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合集8篇)

admin 2024-05-31 网站管理员 admin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1篇

摘要:

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 因素 对策。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大多数同学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初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浅谈如下: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在深度、广度,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样。高中学习对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导致学生成绩的分化,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学生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但是教师担心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或学习效率不高,还是会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

导致许多同学在学习上无法独立自主,习惯性跟随老师的节奏,放弃学习主动权。表现在没有课前计划,坐等上课,没有课前预习,不熟悉上课内容,课堂上慌忙记笔记,而没有理解课堂内容。

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高中阶段,考试频繁,课业繁重,基本上没有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及时的放松和调整。在较难的章节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老师、家人及朋友的正确疏导,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不重视基础

一些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忽视认真演算书写的重要性。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经常演算出错。学习数学同掌握其他技能一样,应该由易到难,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一步一步学起,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总量,提高知识难度。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有更广阔的拓展知识的空间。了解清楚基本的概念,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因为它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学好数学。

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定式,即使了解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开展。学生很少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来源,理解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总结思想和方法。课后学生不会巩固、总结、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概念一知半解,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于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奉行“拿来主义”,对于别的同学的方法照搬照抄,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策略

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考试的成绩、数学素养、学习态度和整体能力,在参考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每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灵活应用,按照学生需求进行备课。

首先,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次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并掌握知识。其次,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分层。按照中等层次学生的水平布置作业,这样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够完成这些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其它层次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递进式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后,还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进行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过程,必然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深入探究问题、系统总结等方面。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可行性,既有长期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应及时与教师或同学探讨不理解的问题,取长补短。课堂学习提高效率,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此外,要养成纠错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知识水平,而且养成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要引导学生不断复习学过的内容,提炼反思的结果,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科学且高效。这样,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才更加有条理,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运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对数学的感悟。归纳、总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灵活运用的能力,让教学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要提高学习兴趣,首先要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是工具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其次,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性、应用性和灵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教学。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将枯燥、静止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接收信息,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推导定理或概念的过程,解题过程等,不仅能够避免教师板书的时间过长,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思维、语言、兴趣、思想以及情感的交流,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学习。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陈景润、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事迹,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3、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从高中学生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不重视基础、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提出了进行分层教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四种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求知,希望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潘荣。浅谈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9)。

[2] 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5)。

[3] 邹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4] 杨 海宁。高 中数 学常用数学思 想 方法的 应用[J]. 考 试 周 刊 ,2011(71)。

[5] 傅祝秀。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J].教育,2010(33)。

[6] 马启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尝试---自主探究两圆方程差的几何意义[J].中学数学杂志,2010(1)。

[7] 王光明,刁颖。高效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J].数学教育学 报,2009(5)。

[8] 汪国华。新课程 理念下 数学教师能力的重新 诠释[J].数 学通 报,2004(7)。

[9]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6)。

[10]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2篇

一个学期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高中数学知识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不等式证明、圆锥曲线等,对高中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我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我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我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我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我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老教师请教,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3篇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二)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凤艳,杨永艳。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119—120。

[2]李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04):177—178,189。

[3]杨四香。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9,95。

[4]刘合财。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贵阳学院学报,2013(03):63—65。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4篇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5篇

1摘要

“摘要”是对整篇论文的缩写,建立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评审专家评阅论文时,总是先看摘要,摘要给专家留下第一印象,是评奖的敲门砖。“摘要”包括:问题背景,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模型的主要内容、算法和结论,模型的特色。好的“摘要”能很快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它建立在多次修改、反复推敲的基础之上,具有统揽全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笔流畅的特点。

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也可写作“问题重述”。是将竞赛试题所给定的问题背景和解题要求用论文书写者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在美国的数学建模竞赛中,这一部分称为Background或者Introduction。

3模型假设

任何问题的求解都有它的背景和适用范围,建模试题来自于现实问题,同样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约束。“模型假设”就是界定一个范围,或给出几个约束条件,一使得问题的解决过程不至于太复杂,二使得其他人在使用该模型时知晓它的适用范围。“模型假设”不是凭空臆造的,是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挖掘、提炼出来的。

4符号说明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基本元素,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洁性的特点。数学模型由数学符号组成,模型的求解通过符号的运算来完成。可见,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需要随时引入必要的数学符号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根据竞赛要求,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所引入的数学符号要在本模块给出说明,最好的说明方式是列一个表格。

5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解决数学问题最难、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而“分析”,则是迈出这一步的关键。数学建模也这样。建模试题往往由几个子问题组成,这时的“问题分析”既要有全局分析,也要有局部分析。“问题分析”包括:分析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专业背景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工具和步骤。这样的分析对于“如何建立模型?采用哪些数学理论或公式?怎样求解?会遇到哪些困难?”具有指导作用。

6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就是将原问题抽象成数学的表示式,主要步骤:

第一步,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当的数学理论或工具。例如,如果是变化率问题,则考虑借助于导数或微分方程的手段;如果涉及面积、体积、曲线弧长、功、流量等几何量或物理量,则考虑运用积分元素法,将问题转化为定积分、或重积分、或曲线曲面积分;如果是随机数据的处理,则考虑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二步,确定常量、变量,用符号来表示这些量。

第三步,建立数学模型,即建立常量、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方程、函数或表格。

7模型求解

少数模型可能是简单的数学式子,求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模型虽然也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但其中含有难以析出的参数,求解很困难,有的模型面对的就是一堆数据,对于这两种情形,就需要借助于软件Matlab,Mathematic,Maple,SAS,SPSS中的某一个编程求解。

8模型检验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自于科技、工程、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方法的局限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会有差距,模型可靠性的检验成为必然。为了检验提交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的程度,竞赛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来自于背景问题的实验数据。“模型检验”就是将给定的数据代入模型,计算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如果误差较大,就要返回去调整模型以提高可靠性。

9模型评价

该标题也可写成“模型的优缺点分析”。分析模型有哪些优点,缺点是什么。也有人将这里的标题改写为“模型评价、推广与改进”。其中的“推广”是将前述“模型假设”中的某些条件适当放宽,看看结果会怎样。“改进”是指对模型或算法做出某种改进。

10参考文献

列式参考的主要文献。

11附录

详细的软件程序、程序运算过程、运算结果;用于模型检验的数据表格;其他不宜放在正文中的数据表格。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6篇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解析

【摘要】数学建模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作机理中所运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数学应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最基本的途径. 相对来说,在初中数学中建模,需要根据客观上的学生需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实现一个有效建模.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解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即建立数学模型,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然后应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框架的改变等.

一、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就当下的情况来分析,如果想要应用数学知识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经常需要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来加以沟通,便于把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结构明确表示出来,这个桥梁就是数学模型. 本研究根据数学建模上的要求,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数学建模:

从上图可以看到,初中数学建模,首先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化,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函数或者是方程的形式,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数学模型,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现实问题的解决难度. 其次,必须根据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作出合理的数学解释. 比方说,方程和函数的解决方法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第三,要对数学结果进行翻译和检验,观察数学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需求. 如果是负数,即便符合数学本身的要求,但是不符合现实问题,此结果必须舍弃. 第四,将得到的数学结果代入现实问题中进行解决,看看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释. 整个过程在理论上比较复杂,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甚至改变问题的方向,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解析

(一)方程(组)模型

在模型建立当中,方程组模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模型.例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总共生产485台设备,通过技术上的改进,该公司计划在第二季度生产两种机械设备558台. 经过统计,甲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了15%;乙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22%. 请问该公司在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各多少台?这种类型题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程度较高,并且与学生的接触面很大,在建模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更好的发挥.

(二)点 评

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现阶段广泛存在增长率、打折销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相同点在于含有等量关系,可以通过构建方程组模型来解决. 初中数学的优点是,总体上的深度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思想时,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首先,将教师讲述的案例进行转化,上述的机械生产案例也许不是学生常见的,学生可以将“机械生产”改变为其他的东西,例如纺织生产、零件生产,只要符合主观上的意愿即可;其次,设计出合理的数学建模,方程组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不应该强求学生一定要通过方程组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建模,还可以通过函数、不等式组等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基础;第三,数学建模的具体解决过程,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会得到两种结果,有时是一正一负,有时是两个负数,有时是两个正数. 得到具体的结果后,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代入解答,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数学建模的建立和解答.

三、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数学科目的奇妙之处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之后,解题方法就变得更加宽泛,除了上述的方程组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来解决. 例如不等式组. 从教学经验上来分析,不等式组比较适合在市场经营、核定价格、分析盈亏等问题的解答中应用. 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答案,往往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解答,不等式组可以缩小范围,将问题的答案更加细致化,避免单纯数值带来的问题不确切、答案不清晰、解决问题不彻底等现象. 还有,函数模型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的要点在于,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部分,函数模型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让学生去钻研和探索. 从理论上来说,函数揭示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适合解决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问题. 函数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便于问题的精确解答,在代入实际问题时,基本上不需要再一次检验,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结果.

本文就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初中数学建模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维框架都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首先,建模思想要趋向于多元化;其次,建模方式要形成独特的方案和思路;第三,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必须具备长效机制,不是一次用完就结束了. 相信在日后的努力当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对学生、教师都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奚秀琴.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6).

[2]翟爱国.中考应用问题中的模型构建[J].中国数学教育,2010(Z2).

[3]王允.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14).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7篇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要将建模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由传统的传授模式转变为创造性地传输方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建模

1.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符号将要求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的实际问题以公式的形式表述出来,再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相关结果,用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的整个过程。数学建模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在数学建模中,学生通过对具体的假设、研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得到结论,再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整个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试探问题、提出猜想假设、验证问题及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数学建模的应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所帮助,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由此扩大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教学建模的思想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综合能力,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此类竞赛活动。

2.建模思想对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思想很多是由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进行转变才能成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这要求对数学建模要抓住重点,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因此,建模思想对于培养学生将具体问题经过抽象和简化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方法,同时也为创建新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基础依据。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探索数学中的奥妙,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已知条件的变化,灵活运用新方法和新途径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者相联系,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数学建模思想,利用具体模型设置和假设情景,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实际内容,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高职数学对定积分概念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介绍曲边梯形的面积求法,让学生学会分割、求和、取极限的定积分模型思想,然后再进行思考,求物体的体积、质量等。如果学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基本相同,就会不断拓展新思路解决其他问题。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拓展学习思维,强化教学效果。在学习定理公式的时候,也可以引进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要求学生计算求值,再根据值的正负情况求出方程式的根,根据根值与区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想出零点定理的概念总结。

利用实际问题渗透教学建模思想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或布置作业时,要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会运用建模思想。比如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提问,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概念,还与学生以后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实际问题中渗透教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

提高数学建模思想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目前高职数学的教材基本都是按照本科教材进行编排的,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应用。高职学生大多数对理论的兴趣不大,对实际应用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较好地进行掌握。所以编写出一本适合高职培养的目标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既能满足高职数学建模思想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上,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但要让学生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教师要把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运用到教材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把讲授的知识点和数学建模思想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能力,彻底让学生摆脱数学乏味论的问题,能够对所学内容学以致用。

4.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方式

教师要重视引导高职教师需要认识到讲授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其教学目的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高职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并不是很高,对于很多问题都不能深入地进行思考,遇到难题也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动力,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事物间的联系,进而用求知的方式解决事物间的实际问题。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而言有启迪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重视合作的力量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合作可以利用整体的功能弥补一个人思维的狭隘面,解决思考单一问题,促进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合作让学生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角色,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共同提高,加快问题的解决。在合作中,学生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熟悉擅长的环节帮助提高整体的成绩和思维水平,切实加强团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团体合作还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都有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帮助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重视合作的力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特点,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探索精神,同时合作中产生的竞争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重视数学建模过程数学建模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获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而是在建模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行实践和自我否定,最终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方式。数学建模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建模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实践过程的魅力,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和不同的特点,综合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体会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也要让学生重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数学建模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动力,并且通过不断深造发展,能够在数学建模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出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建模和交流中获得感受和启发。

5结语

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要将建模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由传统的传授模式转变为创造性地传输方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 第8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课堂的差异较明显,为适应新课程下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应随之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学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改革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很多知识都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变化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消化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对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养成这些素养和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我们应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紧跟教师思路,了解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新课堂。

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学好数学,必须端正学习思想,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在行动上爱学、回会,为学会数学奠定良好的态度基础。高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光靠记硬背数学公式是行不通的。身边不少同学习惯性的死记数学公式,做课后练习题,虽然有助于数学学习,但是学习起来感觉很累,数学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在我看来,应先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感觉,才会有心思学数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然后,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比如,遇到难题、怪题时,认真研读题目,了解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想,一步一步的完成解题过程。最后,要有积极进取的意志,耐得住寂寞,喜欢动脑,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不找借口不学、不做。

三、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性更强,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指导,更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在不间断的数学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总结中逐步形成的。一旦掌握了数形结合、平面与立体的比较、等价交换等数学思维,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纵观高中数学题,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基本类型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题目有难度。为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类型题及其解题方法,对类型题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哪怕如何变化,只要找准属于哪一种类型题再复杂的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遇到了没有见过的难题,先学会拆分、拼装题目,再寻找适合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学会数学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并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弄清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探索与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此外,课堂习题是巩固与复习新知的一种有效手段,应抓好课堂练习,利用所学内容认真进行习题练习,遇到困难时先结合新旧知识去分析、去解题,自行解决不了情况下再向教师咨询。

五、善于总结与归纳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梳理所学内容,利于学好数学。而且,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高考与升学的双重压力,高中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清楚新课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同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生的爱学、会学数学,促进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