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孝顺的案例句子(不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admin 2024-03-02 网站管理员 admin

格言选读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作文素材孝顺的案例句子(不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格言对联》

劈山救母

仙子三圣母在一次巡视人间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刘彦昌。三圣母见刘彦昌长得英俊潇洒,顿时心生爱意,吩咐侍女故意上前将书生刘彦昌推倒在地上。三圣母上前把他扶起来,并亲切地问候和关心他,还请他到自己的宫殿里喝茶吃饭。

后来他们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儿子,名唤沉香。三圣母的大哥二郎神得知此事之后,率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刘彦昌。三圣母只好叫刘彦昌逃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教书避难。天兵天将到了三圣母的宫殿,怎么也找不到刘彦昌的影子。二郎神一怒之下就把他的妹妹囚禁在华山底下。

沉香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一次,他纳闷地问爸爸:“为何别人都有妈妈,而我却没有妈妈呢?”爸爸告诉他说:“当年,你的舅舅二郎神不同意我和你妈妈的婚事,就把你妈妈压在了华山下面,至今已经七年了。”沉香说:“舅舅竟然把我的妈妈压在华山之下,真可恶啊!我一定要想办法救妈妈。”沉香是一个说到就要做到的孩子,当下就背负行囊出门而去。

他拜一个大仙为师,每天勤学苦练,掌握了很多本领。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打败了舅舅二郎神。为了救出妈妈,他多番周折,终于在历尽艰辛之后得到了传说中无坚不摧的神斧,用它劈开华山,救出了妈妈。

从此,沉香一家人团聚了,过上了幸福温馨的生活。沉香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孝子和英雄。

老子逗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总是用最好的饮食、衣物、用品供养自己的父母,并且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得细致入微。

老子已年过七旬,其父母还在世,但已经近百岁了。为了使父母宽心,老子虽然年逾古稀,但在双亲面前从未提到过一个“老”字。因为在百岁老人面前言老,会使他们更加觉得自己已经进入风烛残年了。

老子孝顺父母的方式十分别致。父亲生日的时候,老子特意穿了一件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像个小丑一样在父母面前跳起舞来,逗得双亲开怀大笑。他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告诉父母自己的身体还像个年轻人那样健康,以此来取悦父母。

有一次,厅堂旁边来了一群小鸡,老子一时兴起,就学起了老鹰抓小鸡的动作,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小鸡扑腾着翅膀四处逃窜,显得十分可爱,而老子故意装出笨拙而无可奈何的样子。看到这番情景,父母笑得合不拢嘴。

又一次,老子挑着一担水,晃晃悠悠地经过厅堂时,突然扑通一声,做一个滑稽的跌倒动作。再一次惹得父母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难想象,对于大多数年近百岁的老人而言,他们的身体往往是相当虚弱的,而且行动不便、耳聋眼花。如果要和他们说话,可能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听清楚了。由于腿脚不方便,想要带他们出门走一走看一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往往孤寂而单调。聪明而孝顺的老子却很能体恤老年人的真实处境,为了让父母心情愉悦,他故意装出许多滑稽而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父母高兴,实在是用心良苦啊!

九岁孝子

在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子,姓黄名香,字文疆。在黄香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逝世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黄香时时刻刻都怀念着去世的母亲,为之潸然泪下。乡亲们看到他思念母亲的情景,一致赞誉他是一个好孩子。失去母亲的黄香,就把的孝心全部奉献给父亲,家中里里外外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大包大揽,专心致志地服侍父亲。

在炎热的夏季,每当吃过晚饭之后,都可以看见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室外纳凉聊天。小孩子们此时总会趁机央求大人们讲故事,或者和小伙伴们追逐着在夜幕下嬉戏。然而,黄香永远也不会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沉湎于玩耍。原来孝顺的黄香担心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会因天气炎热而睡不好觉,他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就换成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不停歇地扇着,一直扇到枕席上的暑气全部消退为止,黄香才会请父亲上床休息。一夜、两夜……整个夏天都坚持这样做。

冬季来临以后,每当夜晚屋子里就冷得像冰窟窿一样,若是遇到下雪的日子,就更加让人难受了。细致入微的黄香还是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暖暖和和。每当夜幕降临,黄香都会提前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微弱的体温把被子捂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上床休息,这样父亲就能够免受寒冷之苦了。

黄香小小年纪就如此懂得孝顺之道,真是让很多成年人感到汗颜。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九岁孝子黄香的美名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宽待后妈

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闵损的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续弦后家里又添加了两个弟弟。由于闵损不是后妈亲生的,所以后妈平时对待闵损非常苛刻。在寒冬腊月里,后妈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上厚实、暖和的棉袄,而闵损却只穿了一件无法御寒的单衣。在刺骨的寒风中,闵损总是冻得浑身冰凉、四肢哆嗦。

然而,在这种天壤之别的反差中,闵损也从未表现过丝毫不满。在一个寒冬的早晨,闵损的父亲外出办事,让闵损负责驾车,可是闵损身上的单衣如何能够抵挡住刺骨的寒风,很快闵损手掌就冻僵了,嘴唇也冻得直打哆嗦。一阵寒风吹过,闵损颤抖不已的身躯再也不能握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便脱落了,瞬时就引起了马车剧烈的震动。

父亲对闵损感到很不满,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正要从后面的车厢下来责备他时,猛地发现闵损脸色发紫,浑身哆嗦。父亲纳闷地拉开了闵损的衣襟,顿时大惊失色。原来,闵损没有穿棉袄。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穿棉袄怎么能忍受得了呢。父亲终于看清了后妈的卑鄙之处,一怒之下立刻决定将后妈赶出门去。闵损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的双腿求情:“后妈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受罪,倘若后妈不在的话,两个弟弟也要跟着受冻挨饿了。”他的一席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也非常地惭愧,于是便不再赶走他的后妈了。

闵损的宽容大量也使后妈颇为感动,她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由衷的懊悔。从此以后,后妈对待闵损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百般疼爱了。

倘若当初闵损不为后妈求情,任由父亲将后妈赶走,可以说整个家庭就会因此妻离子散,那将是何等的凄惨啊!幸亏闵损是一个好孩子,才使家庭局势为之逆转,避免了家庭悲剧的发生。

子路背粮

子路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当中的大弟子,也是彪炳千秋的孝子。子路自幼家境贫寒,生活异常窘迫,饮食条件非常差,常常不得不以野菜充饥。子路觉得自己吃野菜虽然没有关系,只是担心父母亲营养不良,以致身体不适,因此感到十分担心。

家里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粮食,为了让父母亲吃到粮食,他必须步行到百里以外的集市才能买到,再背着买回来的粮食步行赶往家里。百里的路途是一个相当长的距离,普通人一两次也许可以办到,但要是长年累月地如此来回奔波,就显得很不容易了。子路毕竟非比常人,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粮食,不管天气条件多么恶劣,也无论自己身体如何疲惫,都乐此不疲地奔赴于百里以外。

在三九天里,子路迎着鹅毛大雪,踩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手脚冻僵了也无所顾忌。抱着粮食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了,就停下来歇一歇,用嘴里的热气暖暖手,接着继续赶路。

在三伏天里,子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汗流浃背地来回奔波,为了早点回家给父母做饭,一刻都不愿停下来耽搁。下雨时,子路索性将粮食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即使自己的身体淋成了落汤鸡,也不让粮食受潮。

父母逝世以后,子路远离家乡去了楚国,并且一度担任很高的官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子路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感到兴奋,而是经常叹气,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要是父母还在人世的话,就能和他一起分享富裕、幸福的生活了,那样该多好啊!

曾子受罚

曾子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也是历史上一个极其有名的孝子。关于曾子的孝顺,民间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有个朋友登门拜访曾子,适逢曾子出门干活去了,曾子的母亲对那人说:“请稍后,他马上就会回来的。”说罢,用手在自己的左臂上使劲掐了一下。当时曾子正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左臂一阵剧痛,于是放下活计,直奔家门。见到母亲后说:“真纳闷,刚才干活的时候,我的左臂不知怎么突然就疼了起来。只好尽早回家了。”母亲说:“无需担心,今天有客人造访,我掐了一下自己的左臂,叫你回来招待客人啊!”曾子对母亲的孝敬,已经达到了心灵感应的境界,母亲身体上的一点小小的不适,曾子都能及时而准确地感应到。

曾子对父亲也同样孝敬有加,一生从不违背父亲的决定和旨意,哪怕父亲有时候蛮不讲理,甚至动手打他,曾子照样做到逆来顺受。

有一次,曾子在地里劳动,不慎将一株长势正旺的秧苗踩断了。他的父亲看见了,气得怒发冲冠,拿起一根木棒在曾子身上狠狠地打了一下。曾子居然没有闪躲,老老实实挨了父亲的棒子。由于父亲用力过猛,曾子被击倒在地上,好半天不省人事,醒来后仍然感到背上火烧火燎地疼。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挣扎着跑去对父亲说:“孩儿不肖,惹得父亲大人生气,您老人家教训我时可曾用力过猛,伤了您的手?”问候完毕就回自己房间弹琴唱歌,以此表示自己对父亲毫无怨恨。

这件事很快就在社会上传开了。大家一致称赞曾子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宁愿自己受罚,也不愿忤逆父亲。曾子的老师孔子也听说了,却对此颇为不屑,并吩咐其他弟子,如果曾子来了,千万别让他进来。其他弟子虽然疑惑不解,可一看孔子严肃的表情,谁也不敢问个究竟。没多久,曾子果然来拜访老师了,一边走一边还在想:“这回老师一定会大大表扬我的。”谁知道刚走到门口,就被关在门外,不准进去。曾子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对。

事后,孔子对他说:“上古时期的舜也是个大孝子,可他才不像你这么傻。舜的父亲也经常打他,如果用的是小棒,舜就欣然领受;如果用的是大棒,他就迅速逃得远远的。而你明知大棒子威力巨大,还要送上自己的血肉之躯。你自以为这样做是对父母的孝顺,也不为自己的父母考虑考虑,万一你被棒子打死了,你父亲岂不是要背负弑子的恶名?天下还有比陷父亲于不义更为大逆不道的吗?”

听了孔子的一席教诲,曾子才恍然大悟,原来甘愿受罚也是要把握分寸的,以前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差点就酿成了大错。

敬老如亲

杜一元和常允恭是手足般的好朋友。后来,常允恭担任兵部主事职务时,因公在江西九江去世。常允恭的母亲常老太太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逝世后便没有了依靠,无奈之下只好寻求杜一元的帮助和照顾。

常老太太穿着破败不堪的衣服,冒雨赶到杜家时,才发现杜一元也已经逝世了,杜家现在只有杜一元的儿子杜环及其妻子。杜环听完常老太太的哭诉,也难过得流出了眼泪,并赶紧叫妻子出来拜见常老太太。杜环妻子马氏为常老太太换上干爽、清洁的衣裳,奉上可口的饭食,并为其腾出卧室。

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各地都正在闹饥荒,老百姓骨肉不能相保,常老太太不愿在家境贫穷的杜环家叨扰太久,坚持要出去拜访其他老朋友,杜环派遣婢女随从常老太太,找了好多天,最后又无功而返。

杜环家人都把常老太太视为自己的母亲。常老太太性子急躁,每当遇到烦心事就大发脾气,乃至动辄训斥他人。杜环私下提醒家人,侍候常老太太要多加谨慎,注意礼节。

常老太太身体一向不好,杜环便亲手为她煎熬汤药,长达十余年之久。

后来,杜环因公务来到了常老太太的故乡,并且邂逅了常老太太的幼子伯章。当杜环将常老太太的近况转告伯章时,得到的回答是:“我母亲寄居你们家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只是由于路途实在太过遥远,我无法将母亲接回来罢了。”

杜环回家后,过了将近一年,伯章才来看望常老太太,那一天恰好碰上杜环的生日。常老太太母子相逢,二人抱在一起痛哭,杜家的人皆认为这件事对正在过生日的杜环很不吉利,都要阻止他们哭泣。杜环却宽宏大量地说:“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不吉祥的。”

不久,伯章借故有重要的公事而离开了杜家,再也没有回来看望过常老太太。从此,杜环对常老太太的伺候与照顾更加细致入微了。

三年之后,常老太太才寿终正寝。临终前,她紧紧握着杜环的手说:“我给你添了很久的麻烦,谢谢你的恩德。”杜环为常老太太修了一个墓园,每年清明和冬至都会亲自去祭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