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厨房温馨的句子(描写厨房的场景描写)
因疫情蛰伏于家,天天混沌度日,忙于衣食三餐,日子也变得格外具体。就如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所云: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七事皆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未来不可预知,还好有温暖的厨房。那是我表达爱意的地方。
平日里,孩子上学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饭后学校有宿舍可供休息。我与先生中午也都在各自单位的食堂就餐。现如今,一日三餐,一餐不少,也考验着我的厨艺。
所幸,从小和母亲学得西安的饭食,到淮后又练就一手淮扬家常手艺,尚能满足家人的口舌肠胃。在厨房里张罗出几个菜、几样吃食,南北混搭,轮番上桌,然后与家人围坐于桌前扫荡一空。
有时,还会教孩子做菜,看着她笨拙而无措的样子,好气又好笑。但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被她外婆这样教出来的。
这个假期稍显漫长,但却多了和家人相伴相守的温馨时光。每日晨昏日落,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聊着天,那切实可感的肠胃舒适与内心的满足,似可抵疫情之下的伤感与忧心。
平日里,我们或许有太多的羁绊和身不由己。父母们忙于生计,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别说为他们多做几顿饭了。如此,在有些孩子心里,妈妈的味道已变成了记忆中的味道。
假期看《请回答,1988》,剧中的东龙过生日,妈妈说好在生日那天给他煮海带汤,但第二天等他起床,却不见妈妈的身影,只见到桌上留下的一张纸条和钱。他觉得在妈妈眼里顾客比他还重要。而他的愿望仅仅是生日那天妈妈亲手做的一碗海带汤。
在东龙和哥哥很小的时候,爸妈一直在忙工作,一个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一个是连续7年的保险销售之王。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他和哥哥一直都在外买东西吃,要不就是到邻居小伙伴家蹭饭。
可生日那天,就那一天,他妈妈可能觉得对不住他,就会熬海带汤,里面还会放好大一块牛肉。
但自从妈妈当上保险王之后,已经好几年生日都没有给他煮汤了。本想这次总算能吃到了,但妈妈因会见客户还是食言了。虽然东龙穿戴皆名牌,但他更渴望的,还是记忆里妈妈做的那一碗海带汤。
看到此,不禁有些心酸。我想,我不要做这样的母亲。但,成年人的世界又有多少无奈与身不由己,只有各自明白各自的感受。
也许,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表面的虚荣,而是一个弥漫着烟火气息的热气腾腾的厨房。而那厨房不分大小,食材不分贵贱,都留着妈妈一粥一饭的温情和爱意。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中写道:“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疫情期间闭门不出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好好的活。而平常日子里,最可安抚人心的,应该是厨房里的香味和桌上的食物,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在一起。
食物是有温度的,当食物遇上亲情,人世间的美好,也大抵如此。
回忆里最美丽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在《歌手·当打之年》的节目里,见到毛不易。听他清清浅浅地吟唱《一荤一素》,唱得人柔肠百转,感慨万千。
“日出又日落深处再深处
一张小方桌有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一荤一素董青春 - 《一荤一素》Cover毛不易
一首歌温暖而悠长,是他为逝去的母亲所作。
听着歌,不由得想起自己懵懂青涩的年少,和自己远方的妈妈。
今年过年未能回家乡,只能遥远地想念。一年一面,一期一会,更当珍惜。算算还能见多少面?屈指可数。想想心中不免伤感。
记忆中,有多少少年时光,散学归来,见母亲在厨房里忙着。放下书包,去帮忙烧火帮厨。冬日里,水很凉,看那双粗糙的手裂了一个个小口子;夏日里,厨房热气腾腾,看那额头沁出的汗珠;吃饭时,望着我们的温暖的目光。这所有的,在时间的深处,闪着光。
有多少年,向往远走,向往自由。望着高高的天,走了长长的路。一直流连辗转于外,忙得不知所以却还是碌碌无为。而今尘满面,鬓如霜,才发觉生命中多少遗憾再无机会去弥补。
也许,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地方。如今领悟,已离家半生不能回头。
如此想念千里之外。
想念记忆里那普通的热气腾腾的小厨房,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熟悉的一粥一饭。
《舌尖上的味道·家常》中这样写道:母亲总是用食物给孩子留下最好的味道。想想看,想家,就是妈妈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碗饺子,当时觉得并没有多么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在日后的漫长岁月里,当我的女儿长大成人,羽翼渐丰后展翅远走,但愿她也有如我一样的想念与眷恋。
如今人生过半,更深觉人间亲情最可贵。
最让人珍惜的莫过于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为你洗手弄羹汤,有人摆好饭菜等你把家还。
如是,冰冷的时间便有了温度,我们便有了可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人世间最温暖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饭每逢佳节或但凡有空,我们都会回家,能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便是最幸福、最温暖的事了。
妈妈张罗出了一桌好菜,大多都是孩子们爱吃的。
我们热切的回到家里,就是为了看看父母,吃几顿我们想念已久的家常味道。那是在外面吃不到的独特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同样是《请回答,1988》,德善家在剧中出现最多的便是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吃饭的情景。
德善爸爸在银行上班,本是小康之家,却因给朋友担保巨额贷款被骗。作为担保人他的工资只能发一半,还要承担起家人的生活起居以及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非常拮据。
每天在一家人离家前、回家后,德善妈妈端出准备好的汤菜。虽都是简单的饭食,有时甚至不见半点荤腥,但他们每次都吃得有滋有味,吃得热热闹闹。家人能在一起安心的吃饭,对他们而言,也许就是对当下生活最大的安慰吧。
前些日子,在新浪微博里看到李子柒的视频,惊艳不已。
如凤凰资讯所评:“这些美食均还原古法工序,应用古朴炊具,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独特的视角配以悠扬婉转的古调,凸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让人过目难忘。”
如今的她是微博知名的美食视频博主,微博签约自媒体人。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但她坎坷不平的个人经历,却令人唏嘘。
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李子柒一直由养母抚养。但命运多舛的她并未受到养母的善待,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女,决定将李子柒接回家中抚养。
爷爷做乡厨,她从小跟随并帮助爷爷,也随爷爷学习厨艺。
上小学五年级时,爷爷不幸过世。她便跟随奶奶慢慢长大。14岁时,她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
2012年的一次变故,让李子柒决心回到乡下陪伴老人共度余生。那年,奶奶生了一场重病。她担心自己若还如之前一般长期不在老人身边,将来或许会因“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念而遗憾终生。于是,她结束飘泊回到家乡,回到了奶奶身边,为奶奶做饭,和奶奶相伴相守。
在海峡卫视美食节目《我是食神》里,李子柒自言:对我来说,现在的生活可能是以放松一点的状态为主,所以放松一点,自然一点就好。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是属于我的回忆。
对她来说,每天开心一点,在乡下种种花、种种菜。每天早上起来摘摘花,把当天要吃的蔬菜摘回来,然后做好饭和奶奶一起吃,觉得这样的生活令她满足。
每次在厨房里忙活完,将那些美好的吃食摆上桌后,她都会高声喊一声:“奶奶,吃饭啰!”听到这句呼唤,我的心里似有一团温热的东西洇染开来,很暖。
这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你抚养我长大,我为你做一粥一饭,我陪你变老。
看着她和奶奶在一起安静地吃饭,吃着用爷爷亲授的方法做的一饭一食,我想,在她们心里,弥漫的都是共同的温暖记忆。吃着那些食物,就如同爷爷还在身边一样。
我们曾经梦想着四处闯荡,可经历越多越发现,这世间最温暖的事不过是:有人在厨房里为吃食忙着,做好饭菜后,喊你吃饭,然后一家人边吃热乎乎的饭菜边聊天,这便是一家人温暖的陪伴,也是我们对家最大的眷恋。
作者简介:梁俊清,笔名:无语对春闲。西安人,现居淮安。文艺又理性的女中年,可动可静、可宅可游。喜欢读书、喝茶、音乐、旅行及一切美好的事情。相信文字是有力量有温度的。个人公众号:小道可观(ID:xdkg369)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