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儿子不孝顺老人的说说(儿女不孝老人难)

admin 2024-05-25 网站管理员 admin

风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有个儿子不孝顺老人的说说,拂过这片绿油油的草地,花朵吐露芬芳,姹紫嫣红。残留的雪又掩埋了小草枯萎的尸体,花朵们也都暗自凋零。

日夜总是黑白轮换,命运总是周而复始,人们总是上演着悲欢离合。

而村里的故事总是讲述不完。

1

奶奶八十五去世的,父亲比奶奶去世的早,作为长孙的我就代替了父亲的责任,这套白事的流程都要我来执行,作为儿子身上的任务很多,责任也很重。

奶奶去世这天我第一件事要就是给“本家”报丧,然后再是亲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村民。

“本家”也就是同姓的,走的近的几户人家,红白喜事大家凑在一块帮忙。

无论红白喜事本家都是要互相帮忙首当其冲的,本家虽比不上亲戚,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可能是以前村里人口数少,几户同姓的人家凑在一块报团取暖互相帮忙。

本家里要选出一个管事的人,管事的人负责葬礼这一整套流程有个儿子不孝顺老人的说说:统领全局,人员安排,关系协调,开支花销等等,这个管事的一般是本家的长者,要有威望才可以。

我给亲戚们报完丧后就要通知村民了,主要是让大家在出殡那一天来捧捧场。

管事的领着我挨家挨户给村民报丧,奶奶嫁到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所以全村大部分人都要通知到。

农村的白事讲究的是热闹,给你家帮忙的人越多越证明你家人缘好,虽然帮忙远远用不上这么多人,但是要的就是热闹和排面。

2

出门报丧前穿简单的孝衣就可以,出门前要在鞋子前贴一块白布,然后管事的带着我挨家挨户的报丧。

我在村里人微言轻,有本家管事的这位有威望的长者带着我,我的心里踏实多了。

来到对方家时,首先敲一下门喊一嗓子:在家没有?

如果门虚掩着,喊完以后就可以推门进去,如果门敞开着就直接进到院子里喊,如果门锁着,并且没有人回应就走下一家。

管事的告诉我不能直接去人家屋里,因为我自己身上带着孝呢,要等对方从屋里出来在院子里告诉对方。

对方掀开门帘从屋子里出来后,我就要马上扑通跪在地上磕一个头,嘴里大声说道:俺奶奶过世了,到出殡的那一天得麻烦您去窜忙了。

管事的搀扶着我,此时我还不能起来,我要征得对方同意才可以起身。

对方一看我打扮再一听到我的话,就来报丧的。

我跪在地上磕着头,如果对方不同意我就不能起来并且不能抬头。

这时候只听见对方唉声叹气说着很悲痛的话语:俺婶子什么时候不在的?或者俺嫂子什么时候不在的?俺大娘等等,对方会按着辈分叫着。

家里的女人则会拉着长调哭两嗓子:这真是一个好人呢,怎么说不在就不在了啊……。

我也要配合她哭两声,说实话听到对方哭我是真的伤心。

哭完后他们会赶紧把我搀扶起来。

如果对方不动手搀扶就会在嘴里说:别跪了赶紧起来吧。

这时候然管事的会搀扶我起来。

一般给对方报了丧,磕了头,她们都会同意出殡那天来帮忙,就算哪一天不来,也会先答应下来,并不会在今天驳我的面子。

3

报丧的路上走到村东头的一个胡同时,胡同中间有两个女人在激烈的争吵,她们站在各自的家门口,我认出了吵架这两个女人的丈夫是亲兄弟俩啊。

两个女人骂的很难听,甚至骂到了祖宗十八代,两个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唾沫星子溅了一地,活像两个泼妇一样。

他们互相用手指指着对方,同时也捡起地上的土坷垃互相砸向对方。

农村妇女的吵架就是如此,离得远,骂的狠,但不会有实质性伤害。

看到他们我实在不敢往前走了,管事的向我使了一个眼色,我们只好返回。

“不通知他们好吗?”我问道。

“不差这两家人,你要都通知,其中有一家肯定不会来,你要通知一家,肯定得罪另一家,索性都不通知。”管事的看的透彻,我却一头雾水。

我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管事的告诉我:他们兄弟俩不和睦,埋葬完老娘以后更是水火不容,早就闹掰了。

我隐约听村里人说起过,不过其中具体缘由我不太清楚,我只是大概知道这兄弟俩其中有一个不孝,在老娘出殡那天还闹出了笑话。

我本想继续问管事的这兄弟俩具体经过,可看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和自己的责任我就忍住了好奇心。

当我迈着沉重的双腿挨家挨户的通知完村民后,天已经黑透了,我的膝盖已经磨破了皮,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村里能通知的我都走到了,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我也是第一次走进了这么多村民的家门。

4

奶奶去世后第一天也出了点小状况,奶奶生前的积蓄有一笔钱专门是用来安葬的费用,结果却不知去向,矛头指向了三个姑姑,为了避免矛盾我主动承担了这笔费用。

我不想让奶奶死后还不消停,我也不想让外人看笑话,更不想跟那两个吵架的女人一样水火不容甚至大打出手。

处理完奶奶的后事,我特意向本家管事的打听了那兄弟俩是因为什么闹掰的,葬礼上是如何的闹出的笑话。

5

这家老太太一共三个子女,大儿子最老实,老二比较尖,平时也不孝顺,女儿中规中矩但是毕竟嫁了出去,不过也很少来看望老娘,基本上都是老大在伺候老太太。

说起兄弟俩的矛盾还要从之前分家说起,当时家里一共三间房,老太太就把大房子给了老大,剩一件小房子给了老二。

老二媳妇很不满意一直耿耿于怀,老二也因为这件事和大哥闹了嫌隙,他要把小房子卖了出去住,老大只好给了他钱买了下来。

老二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给老太太脸子看,而老二媳妇更是对婆婆横眉冷对,老太太只有跟着大儿子一块生活才舒心。

老二因为在老太太生日那天发酒疯,兄弟俩也差点大打出手,此后两家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大儿子老实也不计较,他舍不得让老娘受委屈,他端屎端尿尽心尽力的伺候,老太太瘫痪这几年他和媳妇也是日夜守着,一直伺候到老太太去世。

村里的人见了老大都竖大拇哥,都纷纷称赞他是个孝顺儿子。

而对于老二大家都是口诛笔伐,都说老二是个猫头鹰,村里人都说猫头像就是不孝的代表。

村里长辈见了老二经常骂道:你个猫头鹰,看你到死那天你孩子对你怎么样。

老二嘲讽道:您都还活着呢,我还到不了那个时候呢。

老二常常跟别人解释说:俺老娘攒的钱都给俺大哥了,俺啥也捞着,凭啥让俺照顾?有时候他还掉下几颗眼泪。

6

老太太撒手人寰的这一天,老大作为长子通知了亲戚,本家管事的也带着他挨家挨户的报了丧,一切都按照流程走着。

农村过白事一般是三五七,也就是第三天下葬,第五天下葬,第七天下葬,不过很少有七天下葬的,一般老人都是五天,年轻的死者三天。

记忆里村里只有两个百岁老人去世才办了七天才下葬。

葬礼第一天首先要通知本家,本家安排管事的,然后孝子报丧,请人剪幡,门口把幡支好,贴上哀联,家里一切红的都要藏起来。

第二天是亲戚朋友过来吊丧,几个穿白孝衣的本家年轻人站在门口负责把门,门里放一个大鼓。

来吊丧的人手里要拿一块冥币或者纸钱,把门的年轻人手里拿一个托盘,吊丧的人来了以后用铁盘把纸钱接过来,然后另一个年轻人赶忙使劲敲一下鼓。

敲完鼓两个年轻人搀扶着来吊丧的人进入院内。

屋内的子女要穿好重孝守着亡者灵前,一听到鼓声他们就要哭,哭声都差不多,越大声越好,比如长点的:俺那干活的娘(爹)啊,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们,

或者简短的:娘啊……娘啊……

吊丧的人来到院子里,院子中间铺着一张草席,草席正对亡者屋门口,吊丧的人由两个把门的年轻人搀扶着在草席上跪下磕头,搀扶的人一块下跪,一共磕三个头,然后起身。

城里人或者讲究人的话也可以不下跪,她们鞠躬代替磕头,搀扶的人也一块鞠躬。

拿铁盘的那个年轻人要把铁盘里冥币送到屋里,亡者的子女要主动接过来烧掉。

磕完头起身后大部分人要进去看望亡者一眼,有的不想进去就在院子里待一小会,管事的会送上烟,给一块白布,白布是幸运布的意思,对方必须接着。

女性一般来吊丧还没有走到门口就开始哭了,她的哭声甚至在大街上就可以听到,此时不用本家年轻人敲鼓,屋内的子女也就跟着哭起来了。

男的一般不这样,他们一般跪在院子里的草席上痛哭,本家人要使劲搀扶才可以把他们扶起来。

7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门口都要支好白幡,这几天也都有来吊丧的人。

第三天晚上要去给亡者送魂,送魂有管事的在前面带头走,时间大概在夜里九点左右。

管事的在前面拿着蜡烛引路,后面按长幼顺序排好队,依次是儿子、女儿,儿媳、孙子,不再有其他亲属,最末尾是本家一位长者,他主要是负责提醒大家不要回头看,一边走一边提醒,因为送魂路上回头看是禁忌的。

队伍一直走到村子边,在往前走就是野外了,这时候不走了,子女们跪在地上,管事的用蜡烛点燃一包纸钱,并且嘴里念叨着:一路平安,希望路上不要迷了路,不要被打扰等等……。

完毕后还是按顺序回家,至于回来时能不能回头看没有明确说法。

第四天晚上要给亡者入殓,入殓时老人的棺材里要放上五谷杂粮,每个子女都要备自己的那一份粮食,子女们挨个给老人擦脸,洗脚,这也是看老人最后一眼的机会。

按说这时候往往是最痛彻心扉的时候,可是这时候子女们的眼泪都流干了,往往也哭不出来。

老人入殓前脸上一直盖着一块红布,这块布叫盖脸布,这个要拿下来给子女们留着,一个子女一小块,要留好这块布。

第五天就是最后一天了,这一天也是人最多的时候,亲戚和帮忙的人都在这一天到位,前四天都是本家人忙活,这一天需要大家都忙活。

主要也是需要有热闹的气氛,中午饭做的是大锅菜,大锅菜好不好吃,肉放的多与少,也经常被村里人津津乐道,也时常被诟病这家人是不是抠门等等。

8

说回到兄弟俩埋葬老人时的情况,当时众人对不孝的老二心里还得憋了一口气,生前没尽孝的老二更是让本家的人愤愤不平。

管事的和本家的几个人一块商量便有了注意,他们要在老人的葬礼上好好为难一下老二,也给大家伙出一口气。

出殡的这一天,首先老人的女婿要过来吊孝,一般农村过白事有耍女婿的这个风俗的,一般叫“耍小钱”,女婿进门要给把门的本家年轻人钱才可以进来,一般都是几十块钱,多也就百十块钱。

本家的年轻人也想难为一下这个狡猾的女婿,他掏了两张二十的,可是把门的仍不满意,他又掏了两张,把门的还是不满意不让进。

围观的人笑成了一团,女婿急的脸红脖子粗,他始终不肯再掏了。

把门的几个人不让他进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但是他不敢走,如果走了就成了笑话了。

管事的怕把事情闹大了,慌乱之中就把女婿拉了进来,他的一只鞋被踩掉了,围观的人把鞋顺势扔到了房顶上。

老人的女婿也是全程光着一只脚,一瘸一拐的参加完整个葬礼,因为村里人没有人肯借给他鞋穿。

他红着脸低着头很难受,妻子看见他这样,自己也是无地自容。

9

出殡的时间是中午吃完饭大概十二点开始,棺材一起,子女们也要起,这时候他们手里要拿丧棍,棍子上缠一圈白,丧棍是最后要插在坟头上的,等着以后生根发芽。

长子右手拿丧棍,左手拿着陶瓷盆顶在头上,出了门,门口放一块石头,长子把盆摔在石头上,要完全摔碎才可以。

摔盆这个事如果儿子没了可以让孙子摔盆,或者也可以让儿媳妇摔盆。

没有儿子的自然由闺女摔盆,或者侄子摔盆。

如果没有子女,旁系亲属也可以摔盆,因为老一辈规定谁摔盆谁继承遗产,这都是约定俗成的。

老大和老二穿着重孝拿着丧棍排队在大街上走着,本家的人要搀扶着他们走,因为他们头上戴有眼帘看不见路,眼帘的坏处就是哭不哭大家也看不见,只要有声音就可以。

女儿和女眷则坐在放棺材的车上,她们围着棺材趴在上面恸哭。

子女全程都要拿着丧棍,丧棍一般是柳木,当天要砍活的柳树枝才可以,这个任务都是由管事的安排几个年轻人去地里寻找。

管事的特意嘱咐了年轻人砍一个特殊的丧棍回来。

10

临近中午,帮忙的人络绎不绝,门口也是川流不息,大家伙儿匆匆吃了一口饭,马上就要抬棺材准备出门。

这时候管事的拿来了砍好的三根丧棍,按规定丧棍都是长一米,大概手腕一样粗,也可以稍微细点,要不然手不好拿。

管事的给老大使了一个眼色,老大赶忙先拿了一根长短粗细刚好的丧棍,他攥在手里开始痛哭有个儿子不孝顺老人的说说

女儿也眼疾手快的拿了一根长短合适的丧棍。

只剩下了一根是老二的,这个丧棍让老二难受了一路,也不知道他路上的伤心和哭声,是因为死去的老娘还是因为这个难拿的丧棍。

11

出殡的路上,围观的村民纷纷捂着嘴看着老二难受的样子。

很多人说老二活该这样,就该这样折磨他,更多的人则是哈哈大笑。

原来让老二难受的这根丧棍是一根长一米直径有15cm粗的棍子,那是砍的一整棵柳树其中的一段,它很湿很重,是年轻人砍完树从地里扛回家的。

老二没有选择,他只能拿在手里,无论如何他都不敢在这一天造次。

他一只手根本拿不住,他走一会就要换一只手,走一步就要停一步,中途棍子掉了好几次。

他的手攥的生疼,他咬着牙红着脸硬撑着,他基本上要弯着腰才可以走路,丧棍每一次掉在地上都重重砸在他的脚上,从家里到坟地这段路程或许是他这辈子最难走的一段路。

人群中有人嘲笑他:有本事你把棍子扔了呀,你不是有本事吗?你不是尖吗?

12

到了坟地后,棺材要放进挖好的坑里时,子女们要看最后一眼,等要填土的时候这时候是亲属哭的最伤心的一次,这眼泪预示着老人彻底入土为安不见天日了,而整个流程也结束了,子女也该忙自己的事了。

丧棍最后要插在高高隆起的坟头上生根发芽,这也预示着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往往坟头上那个子女的丧棍长得好与不好都是村里津津乐道的事,此事不再细说。

丧棍插在坟头的两边,男左女右,长子的在前,老二在后,闺女在右面也是这个顺序。

丧棍需要子女亲手插进土里,老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插不进去,他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团团转。

老二媳妇打破规矩跟他一起使劲才勉强一点一点的插到了坟头上。

流程基本上就结束了,最后队伍往回走,然后到了家门口,门口有张桌子,桌子是是一大块馒头和刀。

子女们按顺序切馒头,切完就张开手往后扔,后面有大人接着,据说捡到的馒头给孩子吃了不掉牙。

13

埋葬完老人后三个子女彻底断了往来,互不走动,而兄弟俩还是水火不容,两家的媳妇也经常吵架,都看对方不顺眼。

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两个女人在门前吵架的场景。

而老二在葬礼上闹笑话的事也沦为了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完)

都说百善孝为先,身为子女,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也要养他们到老,这是我们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底线。

有那么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无论多么贫穷或者富有,做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是。

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如果我们从小都不孝顺我们的父母,我们怎么可能奢望我们的孩子将来孝顺我们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