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汇总42篇)

admin 2024-05-30 网站管理员 admin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实行全员化、全程化,不能局限于课上的知识灌输,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高校可以将创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例如校企面对面讲座、假期实践等。除参加相关创业大赛及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外,学生还可以进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创意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_、国家_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_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至于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_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_,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事实上,在不十分严格的语境下,上述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例如,单纯的技术发明有时也称为创新,而有助于一种技术发明的新设想、新观点也被称为创意等。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将任何形式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特征的产业统统归结为创意产业,并据此认为在称谓上应以“创意产业”代替“文化创意产业”。笔者认为,这种泛化创意概念的做法对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是十分不利的。至少在现阶段,将创意界定于社会文化领域,将其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和经济商务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这对于发现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价值、推动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保留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以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界定

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并不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事实上,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意本身,正是创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吸引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各国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列举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例如英国定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包括广告业、设计业、电影、表演艺术、出版业等10余种产业。北京市_划定的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9大类。从传统的产业分类视角看,文化创意产业与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程度的重合,这导致许多人把文化创意产业误认为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表述。笔者不同意这种混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之下,是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只是因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活动更为直接、更为密集,才使得各国在沿用传统的产业分类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时,将许多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完整产业包含其中。

从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消费性文化创意产品,即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作品、电子游戏、文学作品、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提供此类产品的产业类似于传统产业分类中的文化产业;另一类则是生产性文化创意产品,即为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如剧本、服装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方案、软件等,这些属于相关产业的文化创意,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乃至关键环节,但本身却不能用文化产业加以概括。

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的文化创意二者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一般的产业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是对产业链中文化创意环节的提炼、分解与重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渗透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到一般产业的所有产业之中,任何产业都会因成功的文化创意而获得价值的提升。那种试图沿用传统观点,将文化创意产业限定在某种成型的、完整的产业范围之内的做法,无助于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巨大价值的认识。

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无所不在,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手工产品的制作、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广告创意等等,创意活动与几乎所有的产业相关。发掘每一个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只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成为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关键。意大利的成功就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诠释。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因规模化生产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行销全球时,意大利制造业却利用自身优势,摒弃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老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在汽车、时装、工艺品等工业设计、时尚创新及手工制作等方面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不仅使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也使着眼于精细生产、个和高附加值的“意大利制造”在世界市场独树一帜。“中国制造”由于附加值较低,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论,与此不同的是,“意大利制造”无可辩驳地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复兴。

毫无疑问,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认识到这一点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存在疑问,其根源就在于没有重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仅仅把那些能够提供成熟文化产品的产业(例如影视产业、出版业等)看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以北京为例,对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条件,人们所持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则有很多异议,部分学者或政府官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可能象制造业,如汽车、钢铁等行业那样,在解决就业和贡献税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视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渗透性的产业,可以与其他产业部门相互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则为北京走出目前的产业发展困局,创造首都经济新的辉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篇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4篇

(一)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其设计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个环节和法学学科的所有课程教学中,不断扩大实践(实验)教学的学分学时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以创新创业能力教学为核心,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分两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前景。

(2)针对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前沿类课程,如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开设专业技能类课程,如法律文献检索课、审判业务、律师实务等,帮助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开设专业思维和方法类课程,如法律逻辑学、法学方法论等,指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和体系。开设职业伦理类课程――法律职业规范与道德,增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活动。邀请实务专家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尽快熟悉司法实务业务流程,尽快融入实务角色,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识更新,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注重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定期以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最新创新创业动态。

其次,组织教师团队编写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训教材和专业教材。

第三,对不具备出版教材条件的教学讲义及实验讲义,定期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修订更新,保证知识的规范性。

3落实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对于已经获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鼓励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协同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对于开课历史悠久,具备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鼓励申报省级专业核心课程。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难得的教师资源。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法律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研究潜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际沟通和心理承受能力。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具体体现为:

1有步骤地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同时考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层级。合理地调整实践教学基地的种类,实践教学基地不应只局限于公检法司机关,还应有计划地延伸至工会组织、妇联组织、法律援助中心以及电台、网站等媒体的法制节目等领域。

2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加强联系,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专家来院讲学、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3定期邀请各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创业典型等先进人物“进基地、进课堂”,以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现身说法,分享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历,这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5篇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6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这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则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GMP、GSP、GLP等管理规范的实施,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对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医药行业产业是一个特殊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高职院校难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药学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药学专业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三个领域,涉及职业岗位多,实践教学顾此失彼;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医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阻碍了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此,本文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对接生物医药行业,研究、设计和建设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推进药学特色专业的建设。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7篇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虽然我国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上年度的提高到;高职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天数由上年度的天增加到天。尽管如此,“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欠缺,仍然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总体严重不足。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地增长,尤其是具有“双视”资质的教师数量更是匮乏。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过少,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要占到65%左右。另一方面是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力的教师比较少,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造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双师型”教师匮乏的主要原因。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缺乏科学的保障制度。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结合实践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保证:首先,政策没有及时跟上。在创业创新教育环境下,要求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政策要求也要进行调整,构建以教师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的政策体系,但是目前国家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仍然是以理论教师为主,而忽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社会各方面对“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存在偏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对技能工作岗位存在一种偏见,基于此种偏见认识使得教师不愿意深入到企业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结果就会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2.“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不清晰。创业创新教育环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教师时需要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师培养上会忽视创业创新方面的教育,导致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满足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要求。

3.培养机制建设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基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寻求合适的平台,而校企合作则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但是基于校企合作开展层次不深因素的限制,使得在具体的培养中缺乏有效地合作方:一是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基于工作性质因素,企业不愿意向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锻炼机会;二是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实践锻炼中。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实践锻炼岗位不切实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其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的动力。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8篇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创新性”、“应用性”这个内涵,在注意提高学生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工程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为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服务,通过紧扣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途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型改革,培养学生从简单意义上的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师转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承担转化应用。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开展嵌入式课程改革尝试通过对不同本科专业学生多年培养过程的经验积累和毕业生就业网络系统反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重点面向黑龙江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一整套适用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点与工具软件应用的对应关系方面,针对不同学期、不同重点理论课程制订了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并设计出一整套适用于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课程,以便适时适度地考核学生在该阶段下对知识点及其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

3.构建“教、学”平台,因材施教,大力推行“导师制”改革尝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为促进学生创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院强调构建“教、学”平台,摒弃以往构建学生“学习”平台的做法,实行“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兼职学生学习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本科生中选拔优秀成员,组建金字塔型“教、学”团队,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着重强调和增加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特别是在教学与培养过程中坚持重视动手实践的原则。各专业设置相当数量的实习和实训环节,对贴近工程实际的主干课尽可能设置课程设计。

5.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活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建设,成立科技小组,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专项基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支持和奖励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9篇

关键词 初创企业 企业文化 创业团队 愿景

创建一个企业,更多地会考虑到资金的筹集、工厂的建设等前期工作,以及如何开展业务等这些所谓的眼前如何生存问题。许多企业也以此为理由,不谈企业文化的创立,更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企业发展起来或大企业的事,初创企业不应分心去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最初的创立而产生的,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同时有企业文化的存在,只是看创业者是否善于创立、管理企业文化。我们知道,企业初建,万事皆新。尤其是新班子、新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带着各自过去的经历和原单位的文化。这一时期,是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如果没有主导性的企业文化对各自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企业就难以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规范和统一行动。因此,企业初建时期,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厂房、设备等硬件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进行综合统筹。同时也应看到,企业初建时期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本最低的时机,这是因为初建时期的企业文化没有定型,尚处在发育时期,没有变革的阻力,一张白纸可以勾画最美的图画。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两三年时间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大了一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就比较困难了。看来初创企业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写入日程,将对未来的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内的一些新建企业,创业伊始,在管理上就抓两件事:一抓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二抓企业形象建设,并通过这两项工作带动企业的全面管理工作,这种经验很值得借鉴。娃哈哈公司创始人宗庆后总经理从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精神面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8年来始终不懈地着意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丰沃土壤中,娃哈哈“家”文化经历了起源、发展和逐渐完善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家”文化系统。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企业,不像发展起来的企业,企业经验理念、价值观等在创业者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雏形,并没有形成,谈不到加以确立和推广,更谈不到加以审视和重塑。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成长发展起来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有本质的区别。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塑造明确的理念体系外,还需要系统地对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进行规划,并且要专门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进行文化导入和重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于初创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重塑和建设工作。但也并不是说不进行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建设,这个时期是文化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对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揭开企业文化的面纱

国际很多的知名公司的品牌无不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当劳的温情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就是创文化,企业是否真正创立和发展成功,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根基,企业就不可能基业长青。而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首先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真正作用,这其中需要创业者自身的学习和引导,也可请或去参加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文化专家的讲解,最好是让大家有机会到同行业知名的企业去参观学习别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好的经验。这样可以让大家统一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共识;可以避免一开始大家就抵触或盲目的服从,造成企业文化执行不力,企业文化与管理、战略的脱节。

在统一思想中,有个观点必须树立起来,那就是企业文化是可操作的,是一个有计划、有执行、有评估、有调整、有变革、有升华的科学体系,而不是“无为而治”、自然而成的。这对创业者尤为重要,有时候听到一堆高深的企业文化“玄学”就可能会放弃创业初期建立企业文化的想法。“等发展了再说吧”,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因为创业期不着力创造强势的健康企业文化,企业便会滋生一种潜在的负面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反作用力会吞噬你创业中的许多经营成果。

2 创业团队要加强沟通,取得利益共同点和价值导向的一致性

创业团队是创建企业的关键要素。在现实中,创业团队成员由于经营理念与方式的不一致,团队思想没有统一,有些成员不认可公司的目标和策略价值,产生恶性冲突,导致创业团队解散,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交流,这不仅可以避免团队的解散,更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可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

3 沟通愿景,逐步明确核心理念

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大可不必急于定论自己的企业文化,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还需假以时日。但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发展比较盲目。

愿景告诉人们“我们(企业)将成为什么”,它不同于战略目标——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一个明晰的愿景,应该是对企业内外的一种宏伟的承诺,使人们可以想见达成愿景后的收益,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觉得有点高远但又愿意全力为之奋斗。20世纪50年代初,当索尼还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时,它宣称的愿景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之间进行沟通、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管理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各部门间的变革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会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毫无意义。同时在战略阶段中也要按愿景规划中所提到的,给员工一个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的蓝图。所以战略要提出共同愿景,让员工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帮助,甚至于牺牲短期利益。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这是战略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初创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4 创业者要合理发挥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功能

造就企业文化的通常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最高管理者,他(她)的行为和其思维模式也就奠定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一部分是创始人的人格化。所以说创始人对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当一个新的企业成立后,创始人的管理思路以及言行举止就已经开始打造这个企业的文化,对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已经开始产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美籍华人博士忻榕指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文化取决于老板,尤其是创业老板,不仅在中国,西方也是如此。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力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企业老板或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例如万科王石的理性带来了超前的制度设计;华为任正非的“君主立宪”使得权力结构半开半锁;联想柳传志的大刀削藩化解了四次分裂;海尔张瑞敏的权力神化下的隐忧;长虹的强人政治、独缺纠错机制等等,这些老板的文化思维和行为风格界定了企业文化初期的形式,也是老板个人能力的一种展现,基本上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文化风格。我国90%以上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文化现状就是这样。企业的文化力只是一种朦胧而模糊的雏形,没有人去注意或研究它,只是觉得老板能把企业做好,老板的能力强,大家就在他的影响下,向他学习或模仿,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就要注意,一味地把企业文化的个性当成个人风格的展现,于是老板主义盛行,个人以言代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个人崇拜,造成组织中弥漫着个人至上的气息,这种神化的结果不但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反而是企业中的一个毒瘤。

5 注重企业文化执行力

经过共同愿景的规划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支持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初步建立起来了,而这仅仅是开始,企业成员对于新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了解阶段,让企业成员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才意味着长期的胜利。有几个要素要关注。

(1)领导团队身体力行,要带头实施执行文化。如果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口头、文字、会议等形式上,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可能被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不应该只是每天不断地说教,而应该每时每刻体现在每个行动上,领导团队的行动更为重要。企业文化说起来是一些理念和口号,但实质是“行为”。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要靠每天的决策、做事、待人的方法来形成,而且,企业文化是多数人形成的,不是一个领导者提倡就能形成的。领导者的作用是,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组织所有成员的心理以及客观的环境,透过口号和行为引导,形成共识,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优势文化,形成强势力量文化执行理念的塑造,需要高层们的以身作则,真正成为执行文化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并且有文化组织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2)绩效管理与薪酬文化要服务于企业所想要确立的理念,使员工的业绩与激励的方向一致。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不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是不可能让人们折服的。要员工信奉共同价值观,必然就要让他们相信这样的价值观是能够给他们带来绩效的,无论是在薪酬上或者是个人发展空间上,必须有一个体现的载体。所以要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是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使他们对战略的实施产生与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去坚持这种价值观。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0篇

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一个人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改进行为。所以,在创新创业的教学中教师要先转变学生的理念和意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创业的意识。要想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为学生讲解创业的客观环境

现在国家有很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尤其是在经济上,国家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宏观政策进行宣讲,引导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2.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中有一门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这门课程为学生梳理当下的就业现状,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创业有更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不成熟,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去创业,要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去创业,这样成功率会比较高。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1篇

传统实践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上世纪末,为满足国家的人才战略需求,高校扩招速度较快,导致办学经费相对缺乏,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实践教学设备台件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相对不够和实践教学学时数不足。为此,部分高校采取了减少教学成本的手段,即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不同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素养低下。学生的培养目标达不到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毕业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缺乏应有的竞争实力。

传统实践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高校对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较为单一,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没有相应的价值体现,指导老师在职称评聘中没有加分点,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不足。

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成果的形成、保护与转化的意识不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不高。在教师让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中,学生却成为廉价劳动力,学生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而学生的创新项目,其学生获得的成果如何保护和转化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实践教学人员配置与“双创”教育教学不匹配

目前高校“双师型”人才急缺,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能将理论课教师安排进实验室,这部分教师中多数是学历层次高,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博士毕业,但毕竟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多数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实践教学过程也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师资数量相对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人员更是成为各类安置对象,这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只能在教学中起到承担卫生和门卫的工作。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2篇

五年制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轻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有部分院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大程度是依赖极少数的教师,多是通过选修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开展,没有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统一,师资力量也很薄弱。教师是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方式比较固定,把学生当做灌输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体系不健全、课程开设随意、教师素质欠缺、缺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等问题。

同时,由于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多数是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药学专业,对药学不甚了解,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等问题,学习过程中没有主观能动性,被动地接受药学知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仍一味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创新创业意识非常薄弱,更不要说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3篇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创业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以此帮助其实现就业。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创业人才的机构,其承担着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目标的职能,而教师则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双师型”教师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的社会实用型人才,针对此点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锻炼中遇到的问题,为此传统的以理论专业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师满足不了创业创新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是“双师型”教师是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引导作用,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其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创业创新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要改革,而双师型教师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三是“双师型”教师也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现实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根据市场现状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比如针对当前“互联网+”行动的实施,很多学生选择电商创业,为此就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此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4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以便在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5篇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高校大学生是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的生力军,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提高和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能有效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积极作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6篇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7篇

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是从理论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的角度考虑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它把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现有的生产体系。因此,经济发展也就是“执行新的组合”。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个“新组合”不断代替“旧组合”的过程。从创新的经济学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学意义的创新主要是指营销创新,即企业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新的营销观念、营销组织和技术的导入和应用。德鲁克为营销创新的研究开启了方向,他对营销创新作了进一步阐述,主张创新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定义。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创新是改变厂商资源的输出,而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创新则是改变资源所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可以看出,德鲁克将社会价值作为创新的重要特征。这种价值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就是创新应为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带来利益。2营销创新的内涵及国内外营销创新综述营销创新中所提的“营销”仅指营销策略组合活动本身,即企业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交易活动。经营者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把握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重新组织营销各个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经营活动过程。

国外对营销创新纷纷提出不同的概念,形成不同的理论。西奥多•莱维特提出“全球营销”的思想,舒尔兹提出整合营销,芭芭拉•本德•杰克逊则强调关系营销的重要性,桑格菲特的研究进一步认为,营销创新作为战略创新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削弱竞争对手和为所有利益相关人创造新的财富。

我国对营销创新问题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阶段步入全面创新和拓展时代。如李丹仪提出“建立市场营销创新体系”、刘永安“谈企业的营销创新”、常永胜、王国欣“略谈新经济时代营销创新与应用”、赵静杰、杨刚“论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的问题”,等等。然而,由于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有效的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这些论文没有实现现代营销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效整合,找出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2中国企业营销的主要困境

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由于营销理论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而且至今中国的大部分学者从事的仍是翻译和传播的工作,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只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会出现文化上的不适应和不相容。如果只是简单套用其中的营销策略,那么必将导致营销发展的低水平同质化。

营销策略单一

总体营销水平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了中国一些企业营销策略的单一性。在中国,不仅是手机行业,还包括家电、汽车、乳制品等许多行业,价格是最为常见的竞争手段。仿佛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价格和促销就是国内企业的唯一策略。在价格战中,中国企业利润在流失,实力在削弱。

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营销管理都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好的营销战略必须建立在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之下。而现在,多数的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多数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不明确,更有甚者只重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发展的打算,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营销活动。

缺乏创新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企业营销的失败是“创新”的失败。这里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指产品,还包括营销策略、实践精神等诸多方面。在产品上,中国的企业不注重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营销策略方面,中国企业只简单照搬书本或者别人现成的东西;在实践精神上,中国企业害怕失败,不敢冒险。时代在发展,所有的东西都在更新,消费者也在变,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3中国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研究竞争对手

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是企业快速成长的要诀。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发明全新的产品,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研究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改进并延续他人的创意。苹果的Ipod并非第一款MP3播放机,它之所以在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一段时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主要是苹果公司对其充分融入了新的特色,使其具有创新性。百事可乐公司对于可口可乐的研究也是如此,可口可乐是领跑者,百事可乐是跟随者。作为跟随者,百事可乐总要多付出一些,百事可乐深知可口可乐的深度分销的模式就是自己要沿袭和依照的模式。据此,百事可乐经常不惜双倍的价钱去争取一个零售终端,因为百事可乐知道,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落后。因此,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第一步。

模仿但不窃取产权

模仿几乎是新兴市场不可避免的通病,尤其对中国市场来说,模仿几乎无处不在。如同盗版问题,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一种侵害。现在提到仿造其他品牌,更多的是指模仿该品牌的外观。另外,模仿也不完全等同于盗版,就如同合法仿造与非法仿冒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朗。但在这个灰色地带中,核心技术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在这个方面,奇瑞QQ的例子比较突出。奇瑞承认该轿车与通用汽车雪佛莱的外形相似,但却称自己从Matiz中合法获得了产权,更重要的是奇瑞使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模仿其实在任何国家的市场都会存在,关键是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掌握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要诀,并根据消费市场的特征,把他人的某些东西为我所用,这是模仿与仿造的根本区别。购买技术和创意

公司可以从外部买入专门技术和创意来帮助其开发新产品,而不是单单依靠公司内部的人才。其实,这种例子也很多。例如,制药公司从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购得新药的产权,大型软件公司则购并小的软件公司。这不仅为其提供了产品开发的创意,而且使其获得了专门技术。索尼公司生产第一款袖珍收音机的时候,就是从西电公司获得了助听器晶体管的使用许可证。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从零做起,更多的公司可以将现有的成果与自己的创意相结合,也许他们并不擅长做研发,但他们可以将已有的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化利用,从而帮助自己生产出新产品。因此,从外部购买技术和创意也不失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可以利用的方法。

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思维,完善企业营销结构

所谓系统整合的营销观,就是指企业不能就营销论营销,要将营销放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框架与营销环境中进行统一思考和把握。系统整合营销观的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在营销竞争中出现了太多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如2003年手机行业中的新贵——迪比特,凭借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5688在激烈竞争的手机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在2003年9、10月份的销量高峰期,销量达到每月70万台。当时迪比特采取了“区包”的渠道模式,给予经销商较大的利润空间,并且充分利用自身产品优越的性价比,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但是在2004年,迪比特却出现了大额亏损,曾经所向披靡的“区包”模式风光不再,问题出在哪呢?如果我们对最近几年迪比特的“渠道模式”进行一下简要回顾的话,就会发现迪比特陷入了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营销陷阱,只在渠道本身做文章,却看不到渠道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对于自身究竟适合何种渠道战略,迪比特缺乏深入、理性的市场思考。这是迪比特在手机市场上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企业系统整合营销观的缺乏。因此,营销的创新,要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观。持续而深入的营销思考,对于企业形成科学的营销思维、实施正确的营销行为至关重要,有助于企业对营销资源约束、营销目标、营销发展框架等问题做出基于市场的判断,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进而保证“营销列车”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高效行进。持续、深入的营销思考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营销氛围,形成真正的营销创新;第二,企业要将营销思考引向深入,营造一种学习型的营销文化。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64.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8篇

创业学院的学生培养计划应该与学位教育体系联系起来,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建立“本科学位+创业经历+硕士学位”的全通道式培养模式和覆盖专业基础教育、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能力进阶四个阶段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基础教育阶段(大学一年、二年):立足本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要完成创业知识的通识教育模块,而对于有创业激情的学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模块课程,获得管理学第二学位。通识教育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全覆盖。第二学位模块主要针对非管理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选修管理相关专业的第二学位,有效地提高创业者的管理技能。创业教育阶段(大学三年、四年):主要面向专门培养类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专门培养类学生是通过校内选拔录取的。

创业素质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和承受失败方面的心理素质,对于通过测试的学生,学业导师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学院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创业能力培养。生涯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定位自己的未来,培养方案则是确定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计划。大学三年主要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块,包括创业能力教育模块、接班能力教育模块、创新能力教育模块、专题知识讲座模块等。大学四年主要进行创业实务训练,目的是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外部市场需求的无缝连接,走出校门后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创业案例分析模块、企业经营模拟模块、创业基地实习模块等。创业实践阶段(毕业后一年、二年):这个阶段在以往的创业教育中是缺失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加强创业过程的跟踪和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成功跨越创业实践过程的教育断层,大幅度地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创业导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改进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创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创业导师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重点完成创业信息跟踪、创业过程辅导、创业资源共享、支撑环境构建等。能力进阶阶段(毕业后三年、四年):创业者在实践中感觉驾驭一家企业、解决创业实践中的所有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也会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企业发展的瓶颈,其学习的目的性和迫切性会超过任何一个阶段。

通过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是帮助学生的理想选择。创业学院要考虑到这类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引导他们申请MBA、EMBA或者其他专业工程硕士教育,通过管理类或技术类硕士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达到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是目前创业教育的根本性任务。本文通过创业教育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学生培养的个性化和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对学历教育、创新实践和继续教育进行了无缝链接,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职能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地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19篇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0篇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1篇

虽然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典型的东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其他地区国家竞相学习的榜样。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策略上,重点突出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应用、重开发的办学策略,可谓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更具个性化的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活与创新创业作好准备,使他们成为新加坡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南洋理工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如此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使命定位,使其办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学的发展依托。

1、1无界化校园理念下的实用主义

无界化校园管理理念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按照社会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保证。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分专业界限,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依赖于多个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从现实中对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热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义。这种复合体现在校园教学中就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紧密沟通和联系,而南洋理工学院将这种联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来强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系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强化资源与人才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创业与应用机会。通过这种复杂的综合应用项目,提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在此理念下,学校培养了更多具有开放性创新思维和国际眼光的教师和学生,这种国际化使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领先的专业技能以及跟踪国际最新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无论是从教师处学习,还是参与国际竞赛,抑或参与国际企业的项目,都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进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都体现了真正的全球无界化。

1、2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开创的“教学工厂教学方式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使学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现场感,尤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厂是以学校,而不是企业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是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其中企业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院与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第二阶段,学院全年不间断地为学生安排项目,以配合企业需求;第三阶段,学校开始着手系统地进行专业开发;第四阶段,树立全面的教学工厂理念,帮助学校实现自己的理想。

1、3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其推行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备了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动力。这种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场发展最新信息和趋势,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开拓科研和创新项目,不断引入国内外企业实习机会。南洋理工学院各系部都与产业实现了较强的融合,通过校企共同设立的实验室让教师与学生和企业共同研发项目,或通过学系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增强与产业间的融合,另外还通过在职培训课程加深与企业的联系。令人侧目的是,该学院的各学系都具有与新加坡国内外企业的融合项目,其中很多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与企业合建的实验室,就涉及微软、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业,其提供在职培训的专向专业如电子商务、IT安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职的专业人员,以此来满足企业在各关键领域对专向人才的需求。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2篇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3篇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大中专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常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学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4篇

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仅从打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认识和精神激发层面。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精神。这从知识技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构成了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的基本结构。

这些主题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创新创业基本规律教育和国外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诸如美国的未成年人创业意识和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培训,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竞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和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等都值得学习借鉴;创新创业精神品格教育,厘清创新创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创业意味着创新。”

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学校和教师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人人可以创新创业,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创新创业基因的创新创业主体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关系教育。这些主题教育的普及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5篇

2010年,湖南省规模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66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利税亿元,年均增长。目前,我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岳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药物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等为主的产业群,现有规模企业51家,总产值达60亿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县/区/镇或社区医院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全市基层医院达348家,但大多缺少专业的药学人才,通过正规学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不足30%,基层医院不足10%,很多从业人员尚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按照岳阳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全市医药企业每年将需要新增800人左右,县/区/镇/社区医院每年将新增药学服务工作人员约260人,生物医药行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培训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6篇

摘 要:本文就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了今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对策

当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众创发展之路,已形成社会共识。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众创发展的日新月异,大众创客不断涌现,众创空间迅速扩展。涌现出一批便利创业创新的示范基地,但是要清醒的看到,众创发展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本文正在此意义上对众创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7篇

改变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双创”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体系的整体顶层设计,其中的实践教学需着力打造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特色,改变高校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大幅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环节,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应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对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把相近课程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按专业分类设立综合实验课程,淘汰落后实验项目、增加新的实验项目,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按实验项目需求有计划添置仪器设备等措施,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造必要条件。严格按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任务,严格管理,保证所有实践环节正常运行,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跨平台的社交网络工具的出现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台实验预习与复习系统,它借助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创建了一种虚拟实验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熟悉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而且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先做模拟仿真实验,对实验的操作规范先有一定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达到实验目标。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依托基地资源,构建基于实习基地资源,面向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开展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专业劳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力度,教学督导应深入教学系、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践教学状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协调;开展学生生产实习检查,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学生互动,大力做好各类实习的服务工作,以保障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加大了实验室开放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规划和利用上要进行充分论证,积极打造个性化教育平台,将实验室划分为日常教学区、学生创新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实验平台,充分挖掘潜力,使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实验室全天预约和定时开放。学生进实验室需提交实验方案,经相关教师认可后可以预约日常教学区实验室;对成功申报了省级和校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安排创新实验平台,对优秀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按排进行科研实验平台,为其提供更好的学术发展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有特长和个性需要的学生发展个人潜能创造了必要条件,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科竞赛、创新实验与创业活动的'融合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供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创新项目的跟踪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与学科竞赛成果的转化与孵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模拟创业活动和创业路演。同时加大对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奖励,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鼓励学生投稿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双创”背景下,各类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层出不穷,学生在大赛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不少的学生因此增强了创新的信心,也有不少项目脱颖而出因此获得了社会投资而走上了创业道路。但问题是大赛的成果归属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的诟病,特别是以创意为主的大赛,其创意想法通过大赛而被盗用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学生应该与大赛组织方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遵循课程体系内在规律,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以有效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评价应从教学人员、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规范的评价,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流程,避免评价随意性大、评价过程不规范、主观性强等现象。教学人员从评价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角度,包括教学仪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责任等因素。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示范、教学指导等环节。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环境创设等内容。教学效果主要从评价学生的角度,包括学习氛围、创新意识、学习和创新成果、社会影响(获奖、论文、专利等),也包括学生实验课程考核成绩。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实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加强师资的培养,定期在校内对实验人员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和开展实验技能比赛;利用假期分期派实验人员到校外进行短期培训,用一到两年时间基本完成轮训;对大型仪器的管理上进行定员定岗,实行专人管理有偿使用的方式,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实验人员自主学习。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8篇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已形成了“课堂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式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药学领域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占据优势。五年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药学类创新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29篇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0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和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去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多达291万人。中华大地涌动的“创客风潮”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的到来。奔涌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_常务会议就研究出台了一批减税降费措施,为全国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送出价值不菲的“大红包”。此前不久,中央还筹集了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并鼓励更大规模的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共同培育支持蹒跚起步的创新型企业。这些都释放出打造更好创业环境的强烈信号。为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并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和采取一揽子措施,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和新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1篇

2、1教学体系不统一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高等职业教育主流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探索阶段。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讲授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与生产企业相互融合,导致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2、2办学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组建,有着普通高校的共同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策略。另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校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类似本科院校,但运行模式又按照中专时期的方法进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反映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体系讲授,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理论课时占用比重较大,实践实训时间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实训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和科学,使很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无法获得公正评价,埋没了大量具有潜质的人。

2、3校企横向联系结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是完成教学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也呈现了蓬勃发展良好势头,但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发展并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无论是职教集团还是实习基地,都没有真正实现学校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造成了学校方面主动,企业方面被动的单向合作局面。应通过寻找适当模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满足企业方需求,避免学校方面单方索取,使校企双方真正实现共赢。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2篇

(1)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还远远不够。市场自组织功能受到抑制,形成众创新形态,需要激活市场主体和创造力,放大自由创客发展空间,让市场机制自主选择、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功能更显性化、更加强化。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转变为自主创新,创新发展动力才能源源不断,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有了真正的坚实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创业型、创新型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尽管这些小微企业的企业规模小、数量总体上庞大,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贡献巨大。但由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政策传导性缺乏有效载体,导致用以扶植政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缺乏热情。

(2)融资体制改革滞后,融资市场体制尚不健全。根据一般市场规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自然会催生相应的市场供给,但由于我国中小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育缓慢、制度规则不规范,小微企业对接过少、匹配欠缺、效率过低,小微市场融资需求缺乏基本的市场机制支撑,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激励政策也因缺乏载体而效率低下。总体上看,我国的融资市场并没能为众创提供足够空间。具体从资金需求方看,大量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不规范、财务不健全,规章制度不明确、缺少可抵资产、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获取市场融资困难。从资金供给方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善于搞批发、不善于搞零售,客户主要是规模以上(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大企业,缺少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风险揭示机制和融资工具。从资本市场渠道来看,目前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区域性产权和股权交易所,以及中小企业债券市场门槛仍然过高,绝大多数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微小企业难以企及。

(3)从支持政策来看,_中央、_、财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成效明显,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政策使用成本过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4)政府服务依然缺位,简政放权只是基本前提。简政放权是减少对实体经济众创发展的体制制约,无疑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型态的一个前提。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3篇

由地方政府主导,医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联盟由理事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秘书处组成,秘书处在本院。签订了联盟协议,制定了联盟章程,协议和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联盟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和项目建设为纽带,围绕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联盟内生物医药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联盟成员中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大纲的编写等,鼓励企业为联盟中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则在相关政策如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和培训项目建设,签约各方根据各自在项目合作中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项目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等利益。因此,通过组建联盟,既整合了资源又实现了互惠互利,明显提高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能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4篇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5篇

3、1革新教育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加速了各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的作用和活动范围从纯理论科学研究转为倾向于实用性,更直接地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多地介入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更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过程中更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始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特征。教育部2014年提出对全国600余所高校进行转型,将其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创造条件,培养“行业创业者或领导者。如何寓学科能力培养于应用能力训练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融合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跨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未来行业领袖。应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教师把创新点概念化,然后拿到企业中去测试、调整和提高,不断完善并实现转化。这是实现创新和转变的最佳办法,也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与“无界化校园教育理念之典型写照。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匮乏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从企业、政府中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发和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当将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通过现场引进、教师锻炼、行业兼职等方式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紧密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校际之间合作,共建地区性的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多方面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3、3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构建多方位课程体系,开展包含普惠、小众、精英等类别的分层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选强能、公选拓展、网络延伸、实践提升、“二课熏陶的“三层次六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教育。通过《创业基础》必修课和各专业创新创业限选课的理论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发现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创造性就业的能力。第二层次面向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小众教育。通过创业类公选课与相关的实习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素质拓展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出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创业。第三层次面向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个体教育。针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体验创业历程,全面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其毕业后直接创业,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其他学生就业。

3、4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2000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继建立了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科技园、产业园及创业孵化器等服务保障机构。但是,与新加坡相比,投入和产出非常有限。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园,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创业实务咨询与人员培训服务;

2)建设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把企业的研发任务移植到校园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取所需,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由政府或企业参与,高校主导的科技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层面给予支持和投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6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仅仅把握时代步伐,以构建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对创业创新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1.构建分层开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新要求,为满足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实际,建立多层开发的教师培养体系:一是改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其关键还是在于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学科带头人代表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及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有前途的教师确定为培养对象,重点进行培养。二是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是高职教育主力军,另外由于中青年教师处于好学的阶段,因此要大力培养该年龄段的教师,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担当重任。

2.健全“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关系到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职业院校要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师职业规划体系中: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地方经济与职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要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其中,以此保障教师的能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例如今年7月份在深圳举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就向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等,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三是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发展规划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划制定也必须要将创业教育与教学发展相融合,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氛围。首先,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全国上下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_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当下的经济社会大环境,给了职业教育“顺势而为”的新契机。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其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措施,支持高职院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双师素质,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

4.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职业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完善的科研工作平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平台。例如职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就为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拓宽师资渠道,改革人才聘用机制。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满足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7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创新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人才。

本文立足于教师本职工作,提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策略,以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8篇

今年两会上,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给予特殊强调,这绝不是偶然的。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_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月4日下午,_总理在深圳考察,拐了许多道弯儿,走进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_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创客空间待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他愉快接受了这家创客空间馈赠他的一本“创客护照”——由此成为这个空间的第99号荣誉会员。十几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强烈地感受到:总理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并感慨:“大部分政府领导来我们这儿都是带着问号来的,只有他像是带着感叹号进来的。”

随后不久,_总理赴瑞士参加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他说,体制的创新,可以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改变亿万人的命运。

务实是创新和创业的基础。10年以前,再高明的预言者也难以料到,一群风尘仆仆的快递小哥,会在日后成为中国人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人群之一。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只要有适当的土壤,创业和创新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总理被人民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在达沃斯,_总理提到了淘宝村,东部一个700户的小村子,开了2800家网店,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_总理曾多次说过:“对网购、快递新经济、新业态要高度重视。总不能让新的去适应旧的,更不能让脚适应鞋”。他还经常讲:“要善待草根创业者,善待年轻人。只有他们有希望有期待,国家才会有未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给许多年轻人一个追梦的机会,对社会经济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重要的是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_、_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_总理也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且仅在2014年,_和相关部委就出台了13个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文件,这其中包括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为大众创业松绑。今年,_又设立了总额在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助力创业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地方政府如何按照中央和_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至关重要。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有权就任性。记得_总理在_常务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这既是提醒,也是告诫,而此次两会上,总理再次告诫“大道至简,有权也不能任性”,我想,有头脑的公务员都能看出火候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关系每一个人的事。这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这件自下而上的“创举”得到自上而下的空前关注,其实水到渠成,因为这本就是我们每个人所思、所盼、所为,是我们自己的事。最近,又听到一些人议论,谓之创业创新乃“小众”之事,笔者也想谈点看法。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任何时候,推动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还得靠人民群众,靠无数默默耕耘的个体。个人英雄主义和少数人的单打独斗,终究只是某个时间片段的个别表象,难以反映社会全貌。从筷子、车轮的点子到“四大发明”,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尖端科技,人类绵延数千年的辉煌文明与创造,凝聚的是多少代多少人的智慧与心血。与过去相比,当今人民群众的知识程度、文化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要使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提供条件,开辟广阔空间,让大家都有用双手创造历史的舞台和机会。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诞生于改革之中,与改革相生相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就是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干到户”试点,群众创新迈出的一小步,让中国在解决温饱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管制束缚创新,竞争产生繁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打破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束缚,放手让人民群众去拼搏,为创客、极客们的成长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把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人的创造力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地尽情挥洒。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每年还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600多万职业院校毕业生、30多万海归,这是多么雄厚的“本钱”。把大家的智慧充分激发出来,我们就拥有了富国强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从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有了极为丰富的“工具箱”。当前全球范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业态风起云涌,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图景。网络社区、即时通讯、自媒体等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紧密、便捷,信息、知识等各种创新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对接、协同和集成,“互联网 ”、大数据等不断渗透,也使创业创新更加开放共享,个人化创造和社会化生产高度统一。比如说,要进行研发设计,现在有众创,让大家一起来研究和创造;要完成资金筹集,现在有众筹,把大家的小钱汇成干大事的资本;要开发产品项目,现在有众包,可以让大家自由组合、统筹配合、协同工作。在“三众”等模式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业创新,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享受过程、分享成果、从中受益。

从社会分工的发展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分离的,很多人与知识文化无缘,被排斥在脑力劳动之外,排斥在创业创新之外。随着教育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新经济的崛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再泾渭分明,分工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创意、研发等工作,不再像以往是少数人的专利,“草根”创业创新应运而生,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纵观近些年新开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草根”创业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盛大中文网在很短时间内就催生了一大批原创文学作品,这是过去靠作协、出版社无法做到的。网络电商的兴起,为数以千万计的个人创业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平台,这是过去靠门面、商场无法实现的。中国好声音、无人机大赛等诞生了多少新秀、涌现出了多少好点子?“草根”创业创新潜力无穷,理当为他们加油喝彩!

当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功,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不现实,甚至是幻想。创业创新切忌浮躁。但浮躁不浮躁,与一定范围的失败、试错不一样。创业创新就是要在千百次失败、试错中逐步走向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哪怕是失误都得扎扎实实,决不能弄虚作假,更不能吹牛、说大话。大多数的成功都要经历摔倒再爬起来的辛酸和付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有摔倒的可能,但大家都有爬起来继续大步向前的机会和权利。电灯不是爱迪生凭空想出来的,地球重力的发现也不是牛顿一个人的贡献,“小众”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离不开“大众”的不懈尝试和努力。_多次强调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就是要规范政府权力,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充分激发民智、保护民权、发挥民力。只有把创业创新的“底盘”做得更大、主体更多,成功的概率和数量才会更大。社会基础更雄厚,就能有更丰富的创业创新成果。

创业创新既是经济权利,也是政治权利,连着普通如斯的你和我,给每一个有梦的人以希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人人参与、大家出手,才能实现更加公平、高效的“一次分配”,让更多的人靠勤劳和智慧富裕起来,共享改革发展“大蛋糕”。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39篇

创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创业质量,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刚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应实行最为优惠的信贷、管理和税收等政策,提供银行开户便利,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从政策上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

另外,国家还应在法律上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切实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创业中游刃有余。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先从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开始,还要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家要搭建平台,增加创业机会,提供资金,改善创业环境。只有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道路越走越远。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40篇

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通识培养类、专门培养两大类型,专门培养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专业培养模式、复合培养模式。经过专门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创业激情”到“创业能力”的质的转变。通识培养模式将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是一种广谱式的教育模式,一般在大学一年或者二年进行。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讲授创业管理、技术创新方法等基础类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创业和创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要求。专业培养模式属于创业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是以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具体以创业各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创业问题为教育内容,创业的专业性很强。

培养的目标是创业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管理类核心课程。复合培养模式是在创业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层次教育,是以面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管理类核心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类知识和创业类知识。由于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所以培养的目标可以是管理型创业者或者技术型创业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建议辅修管理类第二学位课程,管理类课程内容同上。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41篇

从广义上讲,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既包括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也包括接受专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前者覆盖了全体在校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和创新知识的基本常识,并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思维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后者只包括进入创业教育学院接受系统培训的学生。从创业动机方面或未来定位角度分析,这类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意义的创业者、内部创业企业成员、家族企业的传承者、拥有关系资源的创业者等四类,他们构成了创业的主流群体。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创业类学生又可以细分为技术型创业者和管理型创业者。

所以,针对不同的创业动机和专业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差异,要建立以需求、定位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实现从广谱式教育到个性化培养的转型、从填鸭式教育到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外部市场的无缝对接。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创业教育应从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开展系统化的教育。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来看,创业者通常要具备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任何商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作用的基础之上。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系统化的创新类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来看,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通过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创新创业期末论文范文 第42篇

精柔型企业文化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过程要在完善的企业精神文化指导下进行,实现企业精益求精发展,这是企业培养员工创新发展的基础体现。技术创新过程企业需要面对众多的技术问题,只有在精益求精的意识影响下才能够克服企业面临的问题,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柔性创新基础上对关键问题进行突破,保证企业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技术创新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考验,能够将企业精神得到充分的阐释,在企业精神发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经过多种考验,只有解决根本性的发展问题才能够提升企业士气。将企业精神得到深化巩固,在最大范围之内进行强化宣传,企业经过创新之后能够充分的实现“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发展,这位技术创新的突破奠定基础。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完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建设,“精益求精、柔性求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能够激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对员工自身素质的建设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沟通的顺畅,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开展。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创新,现代企业发展除了要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满足员工精神生活,在尊重理解的环境中实现员工素质的升华。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支撑,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企业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共同发展。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这是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作用的重要表现。

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建立。企业员工应该在共同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是企业行为文化精益求精完善发展的保障。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精柔型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指导。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企业行为进行肯定,针对表现优异人员论功行赏,这是企业规范化发展的表现。巩固强化企业文化有助于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技术创新成果为精柔型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同时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构建完善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系统性构建,在“精益求精、柔性求新”原则下强化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就似乎创新成果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得到完善、巩固拓展。高品质的服务项目在企业发展带动下出现,充分的树立企业改革创新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全方位发展的根本要求。但是精柔型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影响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反之,则很难顺利开展下去。这是技术创新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制约的根本因素。

二、结束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