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语录(史记孔子世家经典语录)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史记》)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11.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司马迁《史记》)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
1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
1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4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司马迁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1.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5.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士为知己者死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不识其人视其友。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一个令中国所有读书人铭记的名字,只因为他以满腹的才华为中国著述一部举世之作《史记》,让后世受益无穷!
摘录司马迁的名言如下: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6、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7、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8、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9、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1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11、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1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13、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4、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6、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17、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8、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9、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4、不识其人视其友。
2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6、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8、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9、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0、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1、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32、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33、民人以食为天。
3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7、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3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0、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4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4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4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