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13篇)

admin 2024-05-30 网站管理员 admin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1篇

1.按性质划分

(1)工业生产信息:品种,产量,产值,销售,研究与开发。(2)商业流通信息:品种,价格,销售数量,推广及营销策略。(3)医院药品信息:药品购人帐单,用药目录,病人用药记录(处方、病历)。(4)新药开发信息:正在研究的新药,批准的新药,研究动态。(5)进口药品信息:进口药品申请与注册,实际进口品种,数量,金额,商检情况。(6)法规管理信息:政府,行业。

2.按地域划分

单位级,地区级,部级,国际级。

3.按信息载体划分

印刷品,缩微胶片,磁(光)盘。

4.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

(1)局部的原始资料:价值小,原料级。(2)大范围汇总资料:价值提高,半成品级。(3)大范围汇总资料长年连续深加工:迅速增值,真正的信息产品。

二、医院药品经济信息特点

医院药品系直接用于病人,是药品生产销售的终点,比工业和商业更能反映药品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病人用药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50%左右,药品消费主要在医院药房(约90师),社会药房比重尚小。虽然病人处方统计能更好地反映用药实际情况,但由于多数医院的处方系统尚未计算机化,处方的统计分析尚有不少困难。另一方面,医院药房均有系统完整的帐目,绝大部分医院药品帐目已计算机化,进行购药统计基础较好.与工业和商业相比,医院的药品周转较快,一般大城市的周转率为1个月,购药统计结果与实际病人用药的时差较短,所以目前多采用购药数据进行分析.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较成熟经验,如国内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出版的“医院药品商情”,中美合作的ChinaMetric系统,上海的用药分析系统,国外有较著名的LMS系统以及各国独立的政府和商业的用药统计系统都是以购药信息为主的统计和分析系统。由于有这些良好的基础以及来自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就使医院购药分析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了。医院用药信息包含病人的疾病情况,这是工业和商业的药品信息所不及的。因此,医院用药分析可扩展到单纯购药分析之外的许多特殊领域,如处方分析、药物利用研究、药品经济学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分析等。

三、医院用药分析的基本内容

1.购药统计

进行购药统计工作前,建立周密的数据库结构和各字段的标准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如药品名称(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剂型、数量、包装、厂牌、国别、生产厂性质(国产、合资、进口、来料加工等)。为保证数据和资料的规范化,要建立数个基础的标准数据库,如药品名称字典和代码、药厂字典等.

(1)购药金额统计(包括具体药品数据):购药金额排序;按药品分类的金额统计;购药金额增减率统计;目前药品的进价较为复杂,为使统计资料一致,建议均以发票的进价为准。

(2)购人的药品品种分析:品种增减情况;品种金额排序位置变化.

(3)市场穿透分析:系指某个品种被购人的医院数目及占全部医院的百分比,换句话说,代表了该品种的市场覆盖率。

(4)每日确定剂量(DDD)分析〔5〕:DDD是人为设定的尽量接近实际情况的某药品的每日确定剂量(DefiniteDailyDose)。用总的药品购人量除以该药品的DDD值,可求出用药的人次.用药的人次在评价药品在临床上的地位,估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判断药品实际消耗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同类药品之间比较时比金额的统计分析有其独特的作用.

(5)购药分析需考虑的因素:在进行金额、品种和市场穿透分析时通常要结合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参加统计的医院的性质、床位;该地区的疾病流行病学情况;在药品的使用和报销政策上有何特殊之处等背景资料均要考虑。进行分析可结合药品的更深层的因素分析,如药品的来源(国产、进口、合资、生产厂);药品剂型和包装;不同地域(国别、地区)等。药品统计分析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或固定间隔分析‘3,。购药统计分析多半是采样分析,要特别注意采样的样本量和代表性,采样不当将大大影响统计分析的可靠性.

(6)医院购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与任何研究工作一样,医院购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数据采集方面的质量控制内容一般包括:采样的代表性:样本数量要符合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分布应合理,否则不能达到科学可靠的要求。数据的准确性:应当牢记“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坏”的座佑铭。通常数据的采集技术并不复杂,但必须认真负责,同时应有相应的检查核对制度(大数据库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方法,部分项目可用计算机程序检查)。

数据的规范化:重要的数据库是多年累积而成的,因此必须有良好的累加性和可扩展性,各字段应有标准化的定义,如药品名称、分类、编码、规格、剂型、厂牌等应标准化。在开始建库时进行充分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数据的时间性:用药分析的结果的实际价值具有强烈的时间性,陈旧的情报实际是“处理品”.因此,用药经济分析应尽量减少时间延迟,各个操作环节都应有明确的时间表。参加分析的样本经常来自许多单位,保持所有参加单位的同步进行是很重要的,经常因少数单位的拖延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按时完成,所以对于有众多单位和人员参加的项目在注意研究设计的科学性的同时,也必须十分注意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数据的连续性:数据累积的时间越久其价值成几何级数增长,因此要注意保持工作队伍稳定和连续性,半途而费是十分可惜的。

2.病人处方分析

病人处方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包含有药品的品种、数量、用法、费用、科别、就诊医生、病人的人口学资料等。由于多数医院的病人处方尚未计算机化,书写也欠规范,统计工作的难度较大,相比之下,住院病人因有较完善的病历记录且人数较少,病人处方的分析较易开展。当前多采用采样分析方法进行,采样时间应是随机分配,样本量也应足够。统计前根据处方的实际情况和统计目标编写计算机录人程序。国内已进行的工作包括与疾病有关的用药种类和数量分析,单病种药品费用分析和药物利用研究等。

(1)与疾病有关的用药种类、数量和用法的分析:统计某类或某个疾病的处方数和处方中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或反过来统计某一药物在某类或某个疾病中的使用数量和处方数。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趋势以及药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分布情况,这些信息对商业推广是十分重要的。处方分析的数据采集要求及注意点同购药统计分析,只是更重视疾病与药品关系罢了。

(2)单病种药品费用分析:是指不同医生对病情相似的同一诊断病人的平均处方费用的分析。有的国家利用此项数据来校正处方费用过高医生的处方行为。这一分析主要用于医疗福利和保险机构制定标准和检查执行情况,我国的单病种费用统计分析与此类似。

(3)药物利用研究:药物利用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定义〔创,但作为临床医院内的药物利用研究以定性研究药物利用的“恰当性”为主,即主要关心药物应用是否合理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以某一较贵重的药品为目标,参考各方面资料确定一个使用标准,包括适应症、病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剂量、用法、疗程等。按此标准衡量医生处方,提出使用是否恰当的结论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3.药品经济学分析

药品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比分析与评价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与其它治疗(如手术或理疗等)、不同临床药学服务(如TDM)或医疗社会服务(如家庭病床>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此学科开始于70年代,至80年代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新兴的药学分支。其主要方法包括费用分析、费用一效益分析、费用一效果分析、费用一效用分析和最低费用分析。药品经济学可为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药政管理和医疗保险的决策提供依据〔s]o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在审批新药时已将药品经济学评价结果作为审批的内容之一,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宣传和准备阶段。

4.文献计t学分析

通常,一个药品在治疗学的地位是与其研究论文数量相对应的,严重的反常情况常常是用药不当的信号。当然,对于科技文献不仅要注意文献的数量,也要注意文献的性质、质量和来源,既要看正面的文献也要看反面意见的文献。一般不受工业和商业的干扰而独立进行的研究是较受欢迎的。从文献数量和变化趋势也可对某一领域的发展做出某些预测‘,〕。文献计量学分析的主要工具是大型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如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eus)和美国化学文摘(ChemiealAbstraet)及相配套的联机或光盘系统。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学分册”,医药局情报所出版的“中国药学文摘”等检索性刊物对检索国内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也是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得力工具。

5.医院用药分析用的相关文献

医院用药分析不是孤立的数据统计,它必须结合纵向和横向的其它相关数据进行评价才能反映深层次的规律。已发表的有一定水平的用药分析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这一方法。常用的相关文献包括:大型卫生保健数据库;工业及商业统计资料;政府年鉴、法规、建议性文件;科技文献:处方集(Formulary)及新闻媒体的新闻性报道。大型卫生保健数据库是进行用药分析最重要的资料,主要用于与病人有关的多层次的回顾性分析,也是药物流行病学的分母资料的重要来源。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医疗保健及健康保险系统较成熟,这些数据库也较丰富,如美国波士顿药品调查合作计划(BCDSP),该库包括波士顿的5家医院和罗德岛、伦敦、加拿大、以色列等地的另外几家医院,到1990年该计划已累积30万人的300万人年的资料。美国的健康保持组织(HMO)数据库至1987年包括参加保险的2800万人的20余年的数据。

另一个系统是美国的医疗补助数据系统(COMPASS),到1972年该计划就已累积2700万人的20余年的资料七10j。但在我国这类大型医疗卫生数据库则刚刚起步。工业及商业统计资料是从另一个角度提供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的宏观资料,非常宏观的资料常见于新闻报道。国际方面常见于“世界医药新闻”(Scrip)或国家医药管理局情报所出版的“国外药讯”。国内资料在医药方面的报纸或杂志常见报道。但是较详细和具体药物的资料在公开资料中常较难查得,一些专业性的情报或咨询机构经常提供此项服务。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公布的年鉴、法规和建议性文件是来自政府部门的资料。这种官方资料通常具权威性,其中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用药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如《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医药年鉴》,一些新的法规性文件多见于报刊和杂志。建议性的文件在一些国家较普遍,一般是具体的业务部提出,建议各方执行,如某类疾病的标准疗法、药品应用中新动态或问题等。科技文献在用药分析中提供科学上的背景材料,现在应用较多的是文献计量学研究。医院处方集(HospltalFormulary)是指经该院药事委员会批准的在该院可以使用的药品品种及有关的用药指导。处方集既反映了该院的药物治疗水平也反过来体现了一个药品的治疗学的地位,对用药分析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新闻媒体的消息常能及时地提供多方面的资料,这是以上各类资料所不及的,如药品的上市批准与撤销,药品宏观的统计资料,新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医药工业和商业的最新动态等资料都是用药分析的重要背景材料。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2篇

医院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三部分:医药、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医院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以下文中所指医疗设备为政府出资购买的大型医疗设备)由政府财政拨款购买,因此属于公共物品性质;医院所售药品一方面由于医院在销售环节处于垄断地位而具有垄断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对患者用药关系到每个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而又具有公共性质;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本身既具有相似性又彼此存在差异,属于垄断竞争性质。

(一)医院医疗设备的公共物品性质分析公共物品意指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点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非排他性意味着市场失灵,是因为定价机制不能用来调整全部的社会收益或索取全部的社会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市场失灵,是因为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消费某种产品和服务,那么他的边际成本为零。基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公共物品需要通过行_力的手段来提供。公共物品依据其特点可以具体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等。医院中的大型医疗设备具有混合公共物品的性质,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一是从产权上看,我国医院中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购买,因此具有公共产权性质,从这一点看具有非排他性。二是从消费方式上看,大型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又具有一定排他性,当使用者超过某一限度后,就会产生拥挤和排队现象。三是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医疗设备每个人每次都会使用同样的数量,且不会减少医疗设备的数量,即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数量时设备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在医疗设备产品的供给方式上,应该由政府出资购买设备,患者购买相应的服务。而在现实中,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采购主要是政府出资,但采购的数量由医院提出。在医疗设备服务的供给上,医院通过其对病人客户的自然垄断地位,最终确定的服务数量和价格会高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均衡数量和价格,造成医疗设备服务价格过高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具体理论分析参见图1。图1中,横轴表示整个社会所需医疗设备的服务数量,纵轴表示医疗设备的服务价格P。DmDm为医疗设备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DmB段为医院垄断情况下的市场需求曲线,BDm段为满足所有病人需要的市场需求曲线,此时的需求量为Q*。MC为医院设备服务的边际成本曲线,满足Q*需求量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B。Dm需求曲线在B点出现弯折,并垂直于横轴,主要是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服务不同于其他一般服务,作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其需求存在着刚性,不会随着价格变动而变动;但当价格超出这个范围后,就会使一部分病人由于无力支付服务价格而减少医疗设备的服务需求,甚至放弃医院治疗,此时医疗设备服务的需求量会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图中,B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状态下能够满足所有病人需求时的均衡点,但此时由于医院垄断,医院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医疗设备的实际供给量为Qm,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A,垄断造成Q*—Qm数量的医疗设备的服务需求无法满足。从图中可以看出,政府若保障所有病人的医疗设备服务需求,就必须破除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垄断供给,将医疗设备的供给量增加至Q*。由于此时的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因此,在政府管制或者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医疗设备的服务价格范围为[0,PB],具体的价格由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水平确定。

(二)医院对医药的垄断性质分析按照市场类型,垄断可以分为三种: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作为要素市场的垄断买方以及作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卖方和作为要素市场的垄断买方,即所谓的卖方垄断、买方垄断和完全垄断(这里将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的综合定义为完全垄断)。医院对医药产品的控制具有完全垄断的性质。一方面,医院通过对上游医药行业的垄断势力,在采购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医药企业收取费用。同时由于医院的药品又是由医生开出,医生成为医院药品销量的最终决定者,在同种药品差异很小的情况下,医药企业必然会通过一些非价格方式如向医生进行商业贿赂来增加药品销售。这些大大增加了医药企业的交易成本(具体理论分析参见图2)。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生产厂商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在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产品差异较小,彼此之间主要采用价格方式竞争,使得销往医院的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为了降低成本,医药生产厂商所采取的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低药品的产品质量,这样产生了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量劣药、假药充斥着医药市场,而良药逐渐被淘汰。假定医院是完全买方垄断者,买方垄断者的平均成本曲线就是市场供给曲线,由于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所以,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买方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是向下倾斜,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者在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相交的E点处确定购买量为Q0,此时价格为P0。如果药品价格低于P0,医院无法采购到足够所需的药品;另一方面,药品的价格也不会高于P0,因为在既定的价格P0上医院可以获得足够的所需药品,自然不会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从图2中可以看出,医院的买方垄断性质决定了医院采购的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且造成效率损失。医院在垄断上游医药企业的产品供给的同时,利用政府授予的医疗保障公共权力和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在药品的销售方面,对下游的客户病人也具有垄断性质。这种情况下的理论分析同上面的医院提供的医疗设备的分析相似。医院通过这种垄断势力,向病人收取较高的药品价格。医药在采购和销售方面受到医院的垄断经营,同时,医院药品由于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对这种医院药品的经营进行管制或者直接对药品进行政府采购,以此来破除垄断并保障公共健康。

(三)医院中医疗服务的垄断竞争性质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有许多厂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非常接近,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替代性。医院中的医疗服务就具有垄断竞争的性质,每家医院在治疗疾病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且医院中的医生及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自身医疗服务的价格,即通过改变医院治疗服务的水平来影响服务价格。因此,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另一方面,各个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又是很接近的替代品,市场中的竞争因素使得各个医院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医院可以调整自己提供服务的规模,也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医院服务行业。这意味着医院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医院长期均衡点上,其需求曲线必定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此时的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医疗服务数量为市场供求平衡的服务量,但此时的服务量小于完全竞争下所提供的服务量。具体理论分析参加图3。图3中Dm曲线代表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p代表完全竞争情况下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长期均衡时Dm曲线相切于长期成本曲线最低点左边的A点。假定医院是一个完全竞争行业,那么在长期均衡下,医院所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Dp必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比较这两种市场类型,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少提供的服务量为QB—QA。根据垄断竞争理论创始人之一张伯伦的解释,由于医院存在着以服务差别为基础的价格竞争,医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提供的医疗服务量来影响服务价格,即医院在长期均衡点上存在着多余的服务能力,这种多余的服务能力可以解释为医院为得到服务多样化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病人的偏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缺乏服务的多样化会降低病人的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放弃对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由价格机制确定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价格,并鼓励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等非价格方式来扩大医院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增进病人的福利。

二、目前医院服务体系问题的症结分析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处于自然垄断地位,通过这种垄断地位控制着上游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供给。同时,医院又利用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病人的垄断地位可以收取较高的垄断价格。医院对上下游产业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医院服务体系中的商业贿赂、可及性低、病人看病难、设备诊断费高、医药费贵、大诊断、大处方等一系列问题(见图4)。首先是医院对上游医药行业的买方垄断。从医药生产领域看,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在2013年我国医药企业接近6000家,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药品质量不高,且经营效益较差,导致医药行业对医院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为了直销到医院终端市场,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开拓医院市场。在药品价格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医药厂商又将一系列的交易成本通过提高药品价格转嫁给病人。从销售领域看,2013年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万亿元,其中医院终端销售占总销售额的72.1%。因此医院通过控制上游医药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而取得了对医药生产行业的垄断地位,并凭借这种市场势力“以药养医”,增加自身收入。目前医院的药品收入一般都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其次是医院垄断医疗设备服务的供给,并造成医疗设备的不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都是由市级以上医院提出申请并由政府财政拨款采购,采购的设备按成本回收之后由于不用上交财政而成为企业的变向补贴收入。这本应该降低医院的医疗设备服务价格,但医院却利用政府拨款采购的这些医疗设备向病人收取高额的医疗设备诊断费用,结果是由纳税人出钱买的医疗设备却成为医院从病人获利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最后是医院对下游客户病人的卖方垄断。医院进行市场化、商业化改革后,确立了盈利的经营目标,同时医院对病人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这种垄断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治疗上病人只能采纳医生的治疗建议;二是医院承担社会医疗保障业务而自然获得大量医保体系内的患者,使得医院无需去开发病人客户,也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医院利用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扩大差异化治疗,进而保持这种垄断地位。在服务价格上,医院通过医疗设备和药品向患者收取较高医疗设备诊断费和医药费,这成为病人看不起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垄断的存在使得服务效率并没有因为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而得到根本提高①,医疗服务价格也没能通过竞争形成市场均衡价格。

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从经济学角度看,公立医院中的各个构成要素性质各不相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从医院服务体系入手,即在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实施完全的市场化,由市场机制去调节,也不能完全由政府管理,而应该分清政府和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界限。在市场失灵领域由政府介入,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在充分竞争领域中则由市场来调节,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具体参见图5)。基于此,本文对医院各构成要素分别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后的公立医院,形式上和传统医院没有什么区别,但实质上已变成由医疗设备运营中心、医药配售中心、医院和医保中心在一起联合办公的医院超市。

(一)改革以医疗费结算为核心内容的管理体制要分开公立医院服务内容的公共性和竞争性,需要切断医院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直接的商业利益关系。对此,首先要改组医保中心,由该中心负责与患者结算所有医疗费用,包括社保诊断费、医药费和医疗服务费。具体操作上,医疗设备诊断费用由设备运营中心定期与医保中心对账,核账无误后全部上缴至财政局设立的财政医疗专户(用于归集所有与医疗相关的收支资金)。将医院药房剥离出来,组建统一的药品配售中心。医药费用由医保中心与提供药品的医药公司定期统一结算,医药生产企业不再与具体某一家公立医院存在直接的商业关系。医疗服务费用先由医保中心代收,再由医保中心定期与医院对账核算。

(二)改革医院中医疗设备诊断服务1.组建大型医疗设备运营中心,将医院中由政府财政拨款购买的大型医疗设备全部划拨医疗设备运营公司管理。医疗设备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和运营。医疗设备运营中心按照病人所持的医生诊断建议进行相关的设备诊断,同时向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开放。而日常常规医疗设备和一些辅助设备则由医院根据需要自主采购和运营,不在设备运营中心管理和运营范围之内。2.确定合理的医疗设备使用价格。在医疗设备的定价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按照平均成本定价法,让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价格等于平均成本,这种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另一种是设备折旧法,即按照设备每年的折旧费确定医疗设备的使用价格。采用这种方法,病人获得的社会福利较多,看病负担较轻。3.制定员工人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运营中心的员工可以按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员工待遇参照公务员标准实施,并由财政支付。在员工的业务素质方面,制定相关的技术操作标准,以及诊断人员的技术资质评定标准,实施专业化管理。4.保证医疗设备更新和新设备的采购资金供给。设备更新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于折旧基金,购置新设备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所需资金主要来自财政医疗专户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拨款。

(三)改革公立医院的医药供给机制需要从生产和流通领域分别进行改革,即采取市场生产、政府提供的方式,具体改革的措施如下:一是在医药生产领域继续强化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医药企业的充分竞争,并通过竞争机制推进医药企业不断创新。同时加强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药品市场竞争秩序。二是实施医药分离。将医院中的药房剥离出来统一组建药品配售中心,作从经济学视角谈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为非营利机构的药品管理中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负责医院治疗所需的处方药的采购和调剂,非处方药则实施市场化经营,医院和药店均可以销售。药品配售中心根据医生所开处方将药品提供给医院用于治疗,药品的价格可以采用成本加成法确定。三是加强对药品中标医药公司的供应管理。对采用不正当竞争、实行商业贿赂的医药公司,一经发现,终身禁入医保系统。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医药类商品;市场营销;医药市场;销售策略;市场定位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促使全社会对精神领域的疾病更加重视,抑郁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大幅提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抑郁症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随着治疗率的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医院抗抑郁药处方量年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国内抗抑郁药市场潜力巨大。

研究意义

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潜力大,国内外药企在抗抑郁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时我国医保政策的改革,政府在药品价格方面的严格管控、加强对医疗体系的监管力度等政策,反映出政府对国内外药企的要求将逐年提高。由于受到同质化的竞争以及仿制药的冲击,来士普销售增长率逐年下降,2019年来士普销售权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对来士普销售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要想确保行业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对来士普目前的销售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2研究对象

丹麦灵北公司专注于研制、生产治疗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来士普,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物,2019年1月1日来士普在中国的销售权由西安杨森公司回归丹麦灵北公司。

3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国民经济环境

随着国民经济以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城市化,抑郁症就医观念的改善,使医药市场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抗抑郁药市场总体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社会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基数大,抑郁症患病率高达7%,但诊疗率不足20%。在患病人群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患病与性别存在相关性,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2)患病与年龄存在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递增。(3)欠发达地区相比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发病率高。

技术创新环境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外资公司开始加大国内市场的投入,开始关注在特殊药品的推广和销售,抗抑郁药物在这个时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的药企也借助国家的扶持发展壮大,有能力开展对原研药的仿制和新药物的研发工作。

政治法律环境

我国医药行业具有严格的准入机制,药品上市审批流程繁琐、速度缓慢,创新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政府医保改革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医药市场行业政策规范力度持续加强,涉及药品生产、流通、医保、政府集中采购等诸多方面。

4来士普营销现状

渠道管理

丹麦灵北公司在来士普销售权回归后,商销售渠道基本保持原有的商业合作,西安杨森公司负责来士普十余年的国内销售过程,商渠道建设趋于完善。但由于丹麦灵北公司在国内市场一直以转让销售权合作营销的模式为主,销售渠道相对比较简单,销售权回归后两家公司的商需要相互磨合。

产品现状

针对来士普销售权从西安杨森公司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在来士普回归前灵北公司就进行了公司组织架构的重组,成立了精神线和神经线两个产品组,资源投入的目标性加强。西安杨森公司在回归前考虑到销售业绩以及回归后更换包装的问题,使得商和医院大量备货,导致来士普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后销售数据出现明显的下滑。

价格标准

我国医药市场具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和政府议价政策,药品价格受政府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来士普通过参加政府集中招标确定相应的地区价格,目的是维持终端市场的价格,但同时招标价对于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只是一个参考标准,由于监管和政策的局限,出现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不同的现象,目前终端市场依然维持原有的价格体系。

促销方法

目前国内外药企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术推广方式,通过向从医人员传递药品信息和最新医学信息,西安杨森公司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在国内药企中以学术专业化著称,来士普在西安杨森公司十余年的专业推广下,已成为抗抑郁药领域非常成熟的产品。目前还是以学术覆盖为主,将产品特性和优势频繁传递给精神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时跟进临床药物使用的反馈,在抗抑郁药领域增加影响力。

5市场定位策略

市场细分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目前具有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地区精神卫生中心,如县精神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该类医疗机构设置科室专业性强,主要针对精神类疾病而成立的精神专科医院,设有心理治疗与咨询科、精神科、康复科、心身疾病科等。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将精神卫生中心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卫生中心非常排斥。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患者往往都是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由于重症患者往往是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精神卫生中心需要重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虽然精神卫生中心的体量较小,但由于抑郁症患者较为集中,以单体机构计算药物需求潜力巨大。第二类是地区的综合性医院,此类医疗机构科室设置齐全,但很少有设置治疗抑郁症的专门科室,抑郁症往往归于神经内科诊疗范围。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关注的重点在于诊断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梗、中风、癫痫等。而抑郁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在神经科不被重视,并且诊断的医生为神经科专业并不是精神科专科医生,因此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手段比较局限,患者的依从性低、复发率高。综合医院由于其自身优势,是抑郁症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机构,来士普作为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患者数量大,药物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精神卫生中心。

目标市场营销

西安杨森公司通过十余年专业化的学术推广策略,来士普已成长为抗抑郁市场的首选药物,市场认可度高、临床疗效显著,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来士普作为成熟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最活跃的时期,市场潜力大、竞争激烈,年销售额持续增长,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广,抗抑郁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来士普在目标市场应当采取无差异化营销,争取获得更多患者的选择,保持同类药物行业领先的水平。丹麦灵北公司专业度强,专注于精神药物的研发,与全球知名的大药企相比体量较小,因此针对目标市场需要采取集中性营销,整合公司资源,深耕于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和精神卫生中心,保持在抗抑郁市场的标杆地位。

市场定位

针对精神卫生中心收治患者的特点,往往是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晚期,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不佳的患者,治疗目的是尽快控制病情不再恶化,同时也要关注治疗的安全性。来士普作为成熟产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的同时改善患者睡眠并且副作用小,其产品特性是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专注于脑血管类疾病,如脑梗、中风、癫痫等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过程中由于病患躯体行动不便,往往会出现典型的抑郁症状,传统的治疗专注于躯体功能的恢复,随着医疗观念的发展精神健康也逐渐被关注。但由于这类抑郁症患者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在用药方面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禁忌,来士普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既可以改善抑郁的症状也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在患有脑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用药。

6优化营销组合策略

商业渠道优化

来士普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后,销售渠道并入后磨合还需要时日,目前终端市场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针对如何选择商方面,公司需要顺应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关注商的市场敏感性,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等方面。丹麦灵北公司在中国的渠道策略需要进一步规范现有的销售渠道,整合资源合理投入,规范终端的产品价格。引入商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巩固渠道体系,加强销售商的监管工作,确保终端销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产品策略优化

2018年9月丹麦灵北公司推出新型抗抑郁产品“心达悦”,用于重度、难治型抑郁症。但由于价格昂贵市场接受度不高,相对于成熟的药物来士普可以协同定位组合销售,策略如下:(1)针对高收入人群,推荐心达悦。(2)针对重度、难治型抑郁症患者群体推荐心达悦,中度抑郁的患者推荐来士普。(3)胃肠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优先推荐来士普,而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优先推荐心达悦。

定价策略的优化

国内医药市场的价格受政府的监督和管控,针对集中采购定价的策略:(1)认真研究政府标书细则,对相关政策分析,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2)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应对政府议价的价格权限,收集国内公示价格,针对部分地区低价给出合理解释。(3)公司商业部门要与政府保持沟通,市场部门增加专家拜访频率,及时收集各方反馈。

促销策略的优化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形成了一种新的诊疗方式,通过医院端App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了解疾病信息,通过网上预约挂号、线上诊疗、远程专家会诊等,患者不但节约了诊疗成本还可以合理利用医院资源,尤其是针对抑郁症这类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病耻感强,通过线上诊疗可以消除这种心理顾虑,提高抑郁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7结语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4篇

进入08年以来大盘就一病不起,但即便是这样它每天仍在讲述不一样的故事,故事甚至很精彩,比如今年表现抢眼的农业、医药、新能源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民以食为天,所以股市“鹜农”;而食五谷杂粮难免生病,所以股民“信医”;至于新能源据说一本万利,时尚且环保,大家没有理由不“追新”。有时候就这样,“炒股”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回到医药,其实今年医药之所以受到市场的追捧,还有一个看点:医疗体制改革。医改是个系统化工程,其涉范围很广,与群众切身利益也最为密切。虽然现在医改方案还没有具体出台,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会给整个医疗、医药行业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有分析师甚至认为,医疗改革的意义不亚于股市的股改。所以这为今年医药股走牛积聚了足够的人气。这同样也是医药板块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那么随着医改的推进,联想到最近的盘面表现,医药板块会不会见光死?医改中谁又是真正的受益者?除了医改我们透着者还应该关注什么?为此,我们本期“明星分析师”请到了长期致力于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研究,来自华泰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彭海柱来将答案一一揭晓。

07年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快增长

在彭海柱关于《关注医改受益且具有确定性增长的企业――2008年医药行业第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他谈到:医药行业在经历了06年的行业全面整顿以及重点在医药商业领域打击商业贿赂后,医药行业06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但由于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其行业内在增长性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针对07年医药行业出现的增长,他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生产总值恢复快速增长,产销衔接有所改善。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亿元,比2006年亿元增长了。从医药行业的七个子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大幅上升了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增长,而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工业虽与06年相比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次,销售收入稳步上涨,利润总额大幅拉升。2007年,在生产回暖和资本投资收益增加的带动下,2007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大幅上升,七大行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累计实现亿元,销售利润率从2006年同期的提升至2007年的。

最后,行业运营质量有所改善。2007年,医药工业反映资本运营情况的各项指标都比2006年同期有较大的好转迹象。各公司资金变现周期在不断缩短;而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样也有所改善,变现周期比2006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7天和59天。在整体资本运营情况向好的形势下,加上有效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七大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除了七大行业整体情况优于2006年同期外,其各个子行业的资本运营情况同样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关于医保方面的政策安排及解读

彭海柱提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继续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于行业而言,这应该是行业发展的契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入832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的四个重点:(一)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彭海柱认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他表示,由于基本医疗是针对简单的小病,可以实现不出社区即可完成诊治,故而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直接扩大增加了基础药品的消费。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的消费随着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渐扩大,因此普药直接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彭海柱分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那么专科用药的企业将受益于政府采购。(三)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关于这一点,彭海柱认为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会因此受益。(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彭海柱认为,将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列入了政府报告,表明国家以前的强制性行政降价使得常用的普通药品价格过低,厂家不愿生产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那些价格虚高的非普通药品,仍在政府控制药品价格范围内。将常用的普药通过定点生产方式纳入保障体系,这个政策已在去年开始实施,发改委规定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品种。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普药龙头生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及质量优势将成为药品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医改模式逐渐成形

从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彭海柱认为我国医改模式已经逐渐成形。同时,中央已经明确医改目标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中央还明确在医改过程中,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无论是今年“两会”对医改的相关阐述,还是以前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从理论上讲,这些政策措施都可以从一个理论模型上来进行说明。为此,彭海柱将医改归纳为需方、供方和第三方。需方也就是医疗筹资体制或医疗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解决医疗服务谁来付费的问题;供方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核心就是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和制度结构的问题;第三方基本上就是政府,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以有利于全社会的方式对需方和供方进行正确的干预。国际目前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需方”医保模式,另一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供方”医保模式。但彭海柱认为,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其优缺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二元特征,决定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不会照抄世界上任何一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即我国的医疗体制既不会是纯粹的“需方”模型,也不会是纯粹的“供方”模型,而是这二者的综合。即以“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医疗保障体系。这种体制将同时从需方和供方着手,但以需方为主导,来推进我国的医疗体制建设。他认为可行性在于三点:

首先,全民医保网络已经成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亿人;2003年推行新农合,2008年完成,覆盖农民亿;2007年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医保,预计2010年完成,覆盖亿人口;国家通过三网覆盖,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其次,基本药物定点及医药分家开始启动。国家对供方的改革主要是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制度。同时,也明确了定点生产产品不实行集中采购,直接入围候选品种进入医疗机构采购。确保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工作健康稳步地开展。

此外,考虑到短期内改变“医药分家”的难度较大。目前已经开始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这将成为改变“医药分家”的过渡方式。

2008年医药行业展望及投资策略

在谈到2008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时,彭海柱表示,08年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主要有注册新政和GMP新标准实施。他认为这些修订后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而环保压力和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原料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此外,药价结构仍将继续调整,即基本药物价格可能上调,而同时,彭海柱认为,大多数价格虚高的所谓“新药”仍有下调可能。

总之,彭海柱认为,2008年政府将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明显的加大投入,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另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前一阶段出台的严格的政策法规虽然令企业经历了调整期,但产业在调整过程中提高了集中度,销售收入与利润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在2008年将进一步显现。但由于行业的整顿,对普药类公司是受益的,而一些低水平重复仿制的药企则受到打击。综合而言,他认为08年医药经济是相对谨慎乐观,而根据SFDA南方医药所预测,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400―7600亿元,同比增长达19%―20%。

结合目前盘面情况,彭海柱认为,二季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为:医改受益+确定性增长。他认为,医药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08年宏观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期相对比较明确的。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医药行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行业内公司的个性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属性不明显。因此,他继续沿用以往策略报告的思路,即采取“轻行业,重个股”的投资策略,对于医药行业及所有子行业均给予“中性”评级。综合考虑行业外部发展的政策因素及当前证券市场因素,他强调二季度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为:医改受益+确定性增长。

目前医改所带来的增量市场究竟有多大?彭海柱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估计,一是原没有医保的城镇居民纳入医保体系,这方面约有亿人,以人均40元计,则带来近100亿元的增量;二是新农合,这方面约有亿人,以人均50元(政府40元+个人工10元)计,这方面的增量在360亿左右。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这方面约有亿人,按企业人均缴费200元计,将带来140亿的增量。合计由于医改所带来的至少在600亿左右。对于“医改受益”型公司,彭海柱根据其行业属性又可细分为四类:

普药类公司:从医改覆盖的范围分析,可看出“低水平、广覆盖”将是中国医改的一大特色。在确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国家于11月又出台了第一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企业。这就明确了普药类公司在未来的医改中受益。

医药商业类公司:与“低水平、广覆盖”的医改特点相适应的是,未来的药品流通渠道必须扁平化,这就要求有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而我国目前医药商业网络条块分割现象非常严重,集中度低是该行业的最大特点。这与未来医改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在未来医改中,必然会产生全国性的医药商业公司。

中成药类公司:由于新进入医保范围的人群普遍支付能力低,而中成药类公司在一些慢性病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且治疗同样的疾病,中药所需费用远比西药低。因而,中成药类公司在医保市场中受益相对要大一些。主要关注两种类型公司,一是中药品牌类公司,这类公司历史悠久,品牌深入人心,对公众的影响大。另一类是类似于西药普药类公司。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5篇

论文摘要:“三医联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占有主导的地位,而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两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则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三医联动改革就是要通过部门问的协调和合作,选择最佳行动计划,寻求三项改革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本文运用集团利益分析的方法对医保、价格、卫生、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监督、患者等多部门的集团利益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各集团利益矛盾的一些政策建议。

卫生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政府组织体制的变化和部门职责的分工,没有其他部门的合作和配合,单靠_门是不可能完成卫生改革总体任务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三医联动改革”,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联动和互动改革。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居于主导的地位,而医和药两方面的改革则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医、药体制的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不会很快推进,也不可能持续性发展。

“三医联动改革”的目的是要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医药卫生体制,使人民群众享有同小康水平相适应的,质量比较优良和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这已成为各个部门的共识。不过,任何改革都是部门利益之间的调整和再分配,即使目标是一致的,也有各个部门之间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到“三医联动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在一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相对比较缓慢的地区,往往源于“三项改革”没有充分的配合。

一、医保部门的利益分析

医保部门的任务是要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化的医疗救助制度。为此,提出了“稳步扩面、狠抓管理、健全系统、完善政策”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社会医疗保险现在已成为中国城镇主要的卫生筹资方式之一。随着医疗保险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占卫生费用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如上海市2000年和2001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449亿元和66.8亿元。在已经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区,医保部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继续不断扩大覆盖面,探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力求达到统筹基金的平衡。个人账户的沉淀、个别患者医保报销的欺诈行为和统筹基金的超支已成为当前医保部门困惑的主要问题。

对医保统筹基金超支的经济分析必须同时考虑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两个市场,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规定。否则,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乱及社会的动荡。

二、医疗机构的利益分析

这几年来,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的指引下,在13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积极采取全面成本核算,减员增效,提高医疗质量,病人选医生等多项改革措施,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是公立医院,其行为也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特需服务部门的收益,进一步增加医院设备的投资,以期增加核心竞争力,殊不知反过来医疗服务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从医院目前的收入来看,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或专项补助不到总收入的10%,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业务收入,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及患者的自付费用,其中大部分是劳务费、检查费、药品批零差价及药厂让利形式的收入。据1999年_统计,药品批零差价及药厂让利约占医院纯收入的1/4。在医院补偿机制没有改变以前,无论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医药分离等企图减少或切断药品收入的政策均会遭到医院的反对或者执行不力。

2002年中期在上海医保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后,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医院减少对医保患者的服务量,关闭周六及周日的门诊,定额床位收治医保病人,减少专家门诊的诊疗人数,延长住院等候时间,动员医疗费用较高的病人转院治疗,规定定额处方等。医生对医保费用实行总额控制的政策不甚理解。医院为了达到盈亏平衡,转向增加特需门诊的服务量,增收自费的或外地不受上海医保费用支付控制的病人。这类应变措施的产生不自觉地增加了医患矛盾以及病人与医保制度和医保机构的矛盾。

三、_门的利益分析

尽管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正在由“办卫生”向“管卫生”转变,但其作为卫生机构主管部门的宗旨却没变,需要考虑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职工的安定和团结。在当前的卫生改革中,_门处于被动和两难的境地,许多卫生体制问题积重难返。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当,卫生服务供过于求,利用效率降低;不合理的补偿机制,造成医院药品收入比重过大;预防保健机构有偿服务过多等。

由于卫生体制的分割和法律保证的缺乏,区域规划的全行业管理难以实施。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没有对医院药品收入和药费降低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迟迟不能开展,改革阻力较大,除了认识问题以外,其改革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看三个城市的试点结果。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患者没有得到明显的实惠,由于招标程序不够规范,徒增了大量的社会成本。“招一个、死一个”的现象普遍存在,充分说明了医院和医生能通过使用没有招标的替代药品,要求生产企业更多地让利或延长拖欠流通企业的药款来得到进一步的补偿。由此可见卫生系统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三项改革”同步推进的协调模式和工作机制,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四、药品生产企业及零售企业的利益分析

医药行业追求的是利润。2002年l一6月全国医药经济效益增长好于2001年,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名列第四。化学药品制剂业的利润增幅高达2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根据全国25个省及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快报统计,医药商业批发市场完成金额比同期增长17.7%。2001年上半年统计,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6%。总之,医药生产及批发企业的经济增长远高于同期GDP7%的增长率和医疗费用的增长率。85%的药品销售通过医院渠道,患者是药品的主要消费者。医药行业利润的飞快增长促进了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税收。但是由于药品绝大部分是在国内销售的,无疑也会导致病人医药费用的增加。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药品生产和流通的合理利润率应该是多少?目前这种近30%的药品利润增长率与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的指标显然是不合拍的。

国家加大了对流通领域引起的药品虚高定价的控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药电子商务使医药行业的外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是医药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为此,医药行业是普遍反对药品降价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加上_门在初期的招标采购中有很多做法不够规范,引起了政府、药厂和病人的不满。为此,医药行业组织向政府提出了药品招标采购有十大弊端,紧急呼吁暂缓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利益分析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成立加强了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在促进生产结构调整,整顿流通秩序,打击非法经营和假劣药品,保证用药安全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药品监督管理垂直系统的建立使公平、公正的监督执法更能避免地方的干扰。

为了促进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政府鼓励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积极赞同和支持医院门诊药房改为零售企业。但要防止另一个倾向,那就是社会药房的大扩张。有的地方在没有整顿前,药房成了变相的简易诊所,那些没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员穿着白大衣为病人“诊治”。药房虽然方便了群众购药,但其药品零售金额的增长却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病人未就诊率的增加。

六、计划、物价部门的利益分析

80年代中国曾进行过三次药品降价,使医疗费用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1997年以来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先后l2次对属于基本药品目录的药品进行调价,药品的费用并没有因此而下降。究其原因,首先是目前药品的降价只限于有限的品种,并不是药品的全面降价,大部分的药品还是由市场定价。其次,药品定价的虚高是由于低水平重复性产品较多,药品流通和终端的促销竞争剧烈。药厂报告的成本中包含了较多的回扣、促销费用,物价部门难以确定不同药品的真实成本和利润,只能通过药品招标采购来“挤水份”,难免在不规范的市场条件下发生药价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其实物价部门并非是真正虚高定价的源头。

七、患者(消费者)的利益分析

患者团体在卫生改革中是弱势人群,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信息,缺乏组织。特别是老年人和失业下岗人员,收入微薄,对就诊、住院望而却步,不少人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因此政府提出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的三项改革的目标,群众是拥护的。

根据2OO2年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的结果,群众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医疗费用透明度差,最不满意的商品是药品。国家计委对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差分配比例问题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扣除医疗机构零售环节应获得的合理差价收入后,再按照大部分利益让给患者的原则确定分配比例。可是大部分患者却反映药品招标采购及药品降价后,医药费用的支出并没有减少。有些患者对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临床服务质量感到不满,一旦医疗上存在少许差错,就会上纲到医疗事故,加深医患双方的矛盾。

八、媒体的利益分析

媒体用敏锐的目光不时地揭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代表患者的呼声,在监督“三医联动”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对医生的大处方行为、药品的不合理定价、招标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三医改革的错位等进行过无情的鞭挞。

当然媒体也有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希望炒作某些问题以产生哄动效应。过多地看到了医生收受回扣的支流,忽视了大部分医务人员真诚为病人服务的主流。有的报道夸大其词甚至失真,当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不得不再次从正面给予报道。

九、解决各集团利益矛盾的政策建议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6篇

关于医疗行业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行业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医疗行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一、医疗卫生现状

乌公共卫生发展滞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年乌干达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3美元。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师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5张,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准。20年全国能够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用水的人口比例为,其中,城市为,农村地区为。全国能够使用较为安全的卫生设备的人口比例为35%。60%的家庭拥有经过药物处理的蚊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年乌只有34%的人口有条件使用相对卫生的厕所。

传染病方面,疟疾、肺结核、霍乱和艾滋病是乌干达四大致命流行疾病。其中,疟疾是乌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据统计,52%的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过疟疾。2020财年,在15岁以下因病致死的人群当中,疟疾致死率达到,而在1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中这一比例则为。在非洲,乌因疟疾死亡人数列第三位。20年,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约为6%。乌传染病风险较高,2年2月,乌首都附近爆发伤寒疫情,造成2人死亡。

近年来,在各国援助下,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一定发展。1990

- 错误!未指定开关参数。-

年2年,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107下降到千分之45,人口死亡率从千分之下降到千分之,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从千分之178下降到千分之69,而人均预期寿命则从岁上升至岁。2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440,较从前也有明显下降。

二、医疗机构和医疗体制

截至20年6月,乌干达共有5229家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和保健站)其中,国家中心医院2家,地区中心医院14家,普通医院132家,区卫生局112家。医务从业人员35903人,岗位缺口达到21152个,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阻碍了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乌目前对全国民众实施公费医疗。由公立医院为全民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国内私立诊所作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公费医疗体系中,患者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仅需负担部分检查费用,医生看诊、药品等均免费。公立医院的药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采购或在接受国际社会捐赠后统一分配,乌干达负责药品采购和分配的部门为_()。由于药品和设施缺乏,公立医院仅提供中低端医疗服务,只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远远无法满足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药品生产方面,目前乌干达国内有7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

- 错误!未指定开关参数。-

印度第三大药厂于20年在坎帕拉投资的药厂.于2年投产,主要生产抗疟、抗艾滋、抗生素类药品。其他药厂多数因开工不足、投资规模较少或尚未投产等原因,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上述企业生产的药品仅能满足乌国内小部分需求,其余均通过进口解决。

三、20年医疗领域主要成绩

(一)对、、等地区的大医院、26个医疗机构、部分地区医院进行了翻修和设备补充更新,完成了对尿导管实验室和癌症研究所的建设。

(二)艾滋病感染数降低。新的艾滋病感染数从20年的137000下降到20年的127000。

(三)免疫覆盖率达到92%。

(四)医务人员数量增加,20年医药行业毕业人数达到754人。

(五)在全国设立了77个卫生实验室。 四、政策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7篇

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服装行业调研报告

②近年整个服装行业出口创汇情况。2.国内服装市场竞争特点(1)服装消费需求变化特点 ① 总体消费水平变化特点。② 不同消费档次的变化特点。③ 品牌消费的变化特点。④ 不同服装产品类型的变化特点。(2)服装销售渠道的变化特点

服装销售渠道的变化特点包括商场、专卖店、综合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等的变化特点等。

(3)服装需求理念和服装销售理念的变化特点(略)

3.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走势 (二)本市服装行业现状 1.本市服装企业基本信息 ① 服装企业总数。

② 服装企业在本市各区中的分布。

③ 服装企业的经营性质,如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营企业等。④ 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数的组成结构。

2.本市主要服装企业经济指标 (1)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包括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额和出口收入等。

(2)各个经济指标同其他行业的比较(略)

(3)服装行业在本市工业发展中的地位(略)

(三)本市服装企业在全国服装企业中的地位分析 (略)

(四)本市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略)

(五)本市服装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1.本市服装行业发展优势 ① 历史文化优势。② 区位优势。③ 科技优势。④ 加工制造优势。⑤ 设备优势。⑥ 出口优势。⑦ 政策优势。

2.本市服装行业发展的不足 ① 劳动力供给成本日益提高。

② 市场经济发展尚待规范。③ 政府对服装行业的政策尚不明朗。④ 服装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⑤ 行业人才的供给不足。

(六)本公司拓展本市市场的优势和不足 1.机遇和优势

① XX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带来了服装产业发展新的商机,如运动服装的发展等,本公司若能在运动服装发展相对薄弱的本市开拓市场,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② 公司拥有先进的服装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弥补本市技术和设备发展迟滞的不足。③ 其他(略)。

2.不足

① 公司市场开拓经验有待提高,市场开拓的优秀人才缺乏。② 公司对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管理尚不规范,缺乏市场开拓的有效管理模式。③ 其他(略)。

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员主要包括执业会员(即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此外还可能包括荣誉会员。通过注册会计师专业和综合阶段的考试,并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在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方可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只是通过考试,可以申请成为非执业会员。

二、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1)发展前景: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

1、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世界性的热门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

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

2、从业人员就业范围广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主要是面向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财经后备人 才,通过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以及证券投资、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使之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以及专业性会计和管理咨询工作。其毕业生也适合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3、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_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4、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到盈利预测审核、内部控制审核、会计报表审阅、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等领域,服务对象已从最初的“三资”企业

扩展到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一系列金融、投资和企业改革措施的推出,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以及所有权的多元化,出于对投资者和公众利益的保护,需要一个独立的专业人士,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注册会计师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因此注册会计师队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会计太多,而会计师太少了。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业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人才却千金难觅。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

疑问,注册会计师待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2)行业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近十年来在改善和提高执业队伍专业素质与执业水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服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资本市场发育发展、投资环境改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行业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四大”的注册会计师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小于30岁和30至50岁之间,而50岁以上的比重非常小。而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小于30岁较少,大于50岁相对较多。

2,学历偏低:从学历结构看,“四大”注册会计师人员中,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比重三年均值分别为和,而国内所则分别为和。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可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学历水平,更多地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审计人员。

3.知识面狭窄: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知识较狭窄,而这种情况随着需求的不断发展,将变得日益的突出。在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这必然妨碍分析程序成为实质性程序的重要手段。

4.经验不足:经验不足,导致了对业务的不熟悉及不能有效发现舞弊等的迹象,这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审计质量。一般的,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往往依据较少的证据便可以判断出被审计事项是否存在错误

和舞弊,经验不足的审计师对同一事项的判断则需要较多的证据。

5.职业后续教育不足: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工作胜任所应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等不断增加,而职业后续教育却没能及时地跟上,使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执业风险

这里所说的风险,不单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即独立审计准则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而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或欺诈而遭遇处罚的可能性,即执业风险。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执业风险审计风险*发现风险*损失风险。在审计风险为定数的前提下,某项业务审计不当被发现的概率和

被追偿的风险与执业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某项事物不可控,而不可控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有距离”。而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距离,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对象认识有限的“外部距离”,主要原因是事务所的“内部距离”,也就是事务所总部和分所的“地域差”,以及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心理差”。具体可以从一下五方面思考:

1、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业务开展的不平衡,对风险的判断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个中道理如同“南橘北枳”。

2、注册会计师的潜意识中存在侥幸:即使出现审计不当,是否就一定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后果是自己能否接受的。

3、有些注册会计师认为,我们国家的会计市场仍处于发展时期,由“流氓”到“绅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会把对风险的控制

只落实在语言上。

4、审计收费低,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动摇可质量控制的精神基础,会计师往往要在饭碗和尊严之间做一个痛苦的选择。

5、“胆大的撑死,胆小的吓死”的思维定势使注册会计师往往乐得一赌。、由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注册会计师需要的是理性。这也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们虽然不一定能“诸葛一生惟谨慎”,但应该力求做到“吕端大事不糊涂”,不然,“善其身”都做不到,“济天下”更是不可能。

四、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职业道德素质

国际职业会计师资格指南明确将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守则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精神的最高水准,职业表现的最高水平,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最好形象。这实际上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具体来讲,职业道德的四项要求是:良好的声誉、高尚的职业精神、优质的服务质量和严谨的保守秘密的工作原则。

职业道德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客观的职业方法,严谨负 责的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等。

综合分析,最适合从事该职业的职业倾向性为:

1.做事谨慎、小心,观点保守、喜(敬请期待好更好文章:)欢安静;仔细、精确、有条理,逻辑性强,注重书面内容,讲求实际、务实;

2.诚实、忠诚度高,看问题注重事实依据;做事喜欢有计划,对于急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太强,有时会有“一动不如一静”的想法,比较倾向于安于现状;

3.工作努力、责任感强,不夸大,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例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的把它完成。

建议:大学生们在参加cpa考试之前,要理性和科学地分析一下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在相关领域发展,这样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环节。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 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从本质上讲,也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正因如此,室内设计从无到有,发展到现代多种设计手法和流派的产生,都证明了室内设计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我国正式兴办室内设计这门学科,历史较短,在设计理论,工艺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发展与运用,都处在初级阶段,所设计出的作品,绝大部分停留在摹仿上.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现状决不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流,那么如何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呢?我认为:只有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的室内设计屹立于世界之林,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机遇,挑战,优胜劣汰的时代。

是时代适应自己还是自己时代?_告诉所有青年人:在、要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因而,对于即走出象牙塔的时代青年们,面临的是青春的蜕变和快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潮野接踵而。从毕业到就业,已然成为大学里最后一门必修课的课程,也是最后的战役。如何从势如洪水的就业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毕业生不得不要面对的人生命题。

我们必须要清醒人事大的是:日益增长的劳动率,分布失衡的就业局面,消化不良的劳动市场,就业局势风云莫测。当前就业形势下,一方面是大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 是企业求贤若渴,表面看起来是两相矛盾,却是我们必须正式哦的现实。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注。许多增有抱负,富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感到

焦虑和迷惘。对于室内行业的就业市场分析:我个人认为室内设计人才目前已饱满,买房子的人很多,但很对人都没想过请设计师设计的想法,自己的房子自己装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已逐渐提高,对高科技的掌握,对新信息的敏感都非常高,所以很多人都自己装修自己的房子。那些材料市场都有买材料免费给设计等销售手段,这样让设计师的发展空间更小。而且很多买房子的人很多都花费半生的积累甚至很多是贷款买房的,所以他们不会花费钱去请设计师设计房子。

室内设计行业可以说成是高端行业,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长突出。具备了深厚美术素养、扎实理论基础、超强手绘及电脑表现技法,熟悉实战流程的精英毕业生才能深受行业青睐。因为室内空间关系到个人安全,责任重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有一点差错。

网络、书籍以及报纸等方式对并总结出此篇调研报告。

发展历史

揭阳市五金生产的历史悠久,从清朝初期的“红炉打铁”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个年头。从发展阶段来看,揭阳市五金行业始于清代初期、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崛起与本世纪初。

清康熙时期,揭阳先民就开始了脚踏风箱打铁的生涯。清中后期,五金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清代后期揭阳的五金手工作坊已达到了300多家,逐步形成了农用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饰五金等主要门类,产品畅销潮汕平原乃至广东的珠三角等地。

到了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即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工厂,成为我国五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以建筑钢材为主导产品的小型钢铁企业迅速崛起。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揭阳市建市以后,五金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期。此时,揭阳市的五金不锈钢产业也开始真正起步,不锈钢的推广应用为全市五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五金不锈钢产业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状

(一)从企业总量看,不锈钢在五金产业起到主导作用 至XX年底,全市有五金生产企业近3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近20家,超5000万元企业近40家。其中,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五金不锈钢企业572家,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的总量约19%,其总注册资本万元,个体户4080户。而五金不锈钢产业的从业人员超20万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万人的8%。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指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共675家,其中五金企业共72个,且五金不锈钢企业51个,分别占比例约和。

(二)从产业创值看,五金产业已成为揭阳工业重要支柱 XX年,全市五金企业总产值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亿元的。其中,五金不锈钢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总产值的。“十五”期间,五金产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和五金不锈钢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均以30%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

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占全市产品销售收入亿元的,占全省五金工业的32%。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实现销售额亿元,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的,占全省五金工业的25%左右。

出口方面,全市五金产业年均出口创汇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亿美元的。每年的五金出口额均以30%以上的递增速度高于全市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和全国五金产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

(三)从市场销售看,揭阳五金销售渠道宽广

揭阳市五金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五金出口业中地位突出。

揭阳市大部分五金企业在国内、国外都有自己的销售机构和销售

网络,五金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万多个办事处和销售点,揭阳市的五金产品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还有大量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揭阳市五金产品年销售额占全省的32%,产品更是占据了广州市场的30%。

而五金不锈钢产品规模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市场,我市不锈钢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从国内、外两个市场看,XX年,全市105户生产性不锈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销售收入亿元,其中国内销售规模达到亿元,出口亿元,分别占和。

(四)从生产结构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揭阳市的五金生产覆盖了下、中、上、顶游包括原材料、工业设 计、模具制造、配件加工、成品制造、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产品以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日用五金为主,涵盖建筑五金、装饰五金、家具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锁具五金、农用园林五金、铝制品、不锈钢制品、机械配件及其他工业产品配件等十六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有金属铰链,不锈钢、铁、铜合页,门夹,门吸,吊轮,导轨,抽屉锁,门锁,木工锯美,工刀,插销,紧固件,卫生间配件,卷尺,厨具,餐具,洁具,量具等)。揭阳五金产品种类齐全,型号配套,设计新颖,工艺独特,质量优良,在行业内有重要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建筑、装饰、日用、不锈钢制品等是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市场影响的特色门类,特别是不锈钢制品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而揭阳市从事装饰、家具五金制造的企业已达1500家,占全市五金企业总量的一半,其中较具规模的企业逾100家。

(五)从技术含量和产业品牌看,揭阳五金已开始向现代化工业转变

揭阳市五金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全市已建立与五金相关专业检测机构4家、省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3个、科研开发中心48个、专门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223多人。还投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如自动超声、清洗机、气压冲床、高频复底机、数控旋压机、真空吸气机、道轨拉机等先进设备,五金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和电脑数控自动化。截至XX年底,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累计40亿元,开发新产品391种。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研发机构。现在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63个民营科技企业中,五金企业有23家,而五金不锈钢企业占了5家。

XX年全市五金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全市有600多家五金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和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80%以上五金不锈钢生产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市五金不锈钢产业中,高级工程师以上有36人,专业技术人才有5000多人。全市五金上网企业总共有629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上网企业就有141个。

在品牌商标方面,揭阳五金企业已获著名商标13个,其中五金

不锈钢企业5个;五金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7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3个;另外还有行业名牌9个,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31个。全市五金不锈钢企业截至XX年底在创建品牌方面投资累计已达到亿多元。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拥有专利818个。

(六)从产业布局看,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1992年揭阳设立地级市,开始实施“工业立市”的战略,提出建设发达轻工业基地的城市发展目标,促使五金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市、区向周边县区辐射,形成了以揭东县、榕城区、东山区和揭阳经济试验(渔湖)区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五金不锈钢产业为依托,建设发展了梅云、仙桥、西马、榕东、月城、棉湖、磐东、城西、北河、乔南、乔东、乔西、塘埔等一大批五金专业镇、特色区(街)和专业村,形成了仙梅民营科技园、城西工业区、棉湖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园区、试验区民科区、揭东试验区工业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园区。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分布在榕城仙梅民科园、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揭东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另外还有许多的小作坊形成的五金制品和配件专业村,包括北河村、城西村、乔林村、西郊村等。

以上便是我这次关于揭阳市五金行业的调研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五金行业的发展迅猛,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努力,五金行业将会越来越红火。行政中心作风效能建设的工作报告

为全面贯彻*和县委会议精神,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窗口服务质量,自今年6月份以来,我中心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就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我中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情况 (一)制订方案,提高思想认识

在今年5月全县机关效能工作会议后,我中心迅速召开了中心机关及所属窗口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县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制定了中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中心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做到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思想认识、工作时间和工作措施三到位,明确地把效能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来抓好。

为防止走过场,中心领导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引导大家联系各部门实际,深入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差距,有的放失的开展工作,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使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上有所触动,工作上有所行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宣传动员,使全中心干部职工提高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制度,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接受群众监督打下基础。

(二)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我们坚持把政务公开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设立对内外政务公开栏和监督岗。

对内公开方面,我们把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部人事管理等情况在中心工作人员会议上公布。通过对重大工程招投标、开发建设以及财务运作、干部人事任免情况的公开,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方便干部职工对中心廉政勤政情况进行监督。

在对外公开方面,在服务大厅中心通道处设立对外公开栏,把中心的行政管理职能以及制定制度上墙公布;把全中心办公场所地的布局、各科室窗口的职能以及所属人员姓名、照片、职务、编号上墙公示,制成监督岗,使外来办事人员一目了然,少走弯路。

2、设置评议箱,印制各窗口服务须知卡。须知卡对办事内容、程序、时限以及监督投诉电话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取阅利用,共印制22个部门窗口须知卡一万多份,方便了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的需要,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3、实行一站式服务。通过出台效能建设制定的七项制度,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同时设立了统一收费窗口和契税征收处,改变了原来群众要多次来回跑,变成不出大门就能把所有应办事务一次完成。既方便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形式宣传,通过上网公布中心22个部门216项审批事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加强对内部政务的管理和监督。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行为规范、办事程序以及服务承诺等15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编成了《工作制度汇编》,发至中心网站,为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效能建设、廉政勤政的教育,使所属人员明确个人职责,虚心接受监督。

(三)坚持科技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工作效能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以信息带动管理现代化,从而促进工作效能。既为“一站式”服务提供信息化工具,中心网站的开通,政务公开的信息及便民利民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同时又建立了网上的效能监督机制,使审批工作朝着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方向健康发展。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8篇

行业调研报告

奶牛养殖业作为高效畜牧业,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近年来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XX年下半年开始,奶牛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牛奶价格波动幅度巨大,而且奶农宰杀、“贱卖”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市场自发地调节和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促成的还

是其它被人忽视的问题呢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奶农关心收益,但对奶价充满忧虑;企业关心效益,但对奶源抱有疑虑;消费者关心自身权益,但对产品的品质怀有顾虑。奶牛养殖业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一、奶牛养殖的滑坡

由于受“三鹿事件”影响,奶牛业出现全行业不景气,全省奶牛业更是处于低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养殖户“卖牛”现象。

据阳泉市_对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共有奶牛901头,比一季度末的1384头,减少483头,下降%,也就是说,二季度末存栏数比一季度末减少三分之一。郊区康源奶牛场一季度末存栏74头,6月份全部卖到河北,平均售价为每头3000元;盂县先文奶牛厂一季度末存栏87头,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价每头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与购买时每头14000元相比,共赔钱近17万元;平定县华润乳业有限公司是阳泉市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奶牛养殖企业,设计能力为500头,一季度末存栏408头,到二季度末仅剩56头。

造成奶牛养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价过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近期,奶牛养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元之间,阳泉郊区康源奶牛养殖基地是较大的奶牛企业,与田园乳业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每市斤奶卖到元,但仍低于成本价,而其他没有签订合同的养殖户只能随市场奶价波动,一般只能卖到每市斤元,卖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产所需的正常费用。

二是“压款”现象严重,养殖户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养殖户卖出牛奶后,一般拿不到现金,有的牛奶收购企业甚至拖欠奶农售奶款达半年以上,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资金周转。

三是售奶渠道不畅,收购企业太少。目前,阳泉市牛奶收购企业只有田园乳业一家,有很多养殖企业只能把奶销往邻近的太原和河北,而这部分奶的价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补贴。

四是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了解,去年政府对每斤牛奶分别由市、县(区)两级各补贴1毛钱,而这些补贴款至今仍有3个月的没有到位。今年是否补贴至今尚无定论,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户)的积极性。

二、奶农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了,国家一给扶持政策,几个月就可见效。而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现在奶价这么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这样下去只能将奶牛当耕牛使用或是当肉牛杀了……”,话语中充满了奶农对奶牛养殖现状的无耐和担忧。但纠其根源,我们调研发现,奶农不仅是奶价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时也是奶价下跌成因的主要制造者。

1、养殖数量逐步扩大,养殖成本不断提高

前两年各地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大力号召发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业为抢夺市场四处寻找奶源,导致一时间奶源紧缺。热闹的奶业景象以及前期收获颇丰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农户满怀憧憬的加入到奶牛养殖的行列,其中多数农户根本没有考虑“以草定畜、以财定畜、以技定畜、以销定畜”的养殖原则,以我省为例,XX年全省奶牛存栏为万头,占到牛存栏的%;到XX年奶牛存栏万头,占到牛存栏的比例增加到%;而到了XX年,全省奶牛存栏数达到了万头,占牛存栏的比重上升到%。通过整理历年奶牛养殖成本调查资料,发现养殖成本也呈现同样增涨的趋势。XX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产量的平均水平计算,每年养殖成本约合10000元左右(含饲料、饲草及其它费用,玉米按元/公斤)较XX年的养殖成本高出约1500XX元左右(玉米按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购价格虽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较XX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购门槛儿也高于前期。XX年源料奶最高收购价曾达到元/公斤,而现阶段只有XX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逐步增加,区域内的源料奶需求必然发生变化,而同时受养殖成本提高的影响,农户不仅要承担资金周转的压力,同时在经营管理和渠道销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奶农们面临的已不在是丰收的喜悦,而是“白花花”牛奶该如何处理的忧愁。因此,奶农杀牛、倒奶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2、品种来源渠道多样,牛奶品质参差不齐

我们调研了解到,目前,农户奶牛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渠道: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二是到国内奶牛主产区购买;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获得;四是自养公牛,自繁自养。出于对购置成本和技术要求上的考虑,多数农户主要通过第二种和第四种途径购置奶牛。但由于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系纯种荷斯坦牛

与我国各地黄牛的高代杂交种,遗传基础广泛,育种历史较短,尚处于改良过程中,因此牛群质量参差不齐,产奶量普遍较低。第四种途径是靠自养种公牛、自繁自养来获得产奶母牛,质量自然无法保证。这种奶牛养殖品种上的多样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导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学物质,通过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满足企业所需的奶质要求。

3、养殖环境强差人意,卫生防疫令人担忧

奶牛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奶量和产犊率。由于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过大,再加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青贮氨化技术、配合全价饲料、奶牛繁育新技术和品种改良、规范的防疫和疫病监测等措施没有配套实施。多数农户不建专门牛房,有的因陋就简,在低矮破旧的房屋或窑洞中将就着饲养,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有的在规划后的庭院中饲养奶牛,空间狭小,奶牛长期处于栓系或“站桩”,难有充分的运动。即使一些较大的规模奶牛场,也为节约用地,也常采用限位饲养、栓系,减少奶牛运动场面积。步入奶农的养殖场,基本上都是粪便满地,蚊虫肆意,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奶牛常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健康状况让人堪忧。而卫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农自已完成,绝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饲养奶牛还有什么“标准”,喂料、用药,还要遵守什么“规矩”,防疫、消毒还有什么制度……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奶牛产奶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4、经营管理各自为战,饲养方法粗放随意

在农户调研时,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无一人能说个准确数。追问有无各项生产记录时,往往会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记录,那多麻烦。购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谱资料,搞不清所买母牛的生产性能;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防疫、消毒、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其后果直接导致生产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该降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环节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无从谈起了。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奶农在奶牛饲养方式上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奶牛饲喂方式仍用传统养牛方法,饲草主要是作物秸秆,饲料主要是玉米、麸皮等,饲草料品种单纯,营养不全。多数养殖区没有饲草基地,草料贮备不足,并且没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营养调配。饲喂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当黄牛养,饲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经变质的作物秸杆;二是单喂青贮料,优质干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必然造成奶牛营养不均衡,进而影响到产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质,经济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这种松散的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户各自为战的问题;简陋的生产条件所引起的卫生防疫安全问题;养殖数量的增造成的饲料、饲草的匮乏所引来的养殖成本提高的问题;粗放的养殖方式所带来的原料奶品质不确定性的问题。是我省奶牛养殖业生产的症结所在。因此,在市场供需发生变化或其它突发情况产生时,奶农为了个人的利益必将展开无序的市场竞争,甚至运用其它非正常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当步入企业原料奶收购价格走低、奶农收入减少、奶农降低饲养成本、牛奶品质下降、企业原料奶收购门槛提高、奶农收入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时,奶农也应承担无法推卸的责任。

三、乳制品企业的尴尬

1、乳制品企业“抢占”市场行为是促成了奶牛养殖业非常规发展的主因。

随着蒙牛、伊利、田园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先后入驻我省奶牛养殖区建站、建厂,随之便展开了为抢占市场份额对奶源的争夺,这种企业行为直接导致了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一度达到元/公斤,这个时候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奶源数量的需求远高于对原料奶质量的需要。可以说,奶源的紧缺促进了奶牛的价格水涨船高,前期奶农丰厚的回报似乎给了尴尬“场外”的农户某种暗示,只要养奶牛就等同于有了“摇钱树”,养殖奶牛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良莠不齐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产中。但随着三鹿事件爆光,乳制品企业不得不高度重视奶源标准、安全问题,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购标准、减少收购量是其面临着市场的压力必然选择。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果乳制品企业的操作重点从开始就着重于原料奶质量的要求而非对奶源数量的需要,那么奶牛养殖设定的技术规范将不是一般农户所能承担的,多数农户也就知难而退将不会涉足这一领域了。这也正是规矩与方圆本末倒置的必然结果。1/212下一页尾页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9篇

关键词:费用;管理;利用

医疗费用反映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消耗,其费用结构反映的是不同服务类别、医疗资源所占比重。因此,做好医疗费用信息的挖掘利用工作,对医院运营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医院HIS系统,根据不同需求和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在建立了若干数据仓库和费用分析表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医疗费用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利用。为医院、科室、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医疗资源运营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1、数据仓库的建立

根据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和统计分析工作需要,通过HIS系统建立如下医疗费用分析表:住院疾病费用分析表;重点疾病住院费用分析表;单病种疗效费用分析表;损伤中毒病人费用表手术病人费用分析表;重点手术住院费用分析表;住院医保病人费用分析表;出院病人费用明细表;临床科室业务收入表;重症监护室(ICU)业务收入表;手术麻醉科业务收入表;转科病人费用表;护理费用分析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表;物供科费用支出表;总务库房支出表;医疗库房支出表;医技科室工作量费用分析表。

2、数据内容

包括:(1)自然信息。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费用类别。(2)诊断信息。入院诊断、出院诊断、ICD编码、手术编码、损伤中毒码。(3)费用信息。床位费、诊疗费、放射费、放疗费、化验费、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护理费、材料费、药品费、血费、氧气费、其他费。(4)病情信息。危重、抢救、护理等级。通过提取上述信息,为医疗费用的数据挖掘作好数据准备。

3、方法

统计指标:出院人数、增长率、贡献率、增长速度、拉动率、出院病人人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每医生担负床日、医护人员人均担负费用。

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秩和比法、环比、定基比。

4、利用效果

在医院运营考核的利用:医疗费用信息是反映医院运营状况的重要的业务指标之一,是年度工作总结,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出院病人费用明细表(按医疗组长统计)、转科病人费用明细表,将有转出病人费用从该病人相对应费用项目中减出,将有转入病人的费用加入到该医疗组长病人费用相对应费用项目中,最后形成医疗小组本期业务收入。科室本期业务收入是根据各科医疗小组本期业务收入汇总而成。对科室和医疗小组的业务收入数据分析是通过计算增长率、贡献率、拉动率、每医生担负床日、医护人员人均担负费用等统计指标进行评价,较好地反映了医院、科室和临床医疗小组本期的运营状况。

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中的利用:每月通过对出院病人医疗费用数据统计,结合物供科提供的分科非卫生材料消耗;总务库提供的水、电、气消耗和医疗库房提供的分科卫生材料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及时、准确地将医院、科室、部门本期收支情况呈现了出来,使医院领导、科室及部门主任能及时地了解本期运营成本情况,对医院和科室加强成本控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药品使用管理中的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降低药品比例是医院常抓不懈重要工作。我们利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动态分析表,通过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强度、使用率、出院病人药品占比等指标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医院和临床科室本期用药情况,对药品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形成了临床医生主动及时到统计部门关心药品使用情况。

在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的利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及费用评价标准,反映的是某一疾病在一定时期总体的平均水平。单病种医疗质量评价是考核临床医生和科室工作质量优劣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医疗管理导向性强,能引导医生积极收治危重病人、注意诊断质量、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日、合理用药、提示医生关注医疗成本。[1]根据分科收治疾病不同选择病种,本分析表共选择50种疾病分别从出院病人数(含疗效)、病人付款方式、平均住院床日、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含药费、检查费、手术费)进行同期费用对比分析。为医院进行成本分析,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不合理费用支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在考核医疗设备使用的利用:通过医技科室工作量和业务收入分析表达到对放射科、检验科、放疗科、超声波室、纤维镜室、心电图室、肺功能室、心导管室、血液透析室、理疗室本期检查、治疗人次和业务收入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科室对该医技科室的贡献率,对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仪、CT、彩色超声仪等单个进行使用效率分析,为决策者了解医疗设备的运行提供了参考数据。

在统计预测中的利用:根据数据仓库存储的历史数据,每季度运用移动平均法和指数评滑法等统计方法对下一季度的诊治病人数、业务收入进行预测,为医院和科室运营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在特特殊科室管理中的利用:ICU作为医院收治危重病人的重要科室,因投入医疗设备多,医疗资源消耗大而被受医院关注;手术室作为医院开展手术的特定场所,因同样会产生医疗费用,特别在药品使用方面,因药品比例最终会反映到出院者所在科室头上而受到临床医生关注。因此,开展对ICU和手术室运营情况的统计分析很有必要。ICU室是通过对该科收治病人数和入住该科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报告期的费用支出来反映该科运营情况的;手术室是通过对该科展开的手术病人医疗费用及费用结构来反映该科运营情况的。结果是对科室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

5、讨论

计算费用指标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众所周知费用数据属偏态分布资料,在统计处理和表述时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和习惯性表述,如出院者人均费用应该用中位数数据而非算术平均数。

精细化成本核算仍以财务数据为准。统计部门计算的临床分科业务收入是用出院者医疗费用计算而得,不仅含本期实际发生额,部分还包含报告期前发生数,而科室费用支出之含本期实际发生额,因此,提供给临床科室的统计分析资料只能作为成本分析参考数据,不能作为精细化成本核算蓝本数据。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10篇

因此在实施大数据分析项目之前,企业不仅应该知道使用何种技术,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除了较早前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医疗行业可能是让大数据分析最先发扬光大的传统行业之一。医疗行业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而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因此,医疗行业将和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一起首先迈入大数据时代。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本文列出了医疗服务业5大领域(临床业务、付款/定价、研发、新的商业模式、公众健康)的15项应用,这些场景下,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临床操作

在临床操作方面,有5个主要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麦肯锡估计,如果这些应用被充分采用,光是美国,国家医疗健康开支一年就将减少165亿美元。

1.比较效果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数据和疗效数据,然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疗途径。

基于疗效的研究包括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研究表明,对同一病人来说,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不同,成本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精准分析包括病人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医疗护理系统实现CER,将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比如避免那些副作用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不足。从长远来看,不管是过度治疗还是治疗不足都将给病人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以及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

世界各地的很多医疗机构(如英国的NICE,德国IQWIG,加拿大普通药品检查机构等)已经开始了CER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09年,美国通过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就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法案下,设立的比较效果研究联邦协调委员会协调整个联邦政府的比较效果的研究,并对4亿美元投入资金进行分配。这一投入想要获得成功,还有大量潜在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临床数据和保险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当前在缺少EHR(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和互操作性的前提下,大范围仓促部署EHR可能造成不同数据集难以整合。再如,病人隐私问题,想要在保护病人隐私的前提下,又要提供足够详细的数据以便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一些体制问题,比如目前美国法律禁止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医疗服务支付方)使用成本/效益比例来制定报销决策,因此即便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更好的方法也很难落实。

2.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目前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的条目,比较其与医学指引不同的地方,从而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部署这些系统,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索赔数,尤其是那些临床错误引起的医疗事故。在美国Metropolitan儿科重症病房的研究中,两个月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就削减了40%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量。

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更智能,这得益于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的日益加强。比如可以使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识别医疗影像(X光、CT、MRI)数据,或者挖掘医疗文献数据建立医疗专家数据库(就像IBM Watson做的),从而给医生提出诊疗建议。此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使医疗流程中大部分的工作流流向护理人员和助理医生,使医生从耗时过长的简单咨询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3.医疗数据透明度

提高医疗过程数据的透明度,可以使医疗从业者、医疗机构的绩效更透明,间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根据医疗服务提供方设置的操作和绩效数据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并创建可视化的流程图和仪表盘,促进信息透明。流程图的目标是识别和分析临床变异和医疗废物的来源,然后优化流程。仅仅成本、质量和绩效数据,即使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上的奖励,也往往可以促进绩效的提高,使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更有竞争力。

数据分析可以带来业务流程的精简,通过精益生产降低成本,找到符合需求的工作更高效的员工,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给病人带来更好的体验,也给医疗服务机构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正在测试仪表盘,将其作为建设主动、透明、开放、协作型政府的一部分。本着同样的精神,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已经公开医疗数据,包括业务数据。

公开医疗质量和绩效数据还可以帮助病人做出更明智的健康护理决定,这也将帮助医疗服务提供方提高总体绩效,从而更具竞争力。

4.远程病人监控

从对慢性病人的远程监控系统收集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监控设备(查看病人是否正在遵从医嘱),从而确定今后的用药和治疗方案。

2010年,美国有亿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高血压患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占到了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成本的80%。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对治疗慢性病患者是非常有用的。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包括家用心脏监测设备、血糖仪,甚至还包括芯片药片,芯片药片被患者摄入后,实时传送数据到电子病历数据库。举个例子,远程监控可以提醒医生对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防止紧急状况发生,因为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标志之一是由于保水产生的体重增加现象,这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实现预防。更多的好处是,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的分析,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急诊量,实现提高家庭护理比例和门诊医生预约量的目标。

5.对病人档案的先进分析

在病人档案方面应用高级分析可以确定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举例说,应用高级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哪些病人有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使他们尽早接受预防性保健方案。这些方法也可以帮患者从已经存在的疾病管理方案中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付款/定价

对医疗支付方来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以美国为例,这将有潜力创造每年500亿美元的价值,其中一半来源于国家医疗开支的降低。

1.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例如机器学习技术)检测欺诈行为。业内人士评估,每年有2%~4%的医疗索赔是欺诈性的或不合理的,因此检测索赔欺诈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通过一个全面的一致的索赔数据库和相应的算法,可以检测索赔准确性,查出欺诈行为。这种欺诈检测可以是追溯性的,也可以是实时的。在实时检测中,自动化系统可以在支付发生前就识别出欺诈,避免重大的损失。

2.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研究的定价计划

在药品定价方面,制药公司可以参与分担治疗风险,比如基于治疗效果制定定价策略。这对医疗支付方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利于控制医疗保健成本支出。对患者来说,好处更加直接。他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创新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经过基于疗效的研究。而对医药产品公司来说,更好的定价策略也是好处多多。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准入可能性,也可以通过创新的定价方案,更有针对性疗效药品的推出,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欧洲,现在有一些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的药品定价试点项目。

一些医疗支付方正在利用数据分析衡量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并依据服务水平进行定价。医疗服务支付方可以基于医疗效果进行支付,他们可以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看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特定的基准。

医疗产品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研发效率。拿美国为例,这将创造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价值。

1.预测建模

医药公司在新药物的研发阶段,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确定最有效率的投入产出比,从而配备最佳资源组合。模型基于药物临床试验阶段之前的数据集及早期临床阶段的数据集,尽可能及时地预测临床结果。评价因素包括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潜在的副作用和整体的试验结果。通过预测建模可以降低医药产品公司的研发成本,在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预测药物临床结果后,可以暂缓研究次优的药物,或者停止在次优药物上的昂贵的临床试验。

除了研发成本,医药公司还可以更快地得到回报。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医药公司可以将药物更快推向市场,生产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有更高潜在市场回报和治疗成功率的药物。原来一般新药从研发到推向市场的时间大约为13年,使用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提早3~5年将新药推向市场。

2.提高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工具和算法

使用统计工具和算法,可以提高临床试验设计水平,并在临床试验阶段更容易地招募到患者。通过挖掘病人数据,评估招募患者是否符合试验条件,从而加快临床试验进程,提出更有效的临床试验设计建议,并能找出最合适的临床试验基地。比如那些拥有大量潜在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患者的试验基地可能是更理想的,或者在试验患者群体的规模和特征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3.临床实验数据的分析

分析临床试验数据和病人记录可以确定药品更多的适应症和发现副作用。在对临床试验数据和病人记录进行分析后,可以对药物进行重新定位,或者实现针对其他适应症的营销。实时或者近乎实时地收集不良反应报告可以促进药物警戒(药物警戒是上市药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或者在一些情况下,临床实验暗示出了一些情况但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去证明,现在基于临床试验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给出证据。

这些分析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到最近几年药品撤市数量屡创新高,药品撤市可能给医药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004年从市场上撤下的止痛药Vioxx,给默克公司造成70亿美元的损失,短短几天内就造成股东价值33%的损失。

4.个性化治疗

另一种在研发领域有前途的大数据创新,是通过对大型数据集(例如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发展个性化治疗。这一应用考察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的关系,然后在药物研发和用药过程中考虑个人的遗传变异因素。

个性化医学可以改善医疗保健效果,比如在患者发生疾病症状前,就提供早期的检测和诊断。很多情况下,病人用同样的诊疗方案但是疗效却不一样,部分原因是遗传变异。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减少副作用。

个性化医疗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麦肯锡估计,在某些案例中,通过减少处方药量可以减少30%~70%的医疗成本。比如,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给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因为早期的手术费用是后期治疗费用的一半。

5.疾病模式的分析

通过分析疾病的模式和趋势,可以帮助医疗产品企业制定战略性的研发投资决策,帮助其优化研发重点,优化配备资源。

新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分析可以给医疗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1.汇总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

汇总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并进行高级分析,将提高医疗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医药企业的决策能力。比如,对医药企业来说,他们不仅可以生产出具有更佳疗效的药品,而且能保证药品适销对路。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的市场刚刚开始发展,扩张的速度将取决于医疗保健行业完成EMR和循证医学发展的速度。

2.网络平台和社区

另一个潜在的大数据启动的商业模型是网络平台和大数据,这些平台已经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比如网站,病人可以这个网站上分享治疗经验;网站,医生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分享医疗见解;网站,这家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的网站鼓励病人积极进行治疗。这些平台可以成为宝贵的数据来源。例如,向医药公司收费,允许他们访问会员信息和网上互动信息。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11篇

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从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到疾病管理应用软件,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各类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需求,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运营模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使用方式,以及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等。

对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变化和机遇也有所不同。

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实现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将更多地面临出局的风险。但对于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而言,技术进步将有助于他们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医疗业务。

探索新业务模式

然而,不论属于哪一类,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和企业都必须开拓新思路,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医院、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从而利用其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电商和服务模式方面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效率,提供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产品组合决策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企业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消费者对上网购买医疗相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消费者主要在网上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而未来,消费者还有望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快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作为中间商被电商所取代。此类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打造自身的电商能力,要么与新兴的电商企业携手合作。

・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开发包括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新业务,比如远程医疗咨询等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新客户。此类企业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降低成本,并在长时期内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上述四大类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趋势推动数字化医疗改革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业已起步,目前共有三大趋势推动着中国数字化医疗改革的大潮。趋势之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移动设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等。

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有近四成人口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个小时。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再辅之以无处不在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以及大数据资源,企业将有能力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从远程患者监测到智能手机购药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趋势之二是_不懈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以及满足那些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数字化医疗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远程医疗咨询和网上预约挂号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使用、而基层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患者仍会为续方等基础需求涌向大医院)。此外,从长远来看,帮助医患之间持续开展有效沟通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将极大地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趋势之三是监管环境日趋利好。2012年中国_(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电子病历(EMR)和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此后,_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举例来说,_降低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门槛,让网上药店的登记注册变得更容易。预计到2016年,部分处方药也有望实现网上销售。此外,政府已允许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疗和处方开药的试点工作。

在上述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各类新兴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新入数字化企业成为生力军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和新创企业)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医疗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塑造数字化医疗市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度为例。作为一家搜索引擎企业,百度积极利用其核心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医疗健康资讯,并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咨询等服务接入。此外,百度还通过Dulife品牌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百度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开展合作,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并分析北京市民的健康信息,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将网上药店纳入其电商平台。同时,该集团正在开发和优化一款应用软件,帮助患者使用支付宝在线上按处方购药。此外,该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帮助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阿里巴巴还在加速推进阿里“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患者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腾讯也在不断拓宽其社交和支付平台微信的业务覆盖面,将版图延伸到医疗领域。腾讯于2014年推出了“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在网上和手机上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和付费等服务。此外,腾讯还积极投资相关企业(比如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在线网络“丁香园”),在价值链各环节为患者和医生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春雨和杏仁医生等拥有风投背景的新兴企业也在开发诸如远程医患沟通等新的服务产品。

随着新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势头已不容小觑。我们预计,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其中,数字化医疗服务所占份额最大,达到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电商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原本用于线下服务的支出转移至数字化渠道。但市场的增长同样也归功于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

这一增长将涵盖众多数字化医疗服务领域,其中在市场规模方面绝对增幅最大的是疾病管理和医患沟通服务,这两个板块将初具规模。

数字化颠覆力量将影响价值链各环节

当然,阻碍数字化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远程诊疗、网上处方药销售以及患者报销在监管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服务的推广速度。

此外,不同医院所采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差异颇大,这将为医院数据库的全面联网带来极大挑战。而且中国目前在大规模医疗数据管理方面总体而言还缺乏足够经验,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需要经历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过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变化。除了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还能极大地提升实际医疗效果的透明度。而这样的透明度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整个医疗生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冲击。

借助新的数字化工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并对慢性病进行更好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设施的使用率,

缩短候诊时间,并减轻门诊的拥挤程度。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推广,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病历,从而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资讯、培训资源及专家意见,同时还能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等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例如,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不仅有机会推动现有医疗流程(包括挂号预约、按处方购药等)的全线数字化,还有机会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各类全新业务。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多项领域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策略。

而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若不能及时利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便利的电商渠道,就极有可能面临作为中间商出局的风险。保险机构的机会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现有业务,以及开创有价值的新服务。

价值链各环节企业都需制订新战略

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充分把握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并积极直面随之而来的挑战。

所有相关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未来市场定位,制订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握先发优势,迅速开展创新试点。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的新进入者或是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非医疗相关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的出现也为他们开辟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仍有很多企业密切关注但尚未进入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其中不乏有投资机构、新创企业以及核心业务非医疗相关的企业。现在进入是否已经太迟?答案当然是不。考虑到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潜在规模巨大以及市场才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众多企业依然能够从中挖掘巨大的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针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这类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尚待开发的机会还包括:制药企业与医疗科技企业、医院和保险机构联合起来,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成立“卓越中心”。例如,可以建立一些针对癌症患者的设施,他们在接受前沿疗法的同时可以住在这里,并享有数字化医疗服务。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机会,比如肺癌和胃肠道癌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高。这些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而言极具价值。

对于希望准确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走得更远的其他市场,借鉴它们的创新和方向。例如,美国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研究美国等市场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实践,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识别那些具有不错前景、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这些洞察有望帮助后来者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

对于大型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机会在于提供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的高价值服务。为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此类企业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帮助患者寻找好医生、预约挂号到远程病患管理等。

这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吸引和创建庞大用户基础并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打造此类解决方案的关键步骤在于要确保能够获取稀缺资源,比如与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此类企业还需要设计有效的业务模式,以攫取目前由业内传统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或是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机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与营销效率。

很多制药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试点。传统销售模式侧重于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在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做法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医生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升了销售与营销效率。

第二是电商领域。

近年来,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的势头十分迅猛。而随着未来政策放开,将允许消费者在网上凭处方购药。

制药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这意味着制药企业需积极与医药电商企业结成合作关系,无论是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还是部分已建立电商能力的传统分销商和零售商。网上药店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缩短制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因剔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利润率提升。制药企业需要慧眼识珠,识别那些能够成功的电商平台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而在确定合作对象时,自身产品组合的特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蓬勃发展的患者管理服务。制药企业可以与提供移动诊断、医患沟通与长期疾病管理的企业合作开发全新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更多的患者遵循其处方药给药方案。

第四是以大数据为立足点,不断挖掘新的洞察。尽管这一机会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但意义非常重大。例如,患者治疗及效果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确定该处方药的价值。在制订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如收购和剥离等方面的决策时,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大数据还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疗效数据,就可能发现某种化合物的新用途,或者帮助识别对于某种疗法最有可能产生反应的部分患者。

上述四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医疗科技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医疗科技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方式,为使用其设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超声设备的内嵌软件可以在机器的使用和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分销商和零售商。上述数字化机会领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处境却有些不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医疗(尤其是电商)很有可能抢占其现有的市场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医疗领域的变化趋势为零售商和分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配药转向零售药房,而非医院药房(后者是目前的常规做法),分销商和零售商将需要开展新的相关业务模式,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被电商竞争对手取代的巨大风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分销商和零售商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们必须无缝整合其线上业务与线下实体业务,以积极提升客户体验,其针对的客户包括患者以及部分中小型零售药房。

考虑到上述要求,要想制订正确的战略,很大程度上要从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起步条件出发。大型的全国性企业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和物流设施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能够获取需要配药的患者。而区域性分销商和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则需要借助合并、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否则,他们不仅将面临线上客流量低迷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风险。

最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商平台的小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专注于某些专业细分领域如特药,要么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并购。

能够实现电商转型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还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根据疾病治疗数据,向制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此类服务有助于其维持整体利润,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一些领先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医药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制药分销与零售企业,率先涉足电商领域,近期正在与京东合作建设大健康云商平台,致力于透过该平台向消费者和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

上海医药集团立足于与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以确保其电商业务能够获取相当规模的患者处方流量。而与互联网巨头京东的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在线客流量,并实现直接为患者送药上门。京东具备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与上海医药集团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有益互补。

上海医药集团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产生的海量相关信息,为制药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洞察的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数字化医疗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即有望从医疗费用的承担者一跃为医疗福利的高效管理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在线诊疗服务,这有助于短期内扩大客户群。

长期来看,保险机构能够对治疗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某些病症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从而为其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雇主)制订极具吸引力的患者管理计划。

总结:数字化医疗时代制胜之道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经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因此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亟须实现业务转型。了解自身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对这些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顺应数字化医疗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流程要实现数字化,以提升效率。

以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为例,由于他们要将数字化工具用于营销与销售以及产品组合优化等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重头戏。

而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其他企业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受到的主要影响就是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因此,他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以在数字化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全成本;医保;合作医疗;亏损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医院全成本管理概念的引入

全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它是指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是简单、静态的成本核算,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经营中的成本进行全面细化的分析,并进行全过程控制。实施全成本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成本控制及经营管理的水平。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成本核算而言,全成本管理不仅在管理层面上扩充和延伸了传统成本管理对象的范围,而且从系统的层面提出了现代企业有关整体经营的成本控制问题。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就是依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加强医院成本控制水平,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环境不断复杂,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保持业务收支平衡,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摆在医院管理层的重要任务。将全成本管理的概念引入到医院运营管理中,是提高医管理质量,降低医院经营成本,保持医院收支平衡的重要途径。

2.全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的契机

医院外部环境要求

2009年3国家公布的《_中央、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公立医院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为落实医改要求,结合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收支特点,单独制定了《医院财务制度》,提到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开展科室全成本核算,为医院成本管理及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2015年财政部、国家卫计委、国家_在最新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公立医院要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在实行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全面反映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医院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有效防止资源浪费。

医院内部发展要求

目前,广东某医院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年门诊量达到200万人次,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占用床日50万,年出院万人次,伴随业务量增加的,是不断膨胀的成本,药品、耗材、人力成本以及后勤成本均大幅度增加。以2014及2015年为例,2015年医院收入增加了4%,而成本支出增加了6%。面对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传统的管理及成本核算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要求。若要改变目前成本增加超过收人增加的困境,就需要更加先进的全成本管理模式来控制费用增加,以保持医院业务收支平衡,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3.全成本管理模式在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中的应用

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自1998年_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简称医保),到目前为止,医保已经基本覆盖所有城镇职工。而该院所在地区,政府为进一步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在医保之外,还增加了合作医疗作为补充。

目前该院的医保结算主要采用单病种方式结算,合作医疗采取定额支付方式结算。医保政策实施以来,医院医保结余由略有盈余逐渐转为亏损,至2014年医保亏损775万元;2008年后合作医疗也开始亏损,其中2013年-2015年分别亏损500万元、600万元、1,000万元。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对医院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影响,对亏损的控制已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全成本管理模式,从该院下半年出院病人收人成本分析人手,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医保及合作医疗的收支成本对比分析思路

目前,该院的出院患者可以分为三类:普通患者、医保患者、医保加合作医疗患者。这三种患者由于对医疗费用的承受力不同,会要求不同的医疗服务,其a生的收入及成本也不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第一,医保、医保加合作医疗患者因为自身支付的成本较低,因此会要求相对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产生的人均收入较多;第二,医保、医保加合作医疗患者产生的变动成本如药品费、材料费人均费用等较普通患者多;第三,三种患者的床日固定成本相同。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通过分析不同种类患者的全部收支成本,就能得到三种患者的收支结余情况,为下一步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医保及合作医疗收支成本对比过程

表1是三种患者出院人数、占用床日、收入及成本的对比表。

通过对比发现三种患者出院收入和成本差异比较大。

(1)在不考虑合作医疗及医保亏损前,由于人均收费较高,因此医保加合作医疗患者的结余也是最高,其次是普通医保患者,最后是普通患者,但在计算合作医疗亏损和医保亏损后,人均结余最高的是普通医保患者,其次是普通患者,合医患者是亏损的,且亏损金额较大,人均亏损606元。

(2)2015年下半年医保亏损399万元,其中合作医疗患者医保亏损368万元,占到92%,说明合作医疗患者也是造成医保亏损的重要原因。

(3)在所有的成本费用中,药品费和材料费的成本最高,分别为96%和101%,通过对合作患者与普通医保患者的药品成本对比发现合作医疗患者人均药品成本比普通医保患者高出38%;通过对合作医疗患者与普通医保患者的材料成本对比发现,合作医疗患者人均材料费成本比普通医保患者高出5%,因此如果能降低合作医疗患者的药品成本,则合作医疗亏损和医保亏损都会减少。

合作医疗患者药品费降低15%前后对比

表2是合医患者药品费降低15%前后的收支结余对比表。

通过对合作医疗患者药品费降低15%前后的对比发现,当合作医疗患者药品收费下降15%的时候,合作医疗亏损只减少了36万元,降幅为6%,医保亏损减少了289万元,降幅为79%,说明当合作医疗患者药品费降低15%后,对减少合作医疗亏损的作用不大,但对于减少医保亏损影响较大。通过降低药品费,合作医疗患者的总亏损由331万元降至4万元,降幅达99%,说明通过降低合作医疗患者的药品费可以极大的减少总体亏损。

从2015年下半年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所有医保患者的结余率不足1%,其中合作医疗患者人次占到了54%,成本占到了62%。降低合作医疗患者药品费15%后,所有医保患者的总体结余率将增加到4%。此外合医患者药品费降低15%后为2589元/人,仍然高于普通医保患者药品费2373元/人,初步说明合作医疗患者药品费降低15%是可行的。

合作医疗患者控制药品费的重点科室分析

2015年下半年合作医疗患者人次占到医保患者的54%,共有5,307人次。通过对合作医疗患者的科室分布分析发现,人次最多的是内科,其次是外科、妇儿、五官科、其他科室。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科室的三种患者人均费用及人均药品费发现,合作医疗患者和普通医保患者人均费用及人均药品费差异较大的科室是内科。

结合合作医疗患者科室分布及各科室合作医疗患者及普通医保患者人均药品费分析发现,内科在合作医疗患者人次占比及人均药品费差异两方面均较大,因此,可以首先将内科作为合作医疗及医保亏损控制的重点科室,通过科室的全成本分析来得到科室控制亏损的依据。

4.全成本管理模式对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控制的意义

随着医保单病种支付及合作医疗定额支付的不断推广,医院的成本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通过全成本管理模式在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分析及控制中的应用发现,全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在成本分析及控制方面不但全面而且更加精细化,通过对不同患者收支成本的分析,找出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的关键点――药品,以及关键科室――内科,并通过药品成本降低比例的测算给出了药品控制的程度及可行性,o医院管理层提供了关于医保及合作医疗亏损控制的充分依据。

医疗行业分析研究总结范文 第13篇

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服装行业调研报告

服装行业调研报告

②近年整个服装行业出口创汇情况。2.国内服装市场竞争特点

(1)服装消费需求变化特点

① 总体消费水平变化特点。

② 不同消费档次的变化特点。

③ 品牌消费的变化特点。

④ 不同服装产品类型的变化特点。

(2)服装销售渠道的变化特点

服装销售渠道的变化特点包括商场、专卖店、综合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等的变化特点等。

(3)服装需求理念和服装销售理念的变化特点

(略)

3.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走势

(二)本市服装行业现状 1.本市服装企业基本信息

① 服装企业总数。

② 服装企业在本市各区中的分布。

③ 服装企业的经营性质,如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营企业等。④ 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数的组成结构。2.本市主要服装企业经济指标

(1)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包括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额和出口收入等。

(2)各个经济指标同其他行业的比较

(略)

(3)服装行业在本市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略)

(三)本市服装企业在全国服装企业中的地位分析

(略)

(四)本市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略)

(五)本市服装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1.本市服装行业发展优势 ① 历史文化优势。

② 区位优势。

③ 科技优势。

④ 加工制造优势。

⑤ 设备优势。

⑥ 出口优势。

⑦ 政策优势。

2.本市服装行业发展的不足

① 劳动力供给成本日益提高。

② 市场经济发展尚待规范。

③ 政府对服装行业的政策尚不明朗。

④ 服装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

⑤ 行业人才的供给不足。

(六)本公司拓展本市市场的优势和不足 1.机遇和优势

① 2014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带来了服装产业发展新的商机,如运动服装的发展等,本公司若能在运动服装发展相对薄弱的本市开拓市场,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② 公司拥有先进的服装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弥补本市技术和设备发展迟滞的不足。③ 其他(略)。2.不足

① 公司市场开拓经验有待提高,市场开拓的优秀人才缺乏。

② 公司对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的管理尚不规范,缺乏市场开拓的有效管理模式。③ 其他(略)。

第二篇:cpa行业调研报告 cpa审计行业调研报告

一、职业简介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如国际会计师,简称aia,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员主要包括执业会员(即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此外还可能包括荣誉会员。通过注册会计师专业和综合阶段的考试,并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在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方可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只是通过考试,可以申请成为非执业会员。二、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发展前景: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1、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世界性的热门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

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

2、从业人员就业范围广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主要是面向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财经后备人 才,通过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以及证券投资、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使之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以及专业性会计和管理咨询工作。其毕业生也适合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3、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_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4、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到盈利预测审核、内部控制审核、会计报表审阅、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等领域,服务对象已从最初的“三资”企业

扩展到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一系列金融、投资和企业改革措施的推出,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以及所有权的多元化,出于对投资者和公众利益的保护,需要一个独立的专业人士,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注册会计师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因此注册会计师队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会计太多,而会计师太少了。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业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人才却千金难觅。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待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行业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近十年来在改善和提高执业队伍专业素质与执业水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服务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资本市场发育发展、投资环境改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行业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四大”的注册会计师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小于30岁和30至50岁之间,而50岁以上的比重非常小。而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小于30岁较少,大于50岁相对较多。

2,学历偏低:从学历结构看,“四大”注册会计师人员中,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比重三年均值分别为和,而国内所则分别为和。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可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学历水平,更多地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审计人员。

3.知识面狭窄: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知识较狭窄,而这种情况随着需求的不断发展,将变得日益的突出。在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这必然妨碍分析程序成为实质性程序的重要手段。

4.经验不足:经验不足,导致了对业务的不熟悉及不能有效发现舞弊等的迹象,这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审计质量。一般的,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往往依据较少的证据便可以判断出被审计事项是否存在错误和舞弊,经验不足的审计师对同一事项的判断则需要较多的证据。

5.职业后续教育不足: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工作胜任所应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等不断增加,而职业后续教育却没能及时地跟上,使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执业风险

这里所说的风险,不单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即独立审计准则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而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或欺诈而遭遇处罚的可能性,即执业风险。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执业风险=审计风险*发现风险*损失风险。在审计风险为定数的前提下,某项业务审计不当被发现的概率和

被追偿的风险与执业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某项事物不可控,而不可控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有距离”。而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距离,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对象认识有限的“外部距离”,主要原因是事务所的“内部距离”,也就是事务所总部和分所的“地域差”,以及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心理差”。具体可以从一下五方面思考:

1、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业务开展的不平衡,对风险的判断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个中道理如同“南橘北枳”。

2、注册会计师的潜意识中存在侥幸:即使出现审计不当,是否就一定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后果是自己能否接受的。 3、有些注册会计师认为,我们国家的会计市场仍处于发展时期,由“流氓”到“绅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会把对风险的控制只落实在语言上。4、审计收费低,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动摇可质量控制的精神基础,会计师往往要在饭碗和尊严之间做一个痛苦的选择。

5、“胆大的撑死,胆小的吓死”的思维定势使注册会计师往往乐得一赌。、由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注册会计师需要的是理性。这也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们虽然不一定能“诸葛一生惟谨慎”,但应该力求做到“吕端大事不糊涂”,不然,“善其身”都做不到,“济天下”更是不可能。

四、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五条规定:“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对于执业注册会计师来讲,职业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职业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职业专业技能素质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会计凭证的编制、点钞、会计记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

现在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考取注册会计师仅仅是一个起步。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注册会计师起码要拿到“三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注册审计师,才能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2.职业道德素质

国际职业会计师资格指南明确将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守则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精神的最高水准,职业表现的最高水平,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最好形象。这实际上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具体来讲,职业道德的四项要求是:良好的声誉、高尚的职业精神、优质的服务质量和严谨的保守秘密的工作原则。

职业道德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客观的职业方法,严谨负

责的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等。

综合分析,最适合从事该职业的职业倾向性为:

1.做事谨慎、小心,观点保守、喜欢安静;仔细、精确、有条理,逻辑性强,注重书面内容,讲求实际、务实;

2.诚实、忠诚度高,看问题注重事实依据;做事喜欢有计划,对于急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太强,有时会有“一动不如一静”的想法,比较倾向于安于现状; 3.工作努力、责任感强,不夸大,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例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的把它完成。建议:大学生们在参加cpa考试之前,要理性和科学地分析一下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在相关领域发展,这样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第三篇:关于制药行业的调研报告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制药企业面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坎。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医药企业得以制胜的“名医良方”。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能力。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八是企业决策分析。企业领导需要经常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分析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第九是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即erp,然后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的医药生态链信息化系统,这是最后一步建设系统。

第四篇:室内行业调研报告

室内行业调研报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主体,使得人们对居住、工作等室内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早已从对物质享受的片面追求转向对精神生活的更多关注和需求。当今室内设计呈现以下几种主要发展趋势和动态。

室内设计作为新兴的一个设计领域,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目前同样面临着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室内设计和其它艺术所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思想观念、设计形式、风格上不断创新,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从本质上讲,也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正因如此,室内设计从无到有,发展到现代多种设计手法和流派的产生,都证明了室内设计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我国正式兴办室内设计这门学科,历史较短,在设计理论,工艺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发展与运用,都处在初级阶段,所设计出的作品,绝大部分停留在摹仿上.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现状决不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流,那么如何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呢?我认为:只有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的室内设计屹立于世界之林,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机遇,挑战,优胜劣汰的时代。

是时代适应自己还是自己时代?_告诉所有青年人:在、要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因而,对于即走出象牙塔的时代青年们,面临的是青春的蜕变和快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潮野接踵而。从毕业到就业,已然成为大学里最后一门必修课的课程,也是最后的战役。如何从势如洪水的就业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毕业生不得不要面对的人生命题。

我们必须要清醒人事大的是:日益增长的劳动率,分布失衡的就业局面,消化不良的劳动市场,就业局势风云莫测。当前就业形势下,一方面是大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 是企业求贤若渴,表面看起来是两相矛盾,却是我们必须正式哦的现实。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注。许多增有抱负,富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感到焦虑和迷惘。对于室内行业的就业市场分析:我个人认为室内设计人才目前已饱满,买房子的人很多,但很对人都没想过请设计师设计的想法,自己的房子自己装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已逐渐提高,对高科技的掌握,对新信息的敏感都非常高,所以很多人都自己装修自己的房子。那些材料市场都有买材料免费给设计等销售手段,这样让设计师的发展空间更小。而且很多买房子的人很多都花费半生的积累甚至很多是贷款买房的,所以他们不会花费钱去请设计师设计房子。

室内设计行业可以说成是高端行业,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长突出。具备了深厚美术素养、扎实理论基础、超强手绘及电脑表现技法,熟悉实战流程的精英毕业生才能深受行业青睐。因为室内空间关系到个人安全,责任重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有一点差错。

第:行业调研报告

关于揭阳市五金行业的调研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端,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00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揭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300多万人,是著名的古邑侨乡,也是新兴的轻工业城市。

五金产业是揭阳市三大主柱产业之一,在全市的整个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8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揭阳市“中国五金基地市”称号。

为深入了解揭阳市五金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我通过查询网络、书籍以及报纸等方式对并总结出此篇调研报告。

发展历史

揭阳市五金生产的历史悠久,从清朝初期的“红炉打铁”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个年头。从发展阶段来看,揭阳市五金行业始于清代初期、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崛起与本世纪初。

清康熙时期,揭阳先民就开始了脚踏风箱打铁的生涯。清中后期,五金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清代后期揭阳的五金手工作坊已达到了300多家,逐步形成了农用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饰五金等主要门类,产品畅销潮汕平原乃至广东的珠三角等地。

到了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即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工厂,成为我国五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以建筑钢材为主导产品的小型钢铁企业迅速崛起。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揭阳市建市以后,五金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期。此时,揭阳市的五金不锈钢产业也开始真正起步,不锈钢的推广应用为全市五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五金不锈钢产业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状

(一)从企业总量看,不锈钢在五金产业起到主导作用

至2014年底,全市有五金生产企业近3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近20家,超5000万元企业近40家。其中,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五金不锈钢企业572家,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的总量约19%,其总注册资本万元,个体户4080户。而五金不锈钢产业的从业人员超20万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万人的8%。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指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共675家,其中五金企业共72个,且五金不锈钢企业51个,分别占比例约和。

(二)从产业创值看,五金产业已成为揭阳工业重要支柱

2014年,全市五金企业总产值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亿元的。其中,五金不锈钢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总产值的。“十五”期间,五金产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和五金不锈钢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均以30%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

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占全市产品销售收入亿元的,占全省五金工业的32%。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实现销售额亿元,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的,占全省五金工业的25%左右。

出口方面,全市五金产业年均出口创汇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亿美元的。每年的五金出口额均以30%以上的递增速度高于全市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和全国五金产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

(三)从市场销售看,揭阳五金销售渠道宽广

揭阳市五金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五金出口业中地位突出。

揭阳市大部分五金企业在国内、国外都有自己的销售机构和销售网络,五金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万多个办事处和销售点,揭阳市的五金产品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还有大量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揭阳市五金产品年销售额占全省的32%,产品更是占据了广州市场的30%。

而五金不锈钢产品规模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市场,我市不锈钢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从国内、外两个市场看,2014年,全市105户生产性不锈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销售收入亿元,其中国内销售规模达到亿元,出口亿元,分别占和。

(四)从生产结构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揭阳市的五金生产覆盖了下、中、上、顶游包括原材料、工业设

计、模具制造、配件加工、成品制造、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产品以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日用五金为主,涵盖建筑五金、装饰五金、家具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锁具五金、农用园林五金、铝制品、不锈钢制品、机械配件及其他工业产品配件等十六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有金属铰链,不锈钢、铁、铜合页,门夹,门吸,吊轮,导轨,抽屉锁,门锁,木工锯美,工刀,插销,紧固件,卫生间配件,卷尺,厨具,餐具,洁具,量具等)。揭阳五金产品种类齐全,型号配套,设计新颖,工艺独特,质量优良,在行业内有重要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建筑、装饰、日用、不锈钢制品等是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市场影响的特色门类,特别是不锈钢制品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而揭阳市从事装饰、家具五金制造的企业已达1500家,占全市五金企业总量的一半,其中较具规模的企业逾100家。

(五)从技术含量和产业品牌看,揭阳五金已开始向现代化工业转变

揭阳市五金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全市已建立与五金相关专业检测机构4家、省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3个、科研开发中心48个、专门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223多人。还投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如自动超声、清洗机、气压冲床、高频复底机、数控旋压机、真空吸气机、道轨拉机等先进设备,五金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和电脑数控自动化。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累计40亿元,开发新产品391种。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研发机构。现在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63个民营科技企业中,五金企业有23家,而五金不锈钢企业占了5家。

2014年全市五金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全市有600多家五金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和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80%以上五金不锈钢生产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市五金不锈钢产业中,高级工程师以上有36人,专业技术人才有5000多人。全市五金上网企业总共有629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上网企业就有141个。

在品牌商标方面,揭阳五金企业已获著名商标13个,其中五金

不锈钢企业5个;五金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7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3个;另外还有行业名牌9个,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31个。全市五金不锈钢企业截至2014年底在创建品牌方面投资累计已达到亿多元。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拥有专利818个。

(六)从产业布局看,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1992年揭阳设立地级市,开始实施“工业立市”的战略,提出建设发达轻工业基地的城市发展目标,促使五金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市、区向周边县区辐射,形成了以揭东县、榕城区、东山区和揭阳经济试验(渔湖)区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五金不锈钢产业为依托,建设发展了梅云、仙桥、西马、榕东、月城、棉湖、磐东、城西、北河、乔南、乔东、乔西、塘埔等一大批五金专业镇、特色区(街)和专业村,形成了仙梅民营科技园、城西工业区、棉湖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园区、试验区民科区、揭东试验区工业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园区。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分布在榕城仙梅民科园、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揭东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另外还有许多的小作坊形成的五金制品和配件专业村,包括北河村、城西村、乔林村、西郊村等。

以上便是我这次关于揭阳市五金行业的调研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五金行业的发展迅猛,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努力,五金行业将会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