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汇总7篇)

admin 2024-05-31 网站管理员 admin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1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题目解析

看到全国新高考卷一的题目,纸条君真是开心到起飞鸭~(*^▽^*)。它选择了今年的大热点——新冠疫情。在纸条君整理的「抗疫素材」合集里,就有不少暖心的案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看鸭?

分析题目时,我们首先需要界定“距离”与“联系”的概念。“距离”既是人与病毒的距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联系”既可以指人与人的联系,也可以指人与社会、与国家的联系。

相信小纸条们都还记得那句“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口号。不在场、不见面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彼此之间的关心。因此,考生在写到“距离”时,要讲清楚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区别。

而当我们谈到疫情中的联系时,则要认识到,正是宏观形势的团结抗疫要求,才将分散的个体紧紧相连,也正是个体之间相互的给予,使我们国家面对新冠疫情的系列举措呈现积极高效的态势。

此外,在行文过程中,要平衡“距离”与“联系”的篇幅,列出足够的论据,阐明二者关系,切不可厚此薄彼。

二、立意参考

1. 疫情下的温暖与人情

距离的存在使联系显得更可贵。抗疫初期,随着湖北封省,疫情中心地成为资源告竭的孤岛。就在那时,从全国各地奔赴援鄂的医护人员、紧急调配人力的物流人员以及坚守岗位的交警们,以切身行动建立起湖北与外界的联系。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身躯,做着伟大的事情,他们温暖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是他们,让我们离病毒更遥远,离爱和希望更近。

2. 个人之爱、群体之爱与人类之爱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共处同一个世界,即使不见彼此,但总能隔山海握住彼此的手。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广大民众总能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爱与善意传达给他人。我们为逝者哀悼,为生者欢庆。我们希望我们的家人健康,也期盼武汉人民安好。我们的心牵挂着祖国大地的每一份子,也漂洋过海关切着世界人民的福祉。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见证着疫情。因为疫情,我们变成了一个共同体。无论时空怎么流转,爱都可以穿过其中,到达需要他们的人心底。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地区考卷)的写作体裁要求为“主持词”,在今年众多作文考题中可谓“独树一帜”,这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具备一定的素材储备量外,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主持词的写作技巧。比如在作文里面要适当穿插开场词、串场词、结束语等语段;语言表达要生动灵活,不宜过于晦涩,符合主持词口语传播面向大众性的话语表达特点等。此外,在作文题目下方的“要求”中,命题人其实已经给考生提醒了几个关键点,所以需要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好好遵循题目中的要求,灵活变通,避免踩雷。从题目所给的内容要求来看,无疑要求学生对地理、人文知识有一定的素材储备量。近年来,国内其实有很多传播地方自然、人文风貌的优秀的电视节目、纪录片等,比如《魅力中国城》《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航拍中国》《风味人间》等,如果大家平时留心观察与记忆,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很多有益素材。再比如,纸条君在以往的推文中也有陆续推送过许多相应的素材,如《文段小课堂|航拍中国》《航拍中国观后感》以及各样的著名人物素材等,都能够提供有益借鉴。与此同时,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也不要一味进行素材堆砌,切忌泛泛而谈、没有重点。从往年作文命题来看,国家、地方城市的人文、自然风貌等内容也是较常见的作文素材对象。如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2012年山东卷《^v^箴言》,2016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8年浙江卷的《浙江精神》,2019年上海卷《认识“中国味”》等。

二、立意参考

1. 围绕城市亮点,横向铺开自然人文风貌

“中国有许多省份,名字都与大地上的山河湖海有关,只有云南的云,来自天上。”每一座城市其独特的亮点数不胜数,但地名却蕴藏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基因,是一座城市的“浓缩版”名片。如围绕云南,可以由“云”与“南”这个独特的亮点散发开去,可以写其特殊的季风气候以及地理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进而横向铺开,从而实现地名与地方自然、人文风貌的有效结合,彰显地方特色。2. 结合古今之变,纵向挖掘城市人文底蕴

一般而言,大家对自己家乡的自然、人文风貌相比于其他城市会更加了解,因而容易出现“一拥而上”,导致内容“撞车”的现象。为此,如果大家对其他城市自然人文中的一个点有特别的了解,如民俗节目、科技工艺等,就可以紧紧围绕其中一个点,将其本身的古今之变与城市发展脉络相结合,在关联的构建以及古今演变的描写刻画中,以小见大,彰显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底蕴。

整理不容易,如果觉得今天的分享有帮助,记得点个赞鼓励纸条君呀!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3篇

二、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人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仍要求不少于700字。一、作文解析

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议论文、记叙文二选一的北京特色。题目一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点,让考生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进行写作;题目二则以“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为引子,要求考生以“一条消息”为题完成一篇记叙文。题目一

本题延续了近几年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2018年考题就引导考生回顾成长经历,思考祖国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道题目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同时很好地与新时代青年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相联系。

在写作时,考生要围绕“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一话题,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每一个体都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应认清自我,发挥最大功用;而我们也要把握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如当每个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国家和社会也会日渐强大等等。个体的作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本题立意的关键所在。总之,本文立意可大可小,譬如可从小方面着眼,凸显个体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可以从大方面入手,引发对社会个体的关注;还可从宏观角度谈人类命运共同体、个体的责任与担当等问题。这些角度都可以与纸条君之前推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金句长纸条及直播押题课程推出的“共同体与凝聚力”“个体光辉照见时代”等主题素材结合起来,小纸条们都复习了吗?

二、立意参考

1. 认清个体价值,发挥自我功用

社会上的每一个体都应当被关注,正因为有不同的个体发光发热,才能创造出一片璀璨夺目的星河。如何创造良性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个体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更好地发挥其功用,从而实现社会协同发展,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题目二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4篇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一、题目解析

2020年上海卷的作文题,以简短的题干材料、强烈的思辨色彩在众多高考作文题中“独树一帜”。实际上,“思辨性”是上海卷一如既往的标识,从近五年的上海卷作文题来看,《造就和谐自我》《评价他人的生活》《预测》《被需要》《认识“中国味”》无一不蕴含着思辨的光辉,自我与外在、过往与未来、需要与给予、本土与外域,都是充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静心思考,也绝不仅是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取得一个亮眼的分数,更是能作用于我们的漫漫人生,让我们在有所思之后能够有所得、有所行。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从题干的字眼中,我们可以把握到这样两个层面的意蕴,“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事物发展进程”指向的是纵深视野的“历史进程”与宽广视野的“时代潮流”,“意想不到”“无能为力”则都是个体的情绪。由此,题目实际发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历史进程或时代潮流之中,是否“可为”?

作为个体,在“历史进程”“时代潮流”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更多的时候确实是“蚍蜉撼大树”、只能“无能为力”,但“历史进程”之所以成其为“进程”、“时代潮流”之所以成其为“潮流”,也绝对离不开之中的“个体”。并且,如若作为个体的我们,因为“不可为”而都选择“无所为”,则我们的个体生命会失去意义、我们的群体生命也会失去方向。因此,在人的“可为”与“不可为”间,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个体与历史、个体与时代、个体与群体等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我们论述的重点、写作的中心,就可以聚焦在这里。

实际上,面对这道考题时,我们还可以想到当下的社会背景,试着品一品出卷者的“初心”。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多少鲜活的生命、多少美满的家庭,就这样永远地埋葬在了这个春天里。作为身处其间的个体,我们都饱受了无奈、倍感了渺小、体会了无常,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见证了一个个“逆行者”,在以一己之力抗争着、奉献着。“在不可为里进行着自己的可为”,乃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直以来,就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所在,也是我们始终会被这样的个体所打动的所在。

而无论是表达对于历史进程、时代潮流的认知,还是选择恰当的人物素材,凸显平凡中的不凡、有限生命中的无限华彩,在《人物特辑/高中模板》等专栏,《高考特辑》中的“青春成长篇”“生活感悟篇”,还是《笔书战“疫”》系列中的素材,都可以进行直接的运用。

二、立意参考

综上,面对本道考题,更高远的立意是坚持认为“虽然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并不意味这,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由此可以有如下立意:

1. 正确认识个体与历史、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定位。

2. 作为个体,应积极发扬主观能动性、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个人奋斗融入历史进程、时代发展之中。

3. 在“不可为”或“难以为”的境遇面前,哪怕我们仅仅是个体,也应勇敢而为之。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5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题目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与历年题目相比发生了一定转向,但始终站在生活的角度,仔细品来相当具有哲思意味。无论是2019年颇具人文情感关怀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还是今年“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都在不断引导考生们关注“为人”的思维品质与感性能量,充分做到了“以生为本”,并希望考生们在行文写作中能够充分展露真情实感,代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分析作文材料我们已知,今年的全国卷三考的是“审视自我” 。出题人通过“人需要不断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努力看到尽量完整的自己”,强调人在寻找、审视自我时候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画好像、画好怎样的像、以什么为画像至关重要。小纸条们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阐述,也可以择一详细论述。

虽然,审视自我一词看似相当宏大,不知如何写起,但实际上也非常容易落实在生活的具体角度。因为“自我”本身的含义相当丰富,命题人也在题干做出了提示,比如成为怎样的人、希望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个人所能做的事。考生可以以小见大,从微观的、个人的角度叙事或是论述,最终立足自身和同代人,在青春成长中正确地、良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规划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纸条君在日常的考试练笔、以及「高中万能作文模板之“青春成长”」中也有非常注重小纸条们对于自我认识方向的训练,不知道大家在这次考场中的下笔有没有一些胸有成竹呢~

无论如何,小纸条们请一定不要忘记,题干中标注了你的身份是毕业生而文体是“信”,书信体相当注意基本的格式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行文结构中要保证完整和格式规范,不要因为忘记格式,而导致大量失分。而内容上到底是议论还是记叙,不必过多纠结,书信体本身相当灵活,言之有物也不会造成失分。

二、立意参考

1. 如何画好像、画怎样的像:从一个人的多重身份与举动进行阐述

人是什么?人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人并非一个光滑的球体,永远展示着某一平面。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社会化,将赋予人各种各样的身份特征。比如,我们是家中的孩子,是学校的学生,是国家的花朵。那么我们对自我的审视可以从这些差异化的身份进行。担一责,成一人,在不断地行动中,我们都将愈加清晰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社会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2. 以什么为像、为镜:某场经历或者某个物件、某个人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脱离本身作为物的概念,从其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不止有物质世界,还有个人的精神品质,成长思考。在人的一生中,诸多经历可以成为观照我们的镜子,辅助我们自画像的成形。比如遇见的某个人、经历的某件事……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6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题目解析

作为自主出题的考区,天津依然受到北京卷、全国卷的影响,紧跟近几年热门趋势,重点考查学生对时代动态的把握、对个人使命的思考,如2019年《个人和国家的关系》、2018年《器》,而今年也保留对这一传统的延续,引导考生立足当下,关注国家发展、民族精神和个人担当。

今年天津卷是典型的材料作文,针对这类题型,一般首先勾画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意义,再由此梳理内容层次。通读材料文段后,我们可以得到关键词“中国面孔”,与2018年《器》的命题思路类似,题目中的关键词兼具表层意义和衍生意义,可进行多元解读。而“中国面孔”一词,内涵则更为丰富。

“面孔”即为“脸”“面容”,加上限定词“中国”,则可理解为中国人的面容,而将“面孔”进行衍生联想,则可理解为“脸面”“表象”“象征符号”等,即“中国的象征”“中国符号”,也就是中国对内的恒一精神传承,以及对外的统一形象呈现,这实际与2017年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的考察趋势相近,即什么是“中国符号”/民族精神?中国的时代形象由什么构成/定义?

接下来,具体分析前四个对象,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关于不同点:从纵向来看,从杜甫到屠呦呦,古今时代不同;横向来看,他们来自文化、科研、战疫、基层,奋斗在不同领域;细看人物主体,他们有的因个人成就知名,如杜甫、屠呦呦,有的则构成群体形象,深入人心,一如战疫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家国情怀、造福人类、无私抗疫、默默坚守是他们分别彰显的独特品质。至于相同点,则已在材料中明确,即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塑造“中国面孔”。

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符号”“时代/民族精神”“人民力量”等角度切入解题。此外,题干要求是“走过2020年的春天”“新的思考的感悟”,因而我们显然需要结合今年的热点“战疫”进行提点,凸显自己对时代动态、时事热点的把握。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第7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一、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关注的是“自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我们先来审一下材料,材料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将重点聚焦在“自我”,指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有所期待。第二句话讲的是“家庭”“社会”,指出家庭和社会都会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抱有期待。第三句话明确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总会存在冲突和矛盾。

分析完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材料的主旨,那就是——在人生的选择上,个人和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冲突。所以,我们这次的写作任务是谈谈对于这种自我和他人、外界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的体验和看法。对于这个写作任务来说,我们要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剖析这种矛盾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提出解决自我和他人、外界的矛盾的做法和建议。

这道题目非常贴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自我和他人、外界的冲突,其实是真实地存在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上小学的时候,你想要和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但你的妈妈却坚决反对。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你对文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但你的爸爸却告诉你,学理科好,升学率高,日后工作机会多。当你考上大学的时候,你怀揣着对哲学或者文学或者艺术的无限憧憬,想要填报这个专业,但你爸妈坚决反对,认为这些专业以后不足以安身立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自我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有着真切的体验和感性的认识。

这道题目,不仅贴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而且可以上升到人生哲理思考的层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我和外界的关系,是哲学家们爱思考、爱讨论的命题。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语——“他人即地狱”,他认为自我和他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自我和他人、外界的关系的思考,纸条君在“高考特辑·生活思考”这一部分也有提及呢,相信认真复习的小纸条,一定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笑傲考场~

二、立意参考

1. 自我和他人、外界的矛盾因何产生

在写作构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