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合集5篇)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 第1篇
课堂组织方式丰富多样。问题组织式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总结出来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课堂组织是教学成效的坚实前提,课堂组织方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载体。课堂组织得好,教学则会井然有序,教学成效就有充实基础。课堂组织方式极其丰富,可以因教师风格、学生素养、专业特性、课程特征而形式多样。在八年文秘专业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征和个人风格,经历不断实践和总结,笔者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课堂组织形式――问题组织式。
明确以问题组织式冠名研究的文章不多,在知网上仅能找到陈华莉《问题组织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所谓问题组织式,是指用问题贯彻课堂教学始末的课堂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一种独创,而是借鉴任务驱动法而来。许希阳《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为例》一文便把问题和任务结合起来。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这些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问题组织式也与此类似,主要是将需要讲授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让整个课堂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而井然有序地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二、问题组织式教学的优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问题组织式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一个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需要他们思考,并力求找到答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个解决问题。因为一节课或一次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要积极参与和努力思考,要提问也要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督导主任在听完笔者给13文秘1班的一堂课后,当场表扬了师生,说是他听过的所有课堂中表现最活跃的。
2.能培B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主动回答,锻炼回答问题的胆量和勇气;在回答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问题思考中又需注意小组讨论与分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还须结合实际来分析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视野和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说,问题组织式确实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举而多得。
3.教师可以回归本位,即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在当今时代,表现为育人为先。教师在教学中,免不了要做到育人。学生之所以能听教师的调动、积极参与课堂,从很大程度来说是育人的效果,是教师的教学、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做人做事得到学生的认可,形成了一种威望的结果。威望的形成,是带有正能量的。歪风邪道成不了威望,终究会被学生看破的。一名好教师,总会教书育人两手抓的。如果只顾教书,忽略育人,就不能感化学生,也就容易出现调不动学生的局面。
授业,就是传播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也包含提高专业素养个人修养,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含胆量、勇气,团结、合作,思维、视野,等等。
解惑,在问题组织式教学中也表现很突出。因为课堂上的问题,既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定的问题,也有学生在参与课堂中领悟、衍生出来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的解惑,甚至出现教师要想把学生课堂衍生出来的问题解释清楚,需要现场举出许多例子、说出很多道理来作为依据。正因为这个,督导主任在学院的督导简报中把笔者的问题组织式教学作为设疑释疑的典型例子写进去。
三、问题组织式教学的要求
问题组织式教学虽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对教师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须有很强的驾驭学生的能力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因此,教师必须有调动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熟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肯定积极参与者,鼓励羞于参与者,激发不欲参与者。这需要灵活的技巧和恰到好处的语言,才能达到让人人参与课堂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学生驾驭能力。否则,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教学还有可能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
2.问题设置需要技巧
问题组织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很需要技巧,需注重教学内容原有的逻辑顺序,有分有合。问题组织式打破教学内容原有的逻辑顺序,但设置问题时不能不顾及原有逻辑顺序。因此,设置问题时可以先分后总,即是先设置一个个小问题,进而百川汇海达到解决大问题的目的;也可以先设置大问题,然后再针对大问题的某些知识点分出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达到细致理解和掌握大问题的目的,即先总后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分散的问题解决后还能明了各个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3.教师引导需到位,讲解要充实
课堂所设置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找到相应的内容作答,但并非能充分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到位的引导,让学生展开思索,关键是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学生若能结合自己的阅历举出例子理解更好,但事实上限于阅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这就需要教师有贴切而又通俗易懂的例子,用比较简短、到位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可以采用正问、反问、反语、幽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领悟。
四、结语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 第2篇
一、简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说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学习模式来进行组织学习,依据数学教学当中的多种因素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要以学习知识为根本目标,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建立起知识体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此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这种学习模式完全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施行合作学习模式所遇到的问题分析
以往传统数学教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直接讲解和机械式的灌入式的授课方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就是先对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接收教师的讲解之后,运用较为抽象的思维来对新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被很多教育专家所质疑,因为通过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数学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和乏味,缺乏生动和形象性,不能调动起学生们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数学教学环境,我们就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随着合作学习模式不断地在实践当中被运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1.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教师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特别表现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但在实际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控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与学习进度。2.在实际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当中,学生积极性对合作学习效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学利用合作学习这种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之下,以玩闹的心态在和同学进行学习,这不但没有使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对合作学习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导致了合作学习小组当中的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致使学习目标不能实现。3.合作学习模式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够做出有效的课堂评价。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完毕之后,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导致了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上面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下面就对该如何具体的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来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和介绍,把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1.教师应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转变教学理念,及时地把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去。上述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中,出现了教师指导和实际情况不能够完好地全面贯彻,就是因为教师还没有真正地熟悉和理解合作学习理念,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合作学习运用的方法和基本理念。在合作学习模式实际运用过程当中要能够掌控合作学习的进度和学习时间,并且还要维持好进行合作学习进行时的课堂秩序。因此说,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合作学习理念,才能够保证合作学习运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也是合作学习教学理念能够确保成功的根本依据和基础。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合作模式的教学方法时,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名成员,单独选出一位小组长,通过这里小组长来实现对学习进度的控制,同时还能够使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得到保障。2.教师应转变教学形式,把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推广和普及。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能够自主的认真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怎样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培养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呢?通过将学生分成诺干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方法。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合作学习教学的渗透,不断的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进行培养的提高,进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地学会合作。3.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对合作学习模式不断的渗透过程当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方法,然后在应用的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学生通过分组后,让学生们对于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和信息,最后通过大家共同对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对学生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要多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同学们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中真正地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4.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对教学时间进行安排,给学生留下充分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时间。教师的讲授知识特别是课堂当中时,要合理的安排时间,留下一些时间给学生们进行对问题的思考,让没一个小组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们通过合作小组讨论之后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等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四、结束语
对中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利的发展。作为中学的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创新,努力把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推广到课上与课下,最终达到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实施的优势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教学,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做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要进行改变,不能还是只依照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成绩,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这也间接验证了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主体向学生过渡的观点。问题教学法的观点之一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改为引导,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科学探究的形式
物理本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新课标将物理学习方法设定为科学探究的形式也很正常,这样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动力去主动学习。通过科学的探究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探究和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也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学习。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
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不断重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促进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不能盲目进行。下面作简要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新的高中物理教材在章节前加入情境环节,以更加直观地显示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兴趣也能被更多地激发出来。教师在为课堂创设相关情境时,可以大致采取以下这几种方法。第一,现实生活经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是多样化的,很多内容都会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但是由于学生的相关学习经历较少,所以认识也不够充分。比如碰撞问题,很多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桌球,但是对具体的原理却不清楚,教师可以列出几个桌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第二,通过实验来学习相关知识。很多物理知识也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展示的,很多的物理规律和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所以教师的问题设定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同时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要了解电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电生磁或者磁生电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和实验的过程,从而进行思考。第三,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使用较多的学习平台,物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将所学问题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只是问题分析法中的一个步骤,提出问题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提问。另一种方法是从实验中进行提问。实验是物理课堂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也是寻找问题结果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的认知不同时,问题便会产生,这时教师再进行引导提出合适的问题,学生就会自主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中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科目,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不能只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对学生的生活发展提供帮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现象。问题教学法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有十分大的帮助。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问题,使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 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生学习 问题 解决方法
近年来,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美术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可是现实生活中美术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学生在低年级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尤其在幼儿园,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的热情渐渐减弱,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兴趣减弱,那么对美术的学习效也会减弱,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更会大打折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考试的压力,在衡量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而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2.学校教学上不重视
美术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很低,一般每周两节,课程分散,容易使学生将美术课的准备工作淡忘。而且,美术课经常需要大量的美术用品,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至于作业,现在的美术课中真正让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多,40分钟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半时间是学生绘画或者制作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完成一个较为出色的作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为完成“任务”只能草草了事敷衍过去了,再加上高年级学生各学科学习任务的繁重,更本没有时间去精雕细磨。
3.把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独立开来
在今天的教学中,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4.教学中的互动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在美术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反馈,但是有一些是价值不高或者无价值的提问,这样并不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5.评价不合理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很多美术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认为赏识、夸奖、肯定是评价的主要方面。所以当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总是给予评价:“这幅画真好看!”之类。确实,适当的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绝对不是简单的“漂亮、好看”就可以的,这种评价仅仅是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我们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应就美术的特征给予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客观的评价。如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需要从构图、色彩、形体表现等多方面去发现亮点,然后给于确切的评价。美术是种艺术,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用艺术的语言去评价艺术。
合理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还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二、解决方法
1.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不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学生上课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的,成绩可想而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师应丰富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竭尽所能的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质量。
2.重视美术教育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只重视主要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教学,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教育力度。
3.美术教师应关注知识的渗透
在教育中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以适应新的挑战。同时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是很值得探索的模式。
4.加强互动
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范文初中 第5篇
关键字:数学;问题解决;开拓思维;教学模式;
前言:很多学生一提起数学就感到头疼,学不好、没兴趣,却又不得不学。很多老师也头疼,概念说了一次又一次,题目讲解了一次又一次,学生就是学不好。数学有这么难么?其实并不是数学难,而是没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学。_问题解决_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做什么事都会主动。学生怀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听讲、吸收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_问题解决_教学方式的由来
_问题解决_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在当今这个科学发展迅速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加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仅仅是接受的程度,很难做到理解和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去。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学生能自主的去学习的方式。_问题解决_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2._问题解决_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想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就会对学期产生浓厚的兴趣。_问题解决_教学就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提出_问题_,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话,由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迫切想去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在老师在后续的讲解中,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去听讲。这样不仅调动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学的更深入。
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像_填鸭_一样,教师一味的把知识塞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接受。[2]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感觉,学不进,学不好。而在_问题解决_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_问题_自主的去学习,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单单能吸收老师教授的知识,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学中联系实际问题。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学生去记忆。这些定理公式是_死_的,但是学生们不单单要去记忆,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定理公式。往往老师在教授定理公式时,都不会去干巴巴的去讲。而是结合例题,在题目中运用定理公式,让学生接受。_问题解决_教学也是一样的,如果提出的_问题_远离生活,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领域,学生不但不会提起兴趣,反而会觉得更枯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单单会让学生感兴趣,更加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3]
3._问题解决_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