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热门5篇)
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 第1篇
学生发展;家校沟通;班级管理
G41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由于与家长沟通不畅,因此常常发出“不仅孩子难教,家长也难缠”的抱怨。对此我们该怎么办?毋庸讳言,现在的教师大都学历高,有识见,讲技巧,甚至不缺情怀,但独独有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教育其实就是个服务行业,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技巧,因此把身段放下一些,把姿态放低一点,更有利于传道解惑和家校沟通,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为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时时注意几个原则。
一、当众表扬,强化学习动机
刺激-反应理论(S-R)认为,学习是某种刺激(S:stimulus)与某种反应(R:response)的结合。按照这种理论,学习就是某种习惯的获得,而其必要的条件是动机的强化[1]。因此,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某种强化(如得到好成绩、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学习动机就会减弱。
学生如此,家长也一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与家长谈话尤其是有旁人在场时,要尽量多表扬,让家长感觉到愉快和被尊重,从而相信老师的教育、支持老师的教育,并进而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产生想学愿学并享受学习的积极情绪。反之,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只有反效果。
二、同感同理,成就良好沟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2]。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彼此相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双方的主体地位。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发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是成就良好沟通的基础。
有位班主任曾经与一位家长水火不容,原因是他经常当众批评其孩子,甚至对这位家长本人也经常不留情面地给予批评。这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完全处在不平等位置,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后来换了一位班主任,新班主任与这位家长沟通时特别注意平等互动,且对其孩子很有耐心,家长甚至亲眼目睹其蹲下来为自己的孩子系鞋带。这让他非常感动,因此对这位新班主任相当信任,且积极配合。在这种良好的沟通互动中,孩子不断进步。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可见,在与家长沟通时,只有尽量做到同感同理,才能成就良好的沟通。
三、家庭访问,实现环境互动
以布郎芬布伦娜(Bronfenbrenner)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派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发生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也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着个人发展。[3]家庭与学校虽然属于个人成长的不同系统,但如果把它们看作没有交集的独体,那是不可能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事实上,这两者也必定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功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每个家庭因为种种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并进而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对此,教师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详情,了解孩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学生小坤,人聪明,可是爱搞恶作剧,让老师们头疼。家访后得知,小坤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人知书识礼,但孩子备受溺爱,极不懂事。为此,我先对小坤的长处进行了一番表扬,然后把小坤的课堂表现照片给家长看。家长们都相当惊讶,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竟是这样的。此时我才说,上课时不去影响别人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家长表示合理,于是我们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从此,小坤的课堂表现彻底改变。
可见,只有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有效互动,孩子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这也告诉我们,家校之间的诚意沟通不但必要,而且极其重要。
四、认真倾听,尊重人际需要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4]因此,在社交生活中,一个跟你交谈的人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事情和问题感兴趣得多。这时,你应仔细倾听,因为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可见,认真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
显然,一个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养,都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一个家长无论学历高低,也都可能有比教师高明的地方,而且作为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旁观者,他可能更容易发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权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有一年,我担任一个六年级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征询意见。结果,家长中的一位中学名校校长建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他们学校参观,感受那里的学习氛围与文化底蕴,得到其他家长的热烈响应。于是,在那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那所名校,看到那古朴的校舍,浓厚的文化氛围;看到那些正在攻读的高三学子拿着书本步履匆匆,奔向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无疑,这种教育的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那一年,这班孩子考出了出色的成绩,很多都进了这所名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只有诚心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现科学而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郝文武,栗洪武.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6.
[2]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2.
[3]蔡晓明,蔡博峰.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79.
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策略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1)有助于及时发现幼儿存在问题。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由于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也不同,幼儿教师和家长往往只能看到幼儿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误解,加强沟通有助于幼儿教师和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幼儿,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2)有利于增强幼儿自信。幼儿刚刚离开家,忽然间没有了家长做依靠,会显得很无助,此时幼儿教师的关注就十分重要,幼儿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抱抱,都会让他们感到安心。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会让幼儿觉得老师是关注自己的,自己在班级里是不一样的,这样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助于幼儿成长。(3)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由于年龄小,很多幼儿是没有或欠缺独立能力的。有些事情做不好怎么办?担心、焦虑时刻困扰着这些小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就可以知道孩子的生活习惯,怎么照顾他,引导他。而幼儿也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鼓励,从而增加独立生活的信心,自觉培养独立能力。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1)关注话题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关注点有些不同。幼儿教师喜欢从孩子是否调皮、是否听话以及生活中的成长等角度去与家长沟通,可对于有些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他们关心的话题,于是就造成了,老师的反馈是孩子很乖,家长的询问是成绩怎么样的尴尬局面。(2)沟通非对称性。幼儿年龄小,自主意识不强,幼儿教师本应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班级孩子较多,幼儿教师精力有限,很难兼顾到所有孩子,从而对表现优异的孩子,或者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或者是家长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孩子投以更多的关注。[1]这种非对称性对待就会造成一些被动,家长无法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幼儿教师和家长间的沟通难以实现。(3)沟通途径不畅。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一般有几种途径,一是面对面交流,二是网络微信交流,三是幼儿传话。在这几种沟通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是面对面交流,可一般这种交流受时间限制较大,仅限于送孩子和接孩子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又是幼儿教师最忙的时候,于是面对面交流就会变成简单的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深层次的情况。在网络微信交流过程中,时间是灵活的,可是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时会斟酌发信息时间、斟酌发信息的用词,而且受书面语所限,家长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教师在使用微信的时候也会受限于书面用语,而且由于是非面对面交流,无法深层次地谈论孩子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幼儿传话的途径更是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根本难以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其次,幼儿传话仅限于简单的事情交代,无法传递复杂的情况。三是,幼儿由于对教师有本能的畏惧,即便想说的话也可能不敢说。总之,幼儿传话无法完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任务。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1)相互尊重。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首先就要双方相互尊重、主动沟通。教师尊重家长,不论家长工作性质是什么样的,也不论幼儿家里是否有钱,都要一视同仁,要有教师是为幼儿服务的,是为幼儿负责的意识。[2]家长也要尊重老师,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看孩子,更肩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家长和幼儿教师都要树立相互尊重的意识,把培养孩子作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2)因人沟通。各个家庭环境不同,家长对幼儿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家长对幼儿的培养抱有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很重要,要根据不同的家长因人而异进行沟通,重要的是能深入地交流对孩子身心成长方面的看法。[3](3)注意表达技巧。在表达上,幼儿教师也要注意技巧,在家长主动询问孩子的表现的时候尽量回避“都挺好的”“放心吧”之类的话,一是这样的话让家长觉得教师在敷衍,二是这样的回答仅仅肤浅地表达幼儿的表面状态,三是这样的回答也让家长无法深入询问,从而导致沟通失败。应该明确告诉家长幼儿的具体表现,哪里表现突出,值得表扬,哪里表现一般,应该加强。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不要让家长感觉在告状,从而导致孩子回家被训斥。
四、结语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幼儿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发现幼儿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教师和家长都要积极主动,并相互尊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理解家长的意图,因人而异地进行深入沟通谈话。在表达技巧上要注意不要肤浅地谈论幼儿表现,而是要和家长深入交换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盼.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J].科技创新导报,2012.
[2]陈丽萍.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与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
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家长 教师 沟通 理解 和谐
与人交流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更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家长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儿童的合作伙伴,在培育幼儿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育”角色,争取“家长参与”已是各幼儿园加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素质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塑造一个新时代家长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种默契,一种最有效的育人合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1 理解沟通定义,合理有效进行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完美的沟通,如果其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良好的沟通与意见一致混为一谈。因为人们常常把良好的沟通错误地解释为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2 发挥语言魅力,巧妙运用表扬
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未实现的理想的继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最优秀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通过孩子的出色表现来增加父母的荣耀。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也就有了俗话中的“癞痢头的儿子自家的好”。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
在与家长交谈中,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会感到教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孩子的,都期盼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对教师不服气,不信任。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侍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小雨的妈妈得知小雨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而教师先不渲染小雨“错误”,而是谈一些其它的话题,让小雨妈减少了心理顾虑,然后再与其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保持沟通平等,争取家长支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这也就说明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这样家长乐意与老师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比如有一次我在跟薇薇的爸爸谈话时,我就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爸爸是一家石材厂的老总,十分健谈,我们首先是聊孩子的情况,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的事业,他把他的发家史以及他是如何管理他的员工等事情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了,尽管我对于石材的事情一无所知,但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听他讲述着每一件事,并时不时地点头、微笑。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又抱着一种很负责的态度,跟我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地管理小一班,我听了后受益匪浅。其实,有许多家长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见多识广,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而耐心地倾听也会让家长觉得你很尊重他,自然而然他以后也会尊重你。
4 丰富沟通方式,达到多效沟通
除了接送时交流、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等常用的交流形式外,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例如:
对于由祖辈接送的幼儿,便条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它的内容自然真诚而有意义,虽然只有教师的寥寥数语,却可以把孩子的情况传达给家长。如XX小朋友今天很能干,能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而且吃饭吃得很好等都可以成为便条的内容。这样的好处在于有些祖辈相对年龄较大,有的不识字,有时表达不清楚,这样可以避免交流内容的不正确性和不及时。
组织家长开放活动,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生日会等。在活动中,一方面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另一方面也促进家园之间的配合、协作,彼此学习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家长,我们还可以通过信箱、班级QQ群、校信通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好处是不受时间约束,可以在下班时间交流,交流的时间空间比较大。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交流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家园合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莉.与家长沟通的艺术[EB/OL].2005,12.
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家园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1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成人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必须和幼儿园相互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肩负起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导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儿不得不随其祖辈长大。于是幼儿教师也面临着与两代家长沟通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教师和祖辈父辈两代之间的沟通言行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家园沟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现场是台州市育苗幼儿园小一班。研究对象是主班黄老师,和小一班某幼儿的祖辈、父辈家长。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龄四年;该幼儿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出,这个幼儿的祖辈、父辈都参与幼儿教育,祖辈从小将孩子带大,现在负责接送,晚上两代家长和孩子都住在一起,两代家长经常与教师沟通。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时对教师和两代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的因素。
3幼儿教师与两代家长沟通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半个月的观察,共观察记录到教师与祖辈、父辈沟通行为9起,其中祖辈5起(详见表1),父辈4起(详见表2)。从表格中发现,祖辈主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较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兴趣爱好,人格发展等方面,祖辈通常主动发起与教师的沟通,并希望与教师面谈,这可能与祖辈的沟通观念和日常沟通方式习惯有关。父辈主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沟通方式多样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孩子有问题,教师会主动与父辈沟通。幼儿教师与祖辈、父辈两代家长沟通的结果大部分是有效的,有效是指信息发送者用合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确切理解并接收了信息,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愿。老师在与祖辈关于进餐、挑食、喝水、蚊虫叮咬的问题沟通中(见表1)和老师在与父辈关于孩子在校表现,隐私部位有异常,穿脱衣服问题沟通中(见表2),双方陈述事实,说明原委,理解信息,达成一致意愿,沟通有效。
4影响教师与两代家长的沟通因素
主观因素
教师的沟通观念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沟通很有必要,但祖辈家长更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则更愿意与父辈家长沟通,因为教师往往认为父辈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如关于孩子隐私部位异常的问题沟通上(见表2),老师没有跟孩子的祖辈说,而是选择跟孩子的父辈进行电话沟通,因为老师觉得一方面祖辈家长在这方面不是很懂,另一方面是祖辈家长不会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父辈家长沟通起来容易,又会高度重视孩子的这方面问题。
教师的角色意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情感大于理性,而老师作为专业的人士,又面对师幼比例这么大的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理性教育和照顾。如关于孩子穿脱衣服的沟通案例中(见表1),祖辈主动发起沟通,希望孩子在玩热起来的时候老师不要立马给他脱衣服,怕孩子受风吹感冒,让他安静的休息会等汗散去就好了,老师告诉祖辈应该给孩子少穿点衣服,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穿的太多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更容易感冒。祖辈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也没有体谅祖辈担心孩子的情感,说话态度有些不耐烦,导致双方沟通无效。
教师沟通技巧不足
教师不注重分析祖辈、父辈家长特点,缺乏与两代家长沟通技巧,会使得家长经常有种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经常会造成不愉快的沟通场面,使得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关于孩子总爱看电视的沟通中(见表2),父辈表示想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分散他的空余时间,但又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老师不懂沟通技巧,直说孩子比别的小朋友能力差,没什么擅长的,使得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嫌弃他们的孩子,沟通无效。
客观因素
沟通渠道不够多
虽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有面谈,家长开放日,网络平台等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当面交谈、电话或家庭联系本。教师与祖辈面谈常常是接送上下午时段,谈话时教师不仅要顾及幼儿,不能深入解答祖辈家长的问题,并且这个时间段家长人特别多,老师经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幼儿教师往往很少有空闲时间单独约见祖辈家长,很难有效沟通。电话交谈本来是很好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工作量大,幼儿父母又多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家庭联系本,是一种及时又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却未很好的发挥它的反应和回馈作用,因为大多数家长觉得麻烦,在本子上写字一两句话说不清。
沟通环境不合适
幼儿园对于沟通地点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嘈杂的走廊和班级门口,这样会分散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沟通。
5建议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还要做好一个沟通主导者的角色。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真诚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次,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提升沟通技巧
笔者以为沟通技巧主要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谈话时谈论幼儿不足的技巧。矛盾的预防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利用好集体沟通和单独沟通的机会,跟家长解释清楚那些常见的误解,还要指导家长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恰当的。对于已经出现的矛盾?教师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多多考虑事情,面对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老师要做到耐心的向家长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教师与家长谈论幼儿的不足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后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表二第一次关于孩子在校表现的沟通中,老师就先谈了孩子在校的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再建设性的跟家长提出建议:如果孩子把上课走来走去的小问题给克服了,认真听讲,进步会更快,让家长觉得老师和他是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来告状的,家长心里接受度会高一些。
幼儿园加强管理
拓宽沟通的渠道
和父辈家长沟通,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首先可以建立班级QQ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再者可以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班级活动,学生风采,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家长专栏”等不同的栏目,不仅定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展示每月的活动照片和评选的“进步之星”,这些东西放在博客上,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祖辈家长沟通时要多多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可以举办一些家教指导讲座,内容应考虑祖辈家长的需要,如就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其次,可以开展家长经验座谈会,让祖辈家长来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把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也注入到家园合力中来。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很大。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家长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如幼儿园可以将沟通房间布置成充满音乐、茶点的环境,让家长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与教师对话。
加强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为了确保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对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岗前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沟通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初步明确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在职教师要积累沟通经验,形成自己的沟通技巧,结合理论去更好地沟通。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2]戈柔.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J].幼儿教育,2003(4).
教师和家长关系论文范文 第5篇
关键词 家园共育 人际关系 交流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
Abstract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imilarly, in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work of good parents,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current home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therefore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home from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and kindergarten, and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Keywords joint education of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skills
1 幼航淌τ爰页そ涣鞴低ǖ南肿捶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是看不见的精神世界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在幼儿社会化的形成及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两颗一级星,其有效的交流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最为坚实的外在环境。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发现幼儿内心深处的渴求。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因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要远多于中小学教师,主要集中在幼儿每天入园、离园两个时间段以及家长开放日。其二,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幼儿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关注幼儿身体的养育以及心智的培养。但在实践中我们难免会发现,尽管幼儿教师与家长都有进行良好沟通的意愿,但由于内部与外部的多种原因,双方沟通往往会产生诸多障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方面的障碍?都是值得我们讨论与研究的话题。
家长与幼儿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障碍
教育内容方面
由于本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水平不高且绝大部分为文盲,对幼儿教育这一领域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他们把幼儿教育的内容片面理解为“听说读写”的机械练习,更多地关心幼儿园是否教授识字、算术等内容,忽视了幼儿认知、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严重的是将布置家庭作业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之一,并在开学初主动提出增加幼儿“作业”的要求。在这种现状的诱导下,部分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教师或者是对幼儿教育定位不清的教师往往会迫于家长舆论的压力改变自己的教育初衷,出现教学被动化、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的教育现象。
教育期望方面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对幼儿的期望较客观,一般会基于幼儿的现有水平对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期望,且以全班幼儿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从多方面衡量幼儿的发展。而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往往带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具有具体性、定量型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对幼儿学业成绩的要求上,再加上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不同期望,或多或少会对良好家长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
教育态度、方法方面
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二者的教育态度有所差异。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是充满爱的,且是完全包容的;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爱之外,还追求一些理性和公平。这种差异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对幼儿严慈并济、严格要求;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放纵忽视。幼儿教师注重幼儿动手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家长则对幼儿进行过多的保护和干预。正是由于这种先天的角色差异造成父母与教师沟通的障碍。
家长和幼儿教师沟通交流的参与度不高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幼儿,因此他们的观察对象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幼儿,也不是少数一部分幼儿,而是全班所有幼儿。普遍存在的大班额教学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也造成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会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又基于教师对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细反馈与交流准备。且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时间多数集中在接送接送幼儿的高峰期,因此幼儿教师并不能做到就幼儿当日的情况与每位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在家长方面,多数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的重大责任归于学校、教师身上,因此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意识不强烈、且主动性不高。
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形式单一化
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也就决定了幼儿教师与交流形式多停留在口头上,而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很少有幼儿教师会通过打电话、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2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
沟通者的角色意识
不同的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个体根据自己在既定情景的角色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即担任相应的职责。在幼儿园这一特殊场所中,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出于责任和使命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而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过程中二者理应处于平等的关系,双方是合作的、互动的,绝非所谓的“权威者”和“接受者”。同时,作为专职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应是主导者,即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同时还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认识到平等的对话关系才是建立良性沟通关系的基础。
信息因素
沟通是信息回应与反馈的一种动态过程,而有效的沟通依赖于交流者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取幼儿发展情况的相关信息,一般而言,家长也希望通过教师来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情绪、同伴交往和学习情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大班额教学,师幼比例过高,教师难以做到在每次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兼顾到每位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向家长做出反馈。因此,长此以往的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信息失误会阻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此外,多数家长将孩子视为家庭的核心,造成在家庭或是社区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所保留的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难以对幼儿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应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公正合理的客观评价,而不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味的表扬或者批评。当前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就教育观念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能够及时联系、交换意见,这种就障碍会逐渐消除。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少联系,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
家庭因素
踩一下[0]
顶一下[0]