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汇总35篇)

admin 2024-05-30 网站管理员 admin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篇

为了进行管理创新,很多企业建立了研发实验室,或者制定了明确的创新目标。但是有多少企业专门建立一个组织结构来培养管理创新呢?

要成为一个管理创新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向整个组织推销创新的观念。

当面临一个困难时,员工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他们是会借助以前标准的解决方法,还是会深入的了解问题,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当然最后一条路才会将公司引向成功的管理创新,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选择逃避问题。

寻求不同环境中的类比和例证。企业应该向社会体系学习,如议会民主制度,可以让员工在讨论中发现不足并提高自己,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去参加一些志愿活动。鼓励员工去不同的国家工作也非常的有价值,开拓视野激发思维。

当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时,可以利用外部的学者、咨询顾问、媒体机构以及管理大师们。这样主要有三个基本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知识的来源;通过宣传媒介让更多的群体知道使之更有意义;还可以使已经完成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

要持续的进行管理创新的实施。真正的成功者绝不是仅仅进行一两次的管理创新。他们是持续的管理创新者。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通用电器就是一个例子。它不仅成名于其“群策群力”原则和无边界组织,还拥有很多更为古老的创新,例如战略计划、管理人员发展计划、研发的商业化等,这些古老的创新通用电器一直在执行,所以通用公司一直发展的很好。所以创新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篇

现代社会中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里很多学科都得到了提高和补充,学科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械电子工程学得以产生并发展。

顾名思义,机械电子工程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的一个结合,充分的发挥了两个不同学科在技术上的共同点,达到了物理上和信息功能上的连结。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尝试,更是一个挑战,它可以将所有的机械工程信息进行分析,达到智能化的目的。虽然依旧属于机械工程行业,但是显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特点。

1)不同的设计方法

机械电子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已经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它已经发展成为了有很多技术和科学共同组成的一个新学科,并且在工程设计上充分的吸纳了信息技术、机械技术,并为了使工程的各模块结构布局更加完整,设计人员一般都会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2)产品上的差异

从结构上来说,机械电子产品的构成非常简单,但是小机器却融入了大智慧,与传统机械相比,机械电子产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也没有了臃肿庞大的外观,变得更加小巧、轻便,给机械电子产品走进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一次飞跃。、

2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过程

机械电子工程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和技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机械工程学科和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管理技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新的发展体系。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机械电子工程体系也更加完善,并日益成熟。机械电子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是这样的几个方面:

1)机械电子工程学的开端

机械电子工程学在刚起步的阶段,其主要的生产形式是手工生产,此时社会的生产能力很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生产力变得异常艰辛。为了改变这样一个窘迫的状况,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机械工程终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机械电子工程学的高速发展阶段

在经历了起初艰难的开始阶段以后,机械电子工程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标准件生产在同一的流水线下得以实现,这一时期的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标准,并且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样的生产模式并不是没有缺点的,生产的过程过于标准,使产品过于单一,满足不了不同用户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3)机械电子工程的成熟阶段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融合,进入了现代机械电子发展阶段。归根结底,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生产也更加灵活,对机械电子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电子行业的特点是柔性制造,这也为机械电子同信息化社会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3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运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能源、信息。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也十分有限,能源和物质是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长久以来,人类往往都没有认识到信息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信息的概念逐渐了解,同时也产生了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的价值逐渐被发现。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应用,人类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社会至此进入了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在近两年出现,并且迅速的应用到了机械电子工程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这使机械信息系统在输入和输出上就会变得十分混乱,并且不利于描述。以往的描述方法一般包括:建设规则库、推导数学方程、学习并生成知识。

一般的解析方法都比较精密、准确,但是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只能应用于比较简单的系统,而对比较繁琐复杂的体系,却不能够提供完整的解析式,必须依靠人工操作才能实现。随着人们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的信息变得复杂多样,信息的内容不仅包括数据的形式,也出现了数字信息和语言信息等新形式。为了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人工智能处理方式以其复杂、不确定的特点成为了解析数学的新方法、新手段。

人工智能处理体系一般是这样进行分类的,模糊推理体系和神经网络体系。这两个系统存在着联系,也有所不同。模糊推理系统一般通过对大脑功能进行模拟,从而分析出语言的信号;而神经网络系统模拟的却是大脑的结构,通过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得出参考数值。

1)模糊推理体系和神经网络体系的相同点

我们可以说,模糊推理体系和神经网络体系都是利用网络结构,然后在某一精度上趋近一个函数。

2)模糊推理体系和神经网络体系的不同点

(1)映射方式

在映射方式的运用方面,模糊推理系统运用域和域之间的映射,神经网络体系则是点到点的映射。

(2)物理性质

模糊推理体系与神经网络体系相比拥有更明确的物理性质。

(3)计算量和计算精度

模糊推理体系没有固定的连接,计算量和计算精度都十分有限,神经网络体系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一点,在输入的过程中使每个神经元相互作用,大大的提高了计算量,并且能够保证较高的输出精度。

(4)储存方式

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模糊推理体系采用的是比较规则的方式,神经网络体系则是利用分布式对信息进行储存。

社会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结合体,单一的处理手段是无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的。为此,智能系统研究专家开始了对综合智能系统的开发与探索。综合智能系统是对以往人工智能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它能够融合以往两种智能体系的优点,使数学描述变得更加全面。

4结论

机械电子工程产业发展是我国工业信息化过程的一个写照,在工程制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巨大优势,实现了生产力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和完美结合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新思路。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篇

论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内涵、问题与建议

摘 要: 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将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高考英语改革的逐步推进,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师范英语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内涵,指出本科师范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范英语本科生 专业素质 社会需求

1、引言

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也有文献称之为“职前教师”(pre-service teacher),师范院校的外语院系承担着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师范英语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和培养方式逐渐受到英语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师范英语院系应该严肃审视和改进师范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系的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2、新形势下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内涵

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答案,其专业素质要求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阶段(1978-1990),英语作为主要课程在中学阶段普遍开设,中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而对其专业素质要求相应降低,只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音、语法和英语词汇量。这一阶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基本定格为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没有明确要求,因为当时的社会仅需要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的英语人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1世纪,社会要求英语毕业生是既懂语言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师范英语教育是英语和教育的复合型专业,在师范英语本科生成为正式英语教师之前,他们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涉及英语语言和教育两个大的方面。

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是指师范英语本科生为以后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专业能力的总称。田式国(2000)认为,外语教师应具备政治思想和人格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育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学科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六个方面[1]。张正东、李少伶(2003)提出,在职英语教师的发展包括英语教学信念、教育专业精神、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教育技能四个方面的发展[2]。笔者认为,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其英语专业素质必须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并有所侧重。

英语教学理念和师德。

英语教学理念即对英语教育教学所持有的观念,包括对英语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性质的观念、英语教学特点和英语学科价值的观念等。英语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和制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师德即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人格楷模。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成长。教学理念和师德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熏陶而形成。师范英语本科生通过四年的师范教育,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形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成为学生表率的思想情怀。

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从事英语教学所需要的百科知识,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英语语言理论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等知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语言技能,是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首先,师范英语本科生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时政、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科普等有所了解。其次,要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如正确的语音、语法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如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语言习得理论,把握对英语教学产生主要影响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基本原理、英语教学流派和方法,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再次,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技能,包括英语和汉语基本技能。良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输入,有利于创设语言使用的情境。良好的汉语功底和表达能力有助于中西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的语言。师范英语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在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教育技能。

包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材处理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行动研究能力。在知识海量增加、信息传递快速的当今时代,具有鉴别、筛选和整合利用网络英语课程资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师范英语本科生来说,由于真实课堂实践的不足,英语教育技能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但通过课堂学习、见习和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技能。

3、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缺乏具体明确的目标。

师范英语专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长期以来,师范英语教育和英语类其他专业方向共同接受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指导。《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这是一个英语专业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规范所有英语专业的设置无疑是科学的。但是,各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办学实际,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以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4]。

现有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由于种种原因,课程设置中存在语言技能课程分得过细、师范教育课程通才化设置、教学实践有待加强等问题, 师范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分得过细

在语言技能课程设置方面,低年级除了开设专门的语音、语法课之外,英语听说读写还分成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门课程,其中听力、口语、阅读持续四个学期的教学。有的学校还同时或先后开设英语视听说课。笔者认为,这样将听说读写人为分割,不符合语言使用的实际。

在课堂活动或现实生活中,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5]22。同样,有人说话就有人听,除非自言自语,听和说多半相辅相成,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事实。布罗斯纳等人(Brosnan et al)指出,成人(学习者)要能看出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和课外需要做的之间的直接联系[5]58。其意即,课堂语言教学要和课堂外的语言使用相关联。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如果课堂教学和课外运用脱节,势必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王初明(2006)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单独听的情况是不多的,要么视听,要么听说,要么视听说同时进行。听总是发生在一定的语境里,如此方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6]事实上,英语听力教学都是在语音室进行的,学生戴着耳机输入的都是纯音频信息,听完后完成听力理解题。“对着不会提供反馈的机器,听者不得不依靠大脑中的内部语境帮助理解,若相关的外语语境知识欠缺,不仅听懂困难,而且容易感到厌倦疲劳,致使学习兴趣下降”[6]。这样的听力训练不但交际语境缺失,而且训练方式和客观实际的语言使用相差甚远。

关于写的问题,除了书信、邀请等之类的应用文写作,大多数情况下,听、读和写也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往往在听到或阅读到某一现象、内容之后,有感而发,产生写作的冲动,或针砭时弊,或抒发心中的感受,抑或文学批评,等等。如果在学生阅读语篇信息、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会觉得有内容可写,写作兴趣会得到激发。

师范英语教育课程通才化设置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师范英语方向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内,要求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英语阅读、综合英语、听力、语音、口语、语法、写作、翻译等;英语专业必选课,包括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高级英语、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阅读、教学法、第二外语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高级翻译(笔译和口译)、高级听力、文学批评赏析、文学导论、英美文学名篇赏析等。有的院系师范英语教育增加了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等必选课及青少年心理学、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英语测试等选修课[7]。大多数师范院系只开设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学基础课程,另加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不但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还要学习师范英语教育课程。这对于那些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不但增加了课业负担,而且所开设的师范教育课程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教学实践有待加强。

教育实践包括讲课练习、见习和实习等环节。由于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偏少,教学法课程的课时不足,学生在大学课堂登台练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见习和实习是学生体验真实课堂的很好机会,学生能够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同时实习经历也会影响学生对是否从事教师工作的选择。有的高校由于师范生人数多,教学实习基地不足,只能联系一些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和师资力量都很薄弱的中小学校,安排学生去实习。由于“中学指导教师自身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帮助实习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效。而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其大学指导教师的关注,导致学生得出‘学的跟用的不一样’的判断”[7]。不愉快的实习经历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工作的厌恶和恐惧,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消极心理。

4、关于培养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建议

制定师范英语教育培养目标。

师范英语教育培养的是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显然,师范英语专业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因为缺乏本方向的教学大纲,师范英语教育就没有明确的定位,游离于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育之间,“限于课时及师生的传统观念,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边缘化”[8]。而培养通用人才仍然是师范院校的主要目标[9]。因此,师范英语教育的地位难以彰显,师范英语教育的特色不够突出。同时,师范英语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也不同程度地被削弱。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得不精通。”

师范英语教育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师范英语教育的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教育人才,师范院校必须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价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标准。

改革已有语言技能课程设置,增加内容教学。

Anderson and Lynch(1988,参见Nunan _)[5]23-27将听力理解区分为交互性的听和非交互性的听。交互性的听指听者有机会和说话者进行交互,非交互性的听指单向的信息传递,听广播或演讲等。对于交互性的听,最好和口语包括对话与独白相结合。Brown and Yule(1983,参见Nunan _)[5]23-27指出,正常人都具有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独白的能力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中,训练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学生就某一现象或事物用一段长而连贯的独白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而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设,输入是基础和前提,输出是目的。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输入的语言信息就难以内化,学生学到的将是一堆僵死的知识;仅有输出没有输入,输出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才会达到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

由此,对于语言技能类课程,不妨将听力和口语合并,开设英语(视)听说;将阅读和写作合并,开设英语读写,在阅读材料中增加经典文学名著选段、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及学术等内容的教学;单独开设语音和语法课,并增加课时,而且要加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保证每一个师范生都过好语音和语法关。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前面提到的教育教学课程的边缘化,源于学校、教师、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使得实践环节的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加上相当一部分师范英语专业学生不打算从事教师职业,英语教学课程成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和包袱,课堂上“甲课做乙事”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让所有学生都上英语教育类课程,统一参加英语教育实习,但其中又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管理者应该采取区别措施(如只有明确了毕业后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才选择上英语教学课程,否则,他可以选择其他课程),保证那些立志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能有充分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首先,应该增加英语教学课程的课时,这样才有时间给大多数学生课堂教学练习的机会。其次,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教学基础好的学校见习和实习。教学条件和基础好的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先进,可以为实习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强化在课堂所学到的先进理论知识。最后,大学指导教师要尽量多地和实习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时间允许的话,多去实习学校,实地指导。

参考文献:

[1]田式国。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山东教育,2000,(21)。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吴亚欣。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5]Nuna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_,Beijing:The 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6]王初明。从补缺假说看外语听说读写[J]。外语学刊,2006(1)。

[7]康艳,程晓堂。从新手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看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3(1)。

[8]刘重霄,鞠方安。基于“学生主体性”和需求分析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3)。

[9]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4篇

学术论文提纲

一、编写学术论文提纲的意义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二、编写学术论文提纲的步骤

编写学术论文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学术论文提纲范本学术论文提纲范本。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

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5篇

(一)法律从业者的作业本

(二)法治社会的教科书

法律论文的专业性缩小了其受众的范围,但其并不是困于书斋与社会脱节的。法律论文反映的思想和主题,会通过法官的裁判、律师的辩论、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以及法律生活中各种文书的表述体现出来。法律论文会通过其读者内化成其观点和素养,再通过其实际的实务行为影响每个案件的当事人和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的样态。

(三)法学史上的里程碑

纵观一项学科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法学作为一项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其本身的发展需要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配合。法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是紧紧围绕法律问题而展开的,是以该问题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和理论体系为基础的。事实上,法律论文的形式和类型也间接的反射着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所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侧面,有的学者通过法律论文预测着法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有的学者通过法律论文剖析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现有的框架内提出解决方法,有的学者通过法律论文发现法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其完善提供思路。总之法律论文中有着其所处社会时代的烙印,尤其是法治发展进程的痕迹。通过有关某个问题的论文的梳理,就可以很快明晰该问题在不同背景下发展的脉络,法律论文亦是如此。从小的方面来说,就一个学者前后所著文章的研读,能够很快明了该学者学术观点的变化。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6篇

如何写学术论文

论文破题技巧

提出强有力的主题。你的主题表明了你的意图:你打算在论文里阐述或证明什么。以下一些类型的主题可能会抓住你的(以及教授的)注意:

挑战某个误解。挑战某一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或其它类似于“人人都认为是如此”的东西,证明它其实并非如此。

找隐蔽的联系。比方说用科学理念来解释文学概念,反之亦然。举例说明:波尔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分析为观察哈姆雷特与这出戏次要人物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这个主意是为了帮助你在观察或思考某一概念时能找到一条全新的让人惊讶的道路。

为“坏人”正名。为被普遍认为是“坏人”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正名,著名生物学家史蒂夫杰古尔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师,他撰文表示:拉马克,罗马主教八世——大多数人将他描述为科学进程上的阻碍者,实际上他是当时外科科学的佼佼者。找到被你的读者不公平对待或被恶意诽谤的人物或行为(提示:我会避免用这种方式对待希特勒,不管你写得多好,没人会欣赏你为此作的努力,并把希特勒当好人看的)。

时代技术、社会结构和文化解构经典作品。灰姑娘和简·奥斯汀笔下的爱玛在今天的合作社会会成为怎样的女人?牛顿和朱利叶斯·凯撒会如何使用苹果笔记本呢?

古时的技术、社会或文化传统思考现今社会。朱利叶斯·凯撒会怎样想杰克·韦尔或比尔·盖茨?简·奥斯汀会如何思考当今的职业女性呢?

利用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使用个人经验可以让你的论文既生动又明确——还能让你更投入到写作当中(谁不爱谈论自己呢?)

心中要有目标读者。绝对不要为了你的教授而写。想像你在对朋友或家人解释你的观点;想像这篇文章将成为《时代》的封面文章,或者在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为自己塑造一个目标读者,你就是在为他而写。论文很容易沦为让人觉得无趣和厌烦的文章,不仅仅是对你的教授,更可能是对你。只有这样你的写作才不会使人昏昏入睡,也使得文章目的更加明确,以及对内容提高了审核标准(扪心自问:“我这样解释,读者是否还有疑问呢?”)。

做好研究调查

围绕主题,制定计划。你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研究调查。你要先写一份计划书,其中应当包括整个研究的进展步骤和要需要完成的任务(比方说:9月20日前找到10份资料,10月15前完成初步的研究)。

使用维基百科。维基是非常有用的百科全书,适合于快速查找事实,对某一主题增加粗略的了解。所以在开始研究前,为什么不百科一下?但是要注意的是,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

一次只处理一个论点。不要试图一次把你的主题搞定。对整个主题有一个大概的感觉,为你需要了解的东西建立一份大纲。之后每次处理一个论点,在完成初稿之后,你就不难发现论点之间的联系。

整理好使用的参考书目和资源。这条是弥缝自己添加的。你所参考的书目和资源都应该整理存放好,第一是为了方便再次查阅;第二是论文结束时写参考资料时不再需要重复去找这些资源。

询问导师和图书管理员。除了网上找不完的资料,你可不要忽略身边能利用的人力资源。你的导师,可能在办公室里花时间等待,便是希望某位学生能够闯进来提出一个值得他们花长时间与你讨论的问题。友好的图书管理员,多数的图书管理员很高兴帮助你去找和你的项目相关的资料。一些图书管理员甚至能将那些很难找到的信息定位到具体的一卷书中。所以不要浪费了哦~当然,也不要忘记向周围的学生们寻求指点帮助,说不定他知道的正好和你的主题相关。

解决论文写作

提前开始。很多人却总拖到最后期限才着急起来,却常常不以为然。学期开学,教授就开始布置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去计划、研究、写作和检查论文。如果你有效利用了这段时间,不仅可以写出更好的论文,还能减少压力,也不至于在截止日期前要熬通宵或不能出去玩。所以开学之初,你就应该制定好计划,如两星期研究,两星期写作,两星期定初稿,剩下一些日子审稿和校对。写作期间,你可以设定每天完成的字数量(五百字是可行的,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就能完成——一篇博客短文也差不多这个字数),设定结束的部分——当天停笔的位置应该是你第二天开始写的时候容易重拾思绪的地方,以免线索中断。

文章大纲。文章大纲可以说是你的思维导图,是你的文章将涉及的一系列要点,是你论述的目的,是你完成作品的大致面貌——甚至,如果你思路清晰,文章的第一段也可作为大纲将中心内容揭示,并看出写作脉络。不管是以哪种形式,一个有效的提纲能帮到你很多。写的时候它能作为检测进度的尺子,能作为提醒,帮你确定文章是不是已涵盖了在列提纲时你想要表达的那几点,当你思绪凌乱时,它还可以提示你。一个好的提纲让你写作更加灵活,不用拘泥于从头写到尾,如果你的思绪到那了,而且研究充分,可以先写你已经准备好的要点,比总考虑类似第七页还没决定写什么呢,我就不能先写第六页的问题要强多了。最后,手头上有个计划能帮你锁定目标,实现写作目的,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以至不知所云了”,这正是许多学生正在做的事情。

从中间开始。不同作家写作时面临的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想不出来如何开头。与其盯着一个空屏幕看到视网膜脱落,绞尽脑汁去想一个充满敬畏激情和意义深远的开篇,还不如跳过开头的介绍,直接进入第二段。当你完成后面部分,你随时可以回来写出一段放在第一段——不过接着,你可能发现其实没必要这么谨慎,你会发现,第一段往往是文章最弱的部分,相较于其它有意义的功能,它更常作为进入主题的暖身。

不要剽窃。剽窃不仅仅指从网上摘抄文章——剽窃是指从维基百科或其它网页复制段落而不标注出处或将引用部分用引号括起来,是指摘要别人的论点或使用别人的数据而不表明来源,是指任何出现在你文章没有标示来处,不属于你原创思想的一切。请你避免用任何方式使用其他人的作品,甚至说它本来就是你的。即使是正确的引用,你也应尽量减少使用别人的作品。一篇有一系列论点和对论点阐述的论文如果缺少自己的语言,那绝不会是一篇好论文,就算你的论点和阐述来自于已具有完美形式的参考文章或书目,也是没有意义的。

避免使用维基百科。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

集中于与你文章的目的交流。重审你的文章至少一次,注意力集中在核查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实现了你预设的目的,你期待读者从文章里读到什么,产生怎样的感情,你的每句话可以帮你实现吗,可以让读者充分理解吗。每句话都应指引读者的思维奔向你的结论。

校对校对。校对是一项完全与重审分离的工作,而且是你在明确文章“结束”之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时你该好好注意语法了——明确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动词,而且搭配正确。更正所有的拼写错误,特别是文字处理器检测不出来的。充分利用文字处理器,但在校对过程中这只是开始,而不是最后步骤。一个很好的技巧是从后往前校对——先看最后一个单词,接着是倒数第二个,然后倒数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可强迫你的大脑脱离原先的文章顺序注意每个单词,意味着不受你记忆中想象的该写什么的干扰,看到你真正写下的东西。

做点总结。别把“总结”和“摘要”混为一谈。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两段应是你的论点最出彩的地方,千万不要老调重弹,只是重复文中的观点。你可以解释你的研究发现,提出你对文中数据的理解,描绘未来研究的前景,或指出在你文中出现的事实的意义及重要性。结论应是论文的最强音,而不是软弱的摘要重述。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7篇

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

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8篇

(5号宋体居中)

(若为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且标明了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

论文,请在此处注明出版物名称及发表时间)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四号楷体-GB2312,居中)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对两大子系统:基于B/S的实验教学辅助子系统及基于C/S实验室管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实验表明,此系统功能全面,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英文摘要(小五号宋体,加粗):不超过120个实词(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加粗):

词1;词2;词3(3-5个反应所研究的领域和关键特征的词,小五号宋体)

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等。

标题一(四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一)标题序号(空两格,加黑)

下接正文。论文标题层次采取如下方式:一级标题用“一、 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 ?”来标识,不使用五级标题。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2.插图和表格

(1)文中只有一个表(或一个图)均不加表(图)序。

(2)插图的图序、图名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个字。“图注”应排在图的下面(图序上面)各条说明可连排,其中间加分号,末尾一条不加标点。

(3)表格的表名和表序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的左右边框线应去掉;表格中的文字结束时,不加标点。“表注”排在表下,左起空二字,末尾加标点。

(4)图片需提供可供出版的电子格式。图片分辨率不低于72dbi。

3.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尾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

4.数字

以下情况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在书写公历世纪、年代、年、月和时刻时;在记数与计量时(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以下情况应当使用汉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语句时;邻近的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时候应当使用汉字,连用的2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参考文献(小五号宋体,加粗):

[2]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xx,5(1):18-19.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xx,(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 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学术论文绪论怎么写?

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

(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

2.文献评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4.论文重点说明

(二)关于「绪论」之写作,吾人所必须掌握的前述四个重点,就是在进行研究计画书撰写时之四大重点。

1.问题提出:

吾人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就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并将它「说清楚,讲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

2.文献评论: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9篇

企业的创新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是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市场是千变万化、非常活跃的,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求领先,就必须及时的调整,不断的进步。因此,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中国文化学术论文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摘 要]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而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东方文化的代表即中国文化又称为阴阳文化,是象思维科学产生的沃土。《周易》是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处处闪耀着阴阳文化的光辉,阴阳文化以真善美的追求和方式,诠释着“德行天下”和“道济天下”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中国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元素、德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道(阳)德(阴)合一是人性修为的最高境界、坚持原则下的圆通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及结语几部分展开讨论。

[关键词] 时间文化;象思维科学;乾坤阴阳;道;德;道德;真善美;修为;境界;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更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属阳,德属阴,道(阳)是德(阴)的旗帜,德(阴)是道(阳)的载体,道德有自然之道德、社会之道德和人性之道德,就人而言,道(阳)德(阴)合一是修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然而,人分善恶,故既有善的道德合一,亦有恶的道德合一,有善德的人自然会彰善道,偶有恶行亦可能是一时糊涂,终能修成善果既行积善道而得福;而存恶德的人,亦会假行善道,实施恶行,但行积恶路而得殃。在社会中我们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智慧,近君子远小人,抑恶扬善,彰道弘德,洞明事理,圆通心智,塑造完美人生。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0篇

摘要:本文运用抽样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在理论上,分别采用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及Swale的语步-步骤模式分析了英文摘要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语步当作英文摘要的必要部分,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和结论语步当作必要部分。

关键词:体裁结构;语轮; 语步

1.引言

人们通常将“体裁”这一概念与文学和修辞学联系起来。但随着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扩大,“体裁”这一术语已进入语篇分析领域。“体裁”被认为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出现在特定的职业或学术社团范围的交际事件(Bhatia,1993:13-16)。因此,在建构语篇时,应充分了解其体裁特点并遵循这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便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作为学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应短小精悍,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并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但针对摘要语篇的分析却比较有限。鉴于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抽样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方面的不同,旨在使读者了解较为规范的英文摘要的特征并在今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2.研究方法

语料收集

为进行此项研究,本文随机抽取了八十篇英文摘要,其中有 40篇由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撰写的发表在一些知名国际期刊的英文摘要,另外40篇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来源于中文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育》、《山东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等等。

研究步骤

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因此,论文分析也紧紧围绕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运用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来确定所研究语料所使用的语轮种类及数量。其次,用Swale的语轮-语步模式来具体分析其微观结构。仔细核实所讨论的英文摘要采用语轮和语步的数目,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最后,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体裁结构

宏观结构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1篇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

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确定室内装饰工程造价预算,必须在装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即从装饰方案的提出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到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均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才能对设计方案的优秀程度、投资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现状及要求

建筑装饰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优秀的建筑装饰能够体现人的艺术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随着我国装饰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好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现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的管理体制按其管理分工,分为全国统一定额和地区统一定额。这种状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设计、招标和施工的诸多不便,弱化了国家对定额标准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促进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的开拓发展。

在我国装饰施工的目前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装饰施工的水平,并在提高装饰质量的同时做好装饰工程的预算工作。其中,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极强施工队伍的建设,适当的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这些施工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改进施工方法,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人员还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保证装饰工程预算的相对准确性和严密性,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费用控制,从预算、施工到决算层层把关,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 室内装饰工程预算需注意的问题

提高装饰管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致使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装饰工程中得不到应用。因此,必须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的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将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成本控制技术与装饰工程特点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由于大部分延续了建筑业的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现了许多经营思想与组织管理上的缺隐,产生了诸如成本控制责任不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成本开支的范围未能全面考虑成本的补偿,许多规定不尽合理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其难点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管理思想,在于人的成本意识。

现代成本控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经营观念和成本经营模式,它要求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在经营思想上破除单纯依靠提高工程造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想,对立“低成本,高效益”的观念,着眼于企业内部挖潜改造,降低成本。

在成本经营上变成本的事后核算为事前的成本控制;变成本开支的实报实销为先算后用,限制使用;变财物部门的单兵作战为全员参加的成本控制;实现“哪里有费用,哪里有成本控制点”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在分配上,建立和完善谁节余谁受益,谁超支谁受罚的管理制度。

在考核上,变过去单纯考核人员消耗指标为不仅考核人员而且考核与成本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解决成本控制过程中职责不明,归属不清的问题。从而把项目成本与全体员工的经济责任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员参加成本管理的氛围和格局。让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及个人收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那么,各项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运用好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装饰单位工程造价计价的核心环节。室内装饰工程造价按工程项目核算具有单件性,需要就各个具体工程,按程序计算其造价。装饰工程是一个周期生产过程,历经方案的提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等程序,并建立相应的经济关系。因此,造价计算也应分阶段进行,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价与合同价的确定、施工结算、竣工决算等环节,最后得出工程的实际造价。作为单位工程,装饰工程也或多或少地由各类分部分项工程组合而成。其造价只能是各个不同分部造价的汇总。由于装饰工程构成的复杂性,我们更应注意选择装饰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

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审核工程预算的依据,是工程结算的基础。由于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或施工单位不按图纸施工,这就显示出审核人员在审核中必须以工程竣工图及现场实现情况为依据的重要性。或者以施工图设计和现场经济签证为依据,或者以现场实测取得数据为依据,严格按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有关说明逐项进行核对。为防止超规模施工,应严格按审定设计方案进行控制,凡任意扩大工程量部分,不能进入结算。在建安工程和装饰工程单独承揽时,应注意工程内容和范围的划分,避免重复计算,例如室内地面、墙面、天棚的找平层或整体面层,门窗口和扇,给排水管线和洁具,照明中的灯具,吊顶的预埋件等工程量易重复计算;测量数据当场核对、分析、确定,审核人员根据现场测量结果,结合有关施工过程记录、签证,综合分析确定工程量;隐藏工程应及时通知甲方代表和监理检查签字,否则按最合理最经济的状态推测计量。

加强工程直接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

工程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在装饰工程项目成本中,材料费约占工程成本的75%-80%,因而,应将控制材料费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控制的措施有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工程进度计划采购供应材料,避免因材料大量积压而增加了材料的损耗和保管费用;对于常年使用的大宗材料,如膨胀螺栓、自攻螺钉、电焊条、绑丝、水泥、黄砂等可根据经济订购批量订货。

人工费的控制

从定额的编制时间和执行时间来分析,定额的人工费具有滞后性。在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控制支出和按实签证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首先是按定额人工费控制施工生产中的人工费;二是考虑用其他直接费、间接费适当补充一些;三是如产生预算定额以外的用工项目应按实签证。

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的控制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支出,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突进,特别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做好装饰工程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因此做好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斌.工程预算定额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8).

[2] 韩一彬.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9,(11).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3篇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

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

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

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4篇

【核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_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

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

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

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

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

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

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

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

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

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

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

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

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

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

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

2)规模小,人才匮乏。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3)业务范围。

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

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

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代理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

4)执业质量。

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

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

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

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

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

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

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

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

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

5)内部无序竞争。

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

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

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

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

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

3)服务品种单一。

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代理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

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

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

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

5)社会参与度不够。

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

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发展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

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

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

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

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

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

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

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

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

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

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

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

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

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

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代理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

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

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失效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加强政府的政策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尝试产权制度变革,从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引导、规范会计师行业竞争,加大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整合与激励力度,确保会计服务质量。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5篇

通过文献检索或其它途径获得的文献数据,还必须通过阅读、取舍,才能为己所

阅读文献资料,也有决窍。若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又读中文数据,后读外文数据。

(2).先读综合性数据,后读专题性资料。

(3).先读近期数据,后读历史性资料。

(4).先读文摘,后读全文。

(5).先粗读,后精读。

科技信息的搜集需日积月累的进行,经过阅读的文献数据,还要进行鉴别,然后

取舍,或用作撰写论文,或作保存,以备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条

件的变

化,文献资料也要更新与发展,人们的疏漏也在所难免。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加

以鉴别

,通常采用比较法分清材料的真伪,判明材料之可用程度。一般所用的比较方法是

:把内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6篇

摘要: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部门是一个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仅需要特定的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需要从风险控制协调的角度出发,实现隐患合理解决的真正含义。本文将讨论这方面的内容,分析妇产科隐患的关键点和难点。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落实妇产科护理安全风险改善。

关键词: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研究分析;工作现状;工作制度

随着当前医疗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广大人员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期望也在不断的提升。相对应的,妇产科作为当前临床工作当中安全隐患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还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的重视程度,真正意义上从问题的根源等角度着手,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真正意义上实现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整体效益的增强,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1 妇产科安全隐患分析

当前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安全隐患,详细的进行了解,不仅对于更好的提升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有着切实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科室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制度,确保工作的有效执行。需广大人员加强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的重视程度,从问题的根源等角度着手,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如上述,妇产科是当前出现纠纷的一个重要的科室,更好的解决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相关问题,是切实的提升医疗技术水准并且提升患者满意程度的关键点。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设备和新手段的使用更新速度也加快,所以还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诸如在抢救等危急时刻,出现不能够迅速的配合护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会为后期的护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静脉注射过程当中没有能够及时的对宫缩情况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也将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瘫以及缺氧等状况,故需要进行严格的重视。对于医药品的使用,对其性能和操作规程不明确,药品的禁忌等掌握不到位,也必将出现巨大的隐患,同样需加以重视。

2 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措施分析

强化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意识

对于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之中的相关规程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明确,严格的执行相关家属制度和病情告知制度,如上文分析到的,在当前临床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广大群众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的提升,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对于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期望值也在不断的提升,故对于出入院患者、手术患者、麻醉患者等,需要告知,而对于危重患者、急症患者以及抢救患者等,同样需要及时告知。

详细记录家属意见以及告知的相关内容等,纳入只相关跳跃之中。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护理管理,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经常督促检查,严格管理。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家属出现了违规性要求,需要详细的告知相关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以保证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制度的严格执行。

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力

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中需要全面的加强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提升,从根本上改进护理管理的水准。首先需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继续交易和学习,在实践工作当中全面的开展24h值班制度,加强科室的技术力量,更好的提升护理效益。对于新药物的使用,需要仔细的阅读说明书并且进行妥善的存档管理。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的重视程度,从问题的根源等角度着手,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采取积极并且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对隐患的有效预防,真正意义上实现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整体效益的增强,最后,对于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

加强医药品检查及管理

如上述,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设备和新手段的使用更新速度也加快,所以还需要切实的增强人员的素质能力,保证医疗技术工作到位,故需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管理,完善设备和药品管理,做到急救药品和器材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定位、定量、定时保养维修,让设备在急救时随时待命,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以备随时使用。如产房所必需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要做到"五定"制度。保持各种物品完好和耗材充足,使急救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每月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防范差错事故的思想意识。

加强护患沟通及交流

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最大程度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护理人员要持宽容、谅解及忍让的态度,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缓和医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对个别素质差的患者,应态度和蔼,不卑不亢地冷静处理,用实际行动感化患者,引导患者,使患者自觉地进入患者角色,听从护士的安排和治疗。

主动关心产妇,主动的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还需要注重自身的素质,避免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产生相关矛盾和冲突,在沟通过程当中学会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患者的情况和各种不良思想情绪,并且积极的配合患者和家属的相关工作,进而达到最大程度之上减少不满情况发生的效果。最后,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中需要全面的加强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提升,从根本上改进护理管理的水准。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主动的进行回答,热情的进行回应,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时刻的为患者着想,主动为其进行排忧解难,关心和帮助爱护,认真的回答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减少不良情绪,保证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1-4]。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现代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关键和核心思想的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对妇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的安全性,解决实施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相关问题,提高产科病区和妇科的安全护理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实际意义上讲,推进工作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120-12l.

[2]_珠,赖敏贞。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当前现代化的妇产科安全隐患护理重点和基本的核心思想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12):83.

[3]刘培燕,刘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7(03)。

[4]张蕙。对妇产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08)。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7篇

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广义的管理从管理的协调作用方面来说,管理是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通过协调人力并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虽然管理者自己不能直接生产出产品,但是却可以通过管理和调整,产生出倍增的效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它发源于美国,然后发展到世界各地,美国的泰罗认为,管理就是把组织的物质资源或技术力量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艺术法国人享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有五种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8篇

人们通常将“体裁”这一概念与文学和修辞学联系起来。但随着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扩大,“体裁”这一术语已进入语篇分析领域。“体裁”被认为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出现在特定的职业或学术社团范围的交际事件(Bhatia,1993:13-16)。因此,在建构语篇时,应充分了解其体裁特点并遵循这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便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作为学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应短小精悍,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并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但针对摘要语篇的分析却比较有限。鉴于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抽样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方面的不同,旨在使读者了解较为规范的英文摘要的特征并在今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19篇

律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语言体系和知识体系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是理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法律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包含在学术论文的范畴之内,故而其具有了学术论文所具有的重要属性和特征,即严谨性、创造性、专业性、权威性与理论性。笔者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将以法律论文的写作为切入点对学术论文写作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简单思考和见解。

法律论文,作为一种独立于其他学术论文的独特论文,较之其他学术论文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而法律论文写作,是在具备一般学术论文写作的普适特点的基础上,对某些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

(一)深厚的法律知识与经验

(二)规范性与艺术性

法律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对规范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比如文章的结构顺序、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等。一篇法律论文即使观点再好,内容再充实,如果没有规范的结构,很容易让人诟病,显得不专业。这样的文章,即使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展露锋芒,也很难经得起岁月的洗礼。法律文章的规范性不单单体现在结构,其他方面如论述方法也有着许多特殊的“讲究”。而正是由于法律论文对规范性有着如此严格的要求,导致其显得枯燥。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而由于法律论文其特殊的性质,是无法像一般文体那样使用夸张,感叹等手法增添文章的趣味性。甚至这类手法本身就是法律论文乃至学术论文写作的禁忌。因此,很多人对于法律论文写作的枯燥性认为理所应当。其实不然,法律文章也可以写得引人入胜,并且很多出自大家之笔的法律论文都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那样的文章往往脉络清晰,作为论据的案例与论点紧密相连,语言功底扎实。由此可见,法律文章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并非矛盾。在重视法律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同时,适当考虑读者的感受,在满足学术论文学要求和论文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也是法律文章写作的一个课题。

(三)专业性

法律论文与其他专业论文一样,必须是其所在领域专业问题的反应,有其本身的语言体系和对话系统,通俗而言就是有一定的“门槛”。法律论文的专业性体现在,其是通过严谨而规范的语言体系进行解读和交流的,与社会中的普法读物,其受众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法律论文的沟通者之间应该有其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法言法语。这也是法律共同体通用的语言。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0篇

摘要:上市公司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披露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 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

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

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亿元,89家虚列利润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

这147户共虚增资产亿元,虚减资产亿元;虚增利润亿元,虚减利润亿元。

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

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

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

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

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

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

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

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

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

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

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

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

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

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

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

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

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

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

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

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

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

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

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

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

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

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

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

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

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亿元。

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

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

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

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

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

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

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

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

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

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

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

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

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

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

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

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

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

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

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

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1篇

做学问首先一般得知道了解该领域内别人研究过什么、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即最好首先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但是综述性文章写作的最佳时期是当你阅读了该领域大量的论文以后,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之后,此时你在综述中不仅能够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而且也的确能够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了。

还有比如文中想法有创意,但是感觉还不够完善,似乎可以改进,结合自己以前的研究经历和经验,特别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尤其是交叉领域,所以说要经常多关心一下相邻领域的专家最近都在干什么.总之,阅读论文的时候,你的思维一定要活跃,不要一片空白,否则你还不如出去好好放松一下自己。阅读时最好脑中有些没有解决、令你迷惑的问题,此时你就好比一个有准备的头脑,看到这篇论文,说

不定吧唧一下,问题在灵光之中得到解决.这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一般是很有学术研究潜力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必有大成!

这样阅读学术论文有几个优点:

(1)产生新的想法,获得idea;

(2)以后学术论文的引言写作也用得着,反过来看自己曾经看过的论文,不会感觉似曾相识那么陌生;

(3)养成良好的思维总结习惯,这些笔记将来说不定是一辈子的财富;

正文是期刊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它体现了期刊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1、引言

引言又称绪论、前言等,是论文的开头语,作为期刊学术论文的开端,说明论文的撰写背景和目的,引言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叙述研究方法,介绍论文的作用和意义。

引言与结论相呼应,对全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引言的篇幅视论文的内容而定,一般写1个段落,也有写2个、3个甚至4个段落的,以“少而精”为宜。

2、正文

正文是期刊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部分,占期刊学术论文的主要篇幅,是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是论文的学术水平、学术价值的集中反映。

正文在论证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无误、合乎逻辑。

正文的结构层次要分明,语言要简练,论证要严密。

为了使论述具有条理性,正文部分一般都划分为若干小节,小节间要有层次标题,有时候每一小节也有一个标题,无论是层次标题还是小节标题,标题要醒目,要与内容一致,字数也不宜过多,一般在20字以内。

3、结论或讨论

但是,结论或讨论不是期刊学术论文必需的组成部分,如果有结论或讨论,要力求准确、简洁、精练、明了。

学术论文或称为学术论文,简称为论文。凡以科学、技术为内容,运用概念、判断、证明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都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描述型论文的重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重在说明事物或现象。描述型论文的结构通常由描述和讨论两大部份构成。如论述动、微生物新物种,描述新发现的地质现象,新发明仪器等的论文属之。

设计型论文是指对新产品、新工程等最佳方案进行全面论述的书面技术文件,一般由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组织而成。其内容有理论或实验,也有设计的描述说明(包括图纸)。建筑工程方面之论文属之。上述学术论文的『四分法是相对的,理论型论文中也可能有描述,也会引用一些实验材料,实验型论文中也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描述;描述型论文也不是全无理论分析。但因研究目的手段不同,各有重点。当然,有些论文可能介于上述几类论文中间,这得看其归类。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学术论文 英语摘要 语类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类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参考文献:

[1]Bhatia,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

[9]Hyland,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刚.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6,27,(1):34-37.

本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英语摘要语类研究”成果,编号:09xsk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近年来,立场表达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英语学术论文中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基于Biber等(1999)对立场的分类,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和方式立场副词,并通过举例具体分析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和作用。本研究对实际学术论文的写作和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学术论文;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方式立场副词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38-4 doi:

1 . 引言

2 . 学术论文中立场研究的回顾

2 . 1 立场的界定

2 . 2 立场的分类

学者对立场的分类看法不一,B i b e r等(1999: 972-975)从语义范畴上将其分为认知立场(epistemic stance)、态度立场(attitudinal stance)、方式立场(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类。Hyland(2005: 178)将立场标记语划分为模糊语(hedges)、确定表达语(boosters)、态度标记语(attitude markers)和自我提及(self-mentions)。Quirk等(1985)将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s)分为内容外加语和文体外加语。赵晓临和卫乃兴(2010)指出Biber等(1999)将态度立场单独分为一类,比Quirk等(1985)将态度立场和方式立场归于内容外加语一类更加精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赵晓临、卫乃兴,2010;徐宏亮,2011)都基于Biber等(1999)的分类。因此,本文将延续现有研究的范式,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态度立场、方式立场。

2 . 3 立场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术论文中的立场特点和使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如对比分析专家和学生所写的英语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特征(Wu, 2006);对比分析跨学科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特点(Hyland & Tse, 2004);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学术语篇中使用立场标记语的不同特点(赵晓临、卫乃兴,2010);对比中国学生在汉语和英语同题语篇中立场标记使用的不同特征(龙满英、许家金,2010);对比口语和笔语中立场使用的异同(Biber et al., 1999)。还有研究涉及对单个立场词汇的集中研究,包括名词(Charles, 2007)、动词(刘世铸,2009)、状语(Quirk et al., 1985)等。也有学者探讨话语立标词块的使用情况(何安平,2011),考察汉语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吴格奇、潘春雷,2010)。但是针对立场副词的相关研究却不是很多。

3 . 立场副词

3 . 1 认知立场副词

确定性副词

(1) 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nature abstracts are actually highly evaluative…

模糊性副词

(2) This existing gap between North Korean English education and South Korean one can possibly cause frustration and even give-up when North Korean refuge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in South Korea.

言据性副词

本研究中言据性副词主要是指命题中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apparently、evidently、accordingly等词实现,如例(3)。

(3) Accordingly, team/group work has become a comm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any Englishmedium business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s well as to become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a group environment that emulates the work place.

例(3)中的accordingly体现了此句中命题信息的来源。即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环境的商业学校,团队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指导性行为,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适应团队工作环境。此命题是有理有据的,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如果本句没有accordingly这个词,则此命题就不能体现出命题的来源,因而缺乏了说服力和客观性。

3 . 2 态度立场副词

情感型态度副词

情感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评价命题是否符合心理预期,主要通过surprisingly、unbelievably、preferably等词实现,如例(4)。

(4)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hat certainty epistemic meanings are expressed more commonly than likelihood meanings.

评价型态度副词

评价型态度副词主要涉及对命题陈述内容是否幸运、是否符合规范或是否重要等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fortunately、appropriately、inappropriately等词实现,如例(5)。

(5)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present an inappropriately subjective persona is a characteristic of both L2 and L1 student writers.

3 . 3 方式立场副词

(6) Generally, explicit engagement is a feature of the soft disciplines, where writers are less able to rely on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accepted procedures.

4 . 结语

学术论文既需要向读者传达客观的学术信息,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又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读者互动协商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定义。立场作为学术论文人际性的重要语言资源实现手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文献,将立场副词分为认知立场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和方式立场副词。其中认知立场副词分为确定性副词、模糊性副词和言据性副词;态度立场副词分为情感型副词和评价型副词。本研究通过举例,深入分析了立场副词的使用特点及作用,并对中国语境下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和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Bernhardt, S. A. The writer, the reader, and the scientific text[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5(15): 163-174.

Biber, D. et al. 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9.

Charles, M. Argument or evidence?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Noun that pattern in stance constr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 203-218.

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2000.

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2): 173-192.

Hyland, K. & P. Tse.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156-77.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58C78.

Wu, R.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何安平.语料库视角的英语口语“立标语块”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25-31.

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2):22-25.

龙满英、许家金.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21-24.

赵晓临、卫乃兴.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态度立场表达[J].外语研究,2010(1):59-63.

摘要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内容的概要,即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和所属的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摘要文字部分不得超过300个字。有附图的专利申请,应当由申请人指定并提供一幅最能说明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附图。附图的大小及清晰度应当保证在该图缩小到4cmX6cm,仍能清晰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

摘要:凡自然科学的立项研究成果、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报告等原创性论著的摘要应具备四要素: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其他论文的摘要也应确切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概括其结果和结论。摘要的撰写应精心构思,往往是评稿、审稿的第一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

2 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如下3种类型。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研究生开学以来,学院举办了多场专业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会,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国内外管理学、应急管理学、经济学、智力理论专题等多方面,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既丰富了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也增强了我们对公共管理领域实践的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我院副院长雷庆教授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是刚开学时为我们做的讲座,他从学术研究的规范、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三大方面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一项严谨的学术严谨以及撰写严谨的学术论文的过程。对面临即将撰写学术论文的研一同学来说,雷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规范学术研究、加强学术道德做了很好的指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主讲的“从抗击非典疫情到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是以其研究课题为出发点,结合及其赴美白宫交流抗击“非典”的过程和感受的成果汇报,这次报告使我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北大政治学教授王浦劬教授主讲的“中国治理模式探讨”的报告,从治理理论模式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治理模式的结构和特征,指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王教授的报告将治理理论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很有显示意义,令我受益匪浅。

我院赴美留学归国的杨立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美国政府管理”的报告,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美国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使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管理的分权制衡体制、对个体人权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会、多元民主等思想,对我们认识美国公共管理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谭爽博士的讲座使我对整体性治理和多元民主治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拓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此外,我还有幸参加了我院201*年5月举办的“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这是一场由很多来自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参与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专家学者们从“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这一视角出发展开探讨,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的研究成功。能有幸见到这么多资深学者,并听到前沿的学术理论,我感到很荣幸。

研究生生活很短暂,这些学术报告让我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充分领略了专业理论学术的风采,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也极大的培养了我的学术兴趣,对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1、引言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它形式。

2、定义

2、3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理论*或观测*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它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打字。可以用不褪*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

4、编写格式

4、2报告、论文的构成

封面、封二(学术论文不必要)

题名页

序或前言(必要时)

前置部分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

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主体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必要时)

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

结尾部分(必要时)索引

封三、封

摘要的分类

摘要可根据写作方式与详略程度,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又称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

如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手段、所得的结论或结果以及与他人成果的比较等。

该类型的摘要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期刊所采用。

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报道性摘要的示例见第二节中的例1。

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或简介性摘要。

它只是简单地表达原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如介绍论文的性质,主要的论点,探讨的范围,研究工作的对象、结果和结论),而不触及具体的数据。

该类型的摘要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为宜。

指示性摘要的示例见第二节中的例2。

3.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

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报道—指示性摘要的示例见第二节中的例3、例4、例5。

现有的国标文摘编写规则中,对摘要类别的选择未作规定和强调。

但在有关调查中发现,三类文摘中,报道性摘要数量最多,其次是报道—指示性摘要,最后是指示性摘要。

由于报道性摘要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文章的实质性内容,因此一般的学术论文摘要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的,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以及创新内容较少的文章,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

结构格式及示例

一般地说,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和应用范围等,但具体的结构格式应根据论文的类型及其具体内容进行选择确定,灵活运用,不能套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1.研究报告型学术论文

针对研究领域中某学科、专题、问题等的研究报告型学术论文,在科技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中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是科技期刊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类论文摘要的结构格式应为:某学科(或专题、问题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或证明了)什么(即论文的结论),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得到了哪些与他人不同的具体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学术论文的立题方法、学术论文的整体篇幅结构的写作方法,探讨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撰写要求及其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学术论文撰写方法 写作步骤

一、引言

学术论文是指在科学领域里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科学探求的书面成果,它有可读性、独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等特性。在当今学术氛围不断活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论文的撰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努力钻研,广泛阅读,勤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观,用辩证的观点来探讨学术问题,从而写出理想的学术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整体构思

(一)选题

写学术论文,选题很关键。题为文眼,定好题目方可下笔,选题、立题是写作中的重头戏。

1.以“新颖”立题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线,选题要注意选时效性强、有创新的题材,言他人所未言,示读者所未知,即使是研究内容相近的文章,也需从新角度、新学科去探讨,写出自己的新经验、新观点,给人以新的启示,使读者一看就能从选题上去区别。

2.以“窄小”立题

在面对写作立题这一难题时,我们应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的条件,选择难易适中、大小适度的题目,因为太大的题目不容易把握,容易泛泛而论,缺乏针对性,而小题目就比较容易驾驭,可以具体地分析和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即选题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作为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撰写研究论文。

学术论文要求对题目精心考虑,力求做到准确、新颖、简洁,通过题目即能了解论文的大体内容、研究的程度。题目的数字最好控制在12至20个字左右,如字数多可加副标题。

(二)编写论文提纲和搜集相应资料

选题确定后,要在题目的方向和范围内,全面深入地开展论文整体构思,作为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孕育成功的重要阶段,把搜集到的资料用简练的文字勾画全文的论点,根据读者的心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拟出小标题起草成文,

撰写论文没有充足的材料,科学研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基本提纲的范围内搜索材料,除了课本上已有的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图书馆通过书目和索引去查找,善于查阅学术期刊和报纸专栏,多搜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和个案研究。对于搜集的信息,要作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内容多搜集的资料进行突破性的思考,分析别人已经作过的研究、提出的见解,做到边搜集、边研究。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在写作中要注意学术论文的特点、写作顺序及文字的要求。

1.初步形稿

根据论文提纲,用连贯成片的书面语言写出初稿,是论文撰写的重要环节。经过搜集、整理出来的资料融会贯通之后,根据大纲的顺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受写出来,最好做到一气写成,段落层次要完整,凸显主题,在撰写初稿时要尽量详细,必要时可用量化表格和图表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初稿亦要有“文体感”,明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从大局着眼,小处落笔,把中心论点贯穿全文,由点到面地组织好论文。

2.修定二稿

初稿形成后,要反复思考,仔细阅读,在观点论据、层次结构和文字等各个方面都要认真推敲,逐字逐段修改,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和请同事、导师或专家帮忙釜正,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虑文字的准确性和美观度,将初稿遗漏的信息加入到文章里,对参考文献的引用要严格审核。

3.多次修改

二稿之后,要求对文章语言的准确进行检查,检查细节安排的是否合理,举例是否恰当。经过反复的实验,检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或可行性,可以根据工作中新的体验、新的发现进行不断的修改,一定要注意文字使用,以及数字、量词、时、日、月等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用法。

4.最后定稿

为了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应用性,应努力确保文章的内容充实、有见解,努力做到用语贴切、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和结构完整。可以请行家审阅,对文章进行润色直至完善。

三、学术论文各部分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摘要

摘要是从整个文章中摘录出来的要点,是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的全面概括,是全文总内容的大浓缩,能起到不阅读论文就获得必要的信息的作用。我们在写摘要的时候应包括研究对象的目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及意义等内容。因此,摘要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对语言要求尽可能地简练、准确和自然。

论文定稿后,将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要点找出来,写出综合、简明摘要,但是不能重复论文的原有句子,摘要的结构要严谨,语义确切,切忌言语空洞、模棱两可,摘要的篇幅要视需要而定,一般为150到250个单词,要充分体现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三项即可。

在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要素不完整。在摘要的写作过程中,完整地体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许多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要素无故残缺,大大减少了摘要的信息量,无法满足读者获得必要信息的要求;2)用词不当。摘要不是对该论文的介绍或评价,因此摘要中一定不能出现“本文介绍”或者“该文对某问题作了介绍”“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语句;3)照搬照抄。许多论文的摘要就是复制正文中的小标题或者是目录,摘要的逻辑性比较差;4)摘要长篇大论。摘要的内容不浓缩,信息简单重复,篇幅过长,在文章中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三)关键词

通过给文章取名字,写摘要,凝练出关键词。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的检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条款的单词或术语,用以突出重点。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到8个词语,每个词语的字数一般不超过5个。

关键词主要是根据论文的主旨,是在摘要的基础上凝练而出的使读者能根据它大致判断论文研究内容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关键词一般应从论文标题和论文内容中选出,其排列顺序不是按照其在摘要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要按其重要性,不可重复排列。

(四)前言

(五)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占篇幅的绝大部分。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该部分表达出来,它直接反映出论文的水平,写正文要有充分的素材、内容,也要有概念、判断、推理及最终形成的观点,应该按照其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学术论文的组织结构,以达到顺理成章的目的。总之,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合乎逻辑,有科学性、创造性的见解,最好能解决实际问题。正文部分最后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者工作方向,供读者参考等。

(六)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总结全文,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者往往是先看摘要和前言,接着就看论文的结论部分,以了解研究的主要结果,再决定是否有必要仔细阅读文章的全文,因此,结论的写作显得尤其重要,在撰写结论时,不仅要对研究的全过程进一步认真地加以概述,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要陈述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研究的重要内涵。所以结论要与摘要和引言相照应,肯定我们所提出的论点,回答提出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四、结语

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我们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及时了解研究的最新动态,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实践来寻找课题,发现不同点、共同点和相似点继续探索,经常与我们的同行、学生接触,注意发现研究课题或收集相关素材。如果发现别人的研究优于自己的,或者别人已经证实了的东西,就尽快放弃,多思考、勤动笔。此外,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英语水平的培养,而且要在汉语表达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学术论文写作五大要点[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

[2]陈琳.漫谈学术论文写作[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3]杨放.学术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1.

[4]龙瑜清.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J].青年科学,2009.

学术论文格式范文(1):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综合科学的论述说理文章,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科学研究中的成果。

它或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或是某些实验性、理论性、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客观记录,或是应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在技术研究开发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总结。

按课题性质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试验]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几种类型。

其基本要求是:①要有创新。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演化,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经过归纳处理形成理论的概念和系统、得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③实事求是。

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真实性。

科学即求实。

④论文规范。

写作格式规范,语言明确简洁、条理层次分明、图解形象、论述严谨、客观、通顺、准确。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技巧: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必然要求先有好的构思,没有构思可能写出不错的散文,但是永远也写不出一篇好的论文.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学术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

学术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

因此,下笔写学术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学术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学术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

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

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论文。

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

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学术论文的重点。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学术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正确选取摘要类型

学术论文摘要主要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电称资料性或情报性摘要。

它要求提供论文中垒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信息,特别强词突出新发现、新见解。

试验研究和单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如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应撰写这类摘要。

指示性摘要也称概要性或简介性摘要.它要求指明研究考察的对象和论谜了哪些问题,而不着重于研究结果。

其作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实质性的。

它适用于主题过多、内容庞杂的文献,如综述类文章。

报道指示眭摘要是融上述两种摘要特点于一体的一种摘耍类型.它要求报道主要信息。

揭示其余部分,详略有致.主次分明.便于灵括运用。

结构要素要完整

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对于摘要结构四要素即日的、方法、结果、结论应给以准确而完整的体现。

但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术论文的具体特点和摘要类型有所侧重。

如对于报道性摘要侧重“方法”、“结果”、“结论”的撰写。

而“目的”可以写得简略;对于指示性摘要。

“目的”应写得详细。

而“方法”、“结果”、“结论”可以略写,或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省略。

然而现在许多学术论文摘要存在结构要索详略小当甚至无故残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摘要作用的发挥。

此外有的摘要只给出研究结果和结论,却缺少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或者只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结粜,却缺少研究目的和结论。

上述几种结构要素残缺的情况,大大减少了摘要的信息量,无法满足读者获得必要信息的要求与二次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因而必须加以避免。

避免对论文内客加以评论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摘要的界定中都明确要求摘要“不加解释或评论”。

例1 题名:关于齐线性微分方程组降价定理的证明

摘要:本文以变量代换为工具.利用高等代数的知识.证明了齐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降价定理,给出了一种实际的解题方法。

因此,这个结论的证明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而且在所题过程中也具有重耍的指导意义。

该摘要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句话是对该论文内容所作出的评论.不符合摘要写作的要求。

例2题名:基于混沌相平面变化的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Duffing方程的基本形式.然后阐述了基于相平面变化进行弱信号检测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仿真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此实验方法具有很低的信噪比工作门限,从而证明了此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此方法填补了弱信号检测理论的一项空白。

该摘要晟后一句话是对谈论文所作出的评价。

无论这种评价足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应是摘要所要表述的内容。

因而是完全多余的。

避免解释文题

许多学术论文摘要是对文题的解释,信息价值低,可读性差。

主要原因在于简单重复文题已有的信息,忽视了对摘要结构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构、结论的表述.使摘要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例3题名:计算机病毒一般机理的分析与杀除

摘要:以IDos环境下的文件型病毒为对象,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理及杀除方法,为用户自己杀毒提供参考。

该摘要只是简单重复文题已有的信息,而对于文题中所蕴含的实质性内容即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却避而不谈,不能为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没有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语言要精炼,逻辑性强

从而影响其进一步阅凄全文的兴趣。

文章首先对新兴地方高校诞生的背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及办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并慨述了新必地方高校的特点。

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编写格式》提出:“题名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应以20个字左右为宜,越简短(确切)越好。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稿约中规定“文题必要时给目录写一个限在75个字母空间之内的短题。”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必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

一般先定题目再写论文,但亦可先写论文再定题,也可将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根据提纲再定标题,文题贵新,切忌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从来稿情况看,多为回顾性与前瞻性两大类。回顾性的稿件容易走进前人形成的模式,格局大体相同,多半是多少病例的临床分析,经过几次试验、观察结论与前一致,这样说明的问题很有限。如果能在回顾中找出经验教训;阐明需要注意的间题;论证你的某个新观点;或修正前人的某种错误,这样文章就有了新意,在设备、文献、实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写综述、讲座、学术论文、病案讨论之类;条件差的单位或初学写稿者,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先从写临床报道、误诊教训、技术改进、心得体会等入手。尽量结合自己熟悉的内容,日常从事的工作。否则难免在症状、体征的描述上无中心、不准确、矛盾大、漏洞多,而且不了解进展,不熟悉近况,甚至只是道听途说,这样就很难成功。总之,题目是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以最恰当、最鲜明的词语组合,好的命题可以使读(编)者看过题目后,能够得知论文中的梗概和主要特点,能够吸引读(编)者使之产生阅理全文的兴趣,反复引用,经久不忘。

如何写学术论文摘要

1、学术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论文主体的高度浓缩,它应该能提炼论文的主要观点,简明地描述论文的内容和范围,简短地进行概括和总结。摘要能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并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

2.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2)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3)学术论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做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4)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价。

(6)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学术论文绪论怎么写?

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

(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

2.文献评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4.论文重点说明

(二)关于「绪论」之写作,吾人所必须掌握的前述四个重点,就是在进行研究计画书撰写时之四大重点。

1.问题提出:

吾人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就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并将它「说清楚,讲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

2.文献评论: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2篇

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

摘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挖掘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介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以期达到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03―03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努力建设成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并提出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实现上述既定目标,从2007年起,教育部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念是关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长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理念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差别、各有千秋,但都高度重视理念的选择、创新和培育,均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卓越特色。

(二)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

在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交融性的专业设置、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专业视野,更培养了其面对复杂问题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日本大学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直接将教学过程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和运行模式。法国高校既学习基础科学,又注重专业课程;既修读经济学,又涉猎人文、外语和体育。多科性、全面型教学适应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培养的需要。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科研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进程中,创设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实践环节和科研活动,是培养和激发其自主研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西方发达国家创新教育的教学手段概括起来不外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内容上看,它们似乎一致,但却有明显的差别。美国的校企联合研发机制、法国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日本的科技产业园区等,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尽管人才培养工作步伐较快,学科门类逐步走向完整,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就业方向和渠道也更贴近了社会需求,但总体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办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当下,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在学校定位、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模式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优势特色不明晰的现象,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科研脱节、知识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千校一面、万人同语、人人大同的现象等,不一而足。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创新的培养模式,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应用性不强。

(二)人才培养质量呈现滑坡趋势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从教与学辩证统一的关系看,既有学校师资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一方面,教师对自身业务素质要求的相对弱化,致使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出现了停滞,甚至是相对退步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由于安于现状,缺乏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意识,致使专业理论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忽视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使其实践能力难以为理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等。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积极性和理性思维。具体表现为: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不明确,对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缺乏自主学习和钻研精神,不能主动涉猎和拓展知识面,等等。上述这些因素加速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已成为制约着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比如,在大学一年级时,由于大学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使得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减少,这本是按教育部要求做出的安排,无可厚非,但部分地方高校却未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适时做好相应的后续调整和变化,一味地将专业课程在时间上后移,致使为了进行完整的专业教育,大量专业课程必须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教学,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要应付毕业设计和未来就业选择,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高校为完成教学任务,随意调整培养方案,盲目压缩专业课程比例,缩减专业课程时数,严重影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现行教育机制不能适应教育对象的发展特点

办学理念滞后、缺乏科学管理的地方高校,如果在大学伊始就盲目地实行所谓的大学模式,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可能的弹性学制和过多的补考或重修机会,那么,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缺乏有效监管和正确引导,而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要求。于是,一流的生源加上一流的师资等于二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形终将出现。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动力,同样也是高等学校改革教育机制的动力。据此,我们提出“突出个性化和特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思想,从“提升理念,营造氛围;创新管理,夯实基础;培育精英,锻造特色”三个方面人手,积极研究,推陈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既能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又符合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提升理念,营造氛围

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尤为值得其深思。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地方高校应坚持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规范其教学秩序和教学风气。

1、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经过系统、周密、科学的调研和论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类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可操作的细则,并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持续发展,长效执行。

2、积极营造一流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氛围。邀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定期做专题报告,讲解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方法,讨论和研究一流大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发展动态,并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创设有利条件,组织和开展专题交流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3、加强校际访问、访学交流,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到一流院校和友好学校参观、访问,让他们亲身感受其他高校的学习氛围,博采众长。

4、大力做好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的宣传工作,扩大其影响。可以利用学报、校报、广播、学校内部办公网站等媒介,定期发布相关的教育思想、理念等方面的信息。

(二)创新管理,夯实基础

1、借鉴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调研、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调整和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主要是调整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适当前移至一二年级以及三年级上学期,通过加大教学时数和增加课程门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素质教育课程后移一年,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命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由教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主讲,副教授辅导,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和优良的专业技能。同时,地方高校应注重梯队建设,积极组建和培育一大批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主体架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实行特殊政策,狠抓基础课教学。地方高校可依据自身优势选择特定专业进行特色教育,如目前广泛推行的“卓越计划”等。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基础课课程门数和教学学时,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打好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勤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学习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推行密集型导师制。新生入学后,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导师,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我调适情绪、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从而自主生活。这对于密切师生关系、规划学生生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部分高校所采取的班主任制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可行的管理模式。

(三)铸造特色,培育精英

1、地方高校应在完成教育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多样化需求和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的特色战略与精英战略。优选出部分重点建设和培育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特色专业,实施特色教育和精英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高的素质、鲜明的特色优势和较强的适应与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铸品牌特色,出精品成果。地方高校应以现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努力强化其专业特色,突出专业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更多的成果和精品,铸造学校的品牌和特色。

3、积极尝试、探索和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分制。选课制是弹性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是指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且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的一种教学制度。可以遴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实行开放式选课,以学分制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学籍管理,让这部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业后提前毕业,或是提前报考研究生,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弹性学分制也允许学习困难的学生推后或缓修某些课程,但修业时间不能超过最长年限。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不但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更应该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的研究与创新,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2]姚聪莉,等。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9):91-94.

[3]陈金如,等。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09(10):136-140.

[4]黄勇。试论我国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策略[J]。经济师,2011(5):105-106.

看了“标准的论文范文_精彩的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3篇

关于学术论文投稿

打草稿当你确定你要完成这个论文时,首先要准备一份草稿,当中包括图表,并且重复咨询专家的程序。请教本领域的专家,哪本期刊最适合发表你的论文。一旦你觉得你有坚实的结论需要表达,那么你需要准备论文的最终草稿,它的形式要参照

投稿期刊要求。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虽然许多期刊允许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子邮件投稿,但是其他期刊只接受邮寄的打印稿件。这也许会影响你向何处投稿。大多数期刊或者它们的出版商拥有网站,上面的信息也许会帮助你做出这个决定。或者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你所投稿的期刊。

参照指南

一旦你阅读了期刊的读者须知,并且准备好了论文,那么你必须按照期刊的指导来投稿。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4篇

学者布雷斯(Blase)从学校微观政治学(micro-politicsofschool)的视角研究了存在于学校组织中人际互动的政治行为,包括权力的运用和存在的冲突。①组织政治的研究把静态组织理论重构以利益分化――权力多元――矛盾控制――人际融合为中轴的动态组织行为理论,开辟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学校组织日常运转机制分析的新视角。耶鲁大学教授伯顿R克拉克在《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的权力模式》一书提出“学术权力”的概念问题,在文中罗列了从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最基层(教授)到最上层(国家)之间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十种学术权力:个人统治(教授统治)、集团统治(教授统治)、行会权力、专业权力、魅力权威、董事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政府权力)、政治权力、高教系统的学术寡头权力。②其后,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把学术权力归纳为扎根于学科、院校和系统三大部分。③辛西亚哈代(Chnthin Hardy)以巴西大学为例,剖析了其组织结构的变化,他从该大学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大学结构与大学决策、大学结构与不同阶段特点适应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职能科层和矩阵结构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务于创新,前者有利于完善。④泰德()和帕特丽夏()在《高等教育组织研究》中从组织结构的起源、理论模式、组织文化、学术组织中的权力问题、组织结构中的决策机构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高等教育组织结构。⑤

这些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静态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大学的权力关系,把大学作为一个政治系统来分析,描述大学的权力模式。并且,这些研究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谈权力问题,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着墨较多,只是偶尔谈到基于个人利益的权力运行现象,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探寻高等院校中内部的组织运行问题,所以,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回答组织政治学所关心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状况。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制度改革也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但是,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体现大学根本使命的学术权力在结构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与提升,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术权力的内涵。分析总结学界对于学术权力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界定方式:第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主体既包括学者及学术组织,也包括行政人员及校内外行政组织。别敦荣就是从广义上界定学术权力,他认为“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⑥并且,可以根据权力作用方式,把学术权力划分为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第二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李承先则认为“学术权力是学术组织的权力”⑦,权力主体包括学术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认证机构。第三种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高校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秦惠民认为“构成学术权力基础的是专家的学术专长,其行使只能是基于行使人从其学科专业背景出发所形成和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⑧

学术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基础。宋伟认为“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承、储存、研究、创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大学组织的学术性是学术权力的本源,而学术管理则为大学学术权力存在的提供了现实基础。”⑨赵俊芳认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主要从“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认识。“学术权力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是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审视学术权力,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大学内部相关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程序、规则、方式的属性。学术权力的实质合法性,主要是指学术权力所尊奉的原则及其功能是否符合理性、正义、自然法的属性要求,是否符合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规律。”⑩

学术权力的重构与扩张。查永军认为“从学术研究内部场域入手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研究实力,是实现学术权力复位乃至张扬的重要途径。”{11}李光认为“要提升学术权力在我国高校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使其能与行_力协调运作,必须内外并举。外部举措主要是由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来推动;内部举措主要是由高校从理念、制度和人员三方面进行设计,采取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调控监管的策略,建立自由的学术环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12}

学术权力的规制。学者们针对目前存在的学术、学霸、学阀等现象,认为学术权力的扩张需要有限度,并对其进行规制。赵春华认为“权力的这种非理性化倾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学术权力也莫能例外。要遏制权力的非理性化,必须以法律制度规制权力,以权力规制权力。”{13}

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研究视角一元化。国外学者对学术权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不同的学科之眼探视大学的学术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维度的特点。而我国开展学术权力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教育学和政治学,这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存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多维度探究学术权力问题。

研究方法简单化。我国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学术权力的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为主。由于缺少一手资料的支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边界狭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视了学术权力的复杂性与整体性,有关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权力”和“行_力”关系问题的论述上,忽略了对大学学术权力总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关注。也由于对学术权力内涵的界定相对狭窄,学术权力的研究场域局限于大学内部,缺乏对于大学外部学术权力系统的研究与关注。同时,对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研究过于笼统,停留在宽泛的大学和高校范畴内,缺少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的学术权力细化研究。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5篇

在总结前人撰写学术论文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人们找到了一种最明确、最容易理解

的论文

成果,

也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从国内外情况看,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正趋于统一化、规范

化和标

准化。当然,在注意基本格式的共同性时,还应照顾到不同学科,不同课题在表达

形式上

的差异。

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冯丁树

一、摘要的定义

------------------------------------------------------------------------

------

1. 美国国家标准定义(ANSI , 1979):一篇精确代表文献内容简短文字。

2. 中国国家标准定义(CNS 13152, 1993):一篇精确代表文献内容简短文字,不多

加阐释

或评论,也不因撰写摘要的人不同而有差异。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6篇

语料收集

为进行此项研究,本文随机抽取了八十篇英文摘要,其中有 40篇由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撰写的发表在一些知名国际期刊的英文摘要,另外40篇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来源于中文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育》、《山东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等等。

研究步骤

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因此,论文分析也紧紧围绕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运用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来确定所研究语料所使用的语轮种类及数量。其次,用Swale的语轮-语步模式来具体分析其微观结构。仔细核实所讨论的英文摘要采用语轮和语步的数目,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最后,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7篇

第一节 学术论文概述

学术论文或称为学术论文,简称为论文。凡以科学、技术为内容,运用概念、判

证明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

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都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

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

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学术性

学术性或称为理论性。学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

一具体实验,将其研究过程的资料或发现,经过加工、提炼与浓缩的程序,提升为

理论性

的叙述。故学术论文侧重理论的辨证,这些理论和技术成果,且都必须在实践中经

过反复

探索、研究而成,实践即是学术论文的源泉。而学术论文如果缺乏学术性,也就失

去了它

的基本特性。

(二)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

。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论文中阐述世人尚未谈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创

造性的

模仿。一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

不起作

用,也无法提供科技领域新的内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国外已有,

严格言

之应无创造性。

学术论文是记录创造性成果的知识载体,是传递新生的科学信息。有些成果不宜

学论文,但可以作科技报告发表。

(三)科学性

『科学性』这个词在论文中有多重含义:

(1)内容的客观性:论文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

可行,

而且可重复性。

(2)表达的全面性:论文的科学内容,须用语言、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表达,并且力求

文字简

洁、明确及全面性。

(3)结构的逻辑性: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

规律,

其逻辑性强。

(4)格式的标准化:论文写作格式已逐渐趋标准化,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则。

(四)可读性

论文中之文字应力求平易通顺,切忌生涩难懂,否则大大削弱文章的社会效果。

二、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

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

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

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

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

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8篇

摘要:新会计制度的诞生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也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需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与改进,以充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基于此,简要阐述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这一新制度对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与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管理目标;创新

一、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更多地运用于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对企业财务的控制与掌握。

而在大型企业中,分公司或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拥有的自主财务控制权比较有限,大部分都会受总公司的限制。

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明显地看出总部对整个集团财务的直接控制与管理。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抓住市场机遇,发展速度较慢,这也是这一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能够更加便捷地对整个集团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与集权式管理最大的不同,即财务决策权力的不同。

各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并且同级分公司之间的决策互不干扰,总部对各分区的管理也相对比较宽松。

从目前来看,分公司的决策权力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参与重大决策的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市场竞争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财务分配。

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出现决策权力的制衡,是许多企业管理层希望实现的管理模式。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采取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对分公司实现更加灵活、科学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分区管理人员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而保持企业的活力,促进管理人员的创新。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价值利用的最大化,新的会计制度促使财务管理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是我国发展中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

例如,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报告等都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对会计信息与数据也进行了多个层面地分析。

同时,新政策对企业员工福利以及相关补贴等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进,在保证企业、相关部门以及员工不同主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对价值的合理分配,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对资产与价值的充分利用。

2、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会计管理理论中,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包括价值、资产以及利益相关者资产的最大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与财务控制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新的政策倡导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将价值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包括企业研发费用的资本化等方面,这些内容的强调都是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此外,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3、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进。

新政策对资产减值相关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与要求,进而促使企业自身的权益以及相关部门等其他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促使企业强化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另外,新政策的实施也是我国财务制度不断国际化和现代化趋势的体现,是我国财政制度逐步完善的体现。

在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论具体收益与损失的比例是否合理,都要求企业进行反复确认,这样一来,极易造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增加。

三、当前财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1、部分传统管理理念适应能力较弱。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除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之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在早期的企业发展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市场竞争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例如传统以人为本的管理已经难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且,由于政策环境的不同,企业对管理理念改进与调整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完善与创新的重要方式。

财务管理不能只关注企业的眼前利益,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财务风险等。

2、会计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智能化管理与操作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对计算机操作等内容进行明确,以保证财务管理能够迅速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发展。

但在实际管理中,许多传统企业仍旧采用比较古老的管理办法或记账方式,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相关数据和档案的保存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旦档案发生遗失或被盗窃,极难迅速找回,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所以,为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发展,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应不断进行完善与强化,以在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的同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实现。

3、财务管理内容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内容不够完善主要包括管理内容完善度的`不足以及对相关事项的控制力度不足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即财务管理与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环境下,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存在一定的固有问题,由于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内容的缺乏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管理内容始终难以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在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与体系等因素,都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地联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与管理内容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调整策略

1、强调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要想促使财务管理工作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充分发挥作用,强调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转回等在股价上升时的损失明确。

可以说,这是新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创新,也是财务管理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这一工作是许多企业需要进行的调整之一。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只有强调对风险的控制,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

并且,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发展方向与策略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加强,能够促进会计制度与国际相关标准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

也可以说,强调对风险的控制,也是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并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的逐步发展和创新。

总之,只有强调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才能促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最终推进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2、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管理。

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会计账户、报表结构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方面。

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例如在做减值时,能够直接借助相关应用程序或已经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进行代劳,进而节省人力资源成本,进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在日常运行与管理中,采用信息系统管理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控制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即通过对财务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来实现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价值的同时,也是新的市场商机的体现。

因此,相关的应用程序管理程序开发企业或科研人员,应不断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保证该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运用要求,充分发挥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作用,促使财务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3、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包容性的提高,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以企业在该阶段的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

要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需明确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管理技术的开发,才能充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要求也有所变化,所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制度要求,制定适合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工作目标,才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财务控制价值的重要方法。

同时,这也意味着知识资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企业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新会计制度不同以往,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部分理念得到改进与调整。

通过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以及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等方式,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财务管理工作对新政策环境的适应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1-32.

[2]石龙。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制作,2014,(17):292.

[3]任胜娟。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55.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29篇

要想有效的进行,需要依照企业创新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创新管理要依据以下的基本理论。

1.企业本性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当今的社会,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经济主体,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基本单元。当今社会是以企业为主宰的一个集体,如果企业不盈利,怎样体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又怎样追求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依据。

2.管理本性论“企业本性论”已经明确指明了企业生存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科学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使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的利润。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又一依据。

3.员工本性论“管理本性论”明确了创造利润这一企业本性,让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企业本性一定要靠科学的管理,依据社会现状,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内部的资源,提高生产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要求。但是者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在组成企业的众多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性要素,企业的一切营运活动必须靠人来实现。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是管理的主体。这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0篇

摘要(Abstract黑体五号):本文介绍了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以及学术交流会议上通用论文规范格式,初学者可按照本文所提供格式撰写论文。(楷体五号字)

关键词(Key words黑体五号):学术论文;规范格式;写作要求(楷体五号字)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黑体五号):;G558(楷体五号字)

0 引言(Introduction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1、题名(Title,Topic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主标题(Quot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字)

论文的主标题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三级标题宋体五号)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不等式的应用”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贝塞耳不等式的应用”,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中值定理在证明一类不等式中的应用”这样的论文题目不准确,题名中值定理是哪一个?,令人费解,何类不等式?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微分中值定理,何类不等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巧用微分中值定理”。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才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三级标题宋体五号)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人、畜、机动力的组合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是主标题“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若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副标题(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主标题)一类几何曲线特性--(副标题)用数学软件模拟几何曲线的滑移特性。

2、摘要(Abstract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用夸张,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3、关键词(Key words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例如:主题词之一“微积分应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说明它不是别的,而是微积分的应用,采用的是自然语言词汇。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如,“最值”(其规范的主题词可是“最大值”)。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1篇

今后一个企业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金、资源,更重要的是拥有知识。但这个知识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创新的知识,所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很重要。

1.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以产定销”的时代已经不符合现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给市场经济化、国际化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现在社会信息化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应方面的地理概念与时间概念大大淡化,资金流通与商品流通日趋市场化、全球化。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企业现状和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管理者要合理的组织生产力,同时也要及时的调整生产关系。当今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生产关系大变革的时期,正在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的过程中。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即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2篇

如何写学术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学术论文的写作(一)题名(title,

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

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

,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3篇

较之一般的论文写作,法律论文的写作形式上大致也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部分: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前言或绪论、正文、结语或结论、注释、参考文献、致谢等方面。有些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法律论文写作像其他论文写作一样经历了从选题选材,以至最终定稿的过程。而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笔者将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刚刚接触法律论文写作,就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由于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尚短,加之缺乏经验。很难写出深刻的见解。其次,笔者在材料的选择与论述方面遇到了障碍。所以每次写作前的资料准备,笔者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时可以说是重新学习一遍。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学术论文写作基础,加之不断努力,这些困难笔者大多通过努力顺利克服。但是,这些论文大多是老师确立好题目的,相当于“命题作文”并不需要自己思考写作的中心和方向。事实上,在遇到第一个需要自己独立完成选题的法律论文时,真正的问题来了。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限制,缺乏科学的选题方法,加之由此引发的不自信,笔者在选题上耗时许久、犹豫再三。后来,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加之不断的练习,逐渐对选题驾轻就熟。现谈谈对法律论文选题的几点心得。

选题是一篇法律论文的出发点,在不能明确所选什么样的题目的情况下,至少心中应该明确两点:

一是,所书写的法律论文的目的,也即所反映的法律问题,该法律问题的理论基础,学者之间的争论以及通说观点。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4篇

一、现代大学的自我迷失与本体危机

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其职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从最初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机构,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创办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功能,再到20世纪提出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当前被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大学职能的演变,说到底是大学对时代和社会变化的回应。随着大学职能的发展和演变,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也由此展开。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社会的期待、压力、挑战和诱惑,大学对其社会服务职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失去了自我,并面临着严重的本体危机。其实,这是大学面对时代和社会变化作出回应时所处的两难困境,即大学的需要和价值追求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为此,我们需要寻求切入点,找寻大学的合理性和应对之道,为处于迷失和危机之中的大学寻找身份认同。

大学存在的合理性,不仅建立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必须以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为支撑。偏离了价值追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要受到质疑。因此,大学的本体危机与其说是在大学与社会之间时所产生的大学对社会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对大学的质疑和不信任,倒不如说是大学自身所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所谓大学自我认同的危机,乃是指大学丧失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普适性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学术性组织,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拓展知识、发展学术、追求真理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由于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动摇,造成了大学的本体危机。因此,大学要从自我迷失中走出来以及消解本体危机,就需要肩负起应有的学术责任。

二、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思想

唐纳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1980-1992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AAAS)主办的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主编(2000-2008年),现为斯坦福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丰富的工作经历和12年的大学校长生涯对唐纳德·肯尼迪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体现于他本人的工作中,更为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著作《学术责任》(Academic Duty)中。唐纳德·肯尼迪以学者和大学校长的双重身份,面对“大学的价值观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之间”的冲突,从学术责任的视角阐述了大学如何恢复大学使命和忠诚的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

1.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体两面”

学术自由的确立是基于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是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证学术自由,大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作为一种内部保护和外部防御机制,学术自由看起来好像是大学教师的专业特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自由的基本理由完全是为了公众利益。“学术自由既要对社会进行谴责而与此同时又要对社会负责。”虽然高深学问的探索需要尽可能广泛的学术自由,但同样需要对社会和公众的期望和要求做出相应的回复。因此,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密不可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间的对称与均衡构成了利于学术发展的张力,在大谈学术自由这一权利时绝不能忽视与其对等的学术责任意识。

学术责任的实现需要有学术自由的保障。大学为了保护学术自由,就必须履行相应的学术责任,但大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学术自由,而对学术责任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人们虽然理解自由对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并且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它,但是,与之对应和平衡的义务却模糊不清,从而使得学术责任在象牙塔内也披着神秘外衣。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言:“人们很少对新的教师成员提及责任,在学术文献中也很少能找到关于教师责任的内容。这也许是学术自由传统的一部分……但是其结果之一是,不仅学术圈中的人们对教授职位的期望是模糊的,而且公众对此的认识尤为如此。”可见,学术责任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说明,致使产生“教师拥有太多的自由,然而却缺乏规范”的印象也就不足为奇。这种认识与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教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学术责任,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将学术责任自觉承担起来;同时,也为部分学者片面强调学术自由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逃避学术责任提供了借口。内尔·汉密尔顿(NeilHamilton)对美国大学教授协会(the AmericanAssociation 0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的1940年学术自由宣言内容也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因为AAUP只关注学术自由,却没有对担当相应学术责任的人进行调查和检举。必须把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有利于大学发展和学术繁荣。

因此,在现代大学中必须处理好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的关系,不能因为坚持学术自由而拒绝履行学术责任。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互为补充与相互对应的关系。正如约翰·加德纳(Iohn Gardner)所认为的:“自由和责任,权利和义务,它们是交易的关系。”大学在享用学术自由的权利时,必须意识到它对国家、社会、民众所承担的学术与社会责任。

2.学术使命与社会服务并行不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大学的发展。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的中心,大学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不能完全超脱于社会现实,再也不像以前能做到完全的学术独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面对社会的期待和压力,大学高度重视并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日益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大学还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获得了丰厚回馈,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随着政府投资紧缩以及大学办学经费需求的增加,大学逐渐增加了与营利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争取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承担技术产品开发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大学对经费的依赖和对实际利益的过度追求,不但会使急功近利的氛围在大学中蔓延,而且会影响到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这正是大学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时所处的困境,即

大学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诚然。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相当的资金,但学术与利润不该混在一起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向我们警示的那样:如果教授突然变得富裕和精明起来,象牙塔和普通公众之间融洽的社会契约就会破裂。毕竟,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与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活动相结合是很危险的。其实,作为美国“硅谷”摇篮的斯坦福大学,是“学、研、产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研究型大学传统与美国实用精神的有机结合,它体现出大学学术使命与社会服务之间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诸如,唐纳德·肯尼迪不但强调原创性工作是学术研究的核心标准,而且还允许教师从事有益的社区项目,并明确把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只有保持大学的学术使命这一“本体”与社会服务这一“功用”的各自限度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学术使命和社会服务之间做出较好的平衡。

因此,面对“大学的价值观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唐纳德·肯尼迪认为,大学教师不但应该向社会强烈表达(必要时捍卫)大学价值观,而且还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并自觉承担,唯有如此,才能从大学自身的存在价值出发进行积极应对,真正承担起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可见,唐纳德·肯尼迪探讨学术责任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公众明确学术责任,二是对未来的和在职的大学教师进行学术责任训练,希冀“大学应该更主动地迎接就自身和公共责任做出解释的挑战”。

3.学术与人格应有机统一

随着学术的高度专业化,在大学教师的评价上,对学术成就的要求几乎取代了注重品德的传统要求。一方面,导致大学教师对自身道德素质不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大学教师在追求学术成果时存在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学术等很多不端行为。然而,学术本位并不意味着人格要素不重要。唐纳德·肯尼迪认为,大学教师承载着培养有思想、有教养、有知识的人才的社会使命,应该追求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学术与人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此,唐纳德·肯尼迪认为:一旦在学术的追求中伴随着个人利益、贪婪或者虚伪,那么就会严重威胁到人们对学术价值的信任,因为“公众对学术的信任依赖于学者对学术的令人信服的追求”。因此,“大学要获得社会的信任,就应该让公众认为大学的工作是基于诚实的行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其部分原因是社会要相信大学所创造的知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公众认为大学是接受他们的委托以培养青年一代的场所,如果负责教育学生的高级学者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缺乏责任感——尤其是,如果他们把年轻人的思想和成果据为己有——那么,整个社会对大学的信任程度就必然会下降。在公众眼中,教授应该是道德高尚的导师,如果他们不能热心、细致、大度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注定会失去人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更看重的是精神生活,追求知识比获得一个文凭、找到一个好工作重要得多。对许多年轻人而言,老师实际上是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常常是一、二位改变他们一生的良师益友,这正是我们传统师道中所说的“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就是教授们最重要的“学术责任”。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教师学术与人格失衡的情况,唐纳德·肯尼迪认为:“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今后的生活对社会和个人有益显然是学术责任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如果我们在培养博士生时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尽到一个基本的义务。”鉴于此,他在卸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后为有志步入学术职业生涯的在学博士生开设以学术责任为主题的研讨课并出版《学术责任》著作。在台湾学者_富对此书翻译的台湾版本《学术这一行》中,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刘兆汉写了题为“以身作则,建立榜样”的序,呼吁学术行内人要做到学术与人格的有机统一。

三、对现代大学学术责任的思考

从学术责任的角度来解读现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为处于迷失和危机之中的大学寻找身份认同的合理性、纠正当前大学发展的偏向、有效地消解大学的本体危机,而且还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的实现方式。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思想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坚守现代大学的学术使命。

1.努力坚守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使命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融人社会。德里克·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的“bevond,”一词,并非仅仅只是走出、离开而已,还具有“超越”、“超出……的范围”、“除……之外”等意思,即大学不仅仅是象牙之塔,同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博克面对大学如何恰当对待社会及自身传统职责的关系时,他认为应该从大学基本学术价值出发来积极面对社会诸多问题的挑战,“纯学术研究”作为象牙塔的坚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才能从“传统上向国家提供最伟大的服务”。这与唐纳德·肯尼迪认为的大学应首先坚守其学术责任具有契合性,即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其实是以大学的学术责任为前提,只有从学术责任出发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大学首要的是坚守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履行学术责任。

中国大学是当时救亡图存的产物,“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其从一开始就缺乏西方大学的学术精神。面对“市场化”、“大众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大学缺少厚重的文化传统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在没有自己“象牙塔”的语境下谈论“走出象牙塔”的,从而存在着抛弃其自身存在价值而以社会服务为主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学会出现自我迷失和本体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就中国大学现状来说,必须先谈“走进”象牙塔。才有资格谈“走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大学需要在社会服务中进行自我沉思和守望,努力重塑和坚守“象牙塔”精神而不是自我放逐。

2.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同时积极承担学术责任

“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并承受选择的重负,而且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其行动的后果,接受对其行动的赞扬或谴责。”“学术自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也要有限制,也要求有责任,要求学者们认清自己的研究领域,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没有学术责任的对应,所谓的学术自由只能是一个空壳。责任的缺失使得学术自由无所依附,其后果必然是社会对大学的期许与大学看待自身的方式发生错位。

学术责任是学术自由本身所内在具有的,并非政治干预和公众干预的结果。在大学中,之所以把学术自由作为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因为我们对真理的认识需要自由探索,换言之,学术自由是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如果大学只强调自由,而忘记了讲求学术自由 的目的,那恰好就是方向上的迷失。进行自由选择就要敢于自我担当。大学及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责任,是大学自身价值的一种必然体现。

然而,大学履行学术责任并不代表着大学不需要社会监督。“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四回顾大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大学是在与社会干预这一张力中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大学的发展需要社会支持但又需要有度地独立于社会。因此,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看,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自由作为保障,而这是社会给予大学及大学教师的一项权利,权利的获得总是建立在责任和义务之上的,必然要为之担负必要的学术责任。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言:“大学遭受批评的根源在于,大学内部不能认真承担责任。社会慷慨地赋予大学以学术自由,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另一面。它和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赞助人及顾客怎样看待它有关系。如果我们能澄清对责任的认识,并获得公众对它的接受,我们就已经履行了对养育我们的社会的一项重要义务。这项义务构成学术责任的最高制度形式。”

3.积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

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归根到底是由大学教师来体现、传承和践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和学术品格化的价值理念。

学术化品格的职业理念是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大学教师职业的核心标准,它要求大学教师应当从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转向对职业本质内涵的理解、领悟和内化。可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有利于重建大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诉求。

针对当前的学术失范现象,从外在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从内在方面增强学者自律意识,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然而,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现实中的学术体制与结构设置基本健全、学者道德素养并不差,在实际行动中屡屡不能实现意味着其中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揭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在当前的‘学术规范化’的讨论中,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技术’或‘道德’的层面上,而没有深入到对‘学问’本身的规范上。”为此,学术规范亟须从道德层面回归学术层面,需要大学教师认同学术研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要培养学术化的人格和品格。

为此,我们既要从制度层面规范大学教师的职业责任,还要从道德层面教化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则是从理念层面培育大学教师的学术化品格,使其真正承担起学术责任。目前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一方面,既能强化学术力量的理性权威,有利于大学自身主体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术自信,推动学术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标准的学术论文范文 第35篇

匆匆地走过求学的两年时间,毕业即将来临却依旧浑然不觉,只记得刚踏入研究生阶段时的激情与理想,细数着现今的遗憾与感慨,两年多的研究生涯让我得到了很多,也让我明白失去的是什么。

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李怀政教授,您见证了我的求学路上的磕绊与成长,在我的一段重要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指引。当我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您总会以开导与帮助让我重新建立起信心;而当我犯错误时,您总是细心劝导,帮助我改正。怀藏万卷书的您,总是将之前所走过的万里道路浓缩成人生真谛,传导于我们。所以,您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从您那儿,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这篇论文无处不渗透着您的心血,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此外,我还要感谢陆云航老师与林杰学长,因为有你们的鼓励,我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研究。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师姐郑霞、钟冰平和黄娜,感谢我的师兄陈俊斌与王林立,感谢我的同门唐凌男和陈先特,感谢我的好友查永波、严龙、郑航星、吴金薪以及我的室友陈錾宇、陈健、王江航,感谢徐小红,谢谢你们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我家人的关怀与理解,感谢国贸班的全体同学,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而又意义的两年研究生生活。

最后要向各位评审专家和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您们为本文付出了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