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个人资料(戚微个人资料)
之整理收纳师
12月,是深圳的整理收纳咨询师黄蓓一年中最忙的时间。这一时期,年关将近,除旧迎新,深圳的整理收纳行业进入旺季。每周,黄蓓会敲开至少10多个家庭的门,走进他们最隐秘的私人空间,帮助这些家庭做房屋整理,有“仪式感”地迎接新的一年。
201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民航总局做航空资料编辑的黄蓓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第一次接触到整理收纳。那时,整理收纳咨询行业在中国尚处萌芽阶段,入局者“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时期的行业探索者,称得上是国内首批整理收纳行业创业者,他们结合国外已有的经验,探索适合国人的整理收纳方式,黄蓓就是其中之一。
黄蓓与同事上门整理收纳。
这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2019年,黄蓓的年收入达六位数。2021年初,人社部将整理收纳师列入家政服务下设的新工种,这个曾经“小众”的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公开数据显示,整理行业超四成从业者年收入超10万元,在未来两年的职业岗位需求将近两万,增长势头强劲。此外,截至2020年,整理收纳行业年产值已达1000亿元,蕴涵着一片极具潜力的新蓝海。
东西太多不知该从何下手,整理过程中难以抉择物品的去留,都是这一新兴行业诞生的“催化剂”。业内知名机构发布的《2020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有85%的人不懂空间规划,他们之中,91%的人患有“囤积症”,舍不得扔衣服春天个人资料;83%的人衣柜衣物数超过500件春天个人资料;75%的人浪费大量储物空间。
对此,作为首批行业入局者,从事整理收纳六年多,黄蓓认为,整理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六年来,黄蓓既是整理收纳师,更是走进家门的“心理咨询师”。她走进了300多户深圳家庭,得以观察这些家庭的生活方式,倾听了各式各样的故事,对家庭、教育、情感等命题有了新的思考。
这是一个关于整理行业的故事,也是一位创业者对人生命题及行业命题的一份“思想录”。
以下是她的自述。
整理与家庭教育春天个人资料:我帮助父母与孩子重建边界感
我接触整理行业是在2015年,那年年底,我从北京搬家到深圳。那段时间,我感觉我的东西永远整理不完,尤其是孩子的东西,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到了深圳后,因为做全职妈妈时间比较多,我就在女儿的幼儿园做起了家委会委员,我发现,女儿很多同学的妈妈和我一样在整理物品上有困扰。所以,我开始尝试走进这些妈妈的家,积累整理经验。
进入这些家庭后,我发现整理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庭边界感。在中国,很多家庭的边界感其实非常模糊,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分的不清,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大人和孩子的东西经常混在一起。有的妈妈自己衣柜放不下,把衣服塞进孩子房间,有时候孩子可能正在房间写作业,妈妈突然就跑进来找衣服。长此以往,孩子的领地感会被削弱,他不会对自己的物品负责。
所以,整理其实需要帮助这些家庭将大人和孩子的物品分开,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的边界建立起来。虽然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实现过程中,要教会家长有意识地赋予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和决定权,这一点在中国家庭并不容易。我去过的很多家庭,许多孩子的门上都贴了小纸条,“进来请敲门”,“非请勿进”,这其实就是孩子已经有了公私区域的边界感,却总被突然闯进门的家长“侵犯”,没能被赋予私人区域所有权的投射。
但遗憾的是,走进这些家庭后,我发现父母剥夺孩子所有权的行为不在少数。我丈夫小时候,他妈妈为了让他好好学习,趁他不在家时把他的一套漫画书全扔了,他作为一个孩子,除了生气也没别的办法。但是长大以后,他产生了报复性的补偿心理,买了很多漫画书,还一定要成套的。他也不看,就摆在那,但是谁也不许扔。
所以我们做整理收纳咨询师,不仅要做“整理”,更要强调“咨询”,每次做整理时遇到家长要扔孩子的东西,我都会引导他们,不要自己做主扔孩子的东西,在筛选这件事上,要让物品的主人来做决定,赋予他们对物品的所有权和决定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们学会该如何规划空间,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这和家庭教育是直接挂钩的。边界感建立之后,大人和孩子都能在自己的领地里找到物品,复乱率才会低。
整理与女性情感:我帮助全职妈妈找回自我价值
邀请我上门的客户中有一大部分是全职妈妈,我想这和中国由女性主理家庭事务的传统有关。观察了各种全职妈妈的生活状态后,我发现一些女性非常自信,她们认为全职妈妈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但是,一些妈妈会因为没有收入感到自卑,受到丈夫的埋怨后,心理上有负罪感。久而久之,在生活中逐渐找不到自我价值。
很遗憾的是,在我接手的这些客户中,自信的妈妈只能占三成,更多的还是自卑的妈妈。这些妈妈往往比较焦虑,她们全职带孩子时还会想方设法利用碎片时间做微商。在整理咨询的过程中,我觉得很欣慰的是,整理有时能帮助她们重新找到自我价值,消除焦虑。
有一次,一位女性客户让我帮她做整理。那段时间她情绪低落,报复性买了很多东西。我去到她家,地上有上百个购物袋,床上也全是衣服。在长期料理家务的过程中,她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慢慢变得不修边幅,心态越来越老。
当时我整理她的衣柜,发现有很多漂亮的旗袍,我问她这么好看你怎么不穿了?她说自己已经是黄脸婆了,没什么好打扮的。整理需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我还是说服她试一试,再决定要不要扔。最后,她边试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开始给我讲起每一件衣服的故事,这个过程逐渐唤起了她对这些过往的情感与回忆。
那次整理之后,我发现她最大的改变,是又开始穿旗袍了。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家中整理有序之后,人的心情会变好。我觉得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人们都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否和睦在物品上也是一种投射,我看到这些接受过整理咨询的女性,在心态上发生转变,重新找回自信,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舶来品”的本土化:
我觉得传递“整理思维”是这个职业的价值所在
整理收纳这个行业在美国出现的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美国风靡,之后经过推广发展,被引进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但实际上,中国的整理收纳和国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入行前,我读到日本一位整理师近藤麻理惠的书,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当时觉得眼前一亮,受益匪浅。但是真正入行后,我才发现没有办法“拿来主义”。在多次碰壁后,我意识到需要摸索出一些适合中国家庭的整理经验。
比如很多中国家庭都很爱面子,家里表面上看起来清清爽爽,其实内部一团乱。我记得我去的第一个人家,我一进她家门,看到非常整洁有序,结果我一打开柜子,里面的东西哗啦啦往下掉。还有我们很多老人,非常爱囤东西,不管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最后家里的东西就越来越膨胀。
所以,现在国内有一些整理收纳师拿准了这些特点,他们的理念就是不提倡扔掉,既然大家都不舍得扔,那就把东西留下来,其实这和“断舍离”是完全相反的。他们会在空间设计上做文章,通过对空间的改造来解决东西放不下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这样家里的东西会越来越膨胀,最终即便是整理师上门了,还是很容易“复乱”,因为人们完全没有学会整理思维。所以,整理收纳咨询师只有通过沟通去引导客户做正向的筛选,教会他们该怎么“扔”,以及整理完成后该如何保持,才能真正降低复乱率。我觉得传递给人们整理思维才是这个职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整理行业观察:存在商业悖论,亟须行业标准,但发展前景广阔
整理收纳咨询师的工作状态如何?黄蓓透露,她会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定制方案。每次上门前,黄蓓都会去客户家做一次提前预采,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整理诉求,“有的人区分乐高喜欢按颗粒大小,有的人喜欢按颜色,有的人收纳衣服喜欢按款式,有的人按材质,所以针对他们的习惯定制适合个人的整理方案,是降低复乱率最直接的方式。”预采后,再和客户约定上门整理的时间,根据需要整理的空间面积大小来安排时间,整理的全过程需要客户参与。
黄蓓表示,整理收纳行业其实存在商业悖论,将整理思维传递给客户后,他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就不再需要整理收纳师了,即所谓的不会“复购”了。0复购率虽然是对整理收纳师成果的肯定,但从业者也会因此没有重复客户。
由于尚缺行业标准,行业内出现了种种乱象。有些人投机取巧,直接省掉教会客户如何整理这一步,上门帮人整理好后就离开,全程无须客户参与。黄蓓表示,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把价格压得更低来吸引客户,而且客户在整理好后过一段时间,家里弄乱了又会来找他们,还增加了复购率。
对此,黄蓓感到十分无奈,“因为有了这种整理收纳师的存在,有很多人就会误以为,我们这一行就是这样的,提供的是‘一次性’服务。所以我觉得,这些只帮人整理不传递理念的行为,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恶意竞争,破坏了行业生态。”
黄蓓观察,由于目前行业内提供的服务标准及报价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各流派“百花齐放”,还存在一些乱象,如不规范的培训授课等。“为了行业的规范发展,我还是期待国家能够尽快细化标准,包括服务种类、服务流程、交付标准、定价依据、培训标准、级别认证等。”
尽管如此,整理收纳行业在深圳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深圳创业环境好,市场蛋糕大,需求量高,是黄蓓选择在此创业的重要原因,她表示,在深圳可以做各种各样全新的尝试。“比如我现在尝试与设计师合作,在一些需要做新家全屋整理的订单上,让设计师在装修环节就帮客户提前规划,做好收纳空间的设计。未来,我也会尝试更多创新形式,为行业在深圳的发展作些贡献。”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严兆鑫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