工作经验,这样高素质的教师相对于众多的学生而言,还是很欠缺的。而学生众多和教师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也在本次调研中加以证实,分别有的学生、的专任教师和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数量过多问题;分别有的学生、的专任教师和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师质量不高。(5)学生缺乏专业实习,动手能力较差。有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学生和的专任教师持相同观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位实习上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用人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因为财务工作对单位而言相对较为重要,需要很高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等问题,所以财务工作本身的实习机会较少。其次是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学校很少联合企业办学或推荐实习,这就要求学生个人去寻找单位实习,这对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
(二)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从人才定位来看,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知识全面的复合人才,与此相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财务管理复合人才,而非传统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其次,从职业岗位定位来看,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我们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2)增加教学经费,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经费申请和联系企业家资助来增加教学经费,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建立教学实验室,从而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整合的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以上设备和实验室都仅是“硬件部分”,“软件部分”还要求教师提高媒体课程的制作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互动性,创建案例库和实验材料等。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选编和设计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合适的案例梯度,紧密联系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案例库日臻成熟完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可以让师生在课外加强交流,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或者是对一些财经新闻加以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知识,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修改教学计划,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由学校倡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和体系。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来建立四段式的教学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四个阶段;同时建立包含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区别于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授课,以及加大案例教学课时,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4)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加强教师考核。为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过硬的师资是关键。学校要改善教师的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各研究方向的优秀教师,使得完整的教学体系得以实施;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提供教师去知名大学培训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汲取他们的授课方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考核,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不成为走形式的过场,而是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方向。(5)加强产学研结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日新月异,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快,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能够快速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培养渠道。校内的教学内容多为高度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实际对在校学生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在接纳能力、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全方位地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将适应上的问题和障碍在实习过程中加以解决,形成学校到企业的良好过度。为规范这种校企结合办学,双方应签署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聘请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同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课程体系的构建》,《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2]王艳茹:《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3]任翠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财会信报》2006年4月24日。
[4]车嘉丽:《基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7期。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doi: -
社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更高了,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适应能力,高职财务管理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育下,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 依据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要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而言,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进行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样,人才培养才有依据,人才培养的效率才能提高。具体而言,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管理型技术型的应用型人才,企业都需要大批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就要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不能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要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就要面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事务所等机构,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的就业方向也需要明确出来,能针对这些的单位培养专门的人才。高职财务管理人才目标要立足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的人才,满足中小企业的人才需要标准。只有对高职财务管理人才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才能为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提供指导,才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培养。
2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在高职财务管理教育过程中,要保障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要能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具体而言,构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的现实需要,要能够使知识与能力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学习学生能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学、税收实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证券投资学、市场营销、审计学和毕业设计等。要通过这些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课堂体系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能够对所需要的课程进修有效组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践,对于人才的有效培养作用巨大。
3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中,要重点提高学生的熟练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的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多接触到行业中的实际业务,要能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做到理论教学联系实际,能够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研究案例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最终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教学案例,能够对案例进行合理的内容设计。在课堂中展示案例后,要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在财务管理案例中包括的有很多背景介绍,报表和数据分析,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有很大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要能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可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建立必要的实训设施,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在高职财务管理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引导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实习,但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很少有单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因此,作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就显得很重要,学校要积极建立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学校要积极建立校内实训实验室,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设计一些模拟金融大赛与创业项目策划的比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筹资筹划、财务预算编制、投资项目决策等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会计管理专业素养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国内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500所,随着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变化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使得开设并定位为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当在满足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宏观描述下,充分分析自身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学时学分分配、课程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长沙师范学院以“应用型、技能型”的办学定位而闻名省内外,财务管理专业于2013年9月开办以来,紧紧围绕学院办学定位,致力于突出应用型特色,努力实践如何将学院提升经管类学科发展与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构建卓有成效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践与创新,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对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是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层级地位,长沙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能专注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反复地调研、论证与思考,让我们在制定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把握以下原则: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遵循学科特点
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强调职业能力的应用性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后继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学科,其起源于西方的金融学,脱胎于我国的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存在知识上的交叉与共享。财务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金融、管理、会计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把握理财工具、理财技术特别是熟悉资本市场的规律与规则。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满足社会需求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树立学校特色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度内含和概括的,既包括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型高校,又包括为地方输送技能人才的应用型高校。长沙师范学院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科专业开办于2013年,作为经济管理系拓展生源的本底支撑及学院重点培育的新兴学科增长点,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要明显区别于“211”、“985”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及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学校的特色和发展情况,培养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为核心,集理性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于一体,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将长沙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掌握较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召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研讨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及到其他高校参观交流与学习等多种途径,初步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即主要面向湖南省(以长沙市为主)大、中、小型工商企业、服务型中介机构及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财务会计岗位等主要就业岗位群,以及各单位内部审计岗位、事务所和财务咨询服务公司等财经中介岗位等次要就业岗位群。然后分别选取若干家湖南省工商企业、服务型中介机构及金融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长沙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三层次素质能力要求,即基础素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同时将三层次的素质能力要求具体化为12个能力要素。长沙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如下表1所示:
表1 财务管理管理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层次与能力要素对应关系表
学校财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第5篇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案例教学法
(一)财务管理专业
目前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几乎同一口径阐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企业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值得我们每个会计教育者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再经过学员独立研究、相互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已不再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还能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主动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与会计学专业强调更多的处理事务性会计过程不同,财务管理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更侧重管理决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符合专业特征。因此教学方法上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战型人才培养
从财政部关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文件中可以洞悉到,实战型人才战略导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至本专业,实战型人才就可以理解为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
(一)实战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战略思维、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等。
学习能力不仅是学习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具备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学习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与企业内部人员打交道,还要与其他如税务、银行等关联部门沟通协调的能力。战略思维是指实战型人才应具有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的资金筹划和运作的能力,并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抓住数字间的关系,能从数字背后看到真正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指实战型人才要具有敏锐的嗅觉,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一旦形成制度,还能有效地执行。
2、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实战型人才要想更好的满足社会的要求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积累知识时,不仅要夯实自身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践反向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达到积累实践经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
3、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应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良好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非常有助于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带学生进入真实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对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综合能力素质是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案例的质量、数量以及案例的搜集整理还没能形成良好的机制,这无疑给实战型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作为案例教学主体的案例在量与质上都极度缺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已成为案例教学的瓶颈。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具有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动态性、本土化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案例往往涉及企业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内部资料,很敏感,因此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案例极度缺乏。在一些高校中开设的案例教学课程所使用的案例材料严重滞后,使得案例教学只徒具其表,完全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透过多渠道搜集案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一线搜集案例材料;依据教学内容,参考资料自行设计,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二)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是决定案例教学的关键。由于我国开展案例教学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极度缺乏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师不能肯好地驾驭案例,导致案例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都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影响实战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搞好案例教学,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这方面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在案例教学上有所作为,鼓励他们深入企业直接获取案例资料,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三)案例教学的流程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关键。案例教学的流程蕴含着实战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点点滴滴。
1、教师提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培养了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2、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思考、争辩,整个过程既是学生主动表达个人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过程,也是汲取他人观点,培养合作精神的过程。
3、案例讨论后,教师归纳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重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实战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