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20篇

admin 2024-03-04 网站管理员 admin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一篇

县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一、20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今年省级下达我县375户搬迁计划,市级下达我县550户搬迁计划。由于全县急需搬迁的任务重,我们结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自我加压,下达各乡镇市级移民搬迁计划900户、省级搬迁扶贫计划450户。为了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依托省、市扶贫搬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使今年的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年初计划,截止11月30日,完成市级移民搬迁986户3936人。省级搬迁扶贫310户1107人,完成比例占72%,即将完工在建140户,占任务的28%。根据我县今年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重的实情,我们多方筹资,争取到搬迁扶贫资金计划150万元,目前已到位75万元,其中省扶贫办下达搬迁扶贫专项资金45万元,省财政安排资金30万元。尚有县发改委75万元资金计划还在协调落实中。基于此我们已于10月初下拔落实到各乡镇财政所危改搬迁扶贫资金万元,由各乡镇财政所根据农户搬迁进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的要求,兑现落实到搬迁的农户。

二、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围,突出重点搬迁。围绕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今年搬迁扶贫我们以重点村为主,突出重点村重点户。年初,我们通过组建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对至年的省定重点村开展普查工作,将重点村需要搬迁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按照市级搬迁和省级搬迁(危改)两类建立基础性的档案,市级搬迁扶贫我们按照每个重点村村平30户的指标下达计划任务900户,按照优先重点村的原则,由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上报实施。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的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搬迁的农户的建房进行科学的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扶持政策,在各重点村做好省、市搬迁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动员,号召农户主动搬迁,提前搬迁,加快了农民搬迁脱贫步伐,加速了我县搬迁扶贫工作进程。

(二)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搬迁扶贫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月办月结,对搬迁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书记、县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计划、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搬迁工作专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搬迁任务实行责任包保,并制定了优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门帮扶资金,合力投入。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扶贫部门,对全县移民搬迁和住危房户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摸底健全了我县1943户特困户住危房,4247户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带贫困户的档案。为了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的住房和搬迁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实施扶贫搬迁与解决特困户危房相结合,用今明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难。计划今年搬迁解决特困户危房900户。由县扶贫办负责包保450户,县民政局负责包300户,县财政局负责包保50户,县直85个部门负责包保100户。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办结,年终对各部门实行硬帐硬结,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搬迁。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扶真贫的原则。在搬迁对象的确定上,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户,必须由本人先提出书面申请;在安置方式上,由农户自主选择搬迁类型,能集中搬迁的就集中搬迁,能分散搬迁的就分散搬迁;在建房标准上,由农户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确定,能建楼房的建楼房,能建经济实用房的建经济实用房。在安置的选址上,由各乡镇、村根据镇、村建设规划自行选址。在搬迁方式上重点采取四种搬迁模式:一是实行梯度搬迁。鼓励低山、河边的农户进城经商给予适当补贴,将其房屋和士地等低价转让给中高山地带的搬迁农户。二是集中安置搬迁。今年实施的第二批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下达了900户市级搬迁计划、400户省级搬迁计划,大部分都要求实行集中安置。三是危改扶贫搬迁,200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扶贫、民政、财政为主,县直各部门全体动员对全县900户住危房户实施危改扶贫搬迁,目前已完成80%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四是分散扶贫搬迁,去年全县分散搬迁713户,仅重点村曾家垭村一年就搬迁25户。今年,在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实施分散搬迁986户。在组织实施工作中我们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省级搬迁和我县实施的危改搬迁有机结合同步实施。确保省、市级搬迁1000户和县委450户的危改搬迁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将搬迁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将搬迁扶贫工程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桑叶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将扶贫搬迁与退根还林政策相结合。对搬迁的农户原有的田地进行退耕还林,既使农户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天然林保护的作用。

(四)规范程序,政策激励搬迁。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科学、严谨、细致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我们通过规范搬迁扶贫工作申报程序,夯实搬迁扶贫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搬迁扶贫工作阳光操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搬迁扶贫工作的极积性。在搬迁前,做到“三表”齐全。年初,由扶贫办与各乡镇政府组织专班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填写搬迁贫困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户主申请表、并由村委会签批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批准同意后,以乡镇为单位向扶贫办上报年度搬迁实施计划申请和报表。确保了扶贫搬迁户的真实性和严密性。在搬迁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市级搬迁扶贫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的,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危改工作相结合,介定对象是住草房、石板房的,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搬迁扶贫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市级搬迁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政策。省级搬迁户按人口给予补助,1至2户人的补助元,3人户的补助3000元,4人户的补助4000元,5人以上户的补助5000元;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今年8月对2005年省级搬迁的450户和年市级搬迁扶贫的713户项目资金通过《今日**》在全县进行了为期10天公告公式,将搬迁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搬迁扶贫工作公开透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洪涝灾害影响农户危改搬迁进度。今年8至9月连续两个多月的强降雨,使农户的危房改造工程滞后,同时,一部分已建起的新房的农户受到地质滑坡的影响又重沦为危房,给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危房改造启动慢。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扶持只有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农户有80%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今年,省级下达搬迁资金计划是扶贫资金45万元,财政资金30万元,计划资金75万元。现在,扶贫和财政资金已到位并下拨,但计划部门并不承认有搬迁任务,致使资金不能到位。经过多方筹集,还差万元的资金。目前,搬迁扶贫工作已面临着验收考核,我们虽然通过组织专班多次深入农户未声明行督办,但资金筹集不能及时到位使搬迁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搬迁扶贫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确保今年的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加强督导,确保进度。组织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展缓慢的搬迁户,督办进度。继续抓好省、市移民搬迁工作的月督办、月通报,确保搬迁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大部门协力配合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关于搬贫搬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争取到位的扶贫资金,及时兑现落实到户。同时对已下拔的搬迁扶贫资金,开展一次督查,确保资金及时下拔到农户。

(三)妥善安置搬迁户,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对移民搬迁的农户,由城建、公安、水利、教育等相关部门做好支持,当地的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及时地解决好搬迁户的“三通一平”问题,使农户在行路、通讯、用水、用电方面得到有效解决。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使搬迁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现有扶贫政策,对搬迁的农户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于优先扶持。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二篇

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

根据省、市、县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2017 年来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按照《 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关于加快整改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审组反馈问题的紧急通知 》 ( 习迁指发〔2017〕18 号 )文件要求,现将 2017 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1 、拟搬迁对象锁定情况。

通过反复走访调研和广泛宣传动员,截止目前,已锁定拟搬迁对象 163 户 741 人,均为河口乡 2014 至2017 年精准扶贫户(2014 年度 25 户 115 人、2015 年度 25 户 110人、2016 年度 50 户 223 人、2017 年度 62 户 291 人、兜底贫困户 1户 2 人)其中 2 人户 2 户 4 人、3 人户 30 户 90 人、4 人户 62 户 248人、5 人户 35 户 175 人、6 人户 21 户 126 人、7 人户 7 户 49 人、8人户 5 户 40 人、9 人户 1 户 9 人。

2 2 、保证金退换情况。

2017 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扶贫办、财政所、信用社、乡纪委等部门,认真反复核对拟搬迁对象保证金收取及已退还数据,确保退还金额和农户一致。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拟搬迁对象保证金的退还工作,累计退还拟搬迁对象保证金179 笔 243 万元(含自愿放弃 16 笔),其中 2017 年 3 月办理退款23 笔 万元、2017 年 4 月办理退款 156 笔 万元。

3 3 、一户一档资料整理情况。

对照一户一档资料目录要求,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扶贫办牵头汇总,以村为单位分别收集,由帮扶干部入户调研并进行资料整理,认真规范整理拟搬迁对象的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搬迁户就业需求等相关资料。已按规定完善 154 户档案资料,尚有 9 户新增拟搬迁户正在由帮扶干部负责完善归档。

二、存在问题

1 1 、搬迁对象动态管理难。

个别拟搬迁贫困户因县、乡贫困人口总体平衡把控等特殊因素,形成精准扶贫系统人口与家庭共同居住实际人口不一致,在精准识别回头看的过程中,自然增长如婚入、新生儿未能及时录入系统,与易地扶贫搬迁必须整户识别、整户搬迁的政策精神有差异,同时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制度,导致拟搬迁对象信息不能与变化的实际保持一致。

2 2 、一户一档资料不精准。一是 政策调整变化快,群众担心不能如期搬迁或是被取消精准扶贫户而虚报家庭成员就业、住居、收入、土地、林地等真实条件,导致部分已收集的一户一档资料与群众实际不符; 二是 拟搬迁对象的商品房、车辆等拥有情况核实难度大,一方面房管中心、车管所只能查实已经登记的信息,但少数没有登记的黑房、车辆无法查实,另一方面虽然发动群众举报,但许多群众害怕引起矛盾纠纷,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加上部分群众为了搬迁优惠有意隐瞒、欺骗,干部工作开展障碍多。

三、下步工作打算

1 1 、调整干部工作方式。

通过对脱贫攻坚及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的认真学习研究,加快转变干部思想,并组织干部深入群众进

行广泛的调研分析,掌握群众的切实需求和意愿,使干部能够针对不同的群众更快、更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拟搬迁对象搬迁意愿真实、信息收集精准、搬迁后发展有后劲。

2 2 、更加广泛发动群众。一是 通过调频广播、群众会、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精神,让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有更多的理解,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是否搬迁。

二是 制定周祥严密的群众举报方案和制度,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不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进行大胆举报,确保国家扶贫资金用在实处,确保需要搬迁的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确保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河口乡人民政府

2017年5月 21日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三篇

3月27日,炎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饶祥明率县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住建规划局等联村单位负责人,深入该县垄溪乡古塘村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炎陵县垄溪乡古塘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11人,其中有12户申请“易地扶贫搬迁”。饶详明一行深入到古塘村古塘组,走访了石生华、钟乾仁等10户贫困户,与群众深入交流,实打实了解情况,面对面宣讲政策,并就安置方式、建房选址等问题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地、落实。

座谈会上,饶祥明一行听取了古塘村精准脱贫工作汇报,与会村民代表作表态发言,与会后盾单位负责人作相关政策说明,并就如何做好古塘村精准脱贫易地搬迁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就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饶祥明指出,一要明确帮扶对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帮扶,并按照村民自愿、规范程序的要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作。二要明确资金筹措,确保不增加贫困户经济负担。三要明确建房要求,村民可选择“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帮建”等方式建房。同时,搬迁农户要积极配合,服从规划和施工建设要求,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最后,饶祥明就垄溪乡和古塘村20的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具体指导。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四篇

按照xxx、xxx关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地方贫困户生存发展问题,我区经过精准识别、评议、审核等程序,最后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153户、512人。现将我区落实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153户、512人。涉及大幕乡、汀泗桥镇、官埠桥镇、马桥镇、**奶牛场等5个乡镇(场)。集中安置点6个,分别是大幕乡广东畈集中安置点、大幕乡西山下集中安置点、汀泗桥镇大坪村西关集中安置点、八角邱集中安置点、官埠桥镇窑咀村集中安置点、**奶牛场杨排洲集中安置点。

一、基本情况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153户、512人。截止目前,全区6个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乡镇(场)具体情况如下:

**奶牛场17户54人,其中集中安置16户50人,分散安置1户4人。主体工程已完工,附属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桥镇22户66人,集中安置20户61人,分两处安置;分散安置2户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

大幕乡72户273人。集中安置点49户198人,广东畈安置点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西山下安置点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分散安置23户75人。分散安置23户主体工程已完工。

官埠桥镇安置19户45人,集中安置11户20人,分散安置8户2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

马桥镇安置23户74人,集中安置点已取消,分散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进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点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其他安置点的附属工程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各乡、镇、场要将工程监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要实施监管,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三、要充分考虑易迁户帮扶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安居与乐业。各乡、镇、场要在易迁户精准帮扶和配套产业上下功夫,要根据易迁户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叠加、树立发展信心,解决搬迁的后顾之忧。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五篇

xx县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带上,是襄樊市下辖唯一的全山区贫困县,也是全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高寒山区、边远地区、多灾地区、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于一体。辖11个乡镇261个村,1262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06户万人,占总人口的80%。全县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有158个村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生活极其艰难。自20xx年以来,我们抢抓盛市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全县7500户近3万人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地的地区的贫困户纳入盛市扶贫搬迁计划,于20xx年至年成功地对高寒山区的3253户13662人实施了搬迁扶贫,使这部分人口彻底告别贫困。截止,年底全县尚有4247户,16420人还待搬迁,由于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增加了一部分地处滑坡地带的农户,因此我县的搬迁扶贫工作任务相当艰巨。

一、年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今年省级下达我县375户搬迁计划,市级下达我县550户搬迁计划。由于全县急需搬迁的任务重,我们结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自我加压,下达各乡镇市级移民搬迁计划900户、省级搬迁扶贫计划450户。为了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依托盛市扶贫搬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使今年的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年初计划,截止11月30日,完成市级移民搬迁986户3936人。省级搬迁扶贫310户1107人,完成比例占72%,即将完工在建140户,占任务的28%。根据我县今年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重的实情,我们多方筹资,争取到搬迁扶贫资金计划150万元,目前已到位75万元,其中省扶贫办下达搬迁扶贫专项资金45万元,省财政安排资金30万元。尚有县发改委75万元资金计划还在协调落实中。基于此我们已于10月初下拔落实到各乡镇财政所危改搬迁扶贫资金万元,由各乡镇财政所根据农户搬迁进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的要求,兑现落实到搬迁的农户。

二、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围,突出重点搬迁。围绕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今年搬迁扶贫我们以重点村为主,突出重点村重点户。年初,我们通过组建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对至年的省定重点村开展普查工作,将重点村需要搬迁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按照市级搬迁和省级搬迁(危改)两类建立基础性的档案,市级搬迁扶贫我们按照每个重点村村平30户的指标下达计划任务900户,按照优先重点村的原则,由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上报实施。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的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搬迁的农户的建房进行科学的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扶持政策,在各重点村做好盛市搬迁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动员,号召农户主动搬迁,提前搬迁,加快了农民搬迁脱贫步伐,加速了我县搬迁扶贫工作进程。

(二)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搬迁扶贫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月办月结,对搬迁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书记、县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计划、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搬迁工作专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搬迁任务实行责任包保,并制定了优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门帮扶资金,合力投入。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扶贫部门,对全县移民搬迁和住危房户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摸底健全了我县1943户特困户住危房,4247户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带贫困户的档案。为了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的住房和搬迁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实施扶贫搬迁与解决特困户危房相结合,用今明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难。计划今年搬迁解决特困户危房900户。由县扶贫办负责包保450户,县民政局负责包300户,县财政局负责包保50户,县直85个部门负责包保100户。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办结,年终对各部门实行硬帐硬结,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搬迁。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扶真贫的原则。在搬迁对象的确定上,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户,必须由本人先提出书面申请;在安置方式上,由农户自主选择搬迁类型,能集中搬迁的就集中搬迁,能分散搬迁的就分散搬迁;在建房标准上,由农户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确定,能建楼房的建楼房,能建经济实用房的建经济实用房。在安置的选址上,由各乡镇、村根据镇、村建设规划自行选址。在搬迁方式上重点采取四种搬迁模式:一是实行梯度搬迁。鼓励低山、河边的农户进城经商给予适当补贴,将其房屋和士地等低价转让给中高山地带的搬迁农户。二是集中安置搬迁。今年实施的第二批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下达了900户市级搬迁计划、400户省级搬迁计划,大部分都要求实行集中安置。三是危改扶贫搬迁,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扶贫、民政、财政为主,县直各部门全体动员对全县900户住危房户实施危改扶贫搬迁,目前已完成80%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四是分散扶贫搬迁,去年全县分散搬迁713户,仅重点村曾家垭村一年就搬迁25户。今年,在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实施分散搬迁986户。在组织实施工作中我们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省级搬迁和我县实施的危改搬迁有机结合同步实施。确保盛市级搬迁1000户和县委450户的危改搬迁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将搬迁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将搬迁扶贫工程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桑叶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将扶贫搬迁与退根还林政策相结合。对搬迁的农户原有的田地进行退耕还林,既使农户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天然林保护的作用。

(四)规范程序,政策激励搬迁。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科学、严谨、细致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我们通过规范搬迁扶贫工作申报程序,夯实搬迁扶贫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搬迁扶贫工作阳光操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搬迁扶贫工作的极积性。在搬迁前,做到“三表”齐全。年初,由扶贫办与各乡镇政府组织专班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填写搬迁贫困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户主申请表、并由村委会签批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批准同意后,以乡镇为单位向扶贫办上报年度搬迁实施计划申请和报表。确保了扶贫搬迁户的真实性和严密性。在搬迁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市级搬迁扶贫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的,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危改工作相结合,介定对象是住草房、石板房的,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搬迁扶贫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市级搬迁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政策。省级搬迁户按人口给予补助,1至2户人的补助2000元,3人户的补助3000元,4人户的补助4000元,5人以上户的补助5000元;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今年8月对年省级搬迁的450户和年市级搬迁扶贫的713户项目资金通过《今日xx》在全县进行了为期10天公告公式,将搬迁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搬迁扶贫工作公开透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洪涝灾害影响农户危改搬迁进度。今年8至9月连续两个多月的强降雨,使农户的危房改造工程滞后,同时,一部分已建起的新房的农户受到地质滑坡的影响又重沦为危房,给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危房改造启动慢。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扶持只有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农户有80%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今年,省级下达搬迁资金计划是扶贫资金45万元,财政资金30万元,计划资金75万元。现在,扶贫和财政资金已到位并下拨,但计划部门并不承认有搬迁任务,致使资金不能到位。经过多方筹集,还差万元的资金。目前,搬迁扶贫工作已面临着验收考核,我们虽然通过组织专班多次深入农户未声明行督办,但资金筹集不能及时到位使搬迁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搬迁扶贫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确保今年的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一)加强督导,确保进度。组织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展缓慢的搬迁户,督办进度。继续抓好盛市移民搬迁工作的月督办、月通报,确保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二)加强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大部门协力配合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好中央、盛市、县关于搬贫搬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争取到位的扶贫资金,及时兑现落实到户。同时对已下拔的搬迁扶贫资金,开展一次督查,确保资金及时下拔到农户。

(三)妥善安置搬迁户,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对移民搬迁的农户,由城建、公安、水利、教育等相关部门做好支持,当地的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及时地解决好搬迁户的“三通一平”问题,使农户在行路、通讯、用水、用电方面得到有效解决。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使搬迁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现有扶贫政策,对搬迁的农户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于优先扶持。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六篇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x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光照时数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公里,砂石路面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七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作座谈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完成情况201X年我市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管理,积极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截止201X年年底,201X年计划下达的5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解决了万人、万头畜的饮水困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新建和改建县乡村公路公里,完成项目总投资4865万元。201X年 部竣工,工程完成总投资万元,占计划的。搬迁贫困人口986人,占计划的。201X年底市上组织财政、建设、水务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初验,评为合格工程。201X年我市华池、合水、宁县3县被省上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3县项目总投资2971万元,其中:

国家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576万元,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49万元,省预算内基建资金87万元,县乡及群众自筹1159万元,搬迁贫困群众694户、3162人。截止201X年年底,3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计划的。其中:

累计新修基本农田亩;完成人饮工程8处及配套设施建设;新修道路公里;改扩建学校10所、卫生所11处;架设农电线路公里;建成移民住宅667户,占计划的。目前已有454户移民搬迁入住,占计划的。201X年我市宁县、合水、镇原、华池4个县被省上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4县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301万元,整合中央其他渠道专项资金万元,县乡及群众自筹万元,计划搬迁627户、3159人。截止201X年年底,4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计划的。其中:

累计新修基本农田555亩;完成人饮工程3处;新修道路公里;改扩建学校7所、卫生所5处、村部5处;架设农电线路5公里;建成移民住宅425户,占计划的。201X年我市有7个县被省上批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7县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966万元,整合中央其他渠道专项资金922万元,县乡及群众自筹万元,计划搬迁1358户、6718人。201X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批复及投资计划下达后,我们及时向各县进行了下达,并督促各县抓紧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各县主要开展了在迁出、迁入区召开群众座谈会,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搬迁群众建档立卡、落实住宅建设用地、编制单项工程设计等工作,明年3月份项目可全面开工建设。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总要求是:

“一年建设、二年搬迁、三年稳定”。截止目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体上进展顺利,各县都能依照省批方案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四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并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产业开发、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认真抓好宣传公示工作,切实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扎实工作确保搬迁群众能够迁得出、稳得注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二】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六届xxx会 完成16个点(未完成1个点为舍得乡新寨和蚌戛村,平面户型图和建筑施工图已完成,总平图和效果图因平整好的地基安置无法完全安置搬迁农户,需增加地基面积后调整规划方案才能完成),编制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比例的,其中,住房建设投资万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比例的,基础设施投资万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比例的,其他投资万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比例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首批农发行贷款1亿元已于201X年11月6日划拨到位。目前,贷款资金万元已全部划拨到乡(镇),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万元;无偿资金354万元(锦屏镇纳龙新村182万元,曰者沙坝172万元)。(二)201X年 村、官寨乡禹王高寨村3个点不涉及一般耕地、基本农田和林地,其他22个点中天星乡南丘村搬迁点选址属清水河水库淹没区,建议重新选址,双龙营镇南尾村、官寨乡丫巴山村、官寨乡胡家寨村、官寨乡袁家寨村、天星乡河边寨村5个点涉及林地,剩余16点涉及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25个点规划设计工作均还未开展,编制立项工作仅完成腻脚乡阿小九上寨、腻脚乡阿小九下寨、腻脚乡三家寨、腻脚乡鲁苦地下寨、腻脚乡蜜蜂山5个点,项目启动实施有双龙营镇南尾三队村、天星乡河边村2个点。

(三)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启动情况。2017年安置点,目前正在做选址和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其时间节点是:

201X年10月30日前完成初步选址,201X年11月30日前完成选址,12月3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报县发展和改革局评审、规划设计及用地报件上报等前期工作,2017年1月1日前启动“三通一平”,2月1日前启动房屋建设,6月30日前房屋主体工程完工,8月31日前全面竣工。

二、采取工作措施

(一)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县级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指挥部,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涉及县直有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项目规划办公室、项目资金整合办公室3个办公室开展业务工作,为充实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力量,还从县属相关部门抽调13人到办公室集中办公,并选派新提拔的5名副科级干部到指挥部办公室挂职锻炼。各乡镇相应成立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和作战室,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二)实施倒逼目标管理。根据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

案,以2017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的总体时间要求,制定脱贫攻坚倒逼机制,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阶段完成的工作时间节点。同时,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统规联建的指导意见,确保了项目推进有序。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限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工作进行了立项督查,倒逼目标任务,将工作推进责任落到实处,(三)推行领导包保制度。

一是县级领导督导制度。全县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挂包帮”县处级领导挂钩点继续挂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督导责任制落实,实行部分县处级领导牵头督导到乡镇,包保责任落实到搬迁村组和安置新村。牵头督导包保的县处级领导定期带领县级牵头包保责任部门领导、县乡“挂包帮”涉及部门领导干部深入督导包保责任乡镇、村委会及项目村组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落实现场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包保乡镇、搬迁村组和安置新村在工作推进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协调争取和整合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和帮助包保乡镇和项目村组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并力求工作成效。

二是落实县级部门包保责任。进一步落实牵头部门的包保工作机构,指定专门科股室负责推进落实牵头包保责任事项,指定一名干部作为牵头包保责任部门联络员,定期及时与县级牵头督导领导请示汇报并明确工作推进事项,把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包保责任落实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和统一落实。适时反馈易地搬迁包保责任乡镇、包保搬迁村组和安置新村基础信息、安置方式、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机构组建、人员力量、资金来源、资金到位、资金投入、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推进落实

进展情况,适时分析包保责任乡镇及项目点工作推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下步工作开展意见及建议。(四)明确易地搬迁对象。充分发挥了县级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指挥部的指挥领导作用,通过积极动员和组织县乡村组各级“挂包帮”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家中摸清底数,掌握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基本情况,并结合我县出台的《丘北县脱贫攻坚总体方案》文件强化了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的政策宣传,帮群众算好账、算清账。目前,全县201X年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的建档立卡户507户,共计2133人。(五)充分整合力量攻坚。

一是整合驻村工作队员。按照将单位扶贫帮扶点、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点、指导员派驻点“三点合一”原则,统筹做好下派干部挂职锻炼、选派 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负重前行。同时,在乡级设立了作战室,对各乡镇的易地搬迁和脱贫攻坚统一指挥推进,切实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这项工作。(六)加强检查指导工作。为确保全县工作推进质量,做到进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我县及时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乡镇村组入户开展专项工作督查,督促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相互借鉴、互学互比,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资金整合困难。项目建设需要整合各类资金融合推进,由于受政策、体制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县级层面在政策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捆绑打包集中投入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对象脱贫攻坚工作难度较大,导致资金整合比较有限,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整合各部门资金共同用于安置点建设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资金使用仍存在各吹各打的现象。(二)贷款授信不足。农发行安排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为8亿元,但到目前为止只授信1亿元,存在到款慢、贷款繁的问题,由于放贷主体对放贷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较严、放贷门槛高、放贷程序复杂,特别是上级农发行设置了一些较为严格的贷款限制条件,影响了贷款的到位率。

(三)贷款使用限制。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实行专款专用,而之前我县制定的脱贫摘帽总体方案中,7个整乡推进、28个整村推进资金都需要专项贷款转贷资金来推动实施,而按照农发行的要求,资金难以转贷出来。并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使用范围受限,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的基础设施

改善与长期的产业培育同步推进的步伐。(四)工作推进缓慢。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11个乡镇68个自然村65个安置点,其中:

201X年 担当、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决心,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抓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进落实。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按照省州统一部署和要求,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自信与投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自觉,主动思考、善抓机遇,强化责任、担当有为,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项目推进的办法措施和实际行动上,进一步细化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解决好工作中仍有旁观者、局外人的问题,加快形成部门个个有任务、干部人人有担子的工作格局。(二)整合力量,有序推进。正视当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有利于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的实现,对与项目推进有关的资金、项目、规划等问题加强衔接,强化协同配合,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工作节奏,切实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围绕项目建设要求,把必要的准备做在前,把能做的工作做到位,把应对的方案制定好,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忙而有序、忙而有度、忙而有力、忙出成效。强化乡镇与相关部门之间沟通衔接机制,共同配合,最大限度的向上级项目业务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整合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来,千方百计加大对安置点的资金投入。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八篇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包括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易地搬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搬迁(以下简称生态搬迁)、财政专项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为认真实施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根据《奉节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施办法(试行)》(奉节府发〔〕42号)文件精神,结合永乐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基础配套,有效组织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主动搬迁。搬迁对象原有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鼓励其自愿流转或参股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参与高山生态扶贫安置区特色产业开发。

(二)坚持整户搬迁、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的原则。整户搬迁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前提条件,对拆除后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优先安排复垦。搬迁户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用地扣除新建房屋用地面积后,节约的面积可作为地票交易或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使用。

(三)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的生存环境、经济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搬迁对象和安置方式。

(四)坚持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原则。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相关站所室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协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二、搬迁范围及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贫困农户,列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

1.居住边远地区,生产生活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的。

2.居住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难以完善,扶贫成本高、就地脱贫难的。

3.建卡贫困户、低保户、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纳入宅基地复垦的优先纳入搬迁。

4.原居住地房屋有房产证或宅基证,新建住房有房地产权证或建房、土地许可证,购房有房地产权证或购房合同、契税缴纳凭证等合法手续。

月1日以后实施整户搬迁的。

6.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应拆除。

其中转户进县内城集镇或县外购房,已签订拆房复垦协议但未拆房的;以及符合拆房复垦条件且搬迁户承诺拆房复垦的,经县国土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作为搬迁对象,其安置补助完善手续转为拆房履约保证金,待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后无息退还。不符合拆房复垦条件的搬迁户必须自拆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对梯度转移和其他自主建房搬迁的,必须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二)下列人员不得列入搬迁安置补助对象:

1.居住在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规划范围内的人口(按照三峡库区后续规划实施搬迁)。

2.已享受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的。

3.“空挂户”及搬迁户中非家庭成员的挂靠人员。

三、安置方式及补助标准

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不同安置方式的.搬迁对象给予差异化补助。

安置方式分为自主分散安置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两种方式。

(一)自主分散安置方式包括转户进城镇、梯度转移及其它安置。

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的搬迁户,按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安置对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自行购买建筑面积低于90平方米、交易价格低于当地市场均价的首套住房的,凭镇政府出具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身份认定证明和购房手续免交房屋交易契税。转户到县外安置的,按8000元/人的补助标准执行。

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包括在本镇、村内实行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相对集中进行梯度转移安置的和其他分散自主安置的,均按7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含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梯度转移安置不得进入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城集镇除外)。

(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是指迁入经县政府批准统一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进行的安置,按7000元/人的标准补助到搬迁户。

高山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对象为本镇范围内放弃原宅基地并实施复垦的农村居民,地灾避让搬迁、扶贫移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巴渝新居、库区居民点搬迁户、危旧房改建户、连体房户、无房户、户改退地的连心房等符合农村宅基地批准条件的农村居民。

本细则施行前各年度已下达尚未实施完毕的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D级危房改造的补助资金仍按原标准执行。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报批实施方案。镇政府根据县搬迁办下达的年度搬迁计划,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初评、镇审核公示的程序确定年度安置对象,编制年度实施方案(附安置对象花名册)报县搬迁办审批。

(二)组织搬迁实施。镇政府根据审批的实施方案,逐户签订搬迁协议,督促落实安置住房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等工作。

(三)兑现补助资金。项目实施完毕后,镇政府组织自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送县搬迁办,县搬迁办组织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待综合验收合格,县上拨付补助资金,镇政府按照规定标准与搬迁户结算。

(四)加强档案管理。按照以下要求分类整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档案资料,并送县搬迁办、发改委、扶贫办、城乡建委备案。

1.文书档案。包括实施项目的上报文件、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计划下达文件、公示资料及图片证明等材料。

2.户档案。包括农户信息卡、搬迁申请表、新旧房屋照片、户主身份证和家庭户口复印件、户口迁移手续、补助资金兑付证明、旧房拆除证明、建房审批及购房手续等原始资料。

3.项目档案。包括规划方案、工程设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的相关资料。

五、工作措施

坚持“统分结合、整合职责、分线落实”原则。

镇搬迁办:负责镇搬迁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编制全镇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年度搬迁计划,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收集、汇总、上报向县搬迁办的各种报表、信息,负责与县搬迁办的工作衔接,承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方面的会议、年度绩效考核等工作。

经发办:负责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协助镇搬迁办工作。

规建办:负责D级危房改造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集中安置点建设管理,协助指导按相关程序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行政许可手续;优先落实搬迁户宅基地复垦。

财政办:负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和兑现,协助资金拨付工作。

镇纪委加强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监督,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九篇

某县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赣扶移字〔2017〕23 号,为切实做好我县 2016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工作,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了研讨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问题整改工作,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严肃认真开展了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主要问题

我县 2016 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搬迁户识别不够精准共有 140 户,其中不符合搬迁政策 3 户,搬迁户没有进行标识有 137 户。

、住房面积超标有 78 户 280 人,全部是乡镇、村安置的搬迁户。

、自筹资金超 1 万元的有 309 户,其中乡镇 263 户,进城进园搬迁户 46 户。

、安置点管理不规范、程序不到位的 48 个,其中安置点地点设置不合理 3个,已调整变更。

二、整改措施与主要做法

精心组织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由分管副书记罗瑞华和分管副县长邓冬猛亲自调度,精准办、发改委、扶移办、各有关乡镇具体落实。

、召开专题会议。县领导多次召集有关乡镇、部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调度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

、出台方案。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全面梳理了问题清单,拿出了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出台了《XX 县 2016 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XX县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进行限期整改。

精准施策

1、整改措施精准

夯实精准识别基础。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回头看,对不符合政策范围的搬迁户坚决剔除;二是发改委、扶移办联合组织干部深入乡镇村做了搬迁对象的实地调查、审核把关工作;三是开展了国办系统搬迁对象信息标识的排查工作,完成了搬迁标识相关数据信息备案。

严控住房建设面积。一是各乡镇通过合建共住、调换安置住房等措施,分类施策做好乡镇“人均住房面积超标 25 ㎡”问题的整改工作;二是吸取教训,严防面积超标问题发生。设计更多户型满足搬迁需要,签订面积控制协议及明确旧房拆除条款,严格控制好建房面积。

切实减轻搬迁负担。一是由各乡镇通过“奖”、“帮”、“降”、“引”等办法解决乡镇搬迁贫困户负债过高的问题;二是解决进城进园点搬迁户高负债的问题。学习于都做法,由县国资公司进行回购,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回购的面积在不动产权证上核减,在脱贫攻坚期内返租给安置对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帮助搬迁贫困户最少有 1 人务工就业,提高家庭收入。降低房价,把房价降到1000 元/㎡以下,减轻贫困户购房负担;三是对比较困难的搬迁贫困户,在享受政策补助后,仍然没有经济能力建(购)房的,一律实行政府兜底方式安置。

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一是对安置点设置不合理和有安全隐患的安置点进行调整与整改;二是对乡镇、村 48 个集中安置点报批报建手续不齐全的进行补办。

经县委政府同意,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报批报建“绿色通道”,月底前各乡镇到相关部门完成项目立项、勘测选址、设计等手续的补报工作,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在收费上给予“减、免、优”政策;三是完善项目规范管理。实行统规统建的,按照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并进行公告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统规分户建房的,成立搬迁安置建房理事会,确保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制度不断完善

建立了联合办公制度,县扶移办和发改委组建班子进行了集中办公,乡级组建扶贫工作站并指定专人负责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发改、扶贫工作的县领导召集扶移、发改等几十个部门单位,召开会议具体研究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

出台了《XX 县政府性投资脱贫攻坚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暂行规定》及安置点建设项目报建报批绿色通道,对办理相关手续在收费方面进行“减、免、优”;

、强化跟踪问效

整改工作列入县级“三查一通报”,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督察;

进行专项稽察,由发改委和扶移办对全县 49 个安置点进行了专项稽察工作;

检察院、扶移办、发改委将联合对县部分安置点项目进行挂牌督办。

三、整改成效

1、夯实了精准识别基础工作。一是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及发改委、扶移办联合实地调查、审核工作,发现 6 户 34 人不符合搬迁范围,剔除了 2 户15 人精准扶贫户资格,取消了 6 户 34 人的搬迁户资格;二是认真做好国办系统搬迁标识功能开放的搬迁贫困户 137 户 724 人的备案工作。

、有效解决了面积超标问题。通过对安置房进行调换等措施,对全县乡镇78 户住房面积超标进行了整改。

、切实减轻了搬迁户的经济负担。一是通过“奖”、“帮”、“降”、“引”等办法减轻了 263 户乡镇搬迁贫困户自筹资金资金超 1 万元的问题;二是通过“降”、“奖”、“帮”、“补”等办法解决进城进园点搬迁户 46 户高负债的问题。

、规范了安置点项目建设管理。一是对安置点设置不合理的江背镇郑塘村安置点和社富乡九山村、溪源村安置点等 3 个安置点进行调整变更;二是优先安排了 万元资金对少数存在安全隐患的安置点进行了安全隐患整改与消除;三是对乡镇、村集中安置点管理不规范、程序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完善。四是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了项目资金拨付力度,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要性,尤其是对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学习不够,在思想认识上、政策理解上、政策执行上有偏差。搬迁户思想传统、保守,对搬迁工作认识度、参与度不高。

.上下联动不够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难度大、政策性强、标准高,也是情况复杂的一项工作,部门和乡镇在抓此项工作时重点和焦点不同,造成上下联动不够,合力不强。还有干部因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存在思想顾虑,大力抓好此项工作的韧性不足。

.工作进展有差距。由于我县搬迁任务人数多,任务重,三年任务两年需要

完成,加上少数搬迁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以致工作进展与上级要求存在差距。

1.加大联合办公力度。以省级层面加大扶移办、发改委联合办公力度,确保联合办公有固定人员、固定办公地点、有规范的办公制度。

.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建议省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脱贫后是否可享受搬迁政策、政策是否可以叠加等相关搬迁政策。

XX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XX 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017 年 6 月 25 日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篇

XXX市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 xxxXXX市委 XXX市人民政府(2017年2月26日)

尊敬的忠鑫局长、魏清主任,检查组各位领导:

正当我市上下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时刻,忠鑫局长及检查组各位领导一行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不辞辛劳,莅临XXX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考核工作,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代表X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60万老区人民,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XXX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市情

XXX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系国家限制开发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全市辖5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XXX历史文化厚重,于公元301年置县,1993年原XXX县与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XXX市。1934年xxx、xxx、xxx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XXX进行了彪炳史册的“XXX保卫战”。XXX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XXX区位优势明显,襄渝双线铁路、包茂高速、国道210线纵贯南北,国道347线横穿东西,国家二级火车站—XXX火车站扩能改造全面完成,巴万高速开工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XXX特色资源富集,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唯一天然富硒区,XXX富硒茶、旧院黑鸡(蛋)、蜂桶蜂蜜等农副产品享誉省内外;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系“川气东送”重要气源地。XXX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和龙潭河等景点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被誉为“天然氧吧”,是秦巴地区消夏避暑的胜地。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7元,分别增长、。

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等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三农”工作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局,全年实现减贫13547人,并顺利通过省、达州市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按照省、达州市统一部署,我们举全市之力,严把政策关,算好统筹账,同步推动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十三五”期间,上级共下达XXX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7271人。2016年,我市易地扶贫搬

迁计划1133户3722人,其中集中安置87户293人、分散安置1046户3429人,涉及22个乡镇112个村。累计完成投资万元,投资完成率100%,其中,住房建设计划投资万元,已全面完工,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万元,资金拨付率达;各安置村配套设施工程顺利推进,已拨付配套设施补助资金万元,预计2017年5月全部完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摸准实情早部署。一是精准识别对象。严格对照易地扶贫搬迁准入条件,按照“宣传动员、贫困户申请、村民大会评议、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等程序,户户核查、层层把关,共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133户3722人。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同安排、同组织、同推进。制定出台《XXX市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实施计划》、《XXX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及《补充意见》,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召开推进会4次、现场会2次,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建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常态化培训机制,实行县级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组、村组培训到群众“三级联动”的办法,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培训。全年共开展大型政策专题培训4次、乡级培训150余次,发放培训资料和政策宣传单共计5000余份。

(二)健全机制强保障。一是领导挂包机制。建立市委常委挂包集中安置点、县级领导挂包联系乡镇、乡村干部挂包到户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协作联动机制。全市相关职能部门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年度重要工作计划、资金安排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监督管理机制。抽调市发改局、扶贫移民局、住建局、以工代赈办等部门工作人员20余名,成立四个工作组,切实加强对22个项目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进度、建筑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四是督查考评机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跟踪稽察和对标整改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对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安排、资金使用、工程推进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考核,对行动迟缓、落实不力的及时曝光处理;对推进迟滞、违规违法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严格政策控标准。一是科学选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做到“三个不选”(有地灾隐患的不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不选、发展前景不好的不选),确保选址科学、条件优越、建设安全。二是严控面积。由市住建部门统一规划设计户型图,严格执行搬迁户新建或购置住房人均不得超过25平方米,住房质量须经行业部门认定为安全。三是合理补助。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对集中安置、分散自建、购房等方式安置的按照万元/人进行补助,对投亲靠友方式安置的按照万元/人进行补助。同时,严格控制房屋建设成本,确保搬迁户自筹每人不超过3000元、每户不超过1万元。

(四)有序实施见成效。一是科学规划。围绕全市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及2016年年度实施计划,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任务到乡、计划到年、布局到点、落实到户。二是加快建设。与各项目乡镇签订《易地扶贫搬迁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项目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制作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作战图,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阶段完成的工作时间节点,建立责任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逗硬验收。项目竣工后,督促项目村自验、乡复验,及时完善项目资料,由相关行业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实地逐户验收。同时,及时组织搬迁户限期拆除原旧房,并根据原宅基地状况进行平整。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2016年度1133户3722人搬迁入住,搬迁入住率100%。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一篇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平方米(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二篇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情况 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 XXX 户,其中,符合政策可不予拆除户 XXX 户(无房户 XXX 户、连体房 XXX 户、文物保护 XX 户),应拆旧复垦(绿)户数 XXXX 户。截至 2020 年7 月底,全县共计拆除 XXXX 户,拆旧率达 100%、复垦复绿XXXX 户,复垦(绿)率 100%。拆旧复垦复绿全部实施完毕,全面完成了易迁拆旧、复垦(绿)双清零任务。

二、工作主要成效 (一)积极主动谋划,项目申报顺利。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向上争取项目,全县增减挂钩项目共立项 8 个(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项目 2 个),规模 万余亩,全部获得批准立项。

(二)严格组织实施,获得交易指标。各乡镇(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高质量组织项目施工,目前 8 个项目都通过上级验收,新增 亩增减挂钩指标,其中 2 个易迁项目 亩,已在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并在全省交易平台生成交易指标。

(三)争取指标交易,助力精准脱贫。自全省开展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争取,已实

现 5 次交易:2018 年 12 月 28 日交易指标 XXXX 亩,实现交易收入 XXXX 亿元;2019 年 8 月 20 日交易指标 XXXX 亩,实现交易收入 XXXX 亿元;州政府统筹(XXX 亩)交易 XXXX 亩指标,实现收入 XXX 亿元;2019 年 12 月 26 日交易指标XXX 亩,实现交易收入 XXX 亿元;2021 年 11 月 23 日交易指标 XXX 亩,实现交易收入 XXX 亿元。以上 XX 次交易,共获收益 XXX 亿元,全部用于扶贫资金还贷和扶贫项目。

(四)优先使用指标,保障扶贫项目用地。由于国家对土地计划指标从严管控,我县土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全县的交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农业扶贫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先后使用增减挂钩指标 XXX亩(按 30 万/亩交易价值计算,计 XXX 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和脱贫攻坚项目落地,有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为搞好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XXX 省 2016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X 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

件规定,县政府明确了乡镇的实施主体责任、县易迁办牵头和责任主体责任 (2019 年省扶贫领导小组《2019 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点》才将拆旧复垦牵头单位明确为自然资源部门,责任单位仍为各级易迁办 )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用地保障、增减挂钩项目立项验收、指标交易和督促指导的责任,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拆旧复垦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主要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易迁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督办全县易迁工作;二是乡镇重视,各乡镇(区)将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列为各乡镇(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乡镇书记、镇长任组长,亲自抓,全员上阵,乡镇(区)成立易迁工作专班,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施工,采取非常规手段和工作方法,强力推进。

(三)准确把握政策,规范推进。一是尊重民意,深入宣传和讲解易迁政策,严守人均建房面积不突破,搬迁建房不举债,建新必须拆旧三条红线,做到宣传到村、动员到户、明白到人;二是实施规范,出台了《XX 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咸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备忘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有关问题的处理

意见》、《XXX 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XXX 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易迁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三是优化流程,分工明晰,县易迁办负责统筹协调,各乡镇(区)负责组织项目具体施工,快速推进;四是结合“百问百答”的政策解答,精准把握,分类处置。

(四)实行奖惩挂钩,整体推进。2018 年易迁拆旧复垦列入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易迁拆旧复垦得到资金扶持,有力助推了易迁工作。同时将非易迁增减挂钩项目包干费用和奖励资金与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任务挂钩,严格易迁进度考核,对易迁推进迟缓的乡镇(区)暂停拨付非易迁增减挂钩工程资金,这些措施对推进易迁拆旧复垦效果立竿见影。

(五)加强检查指导,督办推进。一是由县易迁办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积极主动督办各乡镇,综合统筹;二是乡镇主要领导每周向县领导报告工作情况,县领导对易迁拆旧复垦工作实行周调度;三是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县易迁办组成联合专班多次实地督办、检查和指导,对问题即查、即纠、即改,并形成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各乡镇每周向县易迁办报送易迁拆旧复垦(绿)进度数据,县易迁办进行审核和抽查,对进度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县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根据县易迁办汇总数据向省州报送进度数据,确保拆旧复垦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存在的问题 (一)复垦地块管护难度大。易迁户拆旧地块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加之大多人员外出务工,复垦地块耕种困难易造成土地荒芜,乡镇后期管护难度大。

(二)节余指标交易难度大。受疫情和用地需求的影响,增减挂钩指标交易非常困难,脱贫攻坚后续资金缺口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后续扶持。统筹使用易迁资金和相关扶持资金,利用好现有厂房和门面,与搬迁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杜绝出现闲置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招商引资办企促产业,确保每户有一个主业或有一个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兜底对象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确保脱贫不返弹。

(二)强化后续配套。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搬迁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三篇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包括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易地搬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搬迁(以下简称生态搬迁)、财政专项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

为认真实施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根据《奉节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施办法(试行)》(奉节府发〔20**〕42号)文件精神,结合永乐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

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基础配套,有效组织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主动搬迁。

搬迁对象原有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鼓励其自愿流转或参股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高山生态扶贫安置区特色产业开发。

(二)坚持整户搬迁、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的原则。

整户搬迁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前提条件,对拆除后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优先安排复垦。

搬迁户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用地扣除新建房屋用地面积后,节约的面积可作为地票交易或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使用。

(三)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

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的生存环境、经济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搬迁对象和安置方式。

(四)坚持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原则。

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相关站所室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协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二、搬迁范围及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贫困农户,列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

1.居住边远地区,生产生活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的。

2.居住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难以完善,扶贫成本高、就地脱贫难的。

3.建卡贫困户、低保户、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纳入宅基地复垦的优先纳入搬迁。

4.原居住地房屋有房产证或宅基证,新建住房有房地产权证或建房、土地许可证,购房有房地产权证或购房合同、契税缴纳凭证等合法手续。

月1日以后实施整户搬迁的。

6.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应拆除。

其中转户进县内城集镇或县外购房,已签订拆房复垦协议但未拆房的;以及符合拆房复垦条件且搬迁户承诺拆房复垦的,经县国土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作为搬迁对象,其安置补助完善手续转为拆房履约保证金,待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后无息退还。

不符合拆房复垦条件的搬迁户必须自拆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对梯度转移和其他自主建房搬迁的,必须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二)下列人员不得列入搬迁安置补助对象:

1.居住在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规划范围内的人口(按照三峡库区后续规划实施搬迁)。

2.已享受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的。

3.“空挂户”及搬迁户中非家庭成员的挂靠人员。

三、安置方式及补助标准

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不同安置方式的搬迁对象给予差异化补助。

安置方式分为自主分散安置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两种方式。

(一)自主分散安置方式包括转户进城镇、梯度转移及其它安置。

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的搬迁户,按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

安置对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自行购买建筑面积低于90平方米、交易价格低于当地市场均价的首套住房的,凭镇政府出具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身份认定证明和购房手续免交房屋交易契税。

转户到县外安置的,按8000元/人的补助标准执行。

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包括在本镇、村内实行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相对集中进行梯度转移安置的和其他分散自主安置的,均按7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含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梯度转移安置不得进入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城集镇除外)。

(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是指迁入经县政府批准统一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进行的安置,按7000元/人的标准补助到搬迁户。

高山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对象为本镇范围内放弃原宅基地并实施复垦的农村居民,地灾避让搬迁、扶贫移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巴渝新居、库区居民点搬迁户、危旧房改建户、连体房户、无房户、户改退地的连心房等符合农村宅基地批准条件的农村居民。

本细则施行前各年度已下达尚未实施完毕的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D级危房改造的.补助资金仍按原标准执行。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报批实施方案。

镇政府根据县搬迁办下达的年度搬迁计划,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初评、镇审核公示的程序确定年度安置对象,编制年度实施方案(附安置对象花名册)报县搬迁办审批。

(二)组织搬迁实施。

镇政府根据审批的实施方案,逐户签订搬迁协议,督促落实安置住房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等工作。

(三)兑现补助资金。

项目实施完毕后,镇政府组织自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送县搬迁办,县搬迁办组织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待综合验收合格,县上拨付补助资金,镇政府按照规定标准与搬迁户结算。

(四)加强档案管理。

按照以下要求分类整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档案资料,并送县搬迁办、发改委、扶贫办、城乡建委备案。

1.文书档案。

包括实施项目的上报文件、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计划下达文件、公示资料及图片证明等材料。

2.户档案。

包括农户信息卡、搬迁申请表、新旧房屋照片、户主身份证和家庭户口复印件、户口迁移手续、补助资金兑付证明、旧房拆除证明、建房审批及购房手续等原始资料。

3.项目档案。

包括规划方案、工程设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的相关资料。

五、工作措施

坚持“统分结合、整合职责、分线落实”原则。

镇搬迁办:负责镇搬迁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编制全镇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年度搬迁计划,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收集、汇总、上报向县搬迁办的各种报表、信息,负责与县搬迁办的工作衔接,承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方面的会议、年度绩效考核等工作。

经发办:负责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协助镇搬迁办工作。

规建办:负责D级危房改造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集中安置点建设管理,协助指导按相关程序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行政许可手续;优先落实搬迁户宅基地复垦。

财政办:负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和兑现,协助资金拨付工作。

镇纪委加强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监督,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镇搬迁办、相关站所室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

对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推进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滥用职位权、徇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要严肃查处。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四篇

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发展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和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重点,着力关注民生,注重办理实事,突出建设效益,重点在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及便民桥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一、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是 关注民生,主办实事,完成 了 年 度 便民桥 项目 资金争取及 部门筹措 资金 的 落实工作。为了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年便民桥项目建设的通知》(陇政发〔〕47 号)精神,全市计划建设便民桥 106 座/5034 延米,估算投资 11852 万元,其中分配我委承担 31 座桥梁,筹措国家资金 2500 万元任务。通过争取,目前我委落实建设便民桥 36 座,落实国家投资2750 万元,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分配我委的便民桥建设任务。同时,一年来,经过多方协调督促,在市、县各涉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年全市建成便民桥 56 座,在建 57 座,预计在建设期内能够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今年便民桥建设任务的完成将有效解决 328 村社、90 所学校、 万人过河难的问题。

二是 着眼扶贫目标, 强力推进 , 完成 了 年 以 工代赈 和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 及资金 争取工作 。

以上代赈上:今年省上先后安排了三批以工代赈计划,安排项目 44 项(水利 12 项,交通 32 项),投资规模 5050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4194 万元,自筹 856 万元,国家投资占全省 28659 万元的 ,比年初省上分配我市规模 2726 万元多争取资金1468 万元,位列全省第一。计划建成县乡公路 公里、乡村公路 公里、桥梁 12 座/ 延米、河堤 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 2 处。同时,为了把武都区、康县、西和县、礼县的省管骨干项目进行扫尾建成,发挥效益,通过多方沟通、汇报、争取,将武都司昌路二期、康县太石至昌河坝公路、康县西汉水河口坝至李坝堤防工程、西和漾水河鱼山至张庄堤防工程、礼县西汉水盐官至新集段堤防工程、西汉水祁窑至水口段堤防工程进行了扫尾;将武都司昌路三期、宕昌县新城子至兴化公路一期工程、西和十里铺至安峪公路列入了新建计划。截止目前,已建成 18 项,在建10 项,完成国家投资 1774 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上:年通过争取,将宕昌县、西和县、两当县、康县、徽县 5 县列入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县,计划搬迁 2138 户 9699 人,其中:贫困搬迁 1899 户 8388 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239 户1311 人。建安置点 23 个,总投资 13515 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 4576 万元,国家投资占全省盘子 30900 万元的

,比上年净增投资 1161 万元,国家投资额度位列全省第一。截止目前,已建成安置点 7 个,群众搬迁入住 969 户4005 人,完成投资 6900 万元,其中:易地搬迁专项资金 2066万元、县自筹 20 万元、群众自筹 4814 万元。

三 是 围绕 灾后 移民, , 调查督办了灾后重建新疆移民安置群众的越冬及生产生活补助争取工作。由于我市迁往新疆的5615 户 23657 人至今尚未搬迁,部分搬迁户生产未能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程度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尤其是越冬问题更为突出。为了稳妥解决群众的越冬及生产生活问题,稳定群众情绪,有效解决好搬迁群众在生活生产和越冬问题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将实际情况以陇政发〔〕107 号文件向省上做了请示。

四 是 牵头负责, , 组织有关部门 对年 便民桥工程进行了 验收。为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承诺,解决群众过河难、运输难问题,使年已建成的便民桥按期交付使用,稳步推进年便民桥工程建设,今年我委会同市交通、扶贫、财政等部门抽调业务技术人员,与县上相关部门组成便民桥验收小组,对年便民桥和 2007 年昌河坝公路大会战配套的大中型桥梁工程通过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评分等逐县逐项目进行了验收。从验收情况看,年安排的 106座(水毁 1 座)便民桥,市上负责验收 37 座,其中:验收通过 24 座、需补充资料 3 座、通过梁板检测 9 座、未通过 1

座。县级负责验收 69 座,其中:验收通过 66 座、水损 3 座。2007 年昌河坝公路大会战中安排沿线大中型桥梁工程 7 座,验收通过 4 座,1 座需补资料,2 座未通过验收。通过这次验收,进一步规范了便民桥建设,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年的建设任务。

五及 是抓了结转年以工代赈及 2004 — 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项目实施工作。

①年结转以工代赈项目 61 项,截止目前,已建成 56 项(水利 16 项,交通 40 项),在建 3 项,未开工 2 项,完成投资 4835 万元,其中:完成国家以工代赈 3704 万元,省养路费配套 300 万元,自筹 831 万元。

② 至 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共结转安置点 81 个,截止目前,建成 46 个(自验 23 个),在建 34 个,未开工 1个,搬迁入住群众 5139 户 23129 人,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万元。其中:2004 年建成 15 个(全建成,自验 15个),入住群众 1439 户 6544 人,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万元;2005 年建成 10 个(自验 7 个),在建 4 个,入住群众 969户 4226 人,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万元;2006 年建成 7个(自验 1 个),在建 7 个,入住群众 822 户 3796 人,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万元;2007 年建成 9 个,在建 11 个,入住群众 1211 人 5496 人,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万元;年建成 5 个,在建 12 个,未开工 1 个,入住群众 698 户 3067 人,累计完

成国家投资 万元。

六是抓好已建成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初验及验收工作。项目竣工验收是对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和总结,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已建成的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早日交付使用,发挥效益,根据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我们向各县下发了对已建成的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通知:

一是以工代赈省管骨干项目和 2005 年以后建成的市管小型项目的验收。对省管骨干项目县上进行自验,市上进行初验,省上进行竣工验收;对市管小型项目县上进行初验,市上进行竣工验收; 二是 2004 年至今已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按项目验收程序,县上对已建成的各安置点和单项工程进行自验,市上进行初验,省上进行竣工验收。要求县区要严格按照省、市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按程序进行验收,于 12 月 15 日之前完成自验和初验工作,并将验收单项报告上报市上,市上将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始初验和正式验收。

七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申报了一批省管骨干项目。按照《陇南市“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我们在实施好已开工骨干项目的同时,对列入规划尚未安排的宕昌县岷江上游(脚力铺至高桥段)堤防工程、理川河拉大路至大舍

段堤防工程、康县两河镇至托河公路、王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礼县西汉水(新集至祁山段)堤防工程、礼县红河至固城公路、西和十里姚河至洛峪花园公路、十里乡王川至十里段堤防工程、武都张家咀白龙江大桥、五库至三仓(两河口)公路项目安排县上做了前期工作,并将宕昌县岷江上游(脚力铺至高桥段)堤防工程、康县两河镇至托河公路、礼县西汉水(新集至祁山段)堤防工程、礼县红河至固城公路、西和十里姚河至洛峪花园公路、武都张家咀白龙江大桥按程序市上进行了初审并上报。

八 是努力提高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设计审批质量。由于我市年度的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审批质量合格率未达到 60%、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初设审批质量合格率为 0 和 2007 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省发改委以甘发改代赈〔〕282 号文件进行了通报批评。针对通报批评情况,我们已对问题逐条进行了整改上报。同时,要求县区在年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设计中,严格按省上规定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设计文件,市上将从严把关、严格审批,对达不到要求的设计文件,一律不再审查批复。努力使年审批质量在省上核查时达到合格。

九是 按时完成 年省上安排我市 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新增中央 预算内 投资任务。为确保年省上安排我市新增 1060

万元的国债以工代赈项目西和县龙凤至武都昌河坝公路、文县碧口碧峰大桥、两当县红崖河堤防工程在 4 月底左右完成投资建设任务,项目县(区)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制、四方合同制及工程质量管理各项责任制度,全力加快新增投资项目实施进度,按期建成,竣工待验。

十 是 尽职尽责,完成了省发改委交办的其它 相关 工作 。①按期报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和扩大内需年易地扶贫搬迁报表。②根据省上要求,对“十一五”以来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上报;对 2001 至 年省上安排的以工代赈骨干项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至年安排的以工代赈小型项目进行了清理并上报。

二、 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年以工代赈项目及资金争取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年将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力争使年国家投资高于年。

二是继续抓好年便民桥项目设计审批、资金争取及部门筹措资金落实工作。年将继续建设百座便民桥,解决群众出行难、过河难的实际状况。

三是全力做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对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进行专项验收。

四是对年便民桥工程进行验收。对年建成的 113 座便民

桥组织相关行业部门按程序进行验收。

五是按期报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报表。

六是继续抓好结转年以工代赈项目及 2004—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工作。

七是努力提高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设计审批质量。针对省发改委以甘发改代赈〔〕282 号文的通报批评,我们将严格要求相关县区按照省市的要求,按规范编制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设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凡是不按省市要求编制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单项工程设计、不按要求上报及对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项目管理不力的县(区)市上将采取相应措施。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五篇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XXX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

我叫,是

组农民,全家现有

口人,承包耕地

亩,由于我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低下,在最近乡上、村上和组上的干部到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政策和很高的补助,实现了我们几辈人都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本人申请享受扶贫搬迁政策。

特此申请,请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易地扶贫搬迁学习目标: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学习内容:读与写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新家 协......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XX镇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六篇

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 153 户、512 人。涉及大幕乡、汀泗桥镇、官埠桥镇、马桥镇、**奶牛场等 5 个乡镇(场)。集中安置点 6 个,分别是大幕乡广东畈集中安置点、大幕乡西山下集中安置点、汀泗桥镇大坪村西关集中安置点、八角邱集中安置点、官埠桥镇窑咀村集中安置点、**奶牛场杨排洲集中安置点。

一、基本情况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 153 户、512 人。截止目前,全区 6 个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5 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乡镇(场)具体情况如下:

**奶牛场 17 户 54 人,其中集中安置 16 户 50 人,分散安置 1户 4 人。主体工程已完工,附属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桥镇 22 户 66 人,集中安置 20 户 61 人,分两处安置;分散安置 2 户 5 人,主体工程已完工。

大幕乡 72 户 273 人。集中安置点 49 户 198 人,广东畈安置点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西山下安置点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分散安置 23 户 75 人。分散安置 23 户主体工程已完工。

官埠桥镇安置 19 户 45 人,集中安置 11 户 20 人,分散安置8 户 25 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

马桥镇安置 23 户 74 人,集中安置点已取消,分散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进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点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其他安置点的附属工程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各乡、镇、场要将工程监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要实施监管,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三、要充分考虑易迁户帮扶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安居与乐业。各乡、镇、场要在易迁户精准帮扶和配套产业上下功夫,要根据易迁户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叠加、树立发展信心,解决搬迁的后顾之忧。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七篇

甲方: 乡(镇) 村民委员会

乙方: (户主),身份证号: 现居住 乡(镇) 村 组,家庭现有人口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人。

根据《临泽县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甲方和乙方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具体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权利及义务

1.负责宣传贯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积极参与调查摸底,统计上报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情况,根据乙方的选择,汇总后确定建设户型与数量;

2.负责安置点土地征用、规划设计、房屋建设质量监管等工作,确保达到验收标准;

3.负责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实现绿化、亮化和美化;

4.负责及时与有关部门对接,程序合法到位,符合条件的按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5.负责落实好搬迁对象搬迁安置前的相关工作,重点做好乙方老宅拆除工作和确保社会稳定;

6.确保 年 月底前房屋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并有序组织搬迁入住。

二、乙方权利及义务

1.享受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改革试点优惠政策,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属于水库移民户的,两项搬迁政策叠加享受;

2.乙方自愿选择 (县城、集镇商品房或规划村庄),安置户型为平方米(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

3.在县城和集镇购买商品房范围,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乙方自愿按建房协议要求支付建房资金;

5.乙方在搬迁入住前必须足额缴齐个人应承担的房屋建设费用,方可领取房屋钥匙;

6.乙方在搬迁入住安置房后,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自行实施的室内外装饰工程,必须符合中心村庄安置点规划要求,否则承担相应责任;

7.乙方自愿在搬迁后 年 月 日内主动拆除所有原老宅并达到复垦条件。

三、相关条款

1.统建房屋单价原则上为土建成本价和土地征收费用;

2.乙方享受的各项政策补助按有关文件执行;

3.甲方对统建安置房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配;

4.贫困户贫困人口人数按照临泽县在册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定;

5.购买商品房截止日期为 年 月 日。

四、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乡(镇)人民政府、县易地搬迁办各备案一份,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乙方必须携户口本、户主身份证交甲方审核后方可签订本协议)后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手印)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八篇

芒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宏云新村”是芒市镇自20XX年起申报立项实施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涉及现云茂村728户3096人的整村搬迁,整个项目实施预计需要资金亿元。在项目申报规划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云南省提出的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新政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桥头堡建设战略和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化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精神,以打造抗震防震、人畜分离、节约集约、环保生态、特点明显、功能完善的德宏一流、全省领先的特色村寨示范性异地扶贫搬迁工程为目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认可,市委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国家、省、州发改委已经立项,人均元的项目资金即将下拨;省扶贫办下拔了扶贫专项资金150万元;老百姓自筹1000余万元完成了项目用地的征用和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方案也基本成型,项目落地指日可待。

但是,由于该项目投资规模大、涉及群众广、资金缺口大,需要各级各级各部门涉农惠农资金的整合支持,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此,特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申请20XX年芒市农村危房改造指标500户,用于解决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户均1万元的缺口资金问题!

妥否,请批示!

芒市镇人民政府

20XX年5月2日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十九篇

根据省扶贫办鄂政扶发【20XX】58号文件要求,我办对过去十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情况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国家搬迁扶贫政策和省、州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动贫困地区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措施,完善搬迁机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从20XX至20XX年,我县累计实施扶贫搬迁2888户10987人,扶贫搬迁的形式从起初单纯的插花分散安置到后来的插花安置为主,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集中安置、依托城镇安置,并在近几年将异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捆绑发改、民宗等部门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每年均提前完成省州下达的扶贫搬迁指标,并通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各部门资金,超额完成任务。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具体工作由扶贫办、发改局、民宗局负责,20XX年起生态移民也纳入扶贫搬迁的业务范畴。每年根据上级下达的扶贫搬迁计划任务指标制定当年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扶贫搬迁规划和当年的扶贫工作任务将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扶贫办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四个部门联合组织检查和验收。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扶贫搬迁纳入对于乡镇的综合考核指标并签订责任状,从而确保了扶贫搬迁有序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并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为切实把搬迁工作做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一是每年制定当年的《来凤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有关领导及与搬迁工作相关单位的责任目标,并把有关工作列入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领导重视,帅先垂范。在搬迁建设项目中,各驻村县领导不仅召开专门会议听汇报,安排布置工作,还经常深入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项目所在镇、村也积极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三是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高度重视扶贫搬迁工作,自觉把扶贫搬迁工作放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优先安排,优先实施。如县财政局千方百计筹措扶贫配套资金,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设、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主动搞好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扶贫部门从项目规划到实施,协调精干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把关;审计部门及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

2、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搬迁。在搬迁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原则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立足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益。在组织实施中始终坚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政府引导、扶持与群众自觉自愿、自力更生相结合;二是搬迁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扶贫搬迁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将搬迁农户原有的田地退耕还林,使农户既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保护天然林的作用。

3、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搬迁。在项目管理上完善监督监测机制,严格实行工程检查监督制、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负责制、现场监测制等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按质、按量、按标准、按计划予以落实。在资金管理上,全面实行县级报账制,严格落实资金管理有关制度。工作中,由财政、扶贫办、发改局等部门,对资金和工程实行全程监督,严禁渎职、违纪、违法等行为,有效地防止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正常实施。

4、公开透明,做到“三公开”。即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县级扶贫搬迁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以及整村推进村,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界定对象是危房的,即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扶贫搬迁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县级搬迁每户给予5000元的补助政策。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户通过入户核对、鉴定拍照、村民代表审议后在全县实施的村进行了公告公式,将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扶贫搬迁工作公开透明。

(二)工作成效

在十年的异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规范扶贫搬迁工作申报程序,夯实扶贫搬迁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扶贫搬迁工作阳光操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扶贫搬迁工作的极积性。

为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多方筹资和整合资金以及农户自筹,十年来我县扶贫搬迁共投入资金4460。5万元,其中搬迁对象自筹资金2650万元,占59。4%;财政扶贫资金878。5万元,占19。7%;部门资金932万元占20。9%。十年间,全县共完成扶贫搬迁2888户10987人,其中新建安置点集中安置353户,依托城镇安置376户,插花分散安置1245户,就地改建等其他方式安置914户。同时还积极投入资金及协调其他部门资金,用于改善集中搬迁户的配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三)存在问题

我县十年易地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搬迁的形式有待优化。因为资金不足及受到土地、农户自身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县很大部分的搬迁户采取的是就近搬迁,与上级要求的易地扶贫搬迁思想有一定出入。另外,由于补贴标准较低的问题,一部分真正生活困难而又无力搬迁的贫困户,生活条件很难得到改善。

二是对于搬迁户的后续发展效果较差。一方面部分搬迁户的教育、水电方面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调整困难,而二三产业没有固定规模吸纳搬迁户稳定长期就业,导致部分搬迁户搬迁后无稳定收入来源。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一)优化搬迁形式,确保搬迁效果。提高新建集中安置搬迁户的比重,减少就近搬迁的比重,协调各部门对于集中安置的配套交通水利设施等予以改善,确保搬迁户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改善。对生活困难而又无力搬迁的贫困户,尽量协调相关部门资金,提高扶持标准,统筹进行搬迁。

(二)妥善安置搬迁户,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对搬迁的农户,由教育、林业等相关部门做好支持,当地的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及时地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籍、通讯、用电等方面问题。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使搬迁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现有扶贫政策,结合搬迁户实际情况,对搬迁的农户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于优先扶持。

四、意见和建议

提高扶贫搬迁标准,保证实施效果。我县多年来主要是以5000元/户的标准进行补贴,这与现在的建房所需资金相比,补助标准过低,导致一部分居住环境很差的贫困户,无力实施扶贫搬迁,无法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另外,由我办实施的生态移民的补助标准为3000元/人,而现有的扶贫搬迁补助标准较低,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第二十篇

××区××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会汇报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区××镇共计搬迁 447 户 2058 人,截止目前已全部搬迁入住;2016 年建设安置点两个,其中那玉坝安置点搬迁安置 232 户 1164 人,桥梁坝子安置点搬迁安置 118 户500 人;2017 年搬迁至牂牁大道安置点 50 户 198 人,2018 年搬迁至县城安置点 47 户 196 人。

二、拆旧复垦工作开展情况 (一)2016 年搬迁对象拆旧复垦情况 ××区2016年××镇搬迁350户1664人,应拆旧房326户,不能拆除的无房户、连体房户(含申报古建筑)共有 24 户,其中:无房户 16 户,连体房户 8 户(含申报古建筑 2 户)。已拆除旧房 236 户,面积 20000 余㎡,拆旧率 100%;326 户已拆除旧房中,253 户为农户自行拆除,面积约 12000 ㎡;70 户委托第三方队伍拆除,面积大概 8000 ㎡。应复垦 236 户,已复垦 236 户,复垦率 100%,已完成复垦复绿验收 155 户,验收合格 102 户,验收率 ,复垦验收合格率 ;验收合格农户已全部完善相关请款资料送相关单位部门审核请款,目前已完成请款 63户 268 人 万元。

(二)2017 年搬迁对象拆旧复垦情况 ××区 2017 年××镇搬迁 50 户 198 人,应拆旧房 49 户,不能拆除的连体房户共有 1 户。已拆除旧房 48 户,面积 3700 余㎡,拆旧率 98%;应复垦 48 户,已复垦 44 户,复垦率 92%。

(三)2018 年搬迁对象拆旧复垦情况

- 2 -

××区 2018 年××镇搬迁 47 户 196 人,应拆旧房 47 户,已拆除旧房 46 户,面积 3900 余㎡,拆旧率 98%;应复垦 47 户,已复垦 43 户,复垦率 91%。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拆旧复垦复绿工作。一是成立××镇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各挂村领导为成员。

二是成立××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督导组、工作组,挂村领导任督导组组长,包村单位为督导组成员,村支部书记任工作组组长,村主任和同步小康工作队队长任副组长,同步小康队员及七大员为成员,明确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等。

三是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项目办全体人员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负责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政策,总体协调、调度、指导及其他日常工作;四 是成立××镇易扶搬迁旧房拆除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拆旧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调查,摸底到位,因户施策制定措施。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群众意愿,是否愿意复垦、是否有能力复垦,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在保证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群众自行拆除旧房及复垦复绿,对愿意拆除旧房及复垦复绿但无能力的农户,签订旧房拆除委托协议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镇政府筛选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施工队伍,对搬迁群众委托的旧房及附属设施进行拆除复垦复绿。

(三)积极动员,宣传到位,消除农户顾虑。由各村组织搬

- 3 -

迁对象召开座谈会,院坝会,开展搬迁群众思想动员、政策宣传工作,累计召开座谈会 60 余次、院坝会 80 余次,公开、透明地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讲清讲透旧房拆除复垦复绿等具体事宜,有效消除群众“故土难离”,“欲走还留”、利益保障等存在的顾虑。

(四)因地制宜,耕地优先,盘活资源。农户搬迁后,旧宅基地、院坝圈舍等附属设施占地复垦为耕地,与群众进行共商,群众自愿耕种的由群众自行耕种,或交由亲戚朋友管理。群众不愿耕种的,采取种草、植树等方式进行复垦复绿。一是引进企业,采用“三变”改革模式,集中流转,将搬迁群众的耕地和复垦复绿连片的承包地、山林地集中流转,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二是流退结合,对复垦的土地进行分类确权到户后流转,不能流转的部分进行退耕还林;三是提升土地效益,搬迁群众迁出后,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腾出的宅基地,通过土地指标增减挂钩,产生的相应收益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及搬迁群众后期生活保障、生产发展。多措齐推,有效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生态恢复及搬迁群众的“三块地”盘活。

四、存在困难 1、复垦标准达不到要求,复垦合格率低、请款率低。

2、农户复垦复绿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心态; 3、验收进度缓慢,验收结果未及时反馈。各部门间配合协调力度不够,存在验收后有关资料无人管,无人问情况;验收后验收意见表未及时反馈乡镇,导致乡镇整改工作推进困难;验收时间安排困难,存在你有时间时候,他又没有时间等情况,导致验收效率低下。

- 4 -

4、农户搬迁后在安置点居住,回去复垦复绿成本增大,影响农户复垦积极性。

5、部分迁出地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复垦取土存在一定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户积极性。利用复垦复绿工作专班,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进行政策宣传,消除农户顾虑,提高农户复垦复绿积极性。

2、农户+施工方复垦复绿结合。对于愿意复垦而无劳动力进行复垦的,可以签订协议委托第三方进行复垦; 3、加大和国土等各部门的配合力度,及时组组现场验收。对于合格的及时做拆旧复垦复垦资料进行请款,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及时下达整改意见,确保 2016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如期完成。

发言完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区××镇

2019 年 5 月 15 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