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学校毕业文案(毕业回学校的文案)
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请问 汪曾祺 的简介和他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资料啊?急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想着自己的权威,于是,在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时总是动辄以呵斥。其实,这一方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堵住了孩子的言路。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不责怪”是宽容;但“及格就行”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了。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无缘走过高、中考这座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现在的家长也难当了。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这里,我们确实看不见“代沟”,这确是兄弟般的关系;现在的父与子,如何能越过这条鸿沟,值得每个人的思考。
◆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子女常是单纯而真挚的,这本是璞玉的纯洁。只可惜家长们也有万般的无奈。毕竟社会不是理想中的单纯,孩子种种高尚的思想与行为,一旦进入社会,是要“吃亏”的。如何让孩子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又让其不失本真,又是一个让人费尽思量的课题。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从心中认同这句话,就得从相信孩子开始,给孩子以自由。
平等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不仅仅是儿女们的心愿。只是父母有太多的担心,有沉重的期望;只是儿女仅有单纯的世界,有天真的理想。
在升学压力巨大、就业竞争残酷的今天,父母们又怎能接受“及格就行”的事实?我们也听说过:某某作家小学没毕业,某某科学家数学不及格,还有某某企业家曾是个旷课、捣蛋的学生……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我们并非不相信这些事实。只是我们相信:上面的这些“人才”一定走过不少弯路,他们也一定为此付出过艰辛的代价。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走他们的“长征路”,去先尝辛苦而后奋起呢?
还有,今天毕竟不像当年。上个世纪70年代前,稍有文化,哪怕是高中(中专)学历就能很容易获得一份工作;而工作的技术含量也不高。在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如何立足社会,哪怕是做一名工人甚至于农民,也是需要相当的知识与技能的。这就决定了时代对父母、对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这方面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本人。
当然,这与关系的和谐是两回事。但我们两辈之间,都应在一个理解的平台上才能获得心灵相通、水乳交融的关系。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