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红船舞出精彩之处)
摘要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今天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红船”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红色,象征着赤诚、奔放、吉祥、强大、希望等美好内涵。
红色,马克思酷爱的颜色,也是中国人更喜欢的颜色之一,大红寓意大喜啊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
中国历代王朝多以红为尊。据考证,周朝喜欢红色到了疯狂的地步描写红船的优美句子:丧事下葬要选在清晨日出、红霞满天的时候,打仗要用红色的马,连祭祀祖先的牛马也必须是红色的。近代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对中国人崇红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周朝崇尚赤色……华含有赤意。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通称诸华。”因为周代崇尚红色,而“华”有赤的意思,所以,凡崇尚红色的人或者族群就被称作了“华人”,华人乃“红色的人”。于是,周、汉、隋、唐、宋、明等朝代的国色都是红色,并极受推崇。
一直以来,革命斗争要抛头颅、洒热血,而红色则被认为代表着艰难困苦中的满腔热情、旺盛生命、强大力量和新生希望。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把红色旗帜解释为自由的旗帜。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也竖起了红旗,赋予其自由民主和工人运动的含义。出于民族传统和国际惯例,中国共产党将红色作为党旗底色。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独立解放后,都用红色作为国旗的底色,象征着革命、胜利和进步。如今,在国际舞台上,红色更成为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的醒目标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中断,一大的党代表们辗转从上海来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完成全部会议议程,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59年国庆节,一条仿制的纪念船正式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前湖心岛东南岸边的水面上对外展出。当地群众亲切地将这条船后带一只拖梢船的单夹弄丝网船称之为“红船”,以凸显其重要历史地位和珍贵价值。久而久之,“红船”就成了这条纪念船的代名词。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提出并概括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显然,“红船”是体现共产党“初心”的“母亲船”,产生于这条“母亲船”的“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初心”之根、是党的先进性之源。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七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阐述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弘扬“红船精神”,书写新时代的美丽“船”说,中华民族阔步前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秀水泱泱,华夏汲汲,谁是拯救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历史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政党成就伟大的事业。
自近代以来,中国就有两件大事要办: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既要站起来,也要富起来、强起来。然而,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这是新兴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对腐朽落后的封建帝国的征服。它证明了一个极简单而又极重要的真理: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腐败落后的国家,迟早要成为外敌欺压、掠夺和瓜分的对象。国门既破,虎狼蜂拥。鸦片战争将中国拖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人民饱受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四分五裂的深重灾难。随着一次又一次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几百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章程、合同和专条,侵占中国领土17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法国和7个英国本土的面积。侵略者索取的战争赔款、赎城款、犒军费以及经济掠夺、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等,总计约千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两。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华夏大地上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特别是入侵的八国联军一路杀人放火,奸淫掠夺,将五万人的塘沽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将一百万天津人民屠杀了十分之九,仅在北京王府井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中国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屈辱的时刻迈入20世纪的。一个多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南湖纪念馆、回顾这段历史时连连感叹:“多屈辱啊!多耻辱啊!那时的中国是待宰的肥羊。”落后就要挨打!
面对长夜漫漫、战争频仍的旧时代,面对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面对千疮百孔、四分五裂的腐朽社会,谁能够“路见不平一声吼”,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备受欺凌压迫的劳苦大众拯救出来,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富裕?谁能够“该出手时就出手”,把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凝聚成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兴旺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
当时,中国社会的政党和政治团体达300多个,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各个阶级都出过场了,各种政治力量也都表现过了。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但各种政治力量的苦斗,各种救国主张的试验,只留下一连串血写的红字:失败、失败、失败……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义和团运动高潮期不过三个月就腰折了,长达35年的洋务运动破产了,变法维新运动也只搞了103天。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农民起义的路走不成,改良主义的路走不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路走不通。“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民族仍在沉沦,人民仍在期待。孙中山痛苦地看到:政治上、社会上的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仰天长叹:“有何势力可以革命,革命进行究竟有何办法?”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就在中国自救无路、迷茫彷徨而不知所措、万念俱灰的关键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年轻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摸索了81年,终于看到了一线光明。
1921年盛夏,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一条船上诞生了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党就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五四运动中孕育的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一叶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中国诞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此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华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空喊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晨曦喷薄而出的红日,给黑暗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一大党纲明确规定,以实现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过去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赢得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广泛支持和援助,前进的道路更加光明灿烂。
98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使人们愈加认识到,历史最公正,人民有眼光。历史和人民睿智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是无比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98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沉着应对和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根本在坚持党的领导。建国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人们愈加看清,党的领导坚强有力,革命建设创奇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力量之源。
98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人们愈加明白,不断打牢执政基础,坚定政治定力,党的领导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98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斗争实践使人们愈加懂得,在党的领导下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风建设必须用实劲、下狠劲、使常劲,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决不松懈。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政党成就伟大的事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验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大浪淘沙,风雨如磐,共产党人靠什么挺起精神脊梁?历史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证明: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理想因其远大而为坚强有力量的信念,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仰。
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政治品格,也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早在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根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地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信念的坚贞。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时代精英,奋斗精神是推动革命事业成功的强大支柱、促进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内生动力、引领时代前行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建党98年来,为了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始终目标如一、志如磐石,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正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资料显示,仅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竟达370万之多!他们万难不屈、百死不辞、顽强拼搏,靠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践行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因而成为彪炳千秋的典范。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事实上,在98年前,面对当时极其艰苦复杂的生活和斗争环境,建党之初的全国50多名党员,也是走的走,散的散,各奔前程了。仅以当年出席一大的13位代表为例,尽管他们都曾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在漫长革命征程中历经曲折坎坷后,因为坚守信仰力量的不同,后来的人生道路也截然不同。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等人不忘记初心、奋斗终生。他们高举信仰的火炬,带领无数共产党人挺起民族脊梁,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浩荡前行。因为革命积劳成疾离世、时年27岁的王尽美,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革命同志“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年仅20岁的水族青年邓恩铭,在山东被反动派枪杀时,《国际歌》伴随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李达、李汉俊等人性格倔强、身离心仪,曾一度脱党;刘仁静、包惠僧等人历经曲折,迷途知返;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人理想丧失、叛党投敌。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有一些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党政军官员坠入腐败堕落的深渊。剖析其中的原因,徐才厚反省时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最主要是没有听党的话,没有好好改造世界观。”原来,他们都是理想信念出了岔子,才使人生航向跑了偏。一个人如果丧失了理念信念,并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没法儿不出问题,而且早晚会出问题,一定会出大问题。翻阅贪官的履历便会发现:绝大多数在党培养下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贪官们原本并不坏,坏在后天缺“钙”,结果导致逐渐骨质疏松,信仰一点点缺失,信念一步步偏移,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从一大13名代表各自的人生轨迹,到如今大小贪官们的人生歧途,都充分而深刻地表明:一名共产党人,只有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执着追求,只有始终信守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奉献毕生,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不懈怠,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不偏移,才能始终保持革命激情不湮灭,才能始终保持面对艰难困苦不气馁,才能始终保持面对各种诱惑不变节,才能始终保持面对流血牺牲不退缩,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红军万里长征路上,有数不清的雄关险隘,却挡不住具有崇高革命理想的红军战士。他们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水急浪高、重兵把守的大渡河上,留下了十八勇士的英名;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红军犹如钢铁洪流、翻越而过;在荒凉泥泞、气候无常的大草地上,英雄的战士就是倒下了,手还指着前方;而斗志顽强的女战士,爬冰卧雪,行军打仗,和男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理想信念的伟力!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需要奋斗精神。面对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面对全国人民无比骄傲自豪之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他在“惊涛骇浪”的前面,特意加上了一个修饰词“难以想象的”,更加凸显出困难险恶环境或尖锐激烈斗争的复杂严峻程度。这句重话,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之后,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一个振聋发聩的深刻警示,其背后则是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风险不可躲避。西方敌对势力绝不可能放过中国,发展决不会一路坦途。国内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风险前所未有。我们所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横亘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艰难困苦、惊涛骇浪就是一块磨刀石,它让怯懦者哀号,让勇敢者欢呼。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正视“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又要视困难与风险如虫蚁,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从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理想在奋斗的征途中闪烁,信念在实践中结果。将信仰化作实际行动,攀登理想之巅,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也没有偶然的奇遇,更没有铺满鲜花的道路,有的只是担当、担当、再担当,奋斗、奋斗、再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绝不是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关键是要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实干、顽强拼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依水行舟,人民至上。共产党人不竭的执政动力哪里来?历史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证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风因其本质而清纯,形象因其亲民而高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灵魂。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全人类谋幸福、为每个劳动者能够自由发展并结成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懈奋斗,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确定的初心。这份初心的内涵清晰地写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我们常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那么,这个一脉相承的“脉”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
本质决定作风,作风就是人心向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中国之所以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给国家带来繁荣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98年来,从“十万红军出江西”的壮烈革命斗争,到“把鬼子赶出境”的辉煌抗战伟业,从“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建设热潮,到“春潮涌华夏”的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而奋斗、依靠人民而奋斗,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也使党和人民更加鱼水交融、心心相印,形象更加光辉伟大。
98年来,一代代领导人带头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毛泽东同志自己也完完全全是这样去实践的。尼克松访华时,曾问过毛泽东有什么特长,他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这话让尼克松对毛泽东敬佩不已,端起手边的茶杯向他致敬!在临走时和他深情握手,并且深鞠一躬。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生命财产安全挂在心上。唐山大地震时,他基本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一清醒过来,就询问震情。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时,他放声大哭。身边人员回忆说:“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这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真实展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顺应历史发展新潮流,胸怀“人民梦想”,着眼“人民生活”,共商“人类命运”,求解人类命运共同问题,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话语的关键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他反复强调的话语。他始终心系百姓冷暖,关心群众疾苦。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在延安梁家河,他带领父老乡亲赤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和村里铁匠一起打造农具,建设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把村里分配给知青的白面馒头分给乡亲们吃、自己吃糠窝窝,时时刻刻践行着“人民利益大如天”的信念;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河北正定,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晴雨表和风向标;他在浙江主政,刚刚履新他就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革命遗址,重温红船初心、追寻精神之源,随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文章中,他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这与2012年11月他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发表重要讲话中的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历史的呼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表达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今天,当年在一叶红船里秘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由一个革命政党发展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大党。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已经由实现民族解放变为迈向民族复兴,中国改革与发展正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大潮中劈波前行。中国共产党人造福人民的宏图伟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
98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造福于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寻求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既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积极适应人的个性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得到人民的呼应和拥护,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民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力量,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98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造福于民,必须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尽管有个先富后富的过程,不能“齐步走”,但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决不能落空。这就需要在持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让全体人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实现共同富裕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眼前,就在自己身边。
98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造福于民,必须读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我们准确掌握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规律,制定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的关键是,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只有在做大“蛋糕”之后分好“蛋糕”,才能使做大的“蛋糕”惠及每一个做“蛋糕”的人,也才能做出更大的“蛋糕”。
98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造福于民,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福利是社会安定的“压仓石”。要积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公平正义与现代化建设相向而行,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中国建成一个幸福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98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造福于民,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基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邻里互帮互助、患难相恤的传统,发挥社会资本在减贫中的作用,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红船”必将驶向更开阔的海洋。今天,“红船”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作者:徐云鹏 吾一 温建伦 李岭 言实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内容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