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创意案例范文(优选3篇)
海南自贸区创意案例范文 第1篇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拉开帷幕。这是彰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同步出台的《_中央_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海南自贸区(港)战略定位及政策举措。回顾海南“大起大落”的历史教训,面对中央赋予海南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海南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
海南具备经济特区与自贸区的双重身份,是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彰显我国形象与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与我国其他11个自贸试验区相比,海南自贸区具有全岛试点及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等显著优势,为海南探索系统、整体、协同的制度创新,推动“多规合一”提供了相对宽松与更为便利的条件。基于经济特区与自贸区的双重身份,制度创新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发展内生动力,对于我国总结推广自贸区经验、释放制度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海南应把握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自身良好优势条件,对政府审批、监管等职能进行有效探索,通过数据整合以及共享,提高科学决策、政务服务等水平;应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营造良好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应借鉴已有自贸区发展经验,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规划,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升投资贸易开放与管理水平等。海南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应贯穿于自贸区建设始终,制度环境建设决定着自贸区功用的发挥程度。
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海南地理位置独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南具有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东盟市场的独特优势,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门户。目前,海南已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国际性高级会议,对外开放程度与国际合作水平逐步提高。因此,海南应把握自贸区建设契机,在原来的开放合作基础上坚持以开放为先,密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和联系,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在具体措施上,海南应重点打造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航运、空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对外联系,推进航运逐步开放;借鉴自贸区成功经验,合理制定如“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的管理模式,降低要素流动壁垒等。
综合海南的发展现状与自身优势条件来看,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且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应充分利用全岛试点优势,科学安排产业布局,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服务型产业体系,保障海南自贸区(港)可持续发展。
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旅游业提质发展。
海南自贸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更进一步来看,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功能,可与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构成新的业态,形成更强的创收能力。
在农业方面,海南省旅游业对农业发展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方面,海南应把握自贸区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产业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升级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业,丰富旅游供给,提升旅游消费环境。
在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与生态资源优势之外,在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海南自贸区应充分学习并借鉴如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已有贸易区的经验,探索实施更为便利安全的签证、出入境管理等制度;应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联系,提高整体监管把控能力。另外,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此举不仅可以提高人文环境吸引力,还可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发展金融产业。
金融开放一直是自贸区的重点领域,也备受外界关注。海南自贸区应借鉴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与开放相关举措,稳步推进金融开放,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划制定“负面清单”,重点探索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模式;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通过分账管理模式,开设人民币和外汇自由贸易分隔账户,加强金融监管创新等。
以创新驱动为着力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对已有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区域更容易受到国家或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高科技产业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制约。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南自贸区建设不仅要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主的产业体系,同时也应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自贸区要素流动频繁,应发挥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更合理谨慎地规划产业发展结构和格局。比如,结合独特的地理优势,海南应着力发展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应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引入与储备至关重要。
在“百万人才进海南”引才政策的基础上,海南自贸区可借鉴发展较完善的自贸区经验,通过更加精准的人才招聘方式以及先进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理念,大力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的科研人才(团队)到海南就业创业,积极汇聚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海南孵化和产业化。同时,坚持人才优先,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政策,改善人才聚集环境,促使人才聚集规模快速扩大。应进一步加强海外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发挥海外人才工作站作用,建立国际人才数据库,为海南自贸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支撑。
加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海南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支持海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动能。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统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航天应用等战略性领域,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
三是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全面开放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海南特点,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二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更加强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三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出台有关政策要深入论证、严格把关,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履行属地金融监管职责,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严厉打击_、恐怖融资及逃税等金融犯罪活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强化企业投资经营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海南自贸区创意案例范文 第2篇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一直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海南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本篇报告通过研究海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发展脉络,包括发展驱动力、经济发展成效、发展优劣势等方面,对海南省的过去30年发展做个总结,并对海南省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建省之初,海南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属于我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海南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从1988年到2018年,海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省办金融特区阶段、国际旅游岛建设阶段和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阶段。
(一)1988-2008:省办经济特区阶段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4月13日,七届_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此后,《_批转〈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国发〔1988〕24号文件)明确提出“海南建省以后,实行比现行经济特区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搞活,加快开发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为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高规格和高起点。
1988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_(1988)26号文件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简称“三十条”)颁布,允许贸易自由,海南省制定了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的发展战略。
在1992年初的_“南巡”讲话之后,海南省于1993年7月确立“以旅游业为龙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基本方针。然而,此后不久海南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潮并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过热的发展加上监管政策趋严,海南房地产泡沫最终破裂,海南经济陷入了阶段性低谷。
1996年2月10日,《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该《纲要》正式提出了“一省两地”(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旅游胜地)的产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引领海南走出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阴影,从1998年起海南经济逐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向稳健发展的转变。
2003年非典之后,海南在国内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以及博鳌亚洲论坛落户三亚、启动“大特区与大都市互动合作”计划等,海南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到2006年,海南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双突破”。
(二)2009-2017:国际旅游岛阶段
2009年12月31日,_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自此,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进入了国际旅游岛建设阶段。
2010年至2011年2月,海南相继推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前者定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要以发展海滨度假游为主导,打造海南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后者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制定了详细发展条例。
2017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纲领性规划,提出了对海南省旅游发展建设的近中长三个目标:至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至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至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在2030年达到亿人次的旅游客流量,旅游收入达到3000亿元。
在这个阶段,国际旅游岛战略成为海南发展的主线条,海南省逐步放宽免税、免签、航空管制,全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海南省旅游休闲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激增,2017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万,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对海南省GDP的贡献逐步上升,并逐步成为海南省支柱性产业。
海南自贸区创意案例范文 第3篇
2020年6月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自贸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明确了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总规划和路线图,是_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通过对《总体方案》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由便利”这个关键词,《总体方案》从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11个方面,共推出39项具体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
当前,我局正在努力创建全国一流地质单位,在自贸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要做的、能做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挑战性、开创性。作为当事人、作为亲历者,作为地质行业的一员,我们怎么样做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大潮,为我局创建一流地质单位和建成自贸港建设做出我们的努力,我以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关心重用人才。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全国一流地质单位建设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建设。我以为,我们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力所能及的培养自有人才,为人才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平台,提供具备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关心关怀人才,让人才具有归属感。
二是提升自身能力。当前,自贸港建设刚刚起步,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我们单位在应对新项目、新业务上的不足,既有认识不足,也有能力不足。认识不足——就是对待业务市场还抱有老旧的等靠要思想,不能充分认识到市场的残酷性,很多机会稍纵即逝,当前的营商环境比较复杂,我们首先要生存,要适应市场、适应环境,进而有机会谋发展。能力不足——自贸港建设引来大量中字头央企、大型国企,项目建设对服务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项目由于资质要求我们被排除在外,有些项目由于服务的不到位引起业主不满,所以说提升我们的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
三是整合优势资源。更大力度的参与自贸港建设和全国一流地质单位建设,要求我们整合资源,建设我们的品牌,我们环勘院的平台总体上相对不错,业务范围齐全,人员配备充分,要充分把两大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建设项目的综合服务,打牢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争取能做到建设项目的全产业链服务商。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了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让卖力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全国一流地质单位的目标和自由贸易港的宏伟蓝图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