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优选13篇)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1篇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 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1始总角2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 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1轼:苏轼自称。 2总角:指童年。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12、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2分)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2篇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 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2、体会文中下列句子的内涵。(4分)
①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
②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3、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放到本文中?请说明理由。(3分)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注释:辟:作“譬”解,打比方。九轫:“轫”通“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满目青山有新姿 牛旭斌
①黄家山是黄土高原上别具乡韵的一座村庄。庄在山上。过去,风一吹,秃秃的黄土坡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满山的黄土地里,基本只种粮食,收成差。现在种得最多的是核桃、药材,还养蜜蜂,养牛羊。
②去黄家山的半路上,青青小麦拔节生长,雪白梨花缤纷一地,满野的核桃树抽芽,开花,坐果,春光芳菲又明丽。
③雨后墒饱,山里人趁机铺地膜,种玉米。阡陌间,地气回暖,水渠叮咚,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园子里,几十名妇女躬腰蹲身,在移栽万寿菊。她们从二月初就开始整地、薅草,育苗、耘苗。一株株菊苗被整齐移栽进田垄,然后扶正,壅土,压实,浇水。那葱嫩的秧苗,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赛过春风十里的画图。
④黄家山曾经黄土冒烟,雨阻雪封,祖祖辈辈上山下山都穿林而过,年轻人又大多外出打工,村庄一度荒凉寂寞,修路的事更是提都甭提。后来,县里的工程队来了,他们实地勘测,群众们自发投劳,背石背砂,先垫平泥泞坑洼,再砌筑桥涵护坡。为了不砍树、不炸山,路顺着草坡弯绕进村。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栽回林里。半年后,这条从河谷钻进沟岔、又穿溪爬坡的路,旋转着上了村梁。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4篇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鄙,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A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5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6篇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②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3分)
(2)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4分)
【小题5】断句: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3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者”后可断可不断。)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酬:实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小题2】试题分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的景仰。⑤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的景仰。
【小题3】试题分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7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②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D译: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2)B.“戌”为地支的第十一位。
(3)D.“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错误,原文“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江南望族是指郑氏家族,欧阳修母亲原来的娘家;贫贱之家是凸显其俭约持家形象,凸显其高风亮节形象过于笼统。
(4)①姑,婆婆;养,奉养,孝敬父母。
译: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②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点着蜡烛;治,查阅、研究。
译: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
参考译文: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因此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屋、一垄地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够坚守节操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渐渐衰弱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自从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禄来奉养太夫人。这时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岁。再过了八年,修以没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枢密使。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欧阳修立表。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8篇
新月集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对 岸
[印度]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9篇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fèng liǎn 帮助办丧事)棺椁(用来办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选出与上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邻”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卒皆夜惊恐。
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贵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为一名穷书生的不幸而情动如此,不仅撤宴,还丰厚地救济他,可见他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第二问意对即可。)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10篇
《范文正公文集》序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师:师从、学习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参考答案:
9. 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0.B【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1.B【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2.(1)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2)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3)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11篇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表》)诸葛亮集>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
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
参考答案
9.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
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式,每处1分)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足”“以……为”每处1分。“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1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附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12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范文正荒政阅读答案 第13篇
《贵公》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并不是一定改变命运。下面是《贵公》阅读答案,请参考!
《贵公》阅读答案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②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③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⑦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⑧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 ②《鸿范》:《尚书》中的一篇。 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⑥豆:摆设祭祀用的食器,名词作动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私
B.利而勿利也 利: 利益
C.万物皆被其泽 被:蒙受
D.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得之必以公 农人告余以春及
B.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弃甲曳兵而走
D.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明贵公的一项是:
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③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④去其人而可矣
⑤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⑥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